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呢,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比较宜居乐业的二线城市,有文化,有底蕴,舒适、宜人。如果苏州的房价持续处在高位,那么苏州的竞争力跟性价比必然快速滑落。
' R4 ?+ _+ \) e6 Q y; V! a5 ~说真的,此十年、彼十年,整个世界在各行各域,都发生了非常剧烈的变化。对于区域经济跟城镇发展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一道分水岭。也许时人并不会想到,一次从华尔街而起的恐慌会如此深远地改变中国城市格局。
$ y5 V3 G; F% J/ W8 R从那时起,苏州、无锡、宁波、青岛、东莞这些东部沿海地区的以外贸见长的强市,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增长缓慢,人口流入稀少,话语权跟关注度不断退减。谁还记得,当时的苏州,风光无限,是仅次于北上广深的“第五城”,与深圳不过只有700多亿的总值差距。
2 d- v9 ~! ?" F: J& r& _* Y' e, Q: I: B* z; U, r
- r) @2 ]) z" [7 c% Q( l6 j1 w9 l谁还记得,当时的网红城市是青岛、是大连,沿海城市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十分之高。不信?看看当时的GDP前20强!& S9 y4 g; ?/ Y% \0 J6 k6 E2 P, Q% u
除了一个2800多万人口的重庆,前10名全被沿海地区的城市所包揽。在那时,无锡能压过体量两倍多于自身的成都;在那时,武汉三镇也只能屈居于佛山之下;在那时,六朝古都的钱袋子甚至比不上甬江口的那一位。
7 Q: C; E: t, Q9 u' ^% |! [8 S当时,是沿海与内陆差距最大的时刻。上图中的GDP20强,只有汉蓉渝位于内陆地区,其余的,全部位于东部沿海省市。: z- z; {5 _) p X# a
那时的中文互联网,苏南、胶东跟珠三角是除了四大一线以外(当时只有北上广的说法)热度最高的地方,总有无数双羡慕的眼神朝着那几块土地。' n3 O; \* u4 M% M2 p4 p/ n
中西部的年轻人,离开了故土,整村整村地跑到沿海城市打工、经商,挣钱。每每到春运时节,从江浙沪回安徽、河南的车票总是一早就被抢空。而从广州开往成都的K字头火车,总是拥挤不堪,满地的纸屑果壳……
2 [2 [. B3 F. W* x然而从08年以后,一切都变了。理性想想,这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罢。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西欧跟北美市场的需求明显衰退,发达国家的居民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地消费,自然,也连累到东部沿海生产端的万千工厂。全球需求的萎缩,跟世界经济的疲软,让来料加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c7 p- X! ~$ B ]7 h
上半年的GDP数据,跟去年全年的人口流入,还不够难堪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