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

[复制链接]
查看8299 | 回复20 | 2021-10-23 04: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乎的问题质量越来越低,一如知乎的社区氛围,车轱辘话也是翻来覆去的讲……地产和设计院,这真的不是个好与不好的问题,别比来比去,优柔寡断进退失据,看着就让人蛋疼,刚毅果敢点不好吗。0 {# D2 {6 M2 ~9 l: L4 k$ v
我着重讲三方面,技能要求、职业发展、职业展望。每个人的出身、背景、眼界、见识,千差万别,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建议,我只是尽可能说得普遍性一点。
( V) K* R* ]4 E6 z: b( F(PS:既不懂地产也不懂设计院的,就省省吧,别来抬杠)
* q4 c% Q9 G- F2 s(另,如果反复纠结一件事,实质问题在于不会做决策。总是按别人的安排和期望来走,等到自己有决定权反而瞎了。建议,掌握一点最基础的博弈论工具,比如简单的收益表和决策树,会很有帮助。学会如何做决策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
- b$ \6 p& L( k0 K# K- u0 j(再补:算是初步见识了知乎的杠精。若有高见,请直说,阴阳怪气只会显得很low。口里讲着什么“设计院是劳动密集型、设计只是地产开发不起眼的小环节”,对吗?对,但这些话,约等于1+1=2,并非什么了不得的见识,无益于问题本身的讨论。还有啥顶级,还offer…除了引人发笑,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请友善交流)
) ^, g' E+ J4 l: f" a/ D% \<hr/>第一、技能要求: B# w) z* a# a5 C* q( D8 ]0 y- V
地产和设计院,对人才的要求有明显差别。在地产,即便是基层人员,也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所以更看重各种软技能,比如沟通协作能力等等,同时也会要求专业上有一定积累。地产并非没有专业要求,只是要求的点不一样,不需要你了解所有细节,但一定要有全局的认识,不需要你很精深,但一定要准确。而设计院里,大多数人的工作几乎是纯技术的,少有接触到项目管理、商务谈判等工作,自然是看重所谓专业技能,设计、绘图、软件等能力。: g. R! s2 S$ i/ J  i6 q2 m
这其实不存在好与不好,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折腾,喜欢沟通协调管理,有的人喜欢安安静静,喜欢钻研技术钻研软件。如果一个人做自己厌恶的事,会非常痛苦,所以,与其说哪个好,不如说,看个人性格。8 I7 k% p; }9 j: J0 Y
单纯论设计院是个好地方吗?绝对不是,几乎内地任何设计院都很糟心,这是设计院生产模式决定的,而且项目资源被上层垄断,普通画图人员想跻身上层,非常非常困难。但是为什么还说要看性格?因为,有的人在地产,或者在某些地产,会更糟心。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有别的选择。如果有选择,通常,我不会推荐设计院,除非有特殊的资源或者禀赋。那么地产是啥样?下面慢慢说。
- o2 R& K( C5 W0 E* \! G0 Q( s第二、职业发展6 u' P4 l9 k) G2 e: v6 ~) s% E. K
通常地产会有两种职业发展序列,一个专业序列,另一个管理序列,凯德的话,在新加坡甚至校招就开始区分两种发展序列。严格说,各种职能都能走这两种序列,但实际操作里,各职能还是带有各自的特征,比如设计成本工程能走专业序列,其他的部门,基本上走不通,只能往管理序列努力。+ I" L4 T4 E! J- |# A3 q" z4 R& G' b
地产里专业序列的职业发展比较慢,天花板也不高,止步于专业总监恐怕是大概率,能进一步突破的,凤毛麟角。但专业序列,发展也相对稳健些,如果水平过硬的话,职业生涯能相对长点。对于设计部,还要分专业看待,建筑的天花板高一些,其他专业,土木的不如去工程部,至于机电的,在设计部恐怕也不是好选择,我了解不多,就不发表意见了,我只知道,香港地区的机电顾问公司,各方面待遇是真不错。另外,从工程部走到管理岗位的机会不少,但工程本身真是极端苦逼的岗位,不要净想着机会多,先看看自己熬不熬得住。
5 _& l  o. a2 G# o0 z( Y2 p. H另一种,管理序列,顾名思义,就是往部门经理、项目总、城市总、区域总的序列上发展。类似投资、营销、运营等部门,因为不存在需要长期积累的硬技术,最重要的是本身的关系和资源,以及搞到关系和资源的能力,说难听点,拉皮条的,专业能力占比不大,所以基本只能往管理序列发展。当然这几个部门,走管理序列的机会也多点,毕竟离老板近,天天老板跟前晃悠,机灵点机会当然不少。而搞技术的,老板看得到你吗,可能连你名字都不知道,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但肯定不多。搞管理嘛,纵横捭阖颐指气使,恐怕谁都喜欢,比搞专业技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这条路,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养蛊。要往上爬,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少不了的,爬的越高,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就越多,一旦失败,基本只能卷铺盖走人。而且我敢说,99%的人,走不到什么城市总区域总这一步,甚至想当个部门负责人也颇费力气。/ M# [& {( \. v) s- i
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专业序列走不通,管理序列也走不通,会怎么样?那自然是,被干掉呗,就这么简单。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什么感受,恐怕会觉得地产真是残酷。所以,大家做选择的时候,除了公司,请把各岗位情况也纳入考量,好好想想各岗位对应的发展路径,想想自己适合啥,想想如何应对中年危机。5 ]8 A. [3 x4 N4 d9 c; L
第三、职业展望
! F( z+ k# x: C! }6 O1 L3 Y很多人啊,听风就是雨,行情不懂多少,危言耸听一把好手,非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把地产捧到天上,把设计院说的一文不值。其实说白了,不存在什么去了设计院前途一片黑暗,去地产就会飞黄腾达,这种想法是有多天真,你觉得设计院的资本家坏,地产的资本家就有那么好心?对大部分人,我甚至敢说99%,无论在地产还是在设计院,最后的上限其实都差不多。纠结半天,三瓜两枣的事,有意义吗?在任何一种组织里,绝大多数人的天花板,是组织的中层。考虑问题不能总按照当城市总区域总的角度来,而要想的长远点,只想着赢,不想着输,是不行的。
! T8 n6 H! v$ l) U* P, _' C说句不要脸的话,我还真不羡慕各位城市总区域总。你们见过老总们的真实境况吗:四处外派长年离家,出差考察疲于奔命,觥筹交错人仰马翻。夸张的时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出差和应酬,应酬完还得深夜开会布置工作,家里连个旅馆都不如,基本上回家就是收拾下行李然后马上开下个会、赶下个局,还要扛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扛着大老板的责难,扛着市场的波澜,你们真的羡慕吗,真的受得了吗?更何况,爬到城市总区域总的人,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啥时候就被干掉,其实挺焦虑的。这个位子,只有身体和精神都极端强悍的人,才扛得住,这不是去享福的位子。
1 o& c8 ~; z: ?) g1 O6 Q9 S  r: I总的来说,论舒服程度,底层,地产比设计院好,中层,一半一半,高层,设计院明显比地产好。所以哪个好,真不是个绝对的问题,要具体分析。
7 N1 J" N7 J0 E6 }* |补充:很多人不明白为啥设计院高层就比地产高层舒服。道理很简单,设计院的高层,已经属于资本家或者准资本家,能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不断扩大生产,回报当然高;地产的高层,大概率还是属于职业经理人,甚至很多地产的架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大家都是为资本服务而已,但是劳动的回报,即便你再优秀再能干,也是有极限的;一个占有别人的劳动,一个为资本劳动,你觉得哪个舒服?( x& `; ~' @# D1 m
以成都为例,某大型设计院的董事级别,一年旱涝保收就大几百万收入,还没多少压力,不比地产里什么城市总区域总舒服吗?
