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亮明一下身份:是一位家有两孩的父亲,也是一位在教育培训行业从业10余年的老司机。, S; c H7 P& u* {
9 ?* p6 Q' I6 F) d3 Z8 E$ ?老大目前上二年级,老二半岁。对于这个话题,应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 Y! ~* m2 F$ ^& f1 p内容会从两个身份维度(一是父亲,一是教培从业者)来阐述。0 A' B& |6 ?5 O) L# V) g" G
; m0 m. N! a/ [# n3 j+ J7 s" w+ y从教培从业者角度来讲:- M+ H- i6 x/ U3 o9 B
一个外人所不太理解的事实是:一般在教育培训行业从业5年左右的人,是不太会给自己孩子报培训班的,无论学科还是非学科。
6 [. X& D- v0 i. r/ C+ s2 |
$ `3 H- a% o6 O0 O N f* @主要是由于:教育行业师资队伍良莠不齐。4 o9 x: e# y9 v6 T' f$ Q, i' J
尤其是在某些领域里,更是如此。比如:你知道市面上大部分早教机构的老师,以中专、大专学历居多吗?你知道学科培训机构里所谓的名师,实际上是刚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吗?# l" {1 Q, L6 q" U# M
3 J* t" T& V) w
其二,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机构,都是在按流程培养人,教授给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经过大量所谓的教研提炼出来的应试技巧!6 M: E* t8 W/ g
4 g3 |0 g7 z4 K5 S H% P8 h如果学生在一二年级就开始按这种方法培养的话,在对应板块的知识量会严重不足,也就意味着,在掌握技巧的同时,忽略了系统化知识沉淀,这种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 s9 M3 y, F- F: |8 c k4 _
4 \7 C$ w+ ?- r1 E7 H9 }
最后,家长如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规划能力的话,在给孩子选择培训班的时候,会被销售人员带入到与孩子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规划当中去。7 t2 b+ h& Q7 T* P) t
$ A! q. [, B% T( h, A
尤其是一些以利益至上的销售人员,会为了让你多报几期课程,在孩子的学习规划上做文章。至于做什么文章,不用说也是明白的……
: W5 ~( Y( N# b. \. [* D6 {9 Y- M5 z' A9 |4 X4 n1 S- b
很早之前,实际上也在知乎上写过类似的内容。之所以很多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补习班身上,说白了本质上是自我在推脱责任。$ r1 G; P8 Q2 W* }$ y/ h( B
5 j O9 d6 T+ ^, c1 s c这里再引用一段之前写的内容: [. a+ |% @' ^* o a, Y
- z, u6 t7 K' u% i2 f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很少会给孩子报培训班,但会选择自己抽时间多一些陪伴。
; p( f4 ?0 ?% J+ @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教育机构销售的产品,本质上跟“盲盒”没什么区别。4 |$ g- J% d& i4 |. f
4 K1 @1 `6 S, c# I$ e0 f! [
家长缴纳学费,只是获得了一个拆开“盲盒”的机会,而这个“盲盒”拆开后的结果是什么,
- X. l7 h2 D0 L学生、家长、机构都是无法提前预知的。所以,符合所有人预期的结果,自然皆大欢喜。7 d0 {, W$ e" f1 p2 V* x1 N( V
1 s' U' C( ~+ E0 L4 W* g如果预期与自身不相符,或许也应该从3方身上找原因。# Y R1 O$ L2 v6 M8 c" w
当然,大部分家长认为,我花钱,你办事,天经地义,5 b, q- @* `2 P" y
& F2 t; m+ p( E- {# X
殊不知,孩子交给机构,只是缓解了你的焦虑。8 z) J7 X; m2 H" N0 @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一句话:想自己轻松的家长,才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 ~- H6 K; D6 J" ]8 f& a( t$ f
