“房地产是我国第一支柱产业,100年都不会变,嫌臭的是因为你没吃过不知道它到底有多么香”。2 G" m7 a0 E- n/ _% ]
2019年12月,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发表了自己对于楼市的总结观点,并为上述的结论提出了10个论点作为支撑,比如未来调控政策大概率会放松、行业的整合和洗牌加剧、一二线城市房价会反弹、房地产的价值裂变刚刚开始、外部大环境利好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等。对于马光远的观点,许多人表示赞同认为未来房价会进一步上涨,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刚需提出了疑问:房地产“永恒论”真的可信吗?" Z# g( B( m$ I# {' ?& v7 c
# r% V" x& R$ i% }+ `1 t
0 T5 B5 r& ?& L5 Z4 B
! @/ f0 J2 L3 ^& \/ }
马光远的观点究竟是否正确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过去20年楼市的整体发展情况。不得不承认的是,早期房地产迅速发展模式的确起到了一定推动经济上涨的作用,随着住房规模迅速扩张,加快了整体经济运行速率,有专家计算过,我国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每往房地产投资1块钱人民币,就能拉动8.2元的GDP增长。房地产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城镇化率的提升,从2000年的36.22%提升至2020年的63.89%。) @" ^( D- o2 _! u$ |( I. J
# m% K5 L% b. A4 t" F+ m
+ R. D2 z# ]$ c( m4 S1 o4 m: n
1 n- ^1 e0 Y0 `0 H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M2规模为13.5万亿,2021年12月我国M2规模为243.1万亿,增长了18倍。与此同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则从2000年的0.39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8.7万亿元,足足增长了48倍。通过上述数据也不难发现,房地产市场规模占整体经济比重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早期的房地产发展的确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经济上行。4 I( R) ^4 `6 w# U# X
但与此同时,我国房价也出现了迅速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20年我国整体房价上涨了530%,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平均值”,由此可见对于当前热点城市来说,整体房价涨幅可能达到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央行公布数据显示,当前城镇家庭由实体资产构成为主,而房产则是实体资产的主要构成。也正因如此,以“房改专家”孟晓苏为代表的部分专家才会认为:房价越高,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拥有越多的财富。% \7 b6 S! m0 v
, k# T/ P9 C% e! c, y4 ?$ f1 I+ Y4 u$ \! J
2 r2 H- I+ _) ]- ?
但问题在于,我们真的从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富裕起来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住着一两百万元的房子,开着十几万元的车子,但却只拿着几千元的工资,其中大部分还要用于还各种贷款,卡里的余额常年不超过四位数。而这类群体则是数以万亿“房奴”的真实写照。央行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月我国居民贷款余额为71.95万亿元,七成家庭背负着巨额的负债压力,城镇家庭数量为3.46亿个,平均下来每个家庭欠银行约20.79万元。/ h5 K) o& t/ `
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不协调、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下,已经对于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首先是由于房价过高,百姓买房压力过大,由此导致整体消费水平降低。其次是无论是对于大型企业还是小型商户来说,高房价导致租金成本上涨,因此影响了整体的资金链运行,许多上市公司同样加入了炒房投资行列,由此导致了实体经济边缘化的问题。最后是许多地方政府对于土地依赖程度过高,高房价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 s4 d& P% d- v4 B9 _7 K& @' a- Q5 `/ F, r3 F
' p7 Z7 w. G8 m* z2 x8 E) O3 R+ K
1 S% d/ ?: X6 n) H0 o% S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进一步恶化,2016年底的重要经济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房住不炒”的理念,并开始了持续性调控。从最近几年楼市变化来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整体房价涨幅在持续收缩,意味着住房的金融属性在逐渐消除,炒房投资群体的利润空间已经见底。值得一提的是,过去长期看好楼市发展的马光远,如今也“改口”了,在2021年的总结演讲时明确表示:“当前的楼市已经出现了自98年房改以来第一次形成了的共识,那就是房地产要下行了,2022年将成为楼市的新生元年”。2 f7 r/ ]8 `7 K2 q! X5 p
为何马光远会改变对于楼市的看法呢?究其原因,主要是2021年已经成为了楼市的拐点,有三组数据可以证明:1、2021年末我国平均房价为9517元/㎡,相较年初最高点11220元/㎡回落了15.11%;2、房价行情网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314座城市中,有219座城市出现了环比下跌,占比高达69.74%;3、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矛盾从“过热”开始转为“过冷”,易居年度报告也指出:2022年房价可能转为下降1%,创本世纪以来最差水平。% T! U! [* I" Y% ^# `: P/ [
5 B# I& [' T$ J* w2 K* f6 }$ u3 V- Q- S/ `7 _- k
" @; V& i5 F' W& u不仅如此,随着楼市持续下行,许多房企由于房子卖不动而导致库存压力增大,纷纷开启了降价抛售的模式,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由于恶意竞争导致房价迅速下跌的问题,需要通过“限跌”的方式来进行调控。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已经有23个城市发布了“限跌令”。与过去楼市为了避免房价上涨过快来“限涨”的调控措施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统计,截至3月8日,今年共有55个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了松绑。
% m8 U" t, w+ w2 B# b' D
+ t" U( [) r3 z) N0 K5 l, H8 G7 g- g& Y
' {3 \- K. G4 R8 s. f随着“限贷令”以及“楼市调控松绑”的出现,也让部分购房者产生了误解:难道房价不能下跌吗?事实并非如此,一旦房价出现全面大跌的情况,那么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经济风险问题,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因此“限跌令”并非是防止房价下跌,而是防止房价乱跌。9 Y( @4 I3 d8 L* e+ v( |8 C# b& d
楼市调控松绑也很容易理解,央媒经济观察报发表了《银保监会谈保障刚需群体信贷需求: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有90%以上为首套房贷款》,文章刊登了国家银保监会的态度:为保障刚需群体信贷需求,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对于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而上述提到的55座城市中,有许多都是通过这些方式来降低购房门槛,让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偏移,房价更快回归理性。
; X0 p3 @4 j. D3 t
( K: v9 K" g7 \* d3 |# G3 h& J$ v+ G5 B, P# o
7 y% m9 o6 u% C: g
因此,对于保楼市还是保实体经济这个问题,答案就显而易见了。12月6日,央行发布消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与此同时,央媒经济日报也发文指出: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而有些市场人士认为宏观政策将走向宽松。这一看法是对宏观政策比较简单化的理解,容易引起误读。' I6 f; ~, T" B4 `% P+ p& l) T
& v5 M# L: y/ e2 A- S( @
- r2 }, _- n/ g7 {
$ f* `: a# V* [' E7 M7 ?7 N相较于马光远的观点,笔者认为王健林对于楼市的判断更加准确,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没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能兴旺超过50年,万达向文化产业转变,正是为了今后的长久发展”。从1978年算起,我国房地产已经经历了40余年,如今也正从“黄金时代”向“黑铁时代”过渡,将逐渐回归到正常行业,过去房价大涨的“永恒论”的说法自然是不攻自破。. B* O5 }6 `# }$ B* f( s
不难发现,最近几年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比如通过“退房令”来让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加大力度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一味保障房地产市场,只会导致百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低,“经济内循环”发展受阻,实体经济边缘化问题加剧。而保障好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