" Y% }: h: w& D& M) P2 N5 r<hr/>另外做个补充,顺便谈谈企业里的各种头衔,这里要跟体制内做个对比。打个比方,企业是江湖,体制是庙堂,在江湖,无论你顶着什么头衔,都要短兵相接,反复搏杀,而不是居庙堂之高,只能上不能下,官大一级压死人。企业里,什么总监、总经理,听起来威风,其实说实话挺虚的,尤其是中小房企,老板一不高兴、市场一不好,你一瞬间就什么都不是,nobody。而在机关里做个局长、处长,只要别捅篓子,永远都是局长、处长,这就是区别。8 @" G1 \6 Y7 I# Q
所以,不要迷信这些头衔,随时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能力增长没有,这段经历对你的履历是加分还是减分,假如被干掉了,有什么资本在市场上找到下家?换工作时候,市场对人的重新估值是很残酷的,会挤干净所有泡沫,甚至,多年从业的资深人士,还会因为学历被人挑三拣四,个中滋味请细品。
) N6 O- o$ w& D  O说了很多,比较杂乱,有结论也没结论,但是各种情况都简单谈了,请综合自己情况考虑。职业规划本来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但讽刺的是,任凭怎么分析,都无法完美预计未来的路,这一点,尤其在从业有些年头后,见识过很多人的职业轨迹,会有很深的体会。所以,最好的选择,反而是,看个人兴趣,觉得什么爽就干什么。但干就要干好,多做少想,活在当下,选择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尽可能优秀,尽可能卓越,这话虽然听起来鸡汤,但其实最务实。归根结底,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做决定,最终,赌注得自己来下。
一个人浪迹世界 | 2021-10-23 13: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的问题质量越来越低,一如知乎的社区氛围,车轱辘话也是翻来覆去的讲……地产和设计院,这真的不是个好与不好的问题,别比来比去,优柔寡断进退失据,看着就让人蛋疼,刚毅果敢点不好吗。9 A/ q3 j/ B4 ?4 e4 ]: F' [3 _: T" S
我着重讲三方面,技能要求、职业发展、职业展望。每个人的出身、背景、眼界、见识,千差万别,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建议,我只是尽可能说得普遍性一点。5 x7 T$ e4 u8 s& b+ P9 `
(PS:既不懂地产也不懂设计院的,就省省吧,别来抬杠)
. r7 I4 w+ W" R- Y(另,如果反复纠结一件事,实质问题在于不会做决策。总是按别人的安排和期望来走,等到自己有决定权反而瞎了。建议,掌握一点最基础的博弈论工具,比如简单的收益表和决策树,会很有帮助。学会如何做决策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8 C) k  t' ]/ t; k) W3 A
(再补:算是初步见识了知乎的杠精。若有高见,请直说,阴阳怪气只会显得很low。口里讲着什么“设计院是劳动密集型、设计只是地产开发不起眼的小环节”,对吗?对,但这些话,约等于1+1=2,并非什么了不得的见识,无益于问题本身的讨论。还有啥顶级,还offer…除了引人发笑,实在没有讨论的必要。请友善交流)6 K5 s: d6 A2 T% k- x# u# u
<hr/>第一、技能要求
/ `' N1 q3 \" G0 `( i+ E地产和设计院,对人才的要求有明显差别。在地产,即便是基层人员,也承担着一定的管理职能,所以更看重各种软技能,比如沟通协作能力等等,同时也会要求专业上有一定积累。地产并非没有专业要求,只是要求的点不一样,不需要你了解所有细节,但一定要有全局的认识,不需要你很精深,但一定要准确。而设计院里,大多数人的工作几乎是纯技术的,少有接触到项目管理、商务谈判等工作,自然是看重所谓专业技能,设计、绘图、软件等能力。
4 X0 P; R5 f. U! O这其实不存在好与不好,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折腾,喜欢沟通协调管理,有的人喜欢安安静静,喜欢钻研技术钻研软件。如果一个人做自己厌恶的事,会非常痛苦,所以,与其说哪个好,不如说,看个人性格。
5 @% P! K- D% \" @4 R% R单纯论设计院是个好地方吗?绝对不是,几乎内地任何设计院都很糟心,这是设计院生产模式决定的,而且项目资源被上层垄断,普通画图人员想跻身上层,非常非常困难。但是为什么还说要看性格?因为,有的人在地产,或者在某些地产,会更糟心。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有别的选择。如果有选择,通常,我不会推荐设计院,除非有特殊的资源或者禀赋。那么地产是啥样?下面慢慢说。
2 j0 A6 X2 Q" q, p* ^, r第二、职业发展
% C. _! P: q4 n2 Z通常地产会有两种职业发展序列,一个专业序列,另一个管理序列,凯德的话,在新加坡甚至校招就开始区分两种发展序列。严格说,各种职能都能走这两种序列,但实际操作里,各职能还是带有各自的特征,比如设计成本工程能走专业序列,其他的部门,基本上走不通,只能往管理序列努力。
, j4 e1 _6 \6 g地产里专业序列的职业发展比较慢,天花板也不高,止步于专业总监恐怕是大概率,能进一步突破的,凤毛麟角。但专业序列,发展也相对稳健些,如果水平过硬的话,职业生涯能相对长点。对于设计部,还要分专业看待,建筑的天花板高一些,其他专业,土木的不如去工程部,至于机电的,在设计部恐怕也不是好选择,我了解不多,就不发表意见了,我只知道,香港地区的机电顾问公司,各方面待遇是真不错。另外,从工程部走到管理岗位的机会不少,但工程本身真是极端苦逼的岗位,不要净想着机会多,先看看自己熬不熬得住。6 p5 g: K3 L* ~( p3 t
另一种,管理序列,顾名思义,就是往部门经理、项目总、城市总、区域总的序列上发展。类似投资、营销、运营等部门,因为不存在需要长期积累的硬技术,最重要的是本身的关系和资源,以及搞到关系和资源的能力,说难听点,拉皮条的,专业能力占比不大,所以基本只能往管理序列发展。当然这几个部门,走管理序列的机会也多点,毕竟离老板近,天天老板跟前晃悠,机灵点机会当然不少。而搞技术的,老板看得到你吗,可能连你名字都不知道,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机会,但肯定不多。搞管理嘛,纵横捭阖颐指气使,恐怕谁都喜欢,比搞专业技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这条路,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养蛊。要往上爬,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少不了的,爬的越高,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就越多,一旦失败,基本只能卷铺盖走人。而且我敢说,99%的人,走不到什么城市总区域总这一步,甚至想当个部门负责人也颇费力气。5 o' K8 ~; Z* W' j) T
比较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专业序列走不通,管理序列也走不通,会怎么样?那自然是,被干掉呗,就这么简单。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里什么感受,恐怕会觉得地产真是残酷。所以,大家做选择的时候,除了公司,请把各岗位情况也纳入考量,好好想想各岗位对应的发展路径,想想自己适合啥,想想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A! C5 x- G% c
第三、职业展望  W3 H/ [9 p1 q& C2 [# `, K
很多人啊,听风就是雨,行情不懂多少,危言耸听一把好手,非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把地产捧到天上,把设计院说的一文不值。其实说白了,不存在什么去了设计院前途一片黑暗,去地产就会飞黄腾达,这种想法是有多天真,你觉得设计院的资本家坏,地产的资本家就有那么好心?对大部分人,我甚至敢说99%,无论在地产还是在设计院,最后的上限其实都差不多。纠结半天,三瓜两枣的事,有意义吗?在任何一种组织里,绝大多数人的天花板,是组织的中层。考虑问题不能总按照当城市总区域总的角度来,而要想的长远点,只想着赢,不想着输,是不行的。4 a4 i5 V) k0 Y/ A
说句不要脸的话,我还真不羡慕各位城市总区域总。你们见过老总们的真实境况吗:四处外派长年离家,出差考察疲于奔命,觥筹交错人仰马翻。夸张的时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出差和应酬,应酬完还得深夜开会布置工作,家里连个旅馆都不如,基本上回家就是收拾下行李然后马上开下个会、赶下个局,还要扛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扛着大老板的责难,扛着市场的波澜,你们真的羡慕吗,真的受得了吗?更何况,爬到城市总区域总的人,也是如履薄冰,不知道啥时候就被干掉,其实挺焦虑的。这个位子,只有身体和精神都极端强悍的人,才扛得住,这不是去享福的位子。
4 W  d8 b7 M5 Y1 @: i% i0 E3 y总的来说,论舒服程度,底层,地产比设计院好,中层,一半一半,高层,设计院明显比地产好。所以哪个好,真不是个绝对的问题,要具体分析。
! C% x/ |: s2 X; t# F' s补充:很多人不明白为啥设计院高层就比地产高层舒服。道理很简单,设计院的高层,已经属于资本家或者准资本家,能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不断扩大生产,回报当然高;地产的高层,大概率还是属于职业经理人,甚至很多地产的架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老板,大家都是为资本服务而已,但是劳动的回报,即便你再优秀再能干,也是有极限的;一个占有别人的劳动,一个为资本劳动,你觉得哪个舒服?0 q" i/ \  `+ o  y
以成都为例,某大型设计院的董事级别,一年旱涝保收就大几百万收入,还没多少压力,不比地产里什么城市总区域总舒服吗?, B+ k: ?! A. u
<hr/>另外做个补充,顺便谈谈企业里的各种头衔,这里要跟体制内做个对比。打个比方,企业是江湖,体制是庙堂,在江湖,无论你顶着什么头衔,都要短兵相接,反复搏杀,而不是居庙堂之高,只能上不能下,官大一级压死人。企业里,什么总监、总经理,听起来威风,其实说实话挺虚的,尤其是中小房企,老板一不高兴、市场一不好,你一瞬间就什么都不是,nobody。而在机关里做个局长、处长,只要别捅篓子,永远都是局长、处长,这就是区别。
* Z; }/ D2 J9 p/ u3 M* ^+ w所以,不要迷信这些头衔,随时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能力增长没有,这段经历对你的履历是加分还是减分,假如被干掉了,有什么资本在市场上找到下家?换工作时候,市场对人的重新估值是很残酷的,会挤干净所有泡沫,甚至,多年从业的资深人士,还会因为学历被人挑三拣四,个中滋味请细品。: o8 F3 l* W0 K9 F( V* C/ U& Q
说了很多,比较杂乱,有结论也没结论,但是各种情况都简单谈了,请综合自己情况考虑。职业规划本来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但讽刺的是,任凭怎么分析,都无法完美预计未来的路,这一点,尤其在从业有些年头后,见识过很多人的职业轨迹,会有很深的体会。所以,最好的选择,反而是,看个人兴趣,觉得什么爽就干什么。但干就要干好,多做少想,活在当下,选择了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尽可能优秀,尽可能卓越,这话虽然听起来鸡汤,但其实最务实。归根结底,没有人能为你的人生做决定,最终,赌注得自己来下。
韩式半永久1999 | 2021-10-23 22: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正处在对行业选择的迷茫之中,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一篇。
1 h- z$ l9 ~$ L+ p% {我有个群,群里有不少建筑师、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其中很多人正处于要不要转行、转到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去的困惑中。
' ]' C) O" s2 k5 c$ W1 V. P其中转向地产、互联网是大多数人目前最热衷的选择。  X# F! b) T0 B3 A/ y
很多人都问过我,什么行业好、什么行业不好,我本可以直接回答,但是我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世界一直在变,而且如果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得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也还是无法解决其它更多的问题。3 c1 m. g" s* W) b, l$ C
而我们不仅要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更要知道背后的底层逻辑,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武器之一,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并让我们能够举一反三。  3 j7 m1 |/ U9 _; t+ u& @' v: k
第一篇:产业链条1 G) j+ u# w7 C% w
8 q! O. K! o# ^5 j* w: p# f
我的读者里面有很多都是尚未毕业的学生,或者刚刚毕业不久的职场萌新,他们虽然身处地产行业,却对整个行业链条毫无概念。/ U2 {4 [  m& f- @
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只教授专业知识,对于社会常识却极少提及。
% L- P/ q- c3 s/ S所以我想写一写,地产行业链条概况。
5 d" J; y% u5 t* L
; D/ S! O; w; v5 h5 e有一个很有名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是由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提出的。& c2 o4 ?% {6 [& r% S5 Y$ i4 P

" l0 j( s* v$ z, y/ X& V7 L: X' e" q, [/ t" J* P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1.jpg - r! l( z2 t0 c/ W
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没有研发能力就只能做代理或代工,赚一点辛苦钱;没有市场能力,再好的产品,产品周期过了也就只能作废品处理。(来源于百度百科)
* |( @$ S, [8 N- A& ~9 R关于这个理论,网上有很多解释了,自行搜索就能找到。
( ^% T1 L; j0 t5 G1 B& m这个理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 q! T! w3 t1 w. p* q先从地产行业链条开始说起。
! O5 p# S/ k& L. X) B; Z; i+ w/ ~; c) z/ Z; J: L
, I1 g! T9 X5 U3 L+ S  V7 T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2.jpg
. |  a/ j* @' @1 k以做住宅为主的地产公司为例,他们的产品是“住宅”,这也是一种商品,就像iphone那样。$ K' s  {$ J. [( h
这种商品是卖给社会中的个人消费者的,换句话说就是2C。# @/ h  ^! F; R8 B; b& j
这种商品的生产过程,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 O. J' n7 M$ c" F4 L
1. 拿地
" w: ~9 e$ o; \# Q这主要是由投资拓展部完成的,拿地之前他们会评估一下这块地的价值,写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就是走各种流程把地拿下来。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5 Z. D" f, E  E, ]( ?: v) Z9 u9 ~2. 营销策划
% Z3 g; |6 I0 q$ J' w9 X这个环节,比较类似于iphone的研发设计环节。这个环节的作用是在现有地块的指标要求下,确定什么样的商品(住宅)才是最好卖、最受市场认可、最能让公司赚更多钱的。比如,当地有哪些竞品楼盘,当地人均收入如何,消费能力如何,需要什么样的商品(房子),我卖的时候突出什么亮点最可能打动客户,等等。/ a) ~2 G# o* o& F  C- L, S
这个环节也是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营销策划部门会给出一系列的设计要求。
1 i+ {* t* l( L/ A& }3 Z. x; X$ N! `; I3. 设计3 `0 l+ V4 F5 h9 p% S: i9 s. b
接下来,设计部门在上一个环节的要求下,进行一定的深化设计,同时他们也负责对外管理协调外部的设计公司、机电水暖、结构幕墙等。) {$ t) ]: q* u3 [" j  \
我的读者大部分是在设计院、设计公司工作,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大师导向的。但从这里你应该明白,你所处的建筑设计行业,远没有你所受到的教育所说的那样伟大,不过整个地产公司的“设计外包”而已,从产业链条来讲,跟富士康的地位比较接近。
5 Z! O# o; g$ r当然,设计公司在行业生态位中的位置仍然比富士康好很多,原因在于,设计公司并不是纯粹的“代工”性质,设计公司仍然在“房子”的外观、空间舒适度、功能等设计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4 R0 t- u2 b+ B1 E/ w9 t+ d1 }
但为什么我仍然把设计公司划分为接近“生产制造”的“代工”角色呢?
