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的“失败”看世界潜规则: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复制链接]
查看1362 | 回复20 | 2021-8-12 19: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放榜后,南京一中校门口遭家长围堵,家长们愤怒不已,手举:“一中不行!校长下课!”的标语,要求南京一中道歉,并让校长下台。9 c8 i* ]. j, q/ c
( p' {. o* X% J: k8 G" r
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的“失败”看世界潜规则: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1.jpg
2 N, M  L: M6 m4 c原因是校长热衷搞素质教育,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加强,但不狠抓学习。导致“高分进校,低分高考”的结局。  G2 I, x# L3 g: @% K
结果,中考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市第三的南京一中,在高考中取得的成就,甚至远低于中考录取分数比他低上42分的南京第二十九中。
, j/ a  t* z: K' x最后只获得了这样的成绩:. P/ g  ~& t$ W+ m
" Q3 q. o0 Y8 i& L- N" U
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的“失败”看世界潜规则: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2.jpg 9 F7 [0 A/ U1 ^
, f2 g( x0 m- d% l( Z8 K
最初南京一中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并未失败,但很快就耐不住家长施压,选择低头道歉,为“低分高考”认错,表示会认真反思教育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分数的重视。
. l- Z: n, @9 z0 T+ U: z这次事件被网友与家长们称为“素质教育”失败的证据,是“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低头的标志。% Z$ \+ s# ]! s4 B7 a; a
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算是素质教育的失败,与其说这是素质教育的失败,倒不如说只是在“唯分数论”的社会环境下,“素质教育”在分数上打不过“应试教育”。( T8 E6 B! R2 d+ V5 |
但似乎,这种现象在逐渐走向终结,素质教育”在分数上打不过“应试教育”的论述,或许会变成历史而对底层而言,这将是一个可怕的社会现实。
' g6 L) E) t4 n- i7 w9 v" {面对家长的声讨,南京一中表示会深切反思,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狠抓分数。打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体”。& y- ~: X+ r% X
可能南京一中的家长对学校的回复表示满意,各位网友似乎也乐得看到素质教育被抨击。
+ s' _8 n& K' S* x$ n但我此刻的内心是:你们可别反思了,好好搞你们的素质教育吧,哪怕专心搞应试教育也行,如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体”有被搞出来的一天,那底层的饭碗可真的要被你们抢光了。
3 |9 ?/ v0 z& q' k在我看来,南京一中的素质教育,在分数上不敌应试教育,不意味着应试教育的胜利,更不意味着素质教育的失败。反而意味着:精英阶级尚且没有垄断所有出路,小镇做题家尚有突破阶级壁垒的机会。$ C0 t. q8 W% t* S7 ~$ s# _1 _
是的,这对于广大底层而言,这反而是一件大好事。
; j/ X0 N- E; n( _3 P+ j对大部分底层而言,应试教育几乎是突破阶级的唯一出路,面对精英阶级砸钱搞素质做教育,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刷题,成为优秀的小镇做题家。
- O- r- D' o  ~) \; Q! v假如这群精英阶级不仅把素质教育搞得好好的,可以在个人能力、特长技能上碾压底层,又能在分数上完胜小镇做题家,那底层还能有什么胜算?  C7 Y: y5 w( R9 Y, J6 i7 a1 s  u/ @- o
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精英阶级的后代,永远占据着上流的位置,而那些拿不出钱,只能选择应试教育的小镇做题家们,因为始终斗不过精英阶级的后代,将永无出头之日。: ~8 T8 V  _4 r
精英阶级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体”中,形成了最坚固的封锁,彻底堵死了普通底层出头的最后一丝可能性,只剩下一些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的底层能够突出重围。# W# s" g# _/ J2 [; }! F
这远比“富人搞素质教育,穷人搞应试教育”的阶级分割来得可怕。. t6 X8 n( |4 l$ p8 R, w
这些年关于应试教育的争议不断,但在我看来,应试教育几乎已经是社会公平的极限了。“唯分数论”也是为了公平,而产生的不得已的结果。
" Q' k" W7 a# O% W在这种状况下,早些年的“富人不重视分数搞素质教育,穷人看重分数搞应试教育”,反倒成为了一种合理有效的分流。, {5 ~! _2 l- `4 h# n
富人不想束缚于唯分数论的单一评判标准,于是他们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接受最优质的教育,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英语能力,培养开拓、拼搏与领袖精神,他们被当做“人上人培养起来”,高考反而变成了他们的下下之选。& o3 M* `: n8 {
