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

[复制链接]
查看5865 | 回复0 |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潘昱辰 编辑/高莘)11月15日,备受行业关注的第22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本届车展共计超过80个汽车品牌参展,展车1171辆,其中共有全球首发车78辆,新能源车512辆,参展规模再创纪录。 1 l; d+ S$ H: K- i3 s+ |

- ?0 T2 u% f) y0 T) o观察者网注意到,相比车展本身,车展期间流露出的行业动向更加值得关注。 8 |% [/ G5 q& w* V- v" y% z# q

% ]5 j6 y* f$ w- N* F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1.jpg
4 r! B) ], D5 A$ R: s

0 u" g5 f. Y9 [6 C2024广州国际车展 观察者网 , V1 _8 W1 m- E1 d7 Z3 {9 e
+ U& ~8 W2 c7 z
就在前一天的11月14日,2024年中国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是中国汽车首度达成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汽车十余年的电气化转型迈入了新的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无疑正向着由大做强的方向发展。
  X5 A. c" F6 f8 M0 N0 B$ P/ V
1 U: k4 a! T% Q) L* x+ h  q. P' ?同一日发生的另一重要事件是,吉利控股集团两大中高端品牌极氪、领克实现了品牌整合,其中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
3 f( X1 v/ @' M: s$ h" y3 J; t" x# e% w( Z7 t' ^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迈入新的阶段,在广州车展破纪录的参展规模背后,一个老问题再度摆在了行业面前: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 - y) X2 }# P! y& v4 l5 M
  a. u4 n+ }! S- b6 I9 b
头部企业率先打破壁垒) `  d3 v* K4 e. s; W" j7 ^3 }
& D% {6 o% m) x
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极氪、领克的股权结构优化,是吉利控股落实《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关键性举措。
2 b4 \4 P( i. X8 a5 W, J
! H4 Q) V. c# m- q今年9月,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台州宣言》,宣布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进行战略转型。
& K( J% ^8 ^$ F, W( p2 q( c5 `: V$ h, v9 V. G( J( }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本就是诞生自领克的品牌。极氪的首款车型极氪001,其原型概念车名为领克ZERO Concept,于2020年9月发布。然而在2021年3月,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极氪正式独立,首款车型也由领克ZERO更名为极氪001。
1 F8 i2 O1 @8 z1 F, P/ N3 {9 I, h' z+ s+ m, k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2.jpg

) S4 s, Q: m4 B0 `) {6 o9 B0 b
5 Y9 X2 q& I- X3 E& ^( {除领克外,雷达汽车也吉利旗下被整合的品牌之一 观察者网
0 K0 @) v3 @8 d3 A  Y4 m6 h7 q, S
其后,极氪品牌主攻20万元以上的纯电动车型,领克则覆盖10万-25万元之间的燃油和混动车型,看似分工明确。但两大品牌之间仍有不少产品定位存在重合、甚至出现同业竞争的现象。
% @% l( T2 }; F' r) T/ {1 b% x. L# ~" m* p6 E7 _, h' c
进入2024年,此前从未涉足纯电动车的领克先后发布了Z10和Z20两款纯电动车型;而此前只做纯电动车的极氪,在吉利汽车2024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也宣布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混动车型。同业竞争态势似乎更为明显。
1 d# s; D# U& I1 Y: U5 \
$ {" |5 n9 Y; k现实是,今年1-10月,极氪品牌累计销量为16.79万辆,同比增长82%;领克品牌累计销量为22.67万辆,同比增长38%。尽管领克基于燃油和插混的销量仍高于价格更高且纯电动的极氪,但增速与后者已有明显的差距。
. o8 Z3 m/ h: l$ ]$ m( r7 ?
- P. g% ?9 M: L2 L5 ~; g9 N因此在吉利控股集团看来,理顺极氪、领克的股权关系,旨在减少关联交易、消除同业竞争,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激发规模效应,致力于2026年底将极氪、领克打造成为“年产销百万级的全球领先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
' v) d3 T) k2 T/ q$ |8 C+ g% i% Q! s' C4 F- @3 b5 V0 c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3.jpg
3 h8 n4 j% ]" F
; o& f# z9 t% f# r) E- G. e
于广州车展上国内首发的领克Z20 观察者网
( `2 h0 u1 l3 G" z4 h
. t1 a2 |& C( _% P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观察者网表示,大品牌兼并小品牌是行业的常态,极氪原本在上升势头上就优于领克,未来将比领克更为强势。此外,吉利、领克、极氪间的股权关系此前较为复杂,投资人难以对公司的前景进行评估。且吉利系品牌存在的交叉持股现象,也不利于公司作出快速决策。而通过优化股权,吉利消除了交叉持股,对公司提升决策效率也有重要意义。 0 Z$ H( H" f: l3 Z/ P