. K$ f/ e5 ?3 U8 ~3 N. l( p因为,能够决定这个“商品”的商业价值的关键策划点、设计点,都是早在上一个环节就已经完成了。设计公司只是在他们工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落实和完善而已。
$ A! f( {4 M/ w1 e5 G! x4. 施工: ]( s1 B' t% z/ S" j
略过不谈
( R% z. [. Y4 ~  O5. 营销销售
  K; V0 ]! X( ?. I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成交。要给公司的品牌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才最有可能让顾客信任,通过哪些渠道最有可能触达潜在顾客,什么样的广告语或提炼什么亮点最能打动潜在顾客,什么样的话术方法最有可能成交,等等。2 s  [1 M9 W. {4 j) W8 b( Q
# U2 f7 @( ?0 P6 s+ V
这张图已经清晰地表明了,地产公司才是真正的从前端到后端全盘操盘的角色,虽然它把大部分能外包的环节全部外包了,但真正关键因素、高附加值的环节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包括前面“产业微笑曲线”提到过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 z6 T9 O2 @$ e, Y, ]# q
而其它公司,只是附着在地产公司身上,接下对方外包出去的、相对不那么重要的环节,吃点残羹剩饭而已。$ A7 b  z1 q8 R
我之前说过我认为的有前途的工作的两个判断标准" Y$ v# g# V# R, Q5 ^7 N. K6 v
1. 信息交汇处8 Z. o  Y& G$ v. y0 W( k' T7 I
2. 资金交汇处3 I+ S1 c, o, p3 e
上图也清晰地表明,地产公司正是地产行业链条中的“信息交汇处”和“资金交汇处”,两者能给予你的视野、资源和成长速度,是绝对不一样的。
9 c( l6 n( }: Z9 j4 c& g6 |" T两份起初看似差不多的岗位,因为接触到的信息量和资源量的不同,极有可能会让岗位上的两个人在努力程度差不多的前提下拥有不同的加速度。
8 |+ h' ]0 Y8 B  ?4 E6 W4 }% I而一旦占据了生态位的某种相对优势,大部分人都会放弃低附加值的环节,转而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环节。
* |* E0 V' J2 Y, H0 D: v所以,微笑曲线与这“两个交汇”,并不矛盾。
- b& w+ w% ^3 d' i$ a这些都只是一些常识,但非常遗憾的是,这却是我们的建筑教育中所极度欠缺的。: S6 d  f' o0 }- _( u6 \6 W

8 z# a. I7 \) g3 d5 B, x+ s从每个行业来说,都分成“信息/资金末端”和“信息/资金节点”。
5 v8 m' _0 b, @" D% o; i不仅每个行业的产业链如此,甚至行业内再细分,细分到一家公司内部,都有这样的区别。
" g3 P6 r1 A+ b) M, d往大了说,行业和行业之间,也同样有这样的差异。6 m0 U6 C0 P7 B/ _$ M0 o' o. R
处于信息/资金节点的人,成长更快,机会更多,这是普遍的规律。
/ e2 E+ y, U; y2 f* Y+ [有点像俄罗斯套娃,或者用一个数学概念叫做“L-system”。9 [: R! H9 v$ @4 [
意思就是,局部是整体的模拟,整体是局部的重复,这样无限制地循环下去。8 \$ |9 J- r1 W8 V6 k' U, n( X
回到正题。
5 ?2 |( t; c1 I2 e1 n1 N5 \! t我一直跟他们讲,找工作要冲着“信息交汇处”和“资金交汇处”去。
, n: v* m& A# @$ r4 U. j. k某些行业天然就处于这样的交汇点上,这些行业里面的低端员工所具备的常识和认知,是另外一些员工中的高层才知道的。
  @4 Z- a. h8 q5 ]  @4 ~3 s同样都是职场萌新,都是两个不同行业的螺丝钉,可是一个螺丝钉都是在跟另外一些行业的老总打交道,另外一个螺丝钉就真的只是螺丝钉,对社会的认知几近为零。
5 w( R3 j3 p6 }! N! h这样的两个人,谁的成长速度更快,谁的加速度更快?
1 E7 A5 P7 j0 r# W2 x你猜。
& r1 b1 a( y  `% V+ a更要命的是,这两个行业的低端员工,高考分数和入职门槛,未必差多少。这种现象在任何时期是存在的,因为信息永远都存在滞后。; E6 S6 D' M5 {. _# ~$ [# D
仅仅因为选择的不同就有天壤之别的后果,那就更让人唏嘘了。% K' ?1 Y1 ]' G% `  a' W* ?( A3 S0 T
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行业,选择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D: p. P; i7 ~7 |. J  n5 c
% k$ q  n0 Z7 I9 x
第二篇:头部公司财报对比' U& |, B$ U& C

4 v/ q: `# i' L0 j8 |; r4 c, l上一篇讲了建筑设计在地产行业链条中的位置,这一篇算是对上一篇的补充。我想通过对几个不同行业的头部企业的财报对比,来阐释一下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区别。
2 i: c: \# U/ v  o: Z# l5 T这篇不是讨论创业,而是讨论不同行业的基因,对于这个行业里面的每个个体,都有什么样影响) {% z" e4 [1 s2 c" A& I9 O

, C2 n3 D. p  ?2 }( Q
: e) Y; Z/ V8 L3 e- M7 ~: X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3.jpg
4 n: z) M3 t) z
    地产开发:保利,万科建筑设计:华建,华阳,启迪(你是不是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建筑设计公司都上市了?)装修施工:金螳螂,广田互联网:阿里巴巴,腾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金光闪闪出场自带BGM)
    8 @. M" K& y, F- Z& _4 L% L6 A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因,如果它的基因决定了它是一棵蘑菇,它就很难长成一朵食人花。" c. p1 E( n! M' V
这些行业的基因,会决定很多东西,比如——
: A& s' @( B. V- d7 M+ m; ~这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格局:是必然走向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还是百花齐放的充分竞争?
9 _, o( }! G' i2 p. K; v4 w行业头部企业的天花板:想在这一行创业当老板,天花板是小镇首富,省城首富,还是中国首富?; @% y9 v2 i4 a- P* o8 }7 m3 W
以及和普通人关系最大的——
$ T- v! L8 c3 y+ z  `你的收入水平大概率会在什么范围,个人发展的天花板普遍在哪里,屌丝逆袭的难易程度,等等。
0 X) n; o* @" N* Y4 m0 g  O2 A+ a0 u3 w+ X5 U
规模上限
/ o5 y9 S* O4 f+ M' l6 X以上列举的都是各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从财报中能够看出,每个行业的公司,规模扩张的难易程度,最大能长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自己的基因的。就像一只缅因猫再怎么长也很难比孟加拉虎更大8 j( a# T# N7 O# J
我们来比较一下各个行业的总营业收入:
. O4 z7 Q) s$ m# ?; v$ C( f% d
    头部地产公司:保利2359.34亿元,万科3678.94亿元,千亿级别(19年)头部建筑设计公司:华建集团(也就是华东院)是建筑设计行业的龙头老大,但也只有不到50亿,第二梯队的设计公司是十亿级别。跟头部地产公司是数百倍的差距,连跟装修公司都有十倍的差距。(19年)头部装修公司:金螳螂250.89亿元,广田集团143.98亿元,百亿级别(19年)头部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3768.44亿元,腾讯3772.89亿元,千亿级别(19年)
    7 b. }: D5 k7 b& y% G
地产开发、建筑设计、装修施工,这几个行业天生就是长尾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不存在垄断的可能,永远都会有着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在参与竞争并且生存下来。2 n( H2 t/ m8 O
为什么头部企业会有这样的规模差异呢?