+ L0 F* X+ e* ~ a1 U1 _/ B当然,教育行业始终还是有很多负责任的老师,而且确实有些孩子,真的有必要参加补习班。但由于这个行业的原因,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讲,选择和识别出优秀的机构及老师的成本太高了。
0 k8 [; k6 i/ Q; \9 \9 v/ q7 w
# g; O6 b; q# W G8 e( Q1 o所以,从父亲的角度来讲:
# s4 @" A' d- D7 f3 w
* \* {. w) V) z老大目前读二年级,从出生到现在,只是一直在参加舞蹈学习,不为其他,只因她自己喜欢。3 R& _% l* A+ I: I
目前学了4年多,希望她能一直坚持下去。
" k6 F( @" ]6 W$ O. f2 ]+ B5 E没参加补习班,并不代表没有学习。2 |9 P3 r6 P; f8 }' }# r
( U2 }1 l1 R$ ~& W- o第一是长期阅读。也是亲证有效,且实用的学习方式。
4 F) w/ Q1 T1 R) w; [+ {8 i大概是从1岁开始,保持每天播放故事的形式,长期养成听故事的习惯;
# g$ G5 g' c4 A1 g2 v, B% |1 y9 \+ t# R; f' U9 Y, J* B w
然后到2岁左右,开始进行大量的绘本阅读,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长期参与,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尽量是图文并茂,且图较多的内容。比如:早先阅读的绘本是《可爱的鼠小弟》,内容讲的是一只小老鼠的故事,有与朋友玩游戏的,有日常生活主题的。, a& C0 f, L% x0 [% C% O
+ Y' x" g+ E5 c' H8 K# c
而且整个内容设计得很有启发性,能够一步步引起孩子的兴趣度和注意力。
( `7 k- w5 v( D; Z9 \. E4 v+ T9 b; x2 b4 ?2 f8 ]6 ?* n* x# E* T
三四岁的时候,开始读冰雪奇缘系列书籍,到五六岁的时候,基本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后期有时间的话,再把详细的书单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 V7 d2 W6 b6 ^; N: j$ s% a$ y5 M1 q7 U# {2 P ~; ? I. b) q+ T0 h( ^
由于长期保持了阅读的习惯,所以在一年级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太操心。然后在一年级上半年,开始读《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 Y+ |! j# j0 _. T: V* P$ u
8 d( V! R! | ~! t阅读能够让人把心静下来,心静下来了,学习习惯自然也就好了。
* d+ s2 \& h8 D' b) E% {) _
, K, w0 i8 `4 q当然,整个过程,也不只是孩子一个人在努力,家长也得不断进步。随着年级的上去,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我和她妈妈的数学都不是太好,担心在数学上后期会拖后腿。
]; ?4 g+ C" @' o<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419707637047463936">
3 `6 }$ Y+ F- P: c# b所以目前也在学习《不焦虑的数学》,算是自己给自己补短板吧。知道这本书,源自一个链接,后来再有幸看了很多作者的文章,觉得很有意思。9 U5 ]( m; b. D- m! }' v7 N& ~
8 j" b7 e6 O$ ~ F
让从小就不喜欢数学的人也能看懂,同时,也能用里面的方法辅导自己的孩子,也是极不容易的。内容主要讲一些解题思路,以及家长如何给孩子复述这种思路。5 [8 c6 L$ _/ B
# @: V& c: n5 v+ j, h当然,还包括了各个年级需要在数学学习上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目前正在阅读中,后期看完再做系统的分享。
# Q# W4 H: O8 |3 f% F) ?4 N' }
9 s+ b& v9 e) \+ \7 f+ a取缔补习班,从家长的角度是坚决拥护的;但从从业者的角度讲,或许要面临二次择业了。
' U6 X. J: K( q. v/ {. C# x3 B2 H% Y, n" S2 v0 v% G. j: L
对于孩子的学习,一定不建议把希望寄托在补习班身上,而应该是多一些陪伴,在陪伴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自己不断进步,与孩子一起成长。(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