; a2 U7 n+ }5 i- _8 |' B事实上,自今年9月《台州宣言》发布以来,吉利控股旗下品牌的整合速度明显加快。更早之前,吉利早期的电动品牌几何也并入吉利银河新能源系列,而小众的电动越野品牌皮卡也确定并入吉利汽车集团——在本届车展期间,雷达RD6、雷达地平线等车型没有独立展台,而是处于吉利品牌展台的边缘地带。 : M& _/ V, q  m0 t$ a  D5 f8 q

- k& d9 M$ P- x4 S无独有偶,上汽荣威和飞凡的整合也在不久前得以实现。
) g9 M) b: k1 f/ Z7 n: K- \
  {# x7 {9 f% Y( j“荣威与飞凡不再独自奔跑,而是选择并肩前行。”今年10月,上汽乘用车微信公众号正式宣告两大品牌重新整合资源,结束了长达三年的分裂。而在此前的成都车展上,刚刚回归上汽乘用车的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透露,今年将把工作重点放在荣威、飞凡营销服务机构的融合上,且年底前将完成融合100家的目标。
( {. P" z$ T/ ]" J; y  }: i+ {$ F$ I: I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4.jpg

. w; P7 Q3 v0 w& q, _+ N1 O( i( _
本届车展,上汽荣威与飞凡已合并展台展出 观察者网 ) U: r$ J1 N) ]. x. G/ s

- U. o. c9 M8 `' f7 F) }9 S4 z与领克、极氪关系类似,定位为中高端新能源品牌,飞凡本也脱胎自荣威,甚至一度使用荣威的车标。然而,即便后续推出定位在2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车,飞凡却也难以摆脱荣威的影响,市场反馈持续低迷。而荣威、飞凡、智己等上汽系产品定位重合、同室操戈的现象也一直存在,既混淆了消费者对上汽自主的认知,也没有给诸品牌的销量与影响提供协同效应,造成集团内部的资源浪费。
/ y; U, E: u8 x' A7 l% U
/ Z  ]# W8 l0 ~% g- x* b. K0 j/ C车海战术仍是行业主流. b! ~) n. F+ }& T( K' @8 V! V2 M2 y
7 Q. c$ J9 U. A
吉利、上汽等行业头部企业的品牌整合,客观上也为行业打了个样。不过受历史原因影响,现实是多品牌、车海布局,迄今仍是国内头部汽车制造商在市场的主要呈现方式。
% S( X- s2 H2 V7 _
7 n+ n& c- d& ~7 z7 j% j0 F以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为例,在本届车展独占一整个2.1展馆,旗下比亚迪品牌王朝、海洋两大销售网络,辅以腾势、方程豹两大30万级中高端品牌,和100万元级旗舰品牌仰望,加之与热门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联动,在车展期间吸引大量观众驻足。
7 g" L+ y- P; H
) u2 a, ~5 R& @/ g# l! {4 n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5.jpg