1 ~( N7 E$ g0 [+ L: u: E因为,这几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就是不一样的。
  K/ ]2 `$ ?5 z& o6 k) Q# I1 W如果你是做建筑师,小富相对比较容易,但很明显,你是没可能当中国首富的,因为市场规模的上限摆在这里。; c* J" N1 w% l# r; o
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里,成长为巨无霸的可能性会相对较小(也要考虑行业集中度等)。如果你立志想做下一个马云,或者梦想当中国首富,就要考虑市场规模的上限在哪里,选择市场规模更大的行业。1 Q4 D! V4 ?3 `! z$ G3 r

" `  `" f  B) R7 P. n- \平均收入! @1 H0 p* g: G( Z. o" j
谈论市场规模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能不能成为中国首富又如何呢,不要说“一个亿的小目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先赚到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就很满足了。
2 h9 ?" Z7 R+ |- }" K作为一个普通人,更关心的问题,是差不多的智商、差不多的努力程度,什么行业能够大概率上收入更高些; ?4 ^$ G2 `( ~8 z; Q
我们看看表格中的人均营收和人均净利润,人均营收=总营业收入/在职员工总计,设计院里通常称之为“人均产值”,人均净利润=总净利润/在职员工总计。- m* t  v& a% c7 Y4 d- y" z
这两个值,从通俗的角度来说,代表着这个行业创造财富的平均效率。如果这个值很低,那么行业的平均收入一定不可能高,原因很简单,总的蛋糕才这么大,你能得到的也只能从这个蛋糕中去划分啊。
+ l/ ?* }  p; P8 W6 W' g. W. d
    保利:人均营收415.30万/人,人均净利66.10万/人(19年)万科:人均营收279.76万/人,人均净利41.92万/人(19年)华建集团:人均营收68.66万/人,人均净利3.5万/人(19年)华阳国际:人均营收44.26万/人,人均净利5.5万/人(19年)启迪设计:人均营收91.15万/人,人均净利13.35万/人(19年)阿里巴巴:人均营收369.61万/人,人均净利78.69万/人(19年)腾讯:人均营收599.97万/人,人均净利150.04万/人(19年)
    ' R# _7 f/ o& w8 j6 ]6 F
注意:员工人数的统计口径是全部员工数量,包含技术、财务、行政等。
8 w. d8 p5 F! l$ P
$ M# m" m' S9 o  G8 \实际上,国内的建筑设计院/设计公司人均营收普遍在30万~100万之间,一些顶尖的设计公司比如OMA、UNStudio这种应该高一些,因为他们的收费就比其它设计公司要贵很多倍。但是它们不上市,财报不公开,我们也看不到。% a0 y3 Q& a3 S( u9 Z2 k
另外,这一类顶尖设计公司虽然单价收费高,但是他们的企业规模很难长成巨无霸,从总的营业收入上来说并不能排得上号。虽然在建筑设计行业如雷贯耳,但在全球500强榜单上却看不到他们的名字,连华建集团的规模都达不到。基因决定了他们更有可能长成一个“小而美”的公司。
2 K+ y/ d# g- E2 Z: X% b你从上面的对比看到了什么?
7 V) _' X9 Y" b, x# V+ s5 K建筑设计行业的人均营收,只是地产和互联网的几分之一而已,而人均净利就更没法比了。
8 Q% I/ `+ B, V8 r3 k( D+ h2 k6 a8 q所以,你明白了吧,为什么地产爸爸和互联网大大开出来的薪资显得如此财大气粗,满是金钱的铜臭味,让穷酸的设计公司望尘莫及。+ r  W9 K9 `6 C3 b1 u+ b  q% ^3 L3 r

+ n- d& x) ?( {1 g6 n
/ }2 z6 e1 D- u" m2 c3 [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4.jpg 0 a5 f, b% w# b% o* u, T
这是因为做建筑设计的人比较笨,劳动效率比较低,所以人均营收才会只有别人的几分之一?; V9 S% z+ [2 P) A
不是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行业的基因不同,各个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同(我就不展开讲了)。
0 Z3 P$ |' Q7 `! n+ U/ k" m
: }$ R8 P$ `5 p; D% f净利率) R( E  b, p3 P$ J8 t5 u0 o
这里面有一组数据比较反常:
8 A) b& K& {" R( @# A/ [5 w9 @
    华建集团:人均产值68.66万/人,人均净利3.5万/人,净利率4.57%(19年)华阳国际:人均产值44.26万/人,人均净利5.5万/人,净利率11.4%(19年)启迪设计:人均产值91.15万/人,人均净利13.35万/人,净利率13.51%(19年)江苏金螳螂:人均产值126.22万/人,人均净利润10.92万/人,净利率8.46%(18年)广田集团:人均产值256万/人,人均净利润5.66万/人,净利率5.66%(18年)
      s- }+ ~% d6 D' ~1 c$ y/ J
对于装修施工公司的平均收入,我不是很清楚,我只了解到,比如上海地区,施工人员分成木工、泥瓦工、电工等,其中泥瓦工收入最高,一个月挣一万多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但是也很难认为这是个高薪行业,至少学建筑的人没有往装修施工公司跑的冲动。. y# F: C5 ?. U8 W9 {0 r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施工工程公司的人均产值也比建筑设计公司高,但是他们的净利率非常低,人均净利和建筑设计公司在同一个量级。
: j9 y, t1 a) @  S# J/ ^实际上大型装修施工公司的净利率普遍只有5%左右,这也是很多实体行业的现状。
! u5 }! I+ S- R1 Y  {0 z建筑设计公司,因为其轻资产的特性,规模小一点的公司净利率反而最高,比如你一个人接私单,不用租办公室也不用请员工,利润率接近100%。$ O+ g5 w; d" L; p$ ~4 t; h
但是规模一旦开始变大,利润率反而会降低,因为管理、运营成本会指数式上升。
8 V5 ~/ `; [# ]. ^) H我们在财报中也能看到,华建集团(华东院)这样的巨无霸净利率在5%左右,除此以外的其它上市公司净利率普遍都在10%-20%。如果是中小型设计公司,净利率会更高。
9 f& t- ?! g5 Q) A3 O8 u6 `当然了,建筑设计公司和地产、互联网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 Z( [8 k* j) \0 d& }因为净利率只是指标之一,建筑设计、律师事务所这一类行业,都有一个普遍的特性就是,轻资产,净利率高,但是规模相对不容易做大,而且规模越大净利率越低。
, R; l1 {( T! n' Q3 p+ _1 \3 r: ]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简直令人艳羡:8 }" m2 |% ]0 o1 F5 U) p2 _" N* D
    阿里巴巴:总营收3768.44亿元,千亿级别,净利率21.29%腾讯:总营收3772.89亿元,千亿级别,净利率25.01%华建集团:总营收49.23亿元,净利率4.57%启迪设计:总营收12.54亿元,净利率13.51%
    2 H$ y( K* g  {' b7 d
而且,阿里巴巴、腾讯现在的净利率,是在他们到处撒钱投资了很多暂时不赚钱的项目的前提下,实际上阿里巴巴的核心电商业务净利率有43%。& ~5 S. B) P) W" K. q. M; @
所以……你再次明白了吧:9 \& G8 T2 f: J: i9 G" O
为什么在地产爸爸和互联网大大的抢(金)人(钱)大(诱)战(惑)面前,设计院毫无招架之力:因为人家是真·有钱啊!
8 o2 F7 f. m, V. @' |
0 U- I' g( D! g) O+ E  |5 S4 f
& P/ |* X4 Z- ^( y' ?# g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5.jpg
/ [" {+ u! M2 d( t当然了,互联网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以上对比只是为了想说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基因”。  v9 m& X6 ^4 j' S# L
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商业模式,你选择自己的行业,就是在选择赛道1 l' ^  L) e' Z4 ?3 z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可以两眼一抹黑随随便便就做出选择呢。
6 q& R( I: s# K, b' j4 I) X1 e( @6 ~4 ], z3 ^$ B4 K
第三篇:商业的本质
! b2 e6 f$ K4 r/ v. N; G6 N6 }
  f0 P6 y: D1 X( L1 f上一篇说了“行业的基因”,可实际上更准确的名字叫做“商业模式”。这一篇就这个点做更深入的阐述。  0 F! }) ^6 Q2 o) \! a% b. S+ V
在建筑设计行业,普遍看不起商业,梦想才是这个行业的硬通货。' @2 f7 s% N. R% n2 L/ V+ D
建筑设计行业的学校教育以及媒体宣传,从来都是提倡把梦想当饭吃,而一些公司呢,也是把名气和梦想当钱发。
# t. e' {$ w8 z- m; T+ ^如果你加班不够多,如果你拒绝10116,如果你还想谈钱,一定是因为你没有梦想。$ |6 ]+ l$ b- n  r: p3 t
商业这么低俗的东西,还是我来说吧。
/ Z% O6 ?: L7 Z" k6 v- n4 b3 k3 t- t
" y7 l+ t7 ]( e5 ?$ u: u8 t& ?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6.jpg * G" ~! v$ N. }% y
2 g. I. m6 |5 }/ {2 v. n% q2 G
0 s$ L8 L  b9 a# A) Z
公司业务的三种类型0 l: {8 h" j+ i7 x* O! D: ~
市场上的所有公司的核心业务,其商业本质,都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实体产品、虚拟产品,或者服务. d2 O$ p' b4 G3 O* H3 N  ?