考不上好的大学就直接出国,甚至从小学就在国外贵族学校上起,被规划好了一生,注定要管理其他人,毕业后就继承家族企业或者接受父母资助创业,开公司,当老板,顺利得几乎没有波澜。; v8 O  I( N& h; E
但富人的选择,反而会把更多优质的高考资源留给穷人——因为这群从素质到金钱无一不缺的人,即便参与高考,也多半能占据最好的教育资源与大学录取名额。
# E; h9 Y$ X/ d而现在形势变得越发微妙起来,一部分富人会直接让自己的孩子跳脱出应试教育,而另外一部分富人,则开始在私立学校搞起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体,这对于穷人而言,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m- p4 U$ ~- ?5 P
知友@蟹老板说的非常到位:
- e& Y) q8 S7 F+ A
2000年前后,富二代被扣上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帽子,那主要是有些人在改革开放的早期财富爆炸,涌现大批量土豪,教育资源也尚未较深度商品化,导致不少富二代如此。但现在我所见的富二代,大部分接受更好的教育与培育,他们的平均综合素养明显高于普通阶层子弟。$ A/ C* U3 S9 ?" P9 r8 ^' v. W: c

8 t" L% s( n( V( E: T0 {7 m往后,富家子弟会更聪慧自制、积极向上,出几个马斯克这样的人,而蓝领的子弟很可能王者荣耀玩得飞起,被奶头乐和炸鸡安排的明明白白。
如今,富人们甚至连高考分数都不放过,素质与分数齐抓,试图打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体”,而能做到这些的,也只有那些学费动辄十几万的私立学校,结果就是私立学校,在未来越来越全方位碾压公办学校,产生公立与私立学校的异化,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学校公私逐渐分化,私立被富人追捧,逐渐压倒公立的城市。
5 k4 [# ?; c) h4 `# y富选私立,穷选公立,这种态势,简直越来越像美国教育的前期状态了。  A2 r5 w  `4 g7 Z+ @
如今美国的好学校几乎全被私立占据,美国平民居多的公立学校,则变成了精英阶级人人避让的垃圾场。因为在私立学校里你能接受最优质的素质教育,从兴趣爱好到各项能力都全面培养。2 s% K" f2 Y( ~8 X
回顾美国历史,一百多年间,至今就只有吉米·卡特在1977年把自己9岁的女儿艾米送到华盛顿的一家公立小学。吉米·卡特号称:要改变华盛顿长期存在的“政治和经济精英们将子女们送到特殊的私立学校,因为他们认为公立学校危险和低下”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 y: P1 t2 }5 y" o% d/ T1 b) _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诡异的现象:
3 c" E0 b" Y% _) S' E上至肯尼迪、克林顿,下到奥巴马、曾经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如今的总统特朗普,还有美国各州政府,全都振振有词地表现出对国家公立教育系统的重视,可是私底下却心照不宣地一齐把孩子送入了私立学校。
0 S2 t5 [8 b' {' E% H( O6 Y2 `甚至奥巴马曾在NBC的《今日》节目中,被问及两个女儿萨沙和玛利亚,是否会就读华盛顿的公立学校。他的回答都很干脆:“我要对你直言不讳,答案是不。”1 q" N! K' `5 O6 g1 h% |
在美国,私立与公立的异化,代表着的,就是精英阶级与底层之间的异化,穷人几乎代代皆穷,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美国年轻人早早就被性与毒品蛊惑,在堕落中度过人生最浪费不起的前20年,富人则住在远离贫民区的地方,他们的孩子则被早早赋予充沛到过剩的资源,按部就班地走上精英之路,与穷人泾渭分明。
1 [( B4 H- H  H4 E" A为什么似乎精英阶级与底层之间,似乎永远有一种敌对状态存在?这不只是简单的精英阶级蔑视底层,底层仇视精英的情绪问题,而是因为资源之争。1 O4 G/ X& R' v: P4 X/ Z( f- w+ Z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社会能够承载的精英阶级数量也是有限的,当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被瓜分,那么剩余能被瓜分的资源就越来越少,能够产出的精英阶级也会越来越少,名额减少,再加上精英阶级的固化与自主扩张,底层能够突破阶级壁垒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I' f5 h. L( ~) b/ s+ n$ I# J
但一个社会能够承载的底层数量则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几乎不占用什么资源,反而能为资本家生产出丰厚的剩余价值,支持着社会正常运转,也正因此,才得以让少数精英阶级能够占有过剩的资源。也正因此,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转,就必须让大部分人都只能成为能奉献剩余价值的劳动者。
( b) [2 m# R0 Y7 ~8 y9 s: y这是整个世界的潜规则。# o5 R. @, F9 V2 F) K2 B8 D2 c
而如今的国内,在富豪乐园北京skp商场里,不仅有着上千块一斤的软糖,十几块一个的草莓,他们还开始划分穷富界限,富人与狗可入内,穿着外卖服不可入:/ ?& ^; p( v, N

6 ?/ g& p5 d! D. W- s4 d7 e- x 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的“失败”看世界潜规则: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3.jpg
& J5 M: t  Z1 |. m! j当分化已经从金钱、修养、气质简化到形式主义般的衣着,就意味着贫富分化的趋势已逐渐根深蒂固、并在富人心中合情合理。
