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兴趣

[复制链接]
查看8551 | 回复0 | 2022-11-24 15: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间听到“天后”王菲在1982年唱的一首歌《彩桥驾到台湾岛》,才知道她从小就开始了歌唱表演生涯了。随后又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这位流行天王,6岁就开始登台表演,组建乐队。
+ [: D+ g5 f: Y  _$ n: r) }思绪渐起,又联想到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4岁就随父亲第一次看电影,让他印象深刻;随后他的父亲随手买了个8毫米的摄影机让他捣腾,就这样成就了一位伟大的导演。
/ Z9 U6 Y* A  Y/ V3 Y6 B再接下来巴菲特11岁就开始购买了他的第一张股票;10岁的埃隆·马斯克买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开始学编程;又想到卡斯特罗自幼胸怀大志,13岁时曾组织蔗糖工人进行反抗自己父亲的罢工;以及香港那位“李超人”......# t* P- A7 I  q3 E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但联想到他们的事迹,让我不禁感慨:一个人的成功似乎从小就开始有征兆了。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无限可能的,每个家庭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接下来所说的并不是说这么样做了就一定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只是力求从大概率上来让更多人从中受益,也就是兴趣
, U0 H6 v& G1 g什么是兴趣?
# }, H' b* }) N8 i2 Y上述事例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兴趣或天赋成就了他们,你也可以说是别的因素,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很早就开始从事或发展他们的兴趣了。那什么是兴趣呢?
# q) i" g$ B# g9 ^! |, c6 }( n' d百度说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家则认为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我们从功能的角度来解析一下:兴趣是把每个人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不均等地放在你所遭遇的人物、学科、游戏等事物上面。/ s$ g- U. G+ W: _( w% n2 i2 Q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能完成这种功能的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理性,另一个是情感。兴趣落在情感这个系统中,它是情感工具箱当中的一个工具。在哺乳动物崛起的过程中,随着进化慢慢产生一些得心应手的工具,叫作情感,喜怒哀乐、恐惧、厌恶,等等。当你遭遇不同对象的时候,马上有一个情感涌现,帮你做出选择。9 `( \2 E: m# \
在灵长目晚期的时候,进化出另一个系统,叫作理性。这两大系统在相当多的场合相辅相成。一个下快棋,一个下慢棋;一个当机立断,一个仔细算计。但是不幸有的时候它们发生了对峙,比如说你快要高考了,此前你有兴趣听音乐、打篮球,但是理性告诉你:不能干这个了,要抓紧时间复习。1 I) Y% X1 q' g4 M6 Z$ y  S
而且对劣势的科目学生多半是没兴趣的,两个系统影响行为的强度不一样。可是兴趣却能给你注入更大的热情和能量。理性算计了半天,同意做这事,可是远不如热爱时的状态。$ S' P, l: W% F4 Q& Z$ I* j
也就是说,兴趣才是推动你学习的最佳动力,很多顶级的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都曾告诫我们:做好一件事情靠勤奋。这其实和我所说的兴趣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说勤奋,是对有兴趣的人说的,即不能只凭兴趣,还要勤奋。如果你对大师说你没兴趣,他会说:你去干别的吧。大师们讲“勤奋”时,兴趣是不待言的。
' ~) c8 U$ X3 X7 o( r3 D& }如此一来,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中,它可以让你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 u3 S: r9 P- {. r" l% R' W兴趣的发展?$ H3 @# Z# L7 b8 z+ z3 W
这个世界是拼出来的,干嘛都要拼。我现在越来越不相信网上大传特传的一些东西,我们或许听了很多专家和名言,但出来工作后,很多人就是混得不如别人,这里面原因非常多,包括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受教育的程度,运气的好坏,家庭背景等等,我在这里提供一个观点,就是资源投入量问题。& x3 R- }6 s; u, ^8 @1 y7 ^
有如上述事例,那些人从小就开始“服务”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早就开始从某个方面去发展,再加上家族资源的加持,就更加不得了。而普通人一般很晚才发掘自己的兴趣,也很晚才开始发展自己的专长,同时又没有人能够指导和帮助,那么普通人又如何能够在发展这方面与之相比呢?# M0 a6 N0 v; v/ h1 b
别人从小就开始专注于某种兴趣,开始投入时间精力等资源,发展兴趣也比较早,那么后来的人大概率很难超越他们。于是就出现当你对自身兴趣很早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追求到极致的时候,那你就是某某家了,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企业家(还是那句话:因素很多,我们谈其中的一方面)。
, U" H" Y/ u& V4 X1 X/ H3 K0 E# f前些年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认为,想要孩子成功的路径就是向孩子灌输知识。今天有些家长好像明白过来了,说不能这么对待孩子,我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他们好像开悟了,其实是从一个误区走进另一个误区。他的兴趣凭什么是你能培养的,太霸道一点了。那是一种生命体验,他对哪个有兴趣,之前谁都看不清楚,那是自生长过程。
! l! H" j) ?3 L' x于是我们搞通识教育,是因为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儿。让你接触的学科宽一些,别上来就进入一个胡同,过后发现根本不喜欢。这里我就要举一下老美的例子了:美国中学生报考的是大学,不是其中的某个院系,入学后最晚可以在三年级开学时确定院系。前两个学年,哪个院系的课都随便听。如此一来,广泛的资讯供同学们选择,兴趣也就能大概率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了。% }2 m: O& N5 |& U$ j% t
这才是通识教育最大的支点。多数学生要通过通识教育,发现自己的兴趣,确认自己的方向。我认为这是实行通识教育的大道理。而给大家广博的知识是小道理,当然我也不会去否认它。
; I- W( k3 J* S+ f: j: U4 V# O5 w$ r如何发现自身的兴趣?