实体产品,比如你去餐厅食用的饭菜,去奶茶店喝的一杯饮料,买的笔记本电脑,这些属于实体产品3 d$ s2 v. \! u- _7 a+ s
你在游戏中付费购买了一款武器或者装备,在视频网站上付费看了一部电影,或者在社交网站上付费购买了一个大V身份,这些都是虚拟产品, c! X' ~* d: R! c; Z
你找了一个律师为你的官司出谋划策、找了个设计师为你房间的装修绞尽脑汁,找一个服装设计师为你设计了一套礼服,这些是咨询服务,但本质上仍然是服务3 B6 L1 `; c: o* r: l+ O8 W- F
当然,绝大多数“商品”并不纯粹,不会100%地属于以上某种类型。7 t( J1 e: @2 f
比如餐厅,你在消费实体产品的同时也要消费他们的服务,比如得有人给你端茶递水,你吃完了得有人为你收拾餐桌。
- ]$ v5 @* o0 `0 \% F( G8 m+ i比如酒店,它也属于实体产品为主,服务为辅。因为你所住的空间、所使用的物品是真实的实体产品,但是还得需要有人为你提供清洁服务、换洗床单、登入登出、前台接待等服务。
# v. k  k2 v, A1 R- R2 p虚拟产品和服务的区别,就是用户在每一次消费时,是否会额外占用生产者的时间。& N+ w& f# z" p2 |; v0 w: h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
0 Y, M3 \  S! W1 f7 ]5 r0 H( l( X. l因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都比较容易复制,而服务是相对难以标准化大批量快速复制的,越是依赖高智商脑力劳动的服务越是如此。
7 y+ v8 M/ q' b1 m7 Q% g$ l
# O& U$ w" i" q' n: w, @3 S建筑设计的商业本质1 M& ?: [2 {3 S) k: ~( A9 Z
建筑设计的商业本质,是一种“服务”。
$ l& ~$ c' ^9 W5 _; z; m而且,是一种昂贵奢侈的高级定制咨询服务,难以标准化和大批量快速复制
. x. B- X3 i0 i% X/ x4 B因为建筑设计面临的每一个客户和项目都完全不同,而且过程复杂也很难标准化,基本上不可能被复制,所以对于每一个客户都需要建筑师花费大量时间专门为其量身定做提供服务。
5 W+ |$ R1 T. y; `0 t/ j) S4 Z/ I/ D如果说咨询服务本身顾名思义是一种一对一的服务,但是如果较为简单可以标准化,那么这个过程就可以交给机器(比如人工服务台)。
3 g! i: D$ u& t- H如果是由AI智能机器人来进行相关咨询的话,它的商业本质就变了,不再是一种“服务”而是“虚拟产品”。, g" d, y9 ]5 y
现实中,虽有研究团队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因为建筑设计本身的复杂性,目前来看标准化还遥遥无期。
; g  X& h. T/ Y  E在建筑设计市场,分成公建和住宅两种类型。实际上,住宅设计已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但也只是“一定程度上”而已,并未影响到建筑设计的“高级定制咨询服务”的本质。
7 Y; R9 H' x+ n) ?曾经有段子说建筑师就是妓女,原来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都是服务业嘛。# [6 x  e9 h0 ?/ B: f
$ ?& b6 U$ t4 Z1 l& m

6 W" f  s: B3 v' u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7.jpg $ i4 ~+ }/ T: ~' o  ^, s. R) ^
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都是设计,但两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其实大不相同。* k+ X# `  N: e
建筑设计提供的是无形的咨询服务而非有形的产品,客户需要另外为“施工”买单;且建筑设计很难标准化,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对所有客户都是提供"定制服务",导致利润水平难以快速扩张。) k" a- D- z* v  C7 q
服装设计则卖的是“产品”,而且至少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大/中/小尺寸),可以大批量复制,每多卖一件成衣边际成本很低。
+ ~, z+ C5 E0 ]* _服装设计行业当然也有高级定制,但价格不菲,只针对较为高端的客户,普通客户只需要买相对便宜的成衣,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商业模式。
+ h, _; A" t  @) S; }任何一个市场里面,都有低/中/高的细分市场,再正常不过。但是建筑设计行业对每一个客户都只能提供单一的“定制服务”模式。
( @  m) I+ t1 L7 X: ^0 A不过,建筑设计和服装不同的是,前者是耐用品,后者是快消品,如果建筑设计实现了标准化,可以大批量复制了,对建筑师是好是坏呢?估计整体从业人数会大幅减少,但存活下来的公司利润水平应该比现在高许多。, R2 y+ @$ T6 y' L5 q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建筑设计行业的“服务”的本质,它天然就能够容纳许多竞争者,中小型公司也能有一席之地甚至活得还不错。但对于另外一些天然具有垄断效应的行业来说,则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
# I/ [: t9 {4 N3 a9 F( {$ @7 S6 t& r2 Z+ j! O4 t
时间成本是最根本的制约
2 [8 j; T/ k  ~由于建筑设计的“高级定制咨询服务”的本质,建筑设计是用时间+技能赚钱,其中"时间"是最根本的制约。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主动收入”,换句话说就是你必须工作才有收入,不工作收入马上停止。
8 i# B: ]# Y1 ^: q因为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而已,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一天工作25小时,想要提高收入,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时间的单价——也就是当你提供“服务”时,向客户收取更高的费用。, v: U! u% D6 t( r3 g: m4 K
类似的职业还有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等。卖劳动力的普通白领,也是一样的。- ~6 |5 O8 E4 `$ ~6 W; h: z9 y
) O' ?' V7 L, R0 [
( [6 i! F; C* Q: J; j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8.jpg
4 f/ q6 i+ G: c/ u  Q" v 相对应的,“被动收入”就是指你不工作也有收入,所以你可以去随便干点什么——旅行、画画、喝茶、睡觉,等等。0 @* L) W  d" D6 q  B6 m+ {
房租收入、出书后的版税收入、买了股票后股票增值等等,都属于“被动收入”。
4 v" L8 ]6 l+ S  o0 g1 \作为建筑师,如果你想拥有更多“被动收入”,只能是开公司自己当老板,付钱请人帮你做项目——用钱来购买别人的时间,让他为你赚钱,你的时间就自由了,这个模式的本质是用团队来复制和扩张你的技能和时间。3 C) J' v2 [7 ]) W2 X
这里面,团队就是你的杠杆。关于“杠杆”,刘润老师有一篇文章深得我心,叫做《生商业模式:有的人换回了全世界,有的人却一无所获》,你可以到网上去搜索看看。
: H2 X; ]/ D# Z/ G% W% C但是建筑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它"用服务赚钱"的本质并没有变,还是受到时间高度制约的"主动收入"。一个项目完成以后,想要继续赚钱,就得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当中。& R) Q+ @& ]# S6 |& Q  K  W
而房地产,它的商业本质属于“实体产品”,实体产品比服务更容易扩张,你去读一下刘润老师的那篇文章,产品也是“杠杆”之一哦。而且房地产还可以使用金融杠杆(我猜房地产这段可能不太好理解,但展开写又是一篇长文了,只能以后再说)。( K9 l; W- _; Z' J

4 Q9 J. q# y4 i0 c/ h5 K边际成本高昂,导致利润水平难以快速扩张
2 C6 u* o5 m+ W; G2 z7 i$ o+ B9 y; ]8 t因为建筑设计受到时间的严重制约,那么也很容易知道,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如果客户增多,那么它就需要不停地招人,人力成本迅速上升,利润和成本基本成正比,不过成本的上升速度会比利润更高些。1 ~1 k) l3 P7 [8 t& ?- q! \, F& z
但是建筑设计本身是一种高智商脑力劳动,无法批量快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建筑师来,而且因为其轻资产的特性,一旦培养出来了这个设计师可能就流失掉自己单干去了,所以建筑设计公司的规模相对不容易快速扩张。
% q7 o0 o* e8 b+ f0 l) z+ M( y而相比之下,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比如支付宝,比如网络游戏),它的开发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每增加一个客户,它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 i0 H1 s  e- ~
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行业目前为止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哪家公司拥有支付宝这样的市场占有率,这可能和客户对设计行业本身追求个性化有关(哪怕只是相对的),也可能是因为人力成本和公司规模的原因,没有哪家公司有能力接下这么多项目。! j: ]) e1 Z$ I- M+ b) t& r+ i
所以,建筑设计公司的利润水平和互联网公司相比,更是望尘莫及。
! u( E; E8 s' X# `(但是要悄悄补充一句:所有垄断公司都是以同行业其它公司的累累尸骨为代价的。)
! V  j5 d8 v% y" K0 y3 O, m
4 D- {5 R9 ^2 U+ J' @9 p  F# L! k全文完  
4 {% r$ R8 M$ a: f想加转行群的人,请私信我~
多云的天气窒 | 2021-10-24 05: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6年,甲方7年的老油条来回答一下。! i3 `9 G& \/ P0 |4 E' @
我也不饶太多弯,简单说如果你意向是去甲方,那就不要去技术部门。一般来说设计院对口甲方的是设计部或者研发部,但你要明白在甲方设计部门是很容易背锅挨骂的部门,你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的甩锅能力,你即使在甲方也会感觉到憋屈。
1 F) l( ?" _0 n工程部一催图纸你就慌张,成本部一提优化你就迷茫,处处为敌,步步惊心。  t" B: \( z+ ?7 I4 F6 R$ ?% V
如果你有足够的经验在应对这些困境时就会有相应的手段,比如要求工程部门提供现场实测标高和尺寸,否则设计无法落地,比如要求成本部门提供行业设计限额标准作为参考,否则优化就没目标。
5 u4 N. X. \2 U1 v4 u简单来说就是同一件事拉更多人下水,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并且把这些合作部门的环节前置,只有相关部门提供成果设计作为后续部门才能正常作业。
' t$ L9 `* w% k5 i当然也有应届生直接倒甲方设计部门发展的,但普遍是偏向于产品研发方面,好处是思维没有被规范的条条框框束缚,坏处就是在某些不太重视产品的开发商容,这部门容易变得空中楼阁落不了地。6 S1 c( R3 |5 m
所以如果一定要去甲方我更倾向于去技术含量不需要那么高的部门,比如投拓,运营,营销等,当然我这里不是说这些部门门槛低,不需要技术,这只是相对设计部门而言。而且在整个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这些部门也比设计好转行一些。; a; @9 i' a" T2 G6 I
如果去设计院那么久精益求精在技术上力求做到行业翘楚,如果去房地产那么视野就扩宽一些不必拘泥于技术了。
与刹 | 2021-10-24 09: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人吹设计院,我就感觉不是傻就是坏。当然,以下仅针对建筑设计院,其他行业不够了解,不敢信口胡说。
% @& `, P! Q/ d0 H( m有人说“推荐地产的,十之八九没在地产,至少也是没有深耕地产”。那显然,没深耕地产基本就深耕在设计院了,可以理解为这是深耕完设计院的结论吗?
