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徐晓倩
# _7 L+ ~5 ~7 J- U& \8 r; A, n& {' t1 T; M& E4 @( Z; E! q1 f
) f# U- x7 l* [3 E: b" v# c
5 S. R$ `1 c$ k0 ~% f$ a0 y5 k' d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x/ |2 R9 t# [" B) q6 ?8 n! k3 B
& I f# i& h% t k6 V1 a" S
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正式官宣。
3 `9 u7 y0 L! z8 r$ c* _7 }7 q
“双减意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要求基本可以概括为: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 m& Z$ K+ E/ p4 I! i, e4 m$ P9 P
9 }$ y) o: k5 ^) I
政策的余波还在持续,教育股仍未摆脱“跌跌不休”的命运。7月27日A股收盘,学大教育、昂立股份跌停,豆神教育、科德教育跌幅超过10%,勤上股份跌9.31%;港股收盘,新东方-S在连续两天跌幅超过40%、“跌无可跌”的情况下,小跌3.05%。6 F- U9 k6 w; c) P' l9 Y
+ }+ y& p9 n7 c科德教育表示,将加快在职业教育和素质美育教育领域的布局,并拟设立西安龙德艺术职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昂立教育则公告称,将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国际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领域业务的拓展力度。
# V0 ]5 E0 k) v! k5 Z
1 m, u" I- e Z1 H: t当转型成了教育机构和从业者的必选项时,职业教育赛道会是一个新风口吗?% i; g, U2 i% H" n2 l
+ o& K; F9 D* d7 v" N教育机构从业者:有人等待辞退,有人早已“跑路”% N7 g! ^" n1 D+ ?# s( l n
+ u" Q5 @" A- @
' a( t, N- t* @7 d
实际上,嗅觉灵敏的资本早已剧透了K12教育的寒冬。2020年三、四季度,高瓴资本连续减持好未来之后,于2021年一季度将其彻底清仓;2020年四季度又清仓了朴新教育;IPO时买入的一起教育也在今年一季度被清仓。5 t, e3 g: ~! Z, m
/ y# N! l3 B, }$ q3 g) Q l在线下头部1对1辅导机构工作的王慧早就感知到了所处行业的异动。她于7月26日告诉时代财经,6月开始,办公室的流动率就很高,短短一个月,周围同事已经换了一拨人,但她“没有想到双减政策来得那么快”。
, F5 \ l3 _' [# j5 K( k4 e
, m( b2 a. l4 D* s4 Y+ e* ~# {王慧很难想象自己的转行方向,她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N+1的裁员赔偿,为日后转型准备一笔启动资金。
& k3 Z# l+ _# B- C& U* s
! H' w& I* b* \3 `王慧瞄准了1对1家教服务。“给教培机构打工的工资就是底薪+课时费,每天经常要工作12个小时。自己做1对1家教,收入远比机构要多。”不过,王慧的客户还停留在曾经维持关系的几个学生上,如何获得更优质、更稳定的生源是她今后的难题。
; I( t: A" X( q* X* C
* J( J# L% C, p! Z. k也有一些更敏感的从业者,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了出路。9 {0 [, O9 y8 w% g3 r, M& P7 x
}! L2 F* A( f/ n7 m6 k; k
2020年年底,从英国高校毕业的亚楠成了一名新东方英语老师,她赶在政策落地前离开了新东方。+ g7 U% @" `5 ^! G0 E1 b8 i
% \% ^5 @% j8 W) m) R8 F2 Y& p她对时代财经表示,5月双减政策走漏风声时,就做好了随时转型的准备。“今年年初,行业内部就有人在讨论出路了,提早跑路可以为9月入职私立学校做准备。”不过,亚楠的终极目标是考入编制内。* H; T/ W) Y2 F
' q$ o- u, r% w2 s# D. g红杉、高瓴都来了,职业教育走红3 S) b- }1 I( {7 w8 U* w
; W& F2 D. \' a! M
- o/ a/ [. e8 z& N$ I( M7 v
K12教育股全面大跌,职业教育赛道却悄悄迎来了融资热潮。5 w8 }+ x4 R) x* b" l9 n Z
- ]* h! T1 D/ U" D0 P% W; E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网经社教育台发布的《2021年(上)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最热门的投资行业为在线职业教育,融资额为43.4亿元。9 x6 q5 K2 I( d/ F3 X
$ [1 \ s! R4 K& m1 R6 I2月,粉笔教育完成3.9亿美元A轮融资,由IDG资本和挚信资本领投,CPE、德弘资本(DCP)、弘毅投资等跟投,这是2021年上半年教育赛道最大一笔融资。3月,导氮教育宣布获数亿人民币A轮投资。7月以后,职业教育赛道的融资情况更为频繁。
" E" g+ I N T/ Y
' [3 D. w+ `: w! R+ `7月12日,开课吧宣布完成6亿元B1轮融资,业务从IT人才培养拓展至在线职业教育。一年前,开课吧曾获5.5亿元A轮融资,由高榕资本和高瓴创投联合投资。) m- r7 t/ N6 r9 e+ I6 P0 m
5 }. |3 w& H& {& L/ G- a
开课吧宣布融资同一天,在线职业教育平台职问宣布,已于2021年一季度完成共2000万元人民币的A3轮融资。7月13日,企业培训SaaS平台魔学院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钟鼎资本跟投。此前魔学院曾于2月完成QQ音乐产业生态的数千万元融资。
2 U4 Y! k4 s6 f4 q2 |
- B4 h, M( p4 L7 q5 G7 q7月20日,职业教育平台伯乐智才宣布获得RKK Fund和国毅医疗集团旗下基金“蜀阳资本”数千万Pre-A轮投资,双方就产业人才引进输送与职前培训达成深度战略合作。8 v1 @9 F1 e) m8 o+ v( j
0 k2 h( T2 |3 U! c除此之外,职业教育还迎来了政策东风。今年6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迎来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s; V$ Y; S. h9 I( C* ?
