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

[复制链接]
查看1928 | 回复0 | 昨天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老年群体的健康威胁榜单上,脑梗死,这个常被称作 “脑中风” 的病症,可谓是头号 “杀手” 之一。每年,它无情地带走无数鲜活的生命,让众多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庭也随之陷入阴霾。为了能深入了解这一疾病,打破脑梗死的 “神秘面纱”,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的精英研究团队强强联合,开启了一场深入的解剖研究之旅。
/ J9 q" V2 O( X: `- b# @6 h
# O" Z' V  p' Y1 P  n
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1.jpg

, H+ p9 B" Y' x; K% F3 U" L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在 25 名因脑梗离世的患者身上,对他们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解剖分析。随着研究的逐步推进,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这些患者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致病原因也错综复杂,但却惊人地存在 5 个显著的共同特征。% \! x8 q6 _2 I/ S6 ?6 X
共性一:血管被斑块重重 “包围”6 F# t4 j& h) X' s0 D; Z. E4 A
当研究人员仔细观察这些脑梗死者的血管时,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 —— 血管内壁布满了大量的斑块。凑近看,这些斑块是由血脂、胆固醇以及钙化物质 “堆积” 而成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们在血管里不断 “壮大”,使得原本宽敞的血管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血流通过时也不再顺畅,就像一条原本畅通的河道,被大量泥沙淤积,水流受阻。长此以往,血栓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悄然形成。
, f* S5 k% a& v8 V8 n" [- C一旦血栓在脑部的重要血管处 “安营扎寨”,后果不堪设想。它会瞬间切断大脑所需的氧气和血液供应,大脑就像失去了 “能量源泉”,脑组织开始坏死,脑梗就这样 “爆发” 了。追根溯源,脑梗的发生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平日里,有些人钟情于高脂肪食物,大鱼大肉不断;还有些人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极度缺乏运动;更有甚者,香烟不离手。这些行为就像一个个 “帮凶”,加速了斑块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血管堵塞的风险。
# G/ f# P% t3 `8 R+ a0 Y3 E$ B9 L3 |# g# O
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2.jpg

4 D' o5 p6 ~  T& G  }共性二:高血压如脱缰野马,未被驯服
$ u! n  z* }; S# C& k+ ^在这 25 名脑梗死者中,几乎每一位都有着长期的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堪称脑梗最主要的 “导火索” 之一。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就如同高压水枪不断冲击着血管内壁,时间一长,血管内壁就会出现损伤。而一旦血管内壁受损,那些血脂、胆固醇等物质就像找到了 “落脚地”,更容易在受损处沉积,形成斑块。同时,持续的高压还会让血管变得脆弱,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 j7 T4 G" [. @$ a, S
要知道,脑部的血管就像一根根纤细的水管,管壁十分薄弱。在过高的血压冲击下,它们极易破裂或者闭塞。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脑的血液供应就会中断,脑梗便会 “趁虚而入”。据研究显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有些人甚至对自己患有高血压毫不知情,依旧我行我素。等到出现脑梗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R8 B8 I# t; O, u

& a! ?* X8 E2 i6 C" J6 q
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3.jpg

" L5 Q$ Z# E1 N$ |4 ]4 c) j# Q共性三: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 “狼狈为奸”" q. H! f6 {0 Q1 v9 J$ k# K9 o
解剖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脑梗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有糖尿病或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 “破坏者”,它会对血管内皮细胞发起 “攻击”,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而动脉粥样硬化正是脑梗发生的重要 “前奏”。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往往如同 “浓稠的胶水”,流动性极差,这种状态下,血栓更容易形成。% H3 D5 c; n# r2 J  @
另外,糖尿病还会影响神经系统,使得患者对身体发出的一些异常信号变得迟钝。比如,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但糖尿病患者却可能因为神经系统的异常而忽略这些信号,从而错失治疗的黄金时机。
1 m0 Q  A% \; m1 U5 y共性四:长期精神压力如 “紧箍咒”6 C4 \9 w, u3 a! Z* L0 f# F- H