  H$ _' X$ V2 Q5 `, o“而我推荐,普通工科出身,无论适不适合干设计院,都要先从设计院干起”。看的我是一脸懵逼,为什么?明知不合适,还要去设计院浪费时间,是何道理?设计院干起,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先在设计院练好技术,然后去地产,万一地产凉了,技术在身,回来继续画图,可进可退,越老越吃香。这和当初“先到施工单位学技术,学好了技术再去地产”的言辞有何区别?结果去了施工回不来了。首先,忽视了跳地产的难度。这不是十几年前,地产求着设计院的人去,现在自己可以投投简历试试,或者问问一直想去地产的设计院朋友,难度有多大。地产一般要求有地产经验,地产的经验难道不是经验?理论化的经验就是技术。其次,地产凉了,设计院的活儿哪里来?再者,地产需要你多精深的技术么?一般设计院到底是个啥技术心里没数吗?: Q! u) @+ U' I" }" b, g
夸赞设计院多么好,让我搞不清的是,究竟是我去了个假设计院还是别人去了假设计院。" S  |2 Y% b2 W
一般性的说法,设计费20年没涨了,设计单位依然过渡饱和。现在设计院为了维持收入,只能接更多活,看看现在的图纸质量就知道了。但人的效率毕竟有限,长此以往,跑不赢通货膨胀。设计费不涨,经济来源就没有保障,任何前景大饼都是假的。& e; V2 P& }, u6 f' w( r
3.1日起,施工一级和建筑设计甲级资质可相互认证,旨在进一步推进EPC模式。连设计甲级资质这点仅存的壁垒也将瓦解。施工单位成立设计部门太容易了,设计费在整个建安成本中,可近乎不计,设计人员更没有什么地位可言。目前经常出现施工图送方案,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施工送设计。  i4 j& D* a0 ?2 M8 S
常有人把设计院比作富士康,主要指运作方式和生产技术方面(大部分绘图员就只是能画个图而已),还真有点侮辱富士康工人。富士康能够根据社会发展被迫增加人工成本,提高工人工资,设计院会么?设计费可不升反降啊。中建干施工的同学他们的工资好像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涨,这个在设计院就更没听说过了。并且,设计院工作其实一直是缺乏收入保障的,合同的数字仅仅是基本工资,一旦年底回款不及时或者老板使坏,你这一年基本就白干了。工程师们报复的手段也很简单,就是跑路,唉!大院小院基本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小院发生率更高。
8 ~( Y) g7 M4 @7 b7 o5 p: u" g* N一线设计院的强度确实很大,996的不在少数,设计师身上经常存有颈椎、脊椎、背部等的各种病患。成为主力后,时常手里同时进行好几个项目,各节点纷至沓来,身心俱疲。设计行业过渡饱和,各设计院之间比拼的是服(gui)务(tian)能力,好嘛,经常出现甲方随便说的一句话,到设计院这边就奉为圣旨了。说改就改、改来改去,改到最初版,这种严重内耗的情形还少么?设计院领导敢说个不字?与甲方发生冲突,你们领导站哪边?虽然地产也加班,但不会像设计院加班如此严重,而且,地产的加班务虚比较多,也就是耗时间,实际产出并不多,而设计院一笔一笔的图纸,可都是务实的体力活。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抛家舍业,单身年轻人还好,有了家庭,该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矛盾?我经常看到年轻的妈妈,边画图边和孩子视频,周末带孩子去加班。或许有人说,这是无良私企的作为,可是我了解的,哪怕同济院、北京院、中国院等何尝又不是这样?就算各省建筑院,基本也都改制了,对内高强推进项目,对外在甲方面前谁不是孙子?" `* @& s( Q2 w1 E# J
上面说的还仅仅是工作画图方面。在设计院你想快速成长,独当一面,就必须自己主动学习,知识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也在增加。以结构专业为例,进入设计院,哪怕名校本硕,必须重新进行深度学习,学校学到的那点皮毛就不要提了。抗震、混凝土、基础、岩土、地基处理、防腐防水、有限元、各种软件等等,都要掌握,每一项展开后都涉及大量的知识和规范,此处还未提及钢结构、砌体、加固。自己不主动研究学习,遇到点稍微复杂的情况,就进退失据,只能咨询专业负责人或者总工,那何时才能独当一面?有时遇到的复杂问题,连成例参考都没有,又急需解决,只能去到各种文献中查询蛛丝马迹。归根结底,结构理论太深、太难、太广,实践性太强又涉及安全大计,学习成本极高。4 j0 O& s: J0 u1 Z3 D& S
这就又出现了一对矛盾。工作画图和自身学习,时间如何分配?经常连完成工作都在加班加点,一身疲惫,如何谈及自身学习?相较于结构现有理论,注册考试的深度也仅仅浅尝辄止,可就仅仅一注考试,多少人已经无法企及?经常看到有人说“再考个注册,如何如何提高自身身价”,说的是真轻松啊,你看看大院里多少一注依然在一线画图?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基础一般的人需要800-1000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一注结构,想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凑齐这个时间。毋庸置疑,只靠画图,永远不可能画出注册来。讽刺的是,想考注册,得去甲方,在设计院没这个时间。更讽刺的是,当年我在班里是学渣,现在被逼成了伪学霸;当年班里的学霸,人家轻轻松松做着学渣。
0 c: U1 H5 X1 p4 h! M! p/ `. ~6 n5 g长期在设计院,所有的精力基本都集中在设计和技术上,其实对建筑行业以及一个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基本没有什么了解,目光过于狭窄。并且,设计院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外界也没什么接触,人脉资源基本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又容易与社会脱节。经常嘲笑计算机中年危机,地产中年危机,难道设计院没有中年危机?35岁以后,没有注册一般就没有领导职务,依然奋战一线画图?画的过年轻人吗?转地产,人家不是还有中年危机么?除了会画点图,还真别无他物,地产好歹培养点沟通交流。  Q; @! E8 q* h' k& u
就简单说到这里吧。至少我的大部分同事和网上认识的同行,基本心底多少都对建筑设计有所厌恶。你问设计院这么不好他们为什么还不去地产,废话,中南海那么好你咋不去呢?听说谁去了地产,那种羡慕的眼神,我记忆犹新。不要和我谈什么理想情怀,我只想更有点生活。大概从16年开始,但凡能有选择余地的名校硕士基本都去了地产?难道是他们学傻了?9 z0 D. N. Q1 M4 Q; a. ]
很幸运,今年去了地产。过程很艰难,海投简历,经常人家看到没有地产经验,直接pass,最终在有限的几个面试机会中,成功终面了一家,也仅仅是top100以内的地产。先去刷点地产经验,空闲时间多了,也有利于考注册,不枉这两年挤时间研究理论、准备注册的努力,今年终于到年限可以考了。收入的话,比我在设计院是少了一点,但我终于体会到了“包身工”和“工作”的区别。
+ @- Q# {; u- k4 j4 r2020.03.14
' u! \5 t' Y6 h, d* E3 Q0 {~~~~~~~我是分割线~~~~~~~~~# b# O( l$ E& s. R
既然还有人愿意看,我就再补充几点。+ Y9 b# n3 o7 |* Y) T6 s# [; A
1、一般来说,评价工作好坏,主要看钱是否给够。现在毕业生很少再相信“到施工单位学技术”这种“古训”了,说到底,就是施工单位钱没给够。如果施工单位给毕业生月薪两万,施工单位肯定会被哄抢。/ p+ {- Q" K! ]
毕业三年后,不谈领导岗位,目前行市设计院的同学如果开足马力,白加黑,全年不休,收入肯定会高出地产同学一截,甚至地产同学的年薪就只是设计院同学的年终奖金(当然基本每天晚上12点前别想睡觉了)。但是应当考虑到,且不说设计环境更加恶劣的趋势,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能持续多久?对身体是极大的摧残。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家庭、朋友、娱乐活动全都放弃了。注册就更别想了,没这个时间准备。持续下去,到35,自己就废了,一身痨病,体能不济,没有注册,不就只会画点图么?中年危机真的到了。: D: B) Q3 N$ @$ R2 ]
有时候越是项目赶得紧,几个项目交叉,偏偏旧项目又翻出来了。不是甲方变更,就是有专业当初的疏漏,配合修改,人家施工单位都打电话来了;或者现场施工错了,出个变更、加固;质检站那边卡得严,必须有设计单位出具材料等等等等,总之只要没封顶,项目配合就没完,烦不胜烦。这两年也倒霉,每年都会做一个边施工边设计的项目,真的是“效果图一张,甲方要打桩”。19年底做了个地下车库,明梁大板+柱帽形式的无梁楼盖,局部两层,抗浮水位同车库板顶,最高水头8m,边施工变设计,提图节点同主楼,过程生不如死,下定决心:这是此生最后一个项目。
5 e6 B3 z0 n/ n1 n其实这又引申出另外一个意义,就是性价比。用朱炳寅的话说,“我们现在的设计环境可以称之为恶劣”,以后只会更恶劣,你愿意挣设计院这个钱么?设计费不涨反降,看政策趋势,就是要把设计整合到施工内,别幻想工程师恢复计划经济时代官方背景的体面了。吃的下这个苦,还不如自己开个小餐馆、包子铺,煎饼果子、烤串麻辣烫。" c& Z2 d) y' \7 r
2、技术。技术?我们不妨想想,富士康工人,培训班的码农,汽车工程师,生化环材工程师,室内设计,广告设计,UI设计,自己可能都不屑一顾,那玩意能有啥技术?能值几个钱?别人何尝不是这么想咱们?那些强调“设计院技术”多重要的人,只是因为他在从事这项技术而已,外行人看来,也不值几文,何况本身就是若干年前的老工艺。9 J" x& h$ v3 ?$ @% ]
要知道,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资本和管理面前,技术没前途不是没原因的。
# s' G' s3 p) d4 F+ s: O2020.3.163 ^  d6 s# n" E8 ~
~~~~~~~~我叫分割线~~~~~~~~
' I$ |" J9 e! U& h+ {3、分享下我们设计部(分公司的)的阵容。我们一共十一个人,包括设计总(肯定是建筑)。另外十人,建筑四人,结构两人,机电三人,景观一人。四本注册,一本消防,三个高工,几个名校,几个硕士,还有一人海龟本硕,我被秒杀得不要不要的。本来我还以为因为我这个年纪竟然如此专业素养深深地震撼了设计总和老总,原来人家只是觉得我年纪小,可塑性强一点,学习能力尚有,表达逻辑性还行,就收留了我,其他面试者虽然条件比我好的不少,但是迫于各种原因没有给他们机会,深感我是撞大运了。/ J* |/ p9 Q, X7 A
年龄分布,我最小,次小88年,年纪较大的40出头。35左右是中流砥柱。我们这个阵容,去开个设计院,可以秒杀一些小院了。当然,集团研发部真·大佬也有,有些在行业内还略有名气。我们的一个项目总,年龄40+大概,竟然结构硕士,干过设计,注册结构,也是闻所未闻,经历传奇。评论区有人尚疑惑,都去地产了,还考啥注册,看看我的处境,不考个注册能好意思混下去吗?