! `8 N q9 k4 A0 [8 @- i$ j+ h2 X- ^* Y) k" M; z
1 ] V5 M0 U6 o/ x( F9 B职业教育机构融资状况 时代财经制图' q" U Z; q; `* ^) o2 h3 B
% O j2 g! a* M4 Q2 q同时,嗅觉灵敏的头部教育企业也已经开始转型。7月,好未来发布轻舟品牌,宣布正式进军职业教育领域,范围涵盖传统技能类、新型职业类与成人学历类;新东方也在今年频繁投资职业教育公司;高途、作业帮也公开表示,将向职业教育发力。
8 X$ _2 o5 I7 `$ O. L
) {) C: u; a8 P) }# r7 Z7月27日,针对职业教育平台的融资热潮,时代财经联系了开课吧、职问相关人员,对方均拒绝接受采访。+ H" { Y+ q% Z3 M
1 F- b5 }( H) F“从当前的政策环境看,万亿级的教育市场还具备投资空间的只剩下K12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教育行业投资人徐华7月27日向时代财经表示,“当前人才市场供需失衡,尤其是大学生毕业之后的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都不能完全对接上,产教良性互动的格局还未形成,所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7 v; A, J8 D/ g2 ?0 q; t5 u! H( C( K" {0 _, O
千亿市场背后的职场焦虑:不卷孩子卷大人?" A# j$ e2 Z' L& L8 A! W% k
, }! K* `9 g* R. u1 [% ]4 d7 ^
* I& _2 q8 D; v, ^8 A% Y6 Q/ m# j
通过考公务员成功“上岸”的郭嘉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他曾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从事运营工作,每个月工资8000元,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9 L. K1 T$ h0 n8 j- w
: X) F, C9 n4 O: T
今年2月,他花了15000元报名了粉笔教育封闭式考公复试班,培训时间仅有7天,每天上课时长不超过10个小时。“身边凡是考公的人都报班了,自己不能不报,毕竟能一步到位解决就业问题,前期投入还是值得的。”郭嘉于7月27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F7 D8 ?( _- C9 `/ V
2 b- H% u- W7 |2 S: r' q" v去年年底,上海的李明全脱产加入了计算机职业培训,整个培训周期为5个月,费用超过2万元。“原专业工资普遍偏低,在一线城市就业市场不具备竞争优势。”毕业两个月后,李明顺利成为了某电商公司的计算机工程师。
6 T' o, t6 H' E% C5 H1 J* [3 x; n
& P5 v8 n. c0 N不过,李明的担忧依然存在,“如果职业培训机构的规模体量变得像K12教育一样,行业的内卷程度就更严重了,进入门槛会进一步抬高。”" g7 H7 Q8 E: A" F" v
/ D' ^9 T( q. y0 n2 ^9 x
- x' a; P* M% M9 H. N; {0 k* _/ C1 b3 D' k. G: p3 n
职业教育用户人群城市分布 图源:Mob研究院% [/ s0 P: ^ u# h. O
/ l& x, ?$ p( J
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在职业教育行业竞争图谱中,公考培训、财会培训、IT培训占比较大,而25-34岁的用户群体占比接近五成,其次是18-24岁。按照城市分布情况来看,职业教育用户人群主要来自经济发达城市,主要是一线、新一线城市用户,他们选择职业培训的动力是大城市的竞争压力。- ]6 n/ O3 v2 t
5 _# W% L/ q! ^& j3 z6 `
“当前,职业教育依然主要围绕应试类教育开展课程,比如考研、考公、司法考试,只有少部分是针对职业规划、中年危机或者是单项技能,诸如互联网运营、产品经理、智能制造等,这样的行业细分格局并不能满足人才供需上的失衡。”徐华向时代财经表示。0 x" m2 J/ C: V, q7 W @, o& @: I8 V
* t1 L! M/ c9 r Z
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相比学科类教育,职业教育面向的不是刚需市场。“要在已经成体系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大量计算机培训之外,再挖掘一个市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于7月27日对时代财经表示。
' E4 Y8 ~/ o; G, W
: I: W8 |( b( g- e7 i( E《2020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达2689亿元,同比增长13.3%,未来几年市场将维持在每年13%左右的增速,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
; I, \5 q2 V% r; e2 x7 ^ D" e
( Z$ r# f$ k. H# w值得思考的是,一旦资本和培训机构涌入职业教育,“内卷”或许也会从“鸡娃”的K12学科教育,转向考公、考研等更多领域。
* q" o- u+ _; M
! G) l, D" G# z(王慧、亚楠、郭嘉、李明皆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