7 j# b  h0 @' W2 P& Z
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4.jpg

6 O; k) {7 v- {6 h+ @- d清华和复旦的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这 25 名脑梗死者在生前都长期承受着精神压力,或者处于焦虑状态。长期的精神压力就像一个无形的 “紧箍咒”,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后,血管会不自觉地收缩,血压也随之升高。这无疑给本就脆弱的血管增加了更大的负担。0 [1 H* j1 ?3 U2 o9 w
如今,现代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工作上的竞争、生活中的琐事,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健康。不少脑梗患者在发病前,都表现出睡眠不足的情况,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白天精神萎靡。情绪也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极大,一点小事就可能大发雷霆或者陷入低落。这些都是过度精神压力的表现,而它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为脑梗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 I- b  d8 D0 l: W0 z7 T: s4 O共性五:缺乏运动与久坐成 “常态”& h. w+ n* m7 }  ~% U% I' ~
解剖分析还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脑梗死者大多过着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的生活。长期不运动,身体里的血液循环就像一辆老旧的汽车,行驶得缓慢且吃力,静脉回流也逐渐减弱。这种情况下,血栓形成的风险大大增加。& B+ q5 ?0 W8 d3 o6 e6 K3 P3 ^" N
3 c# j" o7 @1 j. Q1 u) K3 x/ C
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5.jpg
3 e$ I+ R* S0 O; N6 H* U7 P3 v
尤其是那些长期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桌前,面对着电脑,工作压力大,又缺乏定期的身体锻炼。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下,身体的血脂、血糖水平很容易居高不下。血脂、血糖长期处于高位,会进一步影响血管健康,极大地增加了脑梗的发病风险。其实,健康的血管就像一条充满活力的河流,需要通过运动来保持其畅通与活力。运动不仅能让心肺功能更加强大,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像一个 “清道夫”,有效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为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3 P- n3 t% ^# B( f中西医视角下的脑梗防治
& D$ x5 S( F, D% e0 o; v6 K1 E,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脑梗死被归为 “风痰阻络” 或者 “气虚血瘀” 的范畴。中医十分重视气血的顺畅运行,认为脑梗的发生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阻有着紧密的联系。长期的气血不足,会使得血液流动变得缓慢,而血瘀又会进一步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最终导致脑部血管的闭塞。在中医调理脑梗时,常常会采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方法。像丹参、川芎等中药,就具有疏通血脉、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能帮助缓解脑梗带来的不适。' I' l4 L" I2 Y# z4 L! f
西医则凭借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脑梗与血管健康、代谢紊乱以及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脑梗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西医强调要尽早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比如,严格控制血压,让血压保持在正常水平;合理管理血糖,避免血糖过高对血管造成损伤;对于一些高危人群,还会使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西医还提倡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体检,通过早期筛查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形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脑梗的发生率。像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在预防血栓和动脉硬化方面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i3 N0 x' [1 p' [
& x5 q# }; N4 X
清华复旦联合解剖25名脑梗死者,惊讶发现:患脑梗的人有5个共性-6.jpg
; q4 U2 E; H- ~, X+ c
脑梗死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常常突然来袭,让人措手不及。而且,发病后的黄金救治时间极其短暂,一旦错过,就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具有上述这些共性的人群来说,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指标,及时发现血管健康问题,将脑梗的风险降到最低。' x# S% n8 W! a6 A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远离脑梗的根本之道。合理的饮食,就像给身体注入优质的 “燃料”;规律的运动,能让身体充满活力;良好的心态管理,能让身心更加放松。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习惯,实则对血管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通过清华和复旦的这项研究,我们对脑梗的致病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预防的方向。从现在开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关注血管健康,为自己的身体筑牢防线,才能真正远离脑梗的威胁 。
# L4 e3 O4 B: v: k'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9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