6 ^) R4 L9 z4 x# K6 d# Y
7 Z+ G  J1 x% i' `& h比亚迪与《黑神话:悟空》联动 观察者网 " f  ?* A  {( f
: W$ f; ^3 A' v+ y0 M
近来势头正盛的奇瑞是中国汽车出口冠军。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四大品牌,在本届车展也占据了4.2馆半个展馆的面积。多品牌是奇瑞自燃油车时代以来延续至今的方向,早年有瑞麒、威麟、观致,当下有奇瑞风云、捷途山海、星纪元等新能源子系列,还有专攻海外市场的JAECOO,让人眼花缭乱。
" T# M2 F" o& @7 h, ~# a; u7 ?% C+ o' h5 A
长安汽车是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国有企业,和吉利一样,旗下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对应着不同级别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就连长安品牌内部,也有长安启源等子系列车型系列存在。
% G3 z* p: ~$ G# H  E$ O- O2 o& C2 |( M. y% s
尽管长城汽车近年销量出现下滑,但企业营收、盈利状况仍处在高位。旗下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等品牌虽然也有整合传言,但至今没有明确定数。
! x- o3 i; l& w5 F3 y. x& e, w+ T$ r) s6 I3 K7 f) ?  o0 j
就连起步较晚的造车新势力,在从简单的“活下去”的基本需求,到实现更多企业价值的过程中,也寄希望于通过多品牌覆盖更大的细分市场。蔚来于今年发布的中端品牌乐道即是这一阶段的典型,其代号为“萤火虫”的第三廉价品牌也已在明年的议程上;而小鹏汽车虽未推出独立品牌,但面向紧凑型市场的MONA也以相对独立的姿态出现在前者的产品序列中,且取得了不错的前期市场反馈。
  K6 B; \  t# [9 U
, L8 N0 @( b* y6 b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6.jpg

4 i0 N2 D" R% e. T5 A8 C4 m( `% b
* P6 ^6 d* h, u3 s- H( R蔚来子品牌乐道展台 观察者网
) ]; m8 r! |7 V1 A+ `! K1 ?1 D2 L
9 T+ i. m2 V2 u. i就连多次宣称“不造车”的华为,其鸿蒙智行也已汇聚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大品牌,分别对应与赛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的合作。 ( ~& [: I& W7 ]) X/ [8 d
7 B8 |7 e0 p3 D& M9 H7 N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整车制造商和汽车品牌。据张翔估计,中国乘用车和商用车企业超过100多家,相较之下欧、美、日、韩等主要汽车工业国,各自车企数量不超过10家,因而竞争尤其激烈。
  u  ]' H' `% m- Z# Z/ w$ r. L* V- d% o3 k8 C  K( ~
尽管多品牌、车海战术一定程度上为车企提供了规模效应,也为中国年产1000万辆以上新能源车提供了助力;但随着近年来价格战的加剧,车企、品牌也在经营重压下趋于分化。
! y8 f; d3 \# A6 ^4 _, v/ X* e. {7 b8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收入为7.36万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3360亿元,同比下降1.2%;汽车行业利润率4.6%,不及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并创近10年新低。 5 D+ v7 h2 g& @( @

; r$ o0 l/ J8 G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虽然车市生产规模扩大,且上游碳酸锂成本下降利好降本,但由于车市价格战严峻,车企利润总体下降压力还在加大。 " J: R) L5 H& x% j' Y2 g

* s% m6 N7 g" e1 H9 o3 P7 k2 E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7.jpg
+ b5 M' G% z& O0 J1 ]" d) y; D$ z
$ Z8 L6 J- N  {; w; d. C! {& `
仍处于保密状态的鸿蒙智行尊界品牌 观察者网 $ K) G( d! b' j+ R, X" E0 B* S8 m/ F; d

5 X* N: K# q: T) g事实上,中国汽车企业的经营状况呈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比亚迪在巩固市场规模领先优势的同时继续保持良好经验态势,较大幅度的增长第三季度营收更首次超过特斯拉;另一方面,上汽、广汽等依靠合资品牌的企业,其利润出现大幅下滑。而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迄今尚未实现盈利。 $ e' e; z# t, d# q2 P

