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2 B3 j' P+ V. R. q8 A
0 O; [- o. Y: W \①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积极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活动。8 J& n1 w2 U- q& u+ q1 d
& X `1 F4 e" r: s, T. ~
1 z- ]2 E! |( G* v6 @# w
1 m: y+ { ^! Y, ~②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文慧小学学生在读书。
/ j6 d1 c0 s0 C- U
* ^/ N6 l, m5 H5 r
# `( n A! V* F2 _: j2 z8 T4 S0 H' k: u, {6 c% @& j
③山西省忻州市和平小学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学校供图$ b% P9 {3 N) F2 q
; A* S0 h( N& ~+ @近年来,山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推动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开辟新局面。山西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有什么举措?对此,记者专访了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
$ D8 r3 K `6 Q2 Y- g
5 h3 I) P [2 g: n% g& e+ d问:山西是如何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5 F$ e1 p( P: D) E
5 R9 a% U6 L1 v0 f
答: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山西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山西如何行动”时代命题,加强顶层设计,系统安排部署,凝心聚力推进落实。; @! v7 ]' N2 g! q8 x
- R! Y! j2 S1 M8 P/ x; g, O2 T. l8 z
一是高站位抓学习。把系统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广泛开展研讨培训、宣传阐释和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 _. c: m' l" l0 b2 j, e, T- v, W
) L# c3 ]9 i9 u7 T! T# K) G) y1 i
二是高标准作部署。2024年11月29日,山西省教育大会召开,发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动员令,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标志着山西教育事业迈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 ~. S9 {% {( {2 h$ W6 P5 v% P: B: B8 [ w# Z" Z- I( D
三是高质量求落实。1月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10项重大任务,明确10项重大工程,形成了教育强省建设的“四梁八柱”。目前,山西已启动实施系列重大工程和专项行动,正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速把教育强省建设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F8 y h+ q" r. \, a
. w; g8 ~, ~+ Z% e* t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请问,山西在思政课建设方面有哪些做法?
7 Q+ z# f: C( {% S7 H5 E
) @3 i' j, U3 E, @7 Y答: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O+ A1 U& g# L- G" Q
2 m/ p+ I! C2 B. r1 X0 L% `3 N
一是让思政育人底色更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学生深刻感悟真理力量,为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同时,利用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设立67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讲红色故事,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r8 J: L! {- [" l7 h
9 E7 B h+ ?* E# R% [# }& E, p/ {; K. S二是让思政育人队伍更强。3年来,省委书记、省长率先垂范,省党政领导走进高校登上讲台讲授思政课70余次,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各级党政领导以及各个行业的时代楷模、先进模范也纷纷走进思政课堂,思政教师队伍日益多元。5 O& t7 r. g: u, B' X
x a& ?$ z) G3 h三是让思政育人方式更活。我们因地制宜,建立覆盖全省11个市的一体化市校区域协作机制,凝练2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同讲”课题,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共建,引导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自觉担当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f! q! C4 ^4 I* G+ Z
/ I/ I" C/ B- H/ K# E
问:山西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考虑?
# y6 R5 z) s% {; m1 K9 P5 Z) g) v
5 u4 Q/ Q- y3 J6 X* b1 `答:我们将适应学龄人口峰谷变化,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实施“扩优提质工程”为抓手,通过“三个行动”聚力攻坚,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I: O: f% m3 B- ~& n4 C. L
- i( k, i* C* k) _9 |
一是开展优质教育资源扩容行动。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办好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新优质中小学校。支持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挖潜扩容、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8 e4 O7 i* h( L
# ^5 Z% ]! h7 y, N: c6 U二是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建设一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和实验校,培育建设一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遴选支持一批省级基础教育精品课,带动产出一批优质课、优秀案例和优秀教研成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K* F; x5 A1 m' T" N( @, X* [/ B: }5 s: {) W+ b+ {
三是开展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加快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域内优质普通高中与薄弱县中联合办学、对口支援,推动高校托管帮扶,实现每县(市、区)至少办好一所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 c* W9 ^* Y& q! _* c% I+ B6 C" q5 g/ ^! N* ^
问: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上,山西有哪些措施?, `- }, ]7 Q9 }6 Q, Q
- k/ P* r! g) ~: B答:山西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百亿工程”,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 X2 S" `# G4 k! s) L
: x. H/ u8 R4 z+ O; [7 d一是坚持内培外引,建强人才链。2024年以来,完善人才引育机制,支持高校引育重量级人才团队30个、国家级领军人才26人,引进青年博士1000余人,再创历史新高。输送高校毕业生29.2万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动能。
$ H* ~1 j& X5 Z' c! o; F2 P# v
' c2 s* x' d2 r二是坚持科技赋能,激活创新链。2024年以来,高校承担的省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超过全省总数60%,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经费稳定在全省90%以上。主动融入“晋创谷”建设,93个高校科研团队入驻,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 P9 B$ w Y4 M) t1 R+ a* F. @0 D5 O
三是坚持产教融合,服务产业链。2024年以来,围绕山西6条重点产业链和8个特色专业镇,针对性设置13个本科现代产业学院和8个职业教育特色产业学院,目前近百个产业学院实现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全覆盖,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E! B/ z4 A4 }$ y8 o R
7 Z! X7 i$ J4 i- o5 n( C' M' o
问:请谈谈您心目中的2035年教育愿景。- K3 J5 o6 q7 O& v' V
( W5 G& o# T) p9 x& @答: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也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力争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到那时,山西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起高原”“立高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山西将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优质教育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样板区。
" B7 E1 ?* p3 K6 h4 j4 P5 Z+ o9 H2 g# p& }" R" N1 U2 @0 k
链接3 @! f# ]' u! k( t, b& Z: c, A
+ C3 u7 k m4 S% ^# \1 L山西将重点在五个方面奋进突破
! U# j6 z, M: C2 C. o; j% g1 \1 p `& J1 u+ r% k% `' d9 T; K
一是在提升立德树人实效上奋进突破。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_ u- W5 i9 U0 d# j! Q) ?( m: C
0 R% l. |+ ]+ f6 f& w; @/ ~; f二是在提升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上奋进突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力服务山西高质量发展。5 h" N* k% X6 u! D% ?+ Q7 l
' y! I0 d% t' J! u6 w3 T三是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奋进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教育数字化推进工程,持续扩大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供给。1 N) [$ q* S( N+ x5 X/ f) w
, t# N) s3 f; Z7 e3 \( U
四是在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上奋进突破。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实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4 f9 b3 O9 I( P; {( F. n6 z# \2 I% Q! r3 a
五是在持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上奋进突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高校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教育合作交流深化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推动教育强省建设行稳致远。 Q% C% u, c( u q+ A
# K% i$ e. m' g& B/ U# H
《中国教育报》2025年02月07日 第01版
1 i! P! A8 a% Y. ~7 q+ G- M% `$ v: [8 q+ D
作者:本报记者 苏峰 特约通讯员 冯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