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房子已然成为必需品?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代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老一辈人而言,买房就是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成家立业、先有家后有房等传统观念都在佐证一个道理,那就是房子就是人生的另一个阶梯。而对于新一代年轻人而言,结婚买房似乎成为了最基本的社交常识,前者是先有家后有房,而后者却是先有房后有家。
$ q) {) X x1 W- a; i. Q8 u仅从这一点市场预期来看,我们不得不感叹楼市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在消费市场的快速迭代背景下,此时供需关系就显得惨白无力,或者说当超过60%的人都觉得买房赚钱时,请问房子还是房子吗?答案显然不是,客观来讲,在庞大资本流入市场前提下,房子早已沦落为投资品,与其说因为缺房而买房,还不如说买房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
. e Q% h+ `5 ~7 C3 w' J
. T, a6 E% ?& g$ o& P5 U b' T, u& z& h
平心而论,任何市场经济都存在边界线,商品的价格有涨有跌才是合情合理的秩序,就算是市场规模突破17万亿元的房地产行业,照样逃不过最基本的经济定律。' r4 q7 j' n5 g5 H
特别是近些年楼市都在发生曾经我们都不敢想象的变化,例如北方有的城市房价和2017年最高点相比较,跌幅超过20%。其次央行、银保监会、住建部纷纷强势出手,一方面限制开发商融资,限制自身负债,另一方面限制金融机构贷款流向。在上游资金被锁住的情况下,最真实的楼市正在浮出水面,或者说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例如业主联合遏制房价降低、地铁优质房源无人问津。
[ W: t9 G; t4 i+ j I
. ^3 |8 ]; f) |7 {6 X* ~' H' z
! `9 m+ @! z- e$ O3 l* y/ z基于以上种种趋势,再加上本轮最为严厉的调控,请问3年后,房子是“买不起”还是“随便挑”?官方文件或告知答案。或者说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不管是当前楼市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是潜在因素,最终都会逐一解决。6 g3 o, p+ b9 c8 U. L) O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明白一个现实,那就是房地产行业已经是民生产业,上游关联水泥、矿石、钢筋等实体经济,下游牵扯家具、水电等数百个行业,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格局下,房地产的一举一动必然和老百姓有直接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年相关部门都如此坚定实施“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如果房价大跌,之前买过房的人无法承受,毕竟贷款利息不会减少,如果房价大涨,后续想买房的人根本跟不上节奏。, `8 W1 u5 f* g: S/ |* m# N* v) p& I+ I
# h: P0 {1 t4 Z L& u) I1 |
, E6 r9 y# u+ k( f其次回归影响房价走向的核心因素,从政策层面来看,截止8月份今年全国调控累计突破400余次,其不管是力度和深度都远超同期,对此无疑告知一个很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想依靠政策漏洞去炒房就是异想天开。其次创新举措成为今年最大的改变,这就是官方文件的威力。例如最初深圳落地的二手房参考指导价,如果说隐藏中介平台成交价格只是第一步,那么银行贷款认准指导价恐怕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国庆期间二手房只成交4套,随后越来越多的城市跟随效仿,其中到底释放什么信号,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0 s/ j( ?9 p- q* x
; V' j5 Q. ~/ P8 p
6 R% L1 \0 {" f. X7 O2 K& z7 A' P而从供需关系来看,作为供给端的开发商,今年的日子根本不好过,明面上有着银行贷款债务压力,不管是融资还是现金流周转,都面临不小的压力。其次城市主体为了稳定本地市场,一方面严厉打击开发商捂盘销售、茶水费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限制低价甩卖打乱市场,客观来讲,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开发商也是有苦说不出。至于消费者群体,二手房持房者着急退场,一线城市百万差价也是常见之事,而作为购房者,逐季度的购房意愿下行恐怕就是最好的例子,或者说在开发商纷纷出台打折潮的趋势下,购房者更愿意坐收渔翁之利,看看开发商的底线到底在哪?
+ z8 x0 O) d, u! _4 O" L
* i% Y6 v# P) A# b
9 O9 h$ W7 W7 e. }% g. A4 w$ \总的来说,抛开4个一线城市,3年后的房子整体倾向于“随便挑”,当然这里指的并不是白菜价,而是住房需求的饱满。按照理论预测,3年后房产税必然大规模落地,也就是最基本的持房成本就是税费,其次我国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使其房子数量比人多并不是一句空话,与其说房价白菜价,还不如说市场供大于求,购房者的选择空间比想象中要大。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教育、医疗顶级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城市主体能够真正控涨就已经算一件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