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五年之后五年的总结(其一)

[复制链接]
查看8210 | 回复20 | 2021-8-10 07: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回头想来,其实博士阶段是很单纯的。拿着微薄的薪水,带着毕业的压力,待在一个交通闭塞的地方,在导师的指导、鼓励或是逼迫下,在周围各种牛人的压力下,花一些时间,专心地做一些东西。在这些条件下,很多人可以在一个从未尝试过的领域里面获得成功。
- m2 z# P+ a3 X8 Y5 D0 |' W等到成家立业放飞自我了,往往问题就来了。再好的公司,也希望员工努力干活,而不是培养人的地方。不管表面上如何温情脉脉,最终还是要看绩效的,绩效好升职加薪,绩效不好卷铺盖走人,就这样简单。# I0 B. j7 r, J$ i. N
而个人的成长方向,自始至终得要由自己负责。* e9 U( E; I. x" y- a  h# E
【选方向?先要控制自己阅读的入口】
) c% n+ B; U' J3 h7 v
* E. q% ?7 I/ v6 |读什么东西,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 S" N& @' C! S7 X9 Y& C读什么东西,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W# Q+ ]% f( h2 k% [8 y( d
读什么东西,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2 C2 T2 O" K: j+ b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人是很容易被周围的东西影响的,在现在这个手机时代尤其如此,你关注谁,就会成为相似的人。刷一刷各类新闻和朋友圈,几十分钟就很容易过去了。而且这些东西大多可以定制,所以你的命运,可能完全取决于你,也可能完全交给你周围的人,不可不察。
, W0 J2 d. `/ Z1 t另外如之前我的答案里所说,书和文章可以多看,但还是要多想,多去提炼其中隐藏的主线和趋势,多去做小小的预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才自然而然会有个人的见解和想做的方向,这种思考往往是很累人的,而且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可能大家都更习惯去接受已有的观点,并且躲在自己的安全区里面。7 K2 E/ j: T4 G3 J* f
但在日积月累之下,做或者不做这些,会让每个人最终成为不一样的人。
% n( f  c% J  S) d- y. o所以多看点动脑的内容,就不会让大脑生锈。做科研一个比较好的地方是工作本身并不重复,而是一直在开拓边界,这样自然会有更多的动脑时间。在闲暇时间,我经常会多看知乎上做数学和物理的同学们的回答,最好有几个不懂的名词需要自己去查去想想,手机上有个刷Arxiv的app经常看看,看一看一些优秀的github代码,也会动手刷刷题。
. s$ ?" j; w9 W5 C" D) f0 ~  Z在走管理职位之后,这个尤其重要。“管理”这个词除了在国企之外,都是“支持”的同义词,支持的意思是帮人成事,事情搞完,功劳大部分是下属的,我鼓个掌说两句好听的。而“领导”另有个词叫“技术带头人”(tech leader),那个才是带大家冲锋在前的人。而要保证自己能做技术领导加管理的路子,技术的能力是一概不能少的。而参与了管理事务之后,每天开点会议,会让人产生“自己已经干了很多”的幻觉,一旦松懈下来,就再难再追上。在人工智能这个进展以月来计算的领域,要是对将来的方向不是很有见解,大家马上就不会再听你的了。
! a6 n: [- ]2 z1 p- `' L
- O: t$ L: U2 J5 J; i【如何选方向】
& V0 y0 p1 `9 H. H% w
4 I9 i: h* p! E3 F' p4 C有了选方向的点滴积累,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去选。: _4 k+ f* }  \) _& |
我们常说高考难,难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路只有一条,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分数,这是”术“;其实博士毕业之后更难,面对山高水远大路小路,往哪个方向跑,那是”道“的问题了。
4 \1 g% A  J6 I/ {% w% k8 Z; L然而,”道“和”术“并非完全分离,再高明的”道“,还是要”术“去贯彻的。. y( D5 L# t7 O( q: F1 J. q  x
博士阶段其实就在寻找“道”中之“术”。博士努力学习如何探索如何试错,如何在纷乱的线头里找到关键点,才能在将来更大的挑战前降低试错成本,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对的方向。所以读博在某种程度上是预支了人生的风险,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犯几个错不要紧,大不了浪费一年从头再来;在四十来岁的时候再拍脑袋决策,轻率犯错就会比较麻烦了。( F" ^+ I: `; g, C9 ]8 f: n
选方向,不管是科研选课题,还是VC投资,还是说选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其实是有一些通用的大原则的,比如说多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从头解构分析,仔细思考每一步逻辑链条,多做调查,不要被三分钟热度冲昏头脑,不要挤人多的方向,从自己的独立分析和思考中找到突破口。别人都说好但自己觉得有硬伤的要三思后行,别人没注意到但自己觉得有前途的就要勇于尝试。在此之上,再发扬个人的风格喜好。# z: k5 F7 C  l" z: V. o
选方向,立意是第一重要的。所谓“立意”是指先对这个世界有一个精炼的模型,然后在所选的方向上,思考这个模型能否给出不错的未来。强调立意,其实是要强调要找到最重要的脉络和趋势。一个博士生往往拼命干活,为一篇文章呕心沥血;但导师则可以集中在一些“一定有效”的大思路上,举重若轻地指导学生做出几篇甚至十几篇文章来。这五年来,如何从一个博士生变成导师,如何去找到能深挖大挖的金矿,是比具体技巧更重要的事情。
7 Z0 s' N4 u' u% l+ q6 \7 y我在《博士五年总结》里,把立意当成是一种写好文章的“术”,以归纳总结的方式,去为每篇文章或者是博士论文去寻找一个故事;但其实,它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此。事物的发展在大尺度上是有脉络的,是有章可循的,而历史,往往重复它自己。这些,我就先不展开说了。* e- {/ g& ]' ?: K7 o2 S$ F7 p% ?- B