4 q' V# g. Y" @3 s, _4 Q1 E+ H说了这么多兴趣的意义,那兴趣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去发现自身的兴趣呢?其实兴趣的形成它是自生长的,也依赖一些条件,比如要有空,要能自主,整个受教过程当中要能比较广泛地接触到好多学科、游戏、信息,才更可能发育兴趣。
+ _$ L$ ^; I5 q) ]" i" c但在今天这个教育中,我们还是比较难去发现的,所以如何去发现挖掘自身的兴趣值得探讨一下,根据实际的情况,我认为可以依照不同年龄段,去看待不同阶段的孩子如何发现他们的兴趣。; |. M$ N" l1 @/ G% y; {8 `
幼儿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就学龄前儿童,要是真说到兴趣爱好,其实很难去评价。比如大多数孩子喜欢汽车、娃娃,但它不一定就是将来孩子发展的兴趣方向。
) N, ?* n0 ~0 |" q4 t( Y: R3 J真正的幼儿阶段要发展兴趣,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强烈熏陶。比如一个音乐世家,父母必定在音乐上会为孩子提供先天性的基础和成长环境,抑或某些家族要培养孩子,也必定会刻意投入大量资源去培养孩子的某方面专长,让他们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
$ X: O/ v" u8 w另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就是天赋,这个人有哪方面的天赋,那么大概率来讲他也会对这方面感兴趣。强如爱因斯坦牛顿那样的巨人,很早就已经展现出对数学的天赋了,如此一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很早,也就是天赋在哪里,兴趣点就在那里。
0 |% b) L& `  e* j' B: Y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面临兴趣发掘的最佳阶段,但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兴趣,大概比找对象,概率还要低一点。兴趣是如此微妙诡异的东西。孩子着迷一件东西之前,外人看不出来,他自己也不预知。$ ~1 W0 h- B! W! j. Q7 {* F! r
于是秉承着大力出奇迹的态度,中国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啥都去学,去报各种培训班。我的看法是孩子对某样东西感不感兴趣有没有爱好,入门很短时间其实就可以看出来的,很多人认为我再坚持一下我就是什么家,但一些特殊能力和爱好,这里就不能用挖井理论了。- y" O8 A1 v$ l: c
比如画画,你都学了三个月或者半年了,孩子还在沿着线条慢慢比划,明显对画画不感冒,那我还是劝你早点让他脱离苦海。但是你说他学完后整个人都不一样了,一天到晚拿着笔这画那画,质量还不错,其实这些都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选择孩子某方面的特长,一定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学完后,选择放弃还是继续深挖。% V+ A# L* p0 {. i
中学阶段:中学期间是一个人智力成长的花季,高中前看不到,因为智力还没有发育到这个程度。但这个阶段已经是花季争奇斗艳,各展才华了。一个人的长项通常就是他的长项,这是大概率。
4 N6 L& c1 b3 u, H" h! l0 f* l这时要发现兴趣的话就看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专注程度,因为如果要发展某些兴趣爱好,也必然会多花时间在上面。还是画画,如果他说今天都已经画完了为什么还要画,那基本上是可以判定的。真正对画画感兴趣的是他特长的,他会不知疲惫,从早到晚都会去做这些事情。
, V; f+ t& U9 @; M$ |- b比如曾经我的一个学生,他特别喜欢照相,每次学校有活动他都会去拍照,平时在宿舍也经常捣鼓他的相机,而他的父母则反对他玩这些东西,说是会耽误学习,而且高考也是个大问题,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了。其实抛开教学和学习来说,本身这个玩摄影的爱好比较痴迷,我认为没有什么耽误的,反倒是应该好好呵护这份兴趣,到后来,这个学生如愿考上一重本,现在已经在某政府部门搞宣传了,很多摄影作品还获奖。! j8 l) y" }( V7 h
大学阶段:现在来看,大多数人还是在大学才慢慢清醒的。原因是缺乏必要的家庭规划教育,还有就是我们在教育阶段几乎没有职业规划的教育,基本都以应试教育和通识教育为主。& \+ W4 C2 u! E& i) H
到了这个阶段,第一你要知道你已经晚了,你到现在对兴趣一脸茫然,你面临的问题是亡羊补牢。所以,你要不断提醒自己,我要在今后几年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你要把有些人可以无意识的发育,变成一个有意识的活动。不然,你大概就错过了你一生中选择兴趣的末班车了。
1 Z9 T2 }# n( e+ B+ H8 F: f1 l% ^那怎么找到你的学术兴趣呢?首先要珍惜你的大学时光,读到了一本好书,遇到了一个良师,相识了一位辩友,脑子里纠缠的大小问题。当你遭遇这些人物、事件、图书、问题的时候,你心中升起的一些兴趣,你要珍惜,不可以让它们随风而去,这些兴趣不会没完没了地出现。
$ g/ b7 c' x! D) s  D# t如果很多问题来敲击你,就要珍惜这些问题,努力解答。不要轻易相信成人、教师、教科书、官方给你的答案,它既然成为一个问题浮现在你头脑,就说明你对现存的答案不怎么认可,有了怀疑之心,这太可宝贵了。
0 X" s, t$ G2 i% |+ R5 b/ f写在最后:
, N' k- ?1 Q# G  F! h1 v4 `, z+ {6 m: A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果发展好了兴趣,绝对是让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大事,当然也不必过于焦虑,钱钟书高考数学不及格,陈景润对文史没什么兴趣,都不影响他们成为大师。好好伺候你的兴趣吧,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