" f3 E$ Z# b3 D3 s' y# S各地已经陆续发文,逐步取消图审,当然重大工程还是要审的,山东打算2020年底全面取消。目前,图审单位由甲方付费选择,虽说图审机构应保持中立、权威和行业良心,对设计单位还是有一种保护作用,但毕竟明着收图审费,暗着收点小惠,还是架不住甲方各种“沟通”。成本控制、设计优化是地产的核心业务之一,结构专业更是首当其冲,毕竟直接相关土建成本又涉及安全可靠;取消图审后,甲方的话语权又增大了,没有图审这道坎,甲方可直接发令设计单位。设计部大佬直接跟我说,不要太在意规范那些东西。我们这阵容,设计院怎么糊弄我们?山东三大院,部门几个大佬眼里都是弟弟,几个项目还真都是他们做的,老总当然会做人,雨露均沾,每家都有活干(其中就有老东家)。另一位结构同事,一注高工硕士,亲自操刀结构优化,有些优化做法虽然他也不完全认同,但是没办法,我们是要被考核的,必须得有工作量和成果。拜托设计院内部也别优化到极致,给设计部留点工作量,设计部只能得寸进尺,不可能见好就收,留点可优化空间对大家都有好处。% J! ?. c3 q9 C3 C: Q0 ~
4、为什么建议应届生选地产而不是设计院,选择了设计院,所谓的学好了技术,然后再干嘛?不还是到地产嘛,还能有更好的出路?干嘛非要绕这个圈子,万一把自己绕进去了呢?当然,地产那么多部门,应届生选择地产,当然尽量不选技术类部门。正如 Jimmy Chen大佬所讲,对应届生,其实哪个岗位都基本如白纸一张。看你喜欢哪个岗位,就去哪个岗位实习,这样拿 offer的概率比较高。项目总出身工程部和营销部的比较多。设计部比较弱势,除非造化,其实没什么好的上升渠道。设计部又是建筑专业的天下,其他专业更难了。你说,你含辛茹苦几年学技术,就为去设计部,保不齐还不是建筑专业,何苦来着。2 e* N3 @' D" L4 k7 D& U: d# _2 U
即便设计院千百般好,我不想再挣这个钱了。
我再是白灵孕 | 2021-10-24 1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一个地产三道红线吧,仅供参考,推荐下面白色的那些! E+ `* ~, e% J

. v) ^% n$ k- n# j3 N* `# x 普通硕士一枚,进房地产好还是设计院好些?-1.jpg
# g- t# V; V# X8 B# U# Y6 V+ I' _( O; x2 h8 w& D2 y" Z
<hr/>想告诉应届生如果你不是手握一堆优质offer的大佬,最好不要抱着五年当上总经理年薪50w的心态去地产,也不要抱着五年当上管理层的心态去设计院,对自己的工作期望低一些,这叫做预期管理,以防被社会毒打时心里承受不住
1 h: V( }  B1 d. j2 ?<hr/>
& z1 k: q$ L5 e0 t  p更新!总结当代打工人日常抱怨3 b* y, t) x4 E( d1 i
地产:破事烂事多,看领导眼色,啥本领也学不到,担心公司倒闭(私企),担心被裁员,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
+ }$ k. g# P* ]! z- d/ M设计院:月薪低,年终奖是个谜,看领导眼色,看甲方眼色,不停改方案、改方案、改方案,时间和质量都得兼顾
( n' a7 X; e& f6 q' n6 d9 i体制内:工资低,涨的慢,看领导眼色,难跳槽,晋升难
9 ]8 x8 o! \; ^( F计算机:掉头发……还是掉头发' l6 {7 g6 t  B1 P+ ]
会计:烦死了……0 Y" ^- T/ M/ e+ [" }' o7 F8 `
唉……这就是我们当代打工人现状,无论干嘛都会不开心,不要盲目羡慕别人,每个人的背后可能都背负着心酸。
8 B, H6 g2 r4 \
/ N6 u: {3 h! {( k<hr/>/ M0 n' U1 F  A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但是更多人只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想拿的offer拿不到:想找个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但没那个水平;想赚大钱,怕自己累死;想清闲一点,又嫌钱太少
! K/ R2 c; X' B愿望总比能力大,说的就是我吧……我摊牌了,我也躺平了,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就是没那么优秀,在这小小地感慨下……
% W' h! X: h8 V# j! A/ W<hr/>甩回答% L: M. ?. q! K; M. C% ~5 p/ z; m
2020年了,为什么仍有众多名校硕士入职设计院?以下设计院不涉及建筑设计院!不涉及建筑!不涉及建筑!/ O5 ]6 c8 p1 R
得分情况讨论,设计院有好的,地产也有好的
" b# Z" h* W# k$ |* _( @1.无论是设计院和地产,都应该去大国企- N2 y) I+ v3 C, Z4 [* L
2.具体来说就是设计院去地方省、市院,地产去招商、保利等等
' z6 g$ k% p4 o3.设计院不要去私企!不要去私企!不要去私企!7 t; Q, t3 B% {, s. d5 `) |3 }
更不要去甲方是房产的!3 B4 V9 }1 e  Q! Z8 P0 ]
4.无论签啥都别签劳务派遣!' T) l) {' g! O; I6 t
我找工作的时候是什么都投的那种,不光是设计院,地产、国企、公务员都有涉猎,也有人经常说不要去设计院,去地产,但我觉得得分情况看,总结一下我的概念,个人认为offer的对比:
9 o: [* R+ K7 P! ?2 F" M是个人!!!找工作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仅供参考!如有误导,概不负责!, @7 c6 i& v. R9 G3 m
我找工作的诉求:
4 _7 X' C3 B# K9 j3 W& v1.稳定,不用担心裁员,不用担心公司倒闭( Z; R$ Z# ~+ ~8 K
2.福利待遇好,该有的补贴都得有( r7 t5 ?! P' W( t) \, H0 s" @
3.强度! B3 m0 ~8 W2 w1 C; ^6 y4 d9 h
如果你觉得薪资最重要,不考虑工作强度,那就别往下看了,因为我家庭条件还行,家里并不要求我挣多少,我也没那个本事,只希望我的生活里不会被工作塞满,有自己的生活,能够尽早的买房是我的目标。/ k- D- `; m% m$ p( T: I

7 o; Z$ u+ L2 n; O以下只针对普通人!普通人!普通人!
% ]& N) Y) {  {0 E5 }不要跟我说清华大佬去中海等地产怎么怎么样,我就想问中海给清华大佬的钱和普通985的能一样吗?好多单位都是看人下菜,我说的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普通offer我自己认为的选择排序,你有你自己的排序完全没问题,别管我!7 i9 [, B' e  @- F. a5 B( x
第一梯队:珠三角长三角离家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 u1 U- r0 @7 M" E5 ~4 V
这也是目前985学生占比越来越大的就业去向,不用说都懂,珠三角和长三角工资一点都不输设计院、房地产(上海除外……),深圳、苏州甚至可媲美互联网(转行的),尤其要抓住选调生考试、江苏各个地级市的人才引进,想回家的往家考,不求大富大贵,但今生衣食无忧。+ w1 Z. C+ N  e- p, w, @9 n+ c. y
天王老子来了我也觉得公务员最好!你杠就是我对3 O) T0 V' t/ s) n2 U/ Z1 {" v3 Z: N, L
第二梯队:大型甲方国企
  {+ l- E. }; {8 Z包括各种城投、交投、地铁、机场、港口、高速、车企、包括烟草等等等等省级国企总部,收入在一线城市不如公务员,但在二线城市是小康生活了,比较贴近公务员的强度,但是这些单位坑也很多,不过好坑特别特别香' R$ P2 g7 o) I  W* b3 [, O
第三梯队:互联网
9 O1 [0 |# D9 O5 p8 O8 Y想赚钱,就转行去互联网,而且一定要是大平台,但转行需要你更全面的知识储备,这可能咱们学工程的一般人不具备,比较难,对我来说不考虑,我怕有中年危机
: v: L. J$ K: e# v$ @第四梯队:省级设计院、市级规划院、铁院
0 c/ Z5 J; P) [* p7 b, V, N9 S中规院、江苏省城规、陕西省交规院、天规院、常州规划院、济南规划院、铁一二三、民航设计院等具有地区垄断地位的、甲方背景的!* p+ ~# M) e# s' t6 \) @
第二和第四梯队是工程专业相对对口的,也是比较好拿offer的,所以一三好,但是有几个能上呢?二四五都不是那么好进的……1 P1 i6 b2 I! o7 b' h7 W( D
第五梯队:没有触及三道红线的地产
+ q9 I6 V  T9 R% S/ V这个是我地产里的同学告诉我的,他发给我的一篇文章,里面只有保利、金地、招商、龙湖、华润、中海没有触及三道红线,他推荐去的,其它他都不推荐。2 X+ O6 u0 ~2 j: J
第四第五梯队排名不分先后,如果性格比较外向不喜欢画图就去地产,如果你不擅长和人打交道那就去设计院,因为我性格不太适合地产,所以把它放后面了,地产我只投了龙湖、华润、中海,而且避开了工程岗和营销岗。招商因为要去宣讲会笔试没去,中海因为已经签了设计院没有去面试。9 Q8 G- S2 Q5 t$ L1 w% }3 l
评论里有说地产天花板更高一些,我同意,但是我觉得普通人还是不要看天花板吧,看看行业普通人是什么样的,地产的优势在于地域比较广,好的地产公司在哪个城市都有,而好的设计院只有在那么几个城市有,而且有且仅有一个。
: D& V* l2 ]* }9 q+ K  O' \第六梯队:其他国企设计院或top10~30地产( Q7 U# k" x5 ^) A+ i1 s. }3 x
天津市政、上海市政、万科、等,这个也是参考你的性格适合什么,可以考虑下地域,买房等问题, ~8 d) Q3 z4 X* V) ?5 t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像天津市政、上海市政这种比较大的综合甲级设计院之所以放这里是因为部门之间相差比较大,要看产值。第四梯队更加具有垄断性,所以工作强度要相比第六梯队小一点、出差少一点(铁院除外)
3 _7 M) _; V' p, n地产的话也同样的道理,要看领导、看部门、看地域,反正就是坑很多,但是也有好的岗位,比较看运气了……1 s& J+ v- j% N# I9 Z
下面两个梯队就要慎重了,不到最后不要轻易选择。
( W3 g, c" n3 h: q4 \" k第七梯队:私企地产9 U5 Z0 y; U0 c