选方向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定一个不那么简单但又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往往是一切的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自卑自弃。回头看我自己的五年总结,我会觉得在博士阶段时过早去啃一些相对困难的方向,且没能经常和牛人们合作,是一个比较遗憾的地方,不然的话会走得更好。不过幸亏自己还可以在每次deadline之前迷途知返,专心做应用文章,所以整个博士阶段还算顺利。毕业前博士是一座山,毕业后博士只是一道关,过关之后,将来才有机会继续搞下去。- G9 R! c: n/ X
在这方面,成熟的人会把问题分解,按照难易排序,知道轻重缓急,知道充分交流,也知道做事节奏,在没做出什么东西之前也吃得下睡得着;而不成熟的人往往盯着一两个比较近的目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爽过再说,而碰上比较难的问题,往往先过于乐观,然后马上放弃,缺少韧劲和思考的深度。
& }1 a" S( O# a( X7 ^. M4 q3 D/ T要去验证这个小目标。可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第一个会出错的地方并且修正对问题的建模。这里就是考验面对现实的勇气的时候,很多人事事都做好了,但偏偏最重要的地方不去试验,心里幻想着这事可以成,越往后拖,损失最大。举研究的例子,比如说拼命做漂亮的UI但不考虑算法会不会有效果,拼命做简单实验但不去做最可能失败的,拼命折腾编辑器设置但却不写文章。另一个例子比如说想转强化学习,在略微过一下教材之后,就可以上实验试着把东西调通,然后就可以在之前的经验之上开始思考什么方向可以发文章,然后再试。& l# N( c& t  `0 r7 q3 C7 e
这种有选择性的跳跃方式,可以以比较快的速度找到关键所在,并且修正自己脑中对问题的建构模型。要记得不管自己多聪明,保留”自己可能全错“的这种可能,并且经常听取别人意见或是采纳实验上的证据,不仅对于选方向是重要的,也是一个人可以持续发展的根基。
+ A* l9 g; n, q4 Z9 E* L, W( \7 X% H4 E6 ~6 b# B  R& ?" c
【如何抓紧时间】
8 t) S  {7 ?* e$ J- N7 J3 C7 C: `
$ x2 W- z& J2 o- l2 ^# T6 j
踏入工作之后,时间就变得非常宝贵。可能在博士阶段花一个月做的事情,工作时花两周或者一周就要能做出来。并且时间变得零碎,变得资深后及担任管理职位之后,开会等各种其它的事务也变多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很快就会陷入琐事里面去。- g1 \* W# T- `9 Z. a& L
这方面例子非常多。一天开会,忙的时候留给自己的工作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基本上是早上十点前及下午四点后,要是不能坐下来马上进入状态,稍微刷一刷或者聊一聊,那就啥都干不了;反过来要是心里有明确计划和目标,那就算是10分钟都可以做些事情。一天有多少个十分钟碎片?很多很多,公车上,走路时,马桶上——做好计划,这些时间都可以被利用起来。古人说“马上、枕上、厕上,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一千年后,还是一样的。
$ Q, `5 u. z9 b8 R6 w2 V& K( a
) c  o. w2 T$ @0 a% I$ n$ B【如何坚持一个长期的方向】0 a" ^2 w7 a0 x3 K
/ l3 |7 R: {( I/ v) L: b) v
我记得前一阵子在将门直播的时候,我被问到一个问题,说做研究要如何平衡短期工作和长期工作的关系,如何应对外界的压力。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博士阶段我就得要处理这个矛盾,导师想做的,未必是我自己喜欢的;我喜欢的,未必是马上能做出来的,现在工作了,仍然要处理这样的矛盾,并且因为节奏变快,责任更重,矛盾会变得更加尖锐。如同我在《博士五年总结》里面说的那样,要习惯于两线作战,要有“进可攻”的长期课题,也要有“退可守”的短期课题,这样既减少对短期绩效评估的担心,又怀抱有长远的希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细节支撑,一点一点地从严苛的现实世界中,从每天24小时里面,取回自己想要的东西。  g$ @7 ?6 e: _
# U) J7 W4 k# U" V4 b/ m7 ?
在理完纷乱的俗务之后,还能心向茫茫的星辰大海。
灵山放牛娃磊 | 2021-8-10 16: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毕业了啊?羡慕,羡慕。让我这个挣扎在毕业边缘的人又有了一丝希望
123459807 | 2021-8-11 03: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佛系,很生活哲学~
单思红豆恍 | 2021-8-11 06: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些好的刷arrive的app?
漂洋过海366 | 2021-8-11 11: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如果想要更多的自由方便自己探索,是不是可以去大学做教职呢?这样等拿到tenure了后,相比业界,受到的约束是不是就小一些?
幸福的伞兵 | 2021-8-11 22: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田老师讲这些重要问题思考的结论写下来分享给大家,给了我许多启迪和信心。
123459808 | 2021-8-12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什么东西,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深有体会
董Tung | 2021-8-12 13: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很好,学习了。
东方硕 | 2021-8-12 1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会喜欢读什么东西
123459790 | 2021-8-12 22: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互相影响 互相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