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b4 X8 ?; s; n* E: i5 b
8 P; \3 f8 U7 u* F# w- Z
——习近平
6 b9 V6 z1 G/ g) _4 ~4 z; ^& V
4 e* z' I; G' d/ f+ L2 l$ d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正在成为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关键推动力,创新是发展新动能,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新时代是创新发展的大时代,教育当从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展工作,推动各个领域的学术大师顺应时代发展而竞相涌现。3 a+ u7 u' ^* v$ M+ S
4 ?( f, E. N0 H+ g* d其实,大师已然存在,只是大众不觉。曾几何时,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影响了一代年轻人把自己的理想目标锁定在科学家上;袁隆平的去世,无数人为其哀悼,表达着心中的敬重;黄大年病榻之上心系国家事业,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接力而行。当然,还有更多的大师普通百姓未必知晓。“嫦娥”奔月、“蛟龙”入海、高铁驰骋、北斗导航、疫情防控等等,哪一项不是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0 H& e% q/ G% Y: E6 F
; K3 f" i* M) c" J# J那么,什么样的学者才能称得上是大师?首先看业内评价,学术成就同行公认;其次是行为世范,治学精神有口皆碑。第一条具备如下标志其一即可:创新学科领域,对科学发展做出开拓性成就;引领学科前进,是学界公认的大先生;支撑产业科技,拥有产业经济依存的先导性技术。第二条则需要综合拥有以下几点:有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追随者,学术成就本身经得起历史检验,符合大众心目中的正直学者形象。
( o9 u9 {3 K& @9 i, ]& W& N- j: T: N8 r3 Z. R+ h
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底气、自信来自何处?一是来自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涵。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创新决定未来,梦想的实现必定有世界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支撑。6 x! V. H& [0 X; {& k
# F" W0 M( J2 R2 Z+ \8 g二是来自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正在得到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联合优势正在发挥,宏观有序微观搞活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拔尖人才+创新团队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
u" c# o6 U( [7 g
2 u! Q' u4 E/ y. X+ ]三是来自对教育的重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都是国家战略,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双一流”建设肩负中央重托,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产业学科等全方位发力。# `4 ^7 I7 M, W) x
" R [3 ~ l# Y2 X. E四是来自广大教师的努力奋进,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教师已经成为让社会肯定和羡慕的职业,优秀人才不断涌入,创新活力得以激发,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d& G" N# J$ x
: ]0 D! O$ v* n& u- L0 T
五是来自青年学生,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已经到来,能力社会正在形成,多元而有活力的大学生正在步入黄金时代,教学相长成为现实。
* r" X8 [6 e' X/ E+ V: U- u+ l1 H5 g/ f2 }1 q" K( a
心怀“国之大者”、扎根中国大地、醉心学术工作,是大师成长的根本路径。干大事者不跑偏、事竟成,蓬勃发展的社会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养分,心无旁骛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境界。当今中国的大学已经成为有学术灵性和学术抱负者发挥创造能力、追求学术理想、实现人生梦想的最佳场所。
# m+ o' l" x# W1 D4 D. H) [ ^
(作者:马陆亭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9 {% |$ B9 u" n* U4 n/ X
4 c( s: Y: f# d! C来源: 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