碧桂园、融创、恒大、华夏幸福等8 u; i1 g! E& M& q  \
第八梯队:私企设计院
7 Q( E1 P0 v9 ~不举例子了……" E; X3 L- g3 Q# A+ }" E  o; D

- I  |8 U" _* F/ M4 A2 W<hr/>更新!评论里对四五六梯队争议还是挺大的,对这三个梯队再分一下,也参考了前面有个前辈的答案。
) H( l  J5 h5 s" ?% l首先跟房建相关的专业推荐地产,其他专业推荐设计院。设计院产值决定收入,如果你所在的部门项目少、产值低的话,你的收入将会非常低,不过应该也会比较闲。
8 y. D* p7 V! V. M6 L; ?- u- U可以说地产起薪和天花板都要比设计院要高,但第四梯队设计院要更加稳定,不存在裁员的风险,当然保利、华润这样的国企也不会存在裁员风险,但是后续的工资很难比设计院高。总体来说收入相同最多的那部分人收入更高,不知道有人明白我的意思不
十三不闹临 | 2021-10-24 15: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我毕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先去设计院工作几年,学到经验后再去房地产或者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结果我去了设计院,几年后再来到地产公司,发现无论是生活上、经济上还是眼界上都落后毕业直接去地产或者公务员的同学一个档次了。+ t' n% Z! g. G- M# u& E
所以不要想,选择顺序肯定是公务员>房地产>设计院,有机会进房地产,肯定去房地产,除非能考上公务员。
9 d2 X9 T: Y+ v+ S另外我再给你一个很新的路子,现在也有很多人走,那就是先去房地产,积累人脉和资源,然后再跟别人合伙开家设计院,你负责拉项目,抽水,别人来画图。
诺言844 | 2021-10-24 21: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曾经是一名普通的硕士,08年毕业,我选择了进入设计院。其实不可以说是选择,当年也没有房地产给我选的余地。我相信无论你选房地产还是选设计院,只要努力了,都不会差。我可以将我的经历告诉你,看看能否给你什么启示。8 v/ }7 e) @- i
08年我进入了广州的规划院里面的建筑所。头一年做方案,什么都不懂,收入不高,累得一逼,产值总给上线压榨。第二年得到所长信任,在中标一个医院方案后,让我接着做施工图,从此摆脱了方案组的压榨,毕竟施工图比较实在,项目合同多少钱,那么设计就能分多少钱,产值有依据,做事变得有动力起来。第三至第六年,陆续参与了一些办公楼、商业、住宅的施工图工作,基本都是全过程参与(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施工跟进),职位不高,只是设计,但做的是建筑专业负责的事。感觉这段时间自己在不断学习,经验也在不断累积,产值也还算满意,虽然在工作上问题不断,但回想起来,是最享受的一段工作经历。第7年,所长换人了,新所长管理不力,造成项目缺失,人员流动大,加上设计工作量的剧增,产值没法保证,跳槽的想法开始萌生。第八年,最总没有坚持下来,跳槽到市建筑院,项目量多,只要你不想睡觉就有画不完的图纸,收不完的产值。但同时图纸质量要求也高,对于画图比较洁癖的我,实在累得不行。曾经国庆假期连画7天7夜,上班后期间在车上吐了一地。在第九年,考取了一级注册建筑师,也评上了高级工程师,在这个时间点,我感觉松了一口气,裸辞。。。就这样开始了。裸辞半年里,想以风水作为事业,做了半年,因家人压力,没有持续。最后浪完半年后,重新找了工作,到了一家项目公司,做设计管理总监。从一个不同的角色,去建造一栋央企的集团总部大楼,角色是新鲜的,面对的问题也是重来没接触过的,收入也是相对设计来说性价比高的,强度也较为低。唯一甩不掉的是工作的压力,无论角色怎样转变,压力会随着我的性格而来。但感觉之前这么多年在设计院累积的经验是派上大用场了,无论从设计质量、设计计划等问题,都会使判断、决定比没有多少设计院经验的人强上不少。
; `9 D( f' R- |/ S+ m说这么多,其实可以总结为:先在设计院锻炼、累积经验、考注册、评高工,等这些都齐备了,看行业情况以及自己的喜好,再选择设计院还是地产。, i$ n9 U! b, f$ v7 \. T
这只是我的个人选择,当中有很多际遇是你不可能重复的,所以仅可作为启发参考。我相信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际遇,只要用心尽力去做好每件事,你的选择都不会错。
凤凤果丁餐 | 2021-10-25 04: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楼主学历,但楼主可以看一看关于这个类似问题的回答以及回答评论
5 e5 h& A( z9 Q, s设计院干了四个月干不下去了,想跳甲方,各位大神有什么建议?再送楼主一个地产老炮的各大地产分析
6 [4 ^4 R  t9 e8 U! P2 y4 d9 @兔爷:地产开发商50强大盘点,地产求职人必看能进第一梯队地产管培生是会比在一般的设计院要好的。
, v( B6 J8 L! M! Z3 Y自己的设计水平和业务渠道和人脉关系能如同设计界新秀一般迅速崛起打造自己知名建筑师品牌成为大师冲击普利策奖的话,当然从事设计更好了。
! ~7 C/ a8 s% b/ h( _从薪资角度) q( P- n, g5 H% s7 E- Y
行业宏观整体来看,地产平均收入确实略微高于设计院。因为小型挂靠的设计团伙太多了,拉低了整体行业水平,分流了大院项目渠道,导致大家都吃不饱,同时收入受项目产值影响较大,根据上游地产行情的波动影响较大。稳定渠道项目仅仅集中在几个知名度较高的设计院和事务所手中,形成了两级分化的局面。所以设计院的就职上,删选避坑尤为重要,不少人在面试的时候经常会掉入画饼的陷阱。2 M2 y& b# c0 W: k
微观上看,作为一个自身条件较好的建筑师,就职于上段文中说的知名度较好项目饱和的设计机构内,并且成为项目负责人或者主创之后,通常收入都能达到地产总监级年薪标准甚至更高的水平。2 A" H& ~" F+ S: d) C6 y+ W5 u
地产相对的求职掉坑较少,因为薪资都是合同谈定的月发,哪怕行业不景气,薪资也不会少,除非明确了要降薪裁员。剩下的就是看绩效了,会根据工作成果打分的绩效有一定的上浮或者下调。相对设计院来说比较旱涝保收。且不同地产差异较大,同样的职位和薪资,在a地产可能周末双休按时下班,b地产可能就是996,半夜也必须给设计院打电话要求三点前出图。" ~  ~  e4 n  [, K- ^
题主自己权衡利弊,地产一旦进去了,不看学历看宫斗,踩着别人尸体前行是很常见的事情。凡事谦卑低调,才不会成为开局就死的人。
# c! n3 B( _  X' G( r2 M: L  o补充一个我个人的状态,我一边在地产负责公司的总体的设计管理工作。另外一边我作为乙方在外面承接设计业务,然后跟小团伙的同学们一起做设计。
. L% [: ]4 g% `' j" u* Z我有一张甲方设计总的名片跟一张甲级院总建筑师的名片。甲乙双重身份让我完全没有楼主这种烦恼。; @; s, _- v/ V- z
这种事情呢,自身具备一定能力和资源之后,地上有一张五十块钱,和一张一百块钱,你捡哪一张呢?5 a4 ^& ?. c2 Z$ n. B
答案是:两张都捡啊!
2292333545 | 2021-10-25 15: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个事情连基本条件,目标都列不清楚,建议你别来地产了,我觉得你问了也是白问,这沟通水平过不了面试关。* a3 T1 u0 J. ~# i' c4 e* @
---------------鉴于评论区觉得我这么说太打击人了----------------+ v6 O* Q, C/ ?( E( R2 T, s
我再多说两句$ m1 J5 z. y" P- p3 G% ~( d0 l
地产和设计院对于一个人的技能包要求是不一样的。
$ _: R) Y* J, y+ o) J5 C5 o地产要求的是在专业方面有一定深度,同时在横向拉通能力上越强越好。, `4 d- N- |5 @4 I' O! @6 x
说白了,一个看硬实力,一个看软实力。
2 U2 }7 J  x2 D/ e+ n这么看起来地产似乎很虚啊,我没有说地产不需要专业,但是你的专业水平只需要让你能够正确的做出判断即可。7 s; ^/ \! \; R1 f. |
比如说你是一个工程经理【我是一个半吊子工程经理,对工程并不专业,所以例子不一定说的对】看到一个基坑的支护方案,你至少要明白几种护坡桩支护方式的优劣,成本和工期的权衡,对整体施工策划的影响,以及是否牵扯到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
" a* T. a0 m2 e# K2 i" {而作为设计院人员,你要考虑的是计算这些护坡桩的间距,直径,排布方式,确保技术指标满足承载要求,要不要做专家论证,至于对于工期,成本,施工难度的影响反而是其次。
( Q6 t  h/ k; a6 U" F. V/ k; t7 t. o这么说是不是就清晰了很多?
% F& @1 o9 l! v% G/ A0 j此外,地产走技术路线,是一条缓慢但是稳健的路线,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在主管,助理经理,专业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城市公司副总/专业总监,城市总这条晋升路线上一点点的熬出头,你走这条路,再快也得15年。  C! F/ n9 v6 C, `
这个时间,你在设计院差不多也能熬到个副手的职位。: |7 J1 y$ T0 j" {1 F9 M3 E/ [
正确的做法是,管培生,某大佬助理【跟大佬屁股后面端茶倒水帮忙点点OA流程】,轮岗战投,轮岗工程,轮岗营销,定岗运营经理,之后总经理特别助理【真正的开始负责一些总经理不愿处理的破事儿】,项目总,城市公司副总,城市总,这条路走得快,8年以内可以到真正的地产高级管理层。" G* i6 m! h/ q9 c
第二条道路,是存在的,但是99.9%的人没机会达到第一步。
, @+ r2 o  d0 K7 B2 X2 n  f另外,80%的城市总,差不多会在5年内被干掉然后再也找不到匹配的工作...最近这段时间来面试的很多40多岁的项目总,曾经都是标杆企业的城市总。设计院则是越老越吃香。
  z& A9 A% `, k# [% z4 H3 k至于很多什么干营销渠道岗,物业岗,工程维修岗,长租公寓岗的人也说自己是地产管培生,大家也就听听罢了,真的不如去设计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