( s5 p+ U/ ]: A2 ^$ ]) Q# Q& H于是我们看到,小学生都开始借助父母的先发优势,为了高考与出国早早做好准备,搞起了军备竞赛,昆明小学生陈灵石可以拿着父母给的论文研究项目参加科创大赛,用令人瞠目的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与几张摆拍拿下奖项。3 @& \& x1 S+ S# W9 ^0 [, v: R

  y5 b4 b# I" F1 c$ | 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的“失败”看世界潜规则: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4.jpg
3 g5 w1 o8 J) d3 t% |高中组甚至借助原生家庭搞出能让研究生震惊的研究。
) c$ l5 B( @9 P( q
' `* S$ S$ E% ]. X; z) y1 l9 c 从南京一中素质教育的“失败”看世界潜规则: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5.jpg : l1 E) w; [+ u8 C# Y5 y8 C

# j0 c* m: f" g& f5 \! U( o" b这些赤裸裸的争斗,宣告着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残酷事实:1 }" o4 G+ A; s% x- e+ O- w; G
留给穷人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H+ R, n' z' \. O  ]( b0 |
<hr/>如若有所触动,还望您能点赞让更多人看到,感谢阅读。' u. \9 o* K- B! h. U9 F( W5 x- @
<hr/>或许你还会对我的这些文章感兴趣:4 P2 ~: t" t* J" ]) k" G) ~
被消费,遭围攻,进警局:我所经历荒唐的7天7夜& Z5 i8 X8 x) \* K9 _; a4 v
从“抄作业”到“化粪池警告”:悲剧“梗”化是人类之耻! |1 x) g+ x/ @+ K0 [: F
为什么说举报是一种自杀式袭击?(暂未消失)
: u  h: M* }3 b: G! H某电:“我们有权决定你的价值观”(高赞回收,已挂,不同话题下的有四五篇都阵亡了,知乎我无能展示,想阅读的朋友可以去我的避风公众号“世界灯火君”里查看)4 }- ^) D$ W' R9 F/ E5 }  _# G5 i
贵州公交坠湖,一个悲剧引发的另一个悲剧
$ ~. O# J" K: d0 Q中国式洗脑儿童动画不仅可以“杀人”,更能批量生产纸片人
1 D6 s4 D5 K/ b$ V' O7 _% Y我害怕李文亮之妻被民意绑架,甚至毁掉. x$ _1 c' r/ l3 a8 i
我们要一起走的路还很长
$ r0 O/ A+ `5 C' W: F- Q余生请多指教
许多96 | 2021-8-1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内卷是有缘由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改变不了社会,只是社会的缩影。
枫随月舞匾 | 2021-8-13 04: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吴思的《潜规则》中,提到这样一个现象:在采取论资排辈的做法之后,有效地抑制了贪污的情况。(可能会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如想真的了解,请直接看书)7 @& C# o7 z' x% A
因为资历,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每个人都有升迁的资格,可以客观评判,不会因为有钱有权而比别人多上几年。高考分数也应当如此。! l5 l. g/ e( c
(微信过来的)
司马尚龙甭 | 2021-8-13 09: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中国的资源太少了 学历蛋糕就这么大 不去抢就大概率变成廉价劳动力
123459836 | 2021-8-13 17: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日本就想明白大部分人都是廉价劳动力的命运,干脆平躺成为平成废宅。话说回来只要自己愿意也没什么好说的。
一星陨落 | 2021-8-13 2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如果底层收入人群也能每顿吃肉,每晚吹空调,奋斗两年就能买套房,那么贫富矛盾自然就淡化了
叶子JuliaABC | 2021-8-14 04: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一天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是真的靠科技发展,而不是靠上层人割底层人韭菜
123459406 | 2021-8-14 07: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中国问题不是什么体制啦,观念啦的问题,是14亿人口的发展和稀少的社会资源间的矛盾。你去查一查中国高考应届毕业生有多少,再查一查一本录取多少人。
犀利罗刹 | 2021-8-14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日本可以当平成废宅,而在国内只配当三和大神。
没量心拐 | 2021-8-14 12: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学历如此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国情:公有制为主体的体制下筛选人才看学历,也还算公平。但是把整个社会带偏了。
& R' h9 d! K' l- @不是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东西,或者是有用的技能,单纯只是为了获取文凭学习。根本上就扼杀了人本身对学习的热爱,扼杀了好奇心。极大的影响大量个体的发展,并反过来影响国家的发展。要么付出更多成本要么抄袭,而不是靠人的内在创造力发展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