2 f* Z; X: D& e0 G0 U- R* v品牌整合推动产业走向成熟
3 N7 x% o! L3 B1 D/ U
- V; Y' ?7 J3 g. i% a: z8 v" _作为大宗消费品,汽车行业的任何转型都需要重资产投入,也势必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传统燃油车企“大象转身”缓慢,以至于错过时机,与转型投入对财报影响有很大关联。
; t3 O; d) n) O/ O
# @  n' [: x* ~( W而在新能源汽车起步的早期,由于市场前景充满未知,没有石头可摸,多数企业对未来无法作出合理的预判。对于有充足资产兜底的头部企业而言,多品牌、车海战术是在摸索阶段试错的主要路径。 ) k2 n1 w  Y+ `9 C: z

9 G* q; O6 Y* X3 e* |! S& b. }( D随着新能源市场渗透率和占有率的不断提高、燃油车市场的日渐萎靡,汽车消费人群的主体和消费理念也都发生了重大转变,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也更趋理性。因而通过对市场消费情况的分析,车企在试错中也得出了对应的策略。
; B& ~( J/ ^! E, }) K; K, h& S
2 |0 p* @2 X2 {5 S2 S1 m事实上,此前合资企业也在进行着国内资源、品牌整合的尝试,如去年8月丰田中国整合国内研发中心,让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在华合资公司的研发人员打破组织壁垒,加入到丰田中国主导的研发项目中。而传统常见的“双车战略”也将发生改变。有知情人士表示,未来丰田在华的车型将在其中一家合资企业进行整合,并由两家合资企业的经销商供应。
: q3 s& K' V+ C+ ~/ x
* I, C% F; x$ U& b  ]" |3 _$ _' h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中外双方股权及话语权问题,品牌整合仍面临诸多阻力。就在本届车展上,上汽奥迪全新新能源品牌、没有经典“四环”标识的“AUDI”概念车正式面向公众亮相;而一汽奥迪则针锋相对地以“纯电四环即将点亮”为网络话题,推出基于PPE平台的Q6L e-tron。 + \2 w- r2 c( T
. z1 t2 \- a! o6 ]; p) c+ @
广州车展观察 | 增长规模再创新高背后:我们是否还需要更多汽车品牌?-8.jpg
$ V7 ~8 q+ ]: P

  w  n0 d" h, v" A上汽奥迪推出的没有“四环”AUDI-E概念车 观察者网
: Y) a' h4 b6 d/ f  {3 A3 y- \# ^( o7 J$ \" J3 n" s+ m
在张翔看来,品牌整合还会牵涉到企业领导层面的竞争,整合后占主导地位的品牌会获得更高的话语权和人力资源,因此品牌整合难以一蹴而就。
) B7 [) m7 i/ L! ^; U' U, Q) P5 X+ Z
不过他仍认为,品牌整合利大于弊。因为车企只有规模化才能实现盈利,而品牌整合能使多个车型共享平台及零部件,从而简化供应链管理、降低采购费用和市场营销费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的可能性。因此,品牌整合与兼并重组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车企的主流。
) B7 l2 W- w1 E
/ [5 w  h& R! m7 V; i2 T崔东树也告诉观察者网,过去特斯拉仅凭两款车型就能决定自身行业地位,能否推出被市场广泛接受的爆款产品,才是车企的当务之急。
; J( ]' U4 o3 h3 _
0 m- e% {/ `* h" B9 U7 w8 }总得来看,汽车品牌整合,是以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主导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不再需要多元化的品牌,而是需要定位更加明晰、更加符合细分消费者需求的品牌,让企业变得更高效、更有竞争力,而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剧行业竞争仍将推动着这一进程不断演进。广州车展前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正是行业情况的真实写照,并将为有志助力中国汽车由大做强的企业提供借鉴。 / _3 J0 n) o6 t" P- C0 U$ \
( a1 _' H. S% `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