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做好市场监督的前提下,更好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北京市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 R! y3 u0 i7 d* V4 G/ Z% R
% F8 v6 f3 ~; E3 P- f8 c# S" w. B
从今年7月1日开始,北京在全国率先启用了“一码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现在,这个机制已实行了5个多月,它到底带来了哪些成效?! ^3 ^2 z- G3 v' |. ~
. }& D1 d! Q7 |( l0 n, G9 \视频加载中...+ i* i$ ]/ Y h6 o8 ?6 q! C
k0 ~8 Q; c" A& _
在北京西城区的一家餐厅,记者跟随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餐厅进行检查,执法人员首先通过北京市综合办公平台上的“综合监管e码查”小程序,扫描餐厅营业执照上的企业二维码。
* z. m! S* H, W0 w8 d$ v* [8 B6 a+ b7 b' F& g8 A
这个检查系统,汇集了全市49个部门、950个执法主体、2.6万余名执法人员的数据信息,实现了全市检查信息的可共享、可追溯。让执法单位的检查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每一项检查结果通过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关联在企业名下,企业也可随时通过“京通”小程序了解检查主体、检查内容和检查结果、整改意见。除此之外,在每次检查之前,执法部门都要在系统里提交检查计划,经审核批准后才前往现场检查,可以有效避免重复检查的问题。4 b& Z5 j- @+ I f" R- u5 J$ q) L
# E5 B. a, x, r5 N* \
+ i) B3 l: l1 q' t. } a5 \' [' \) M3 E% u' O+ d2 z# k
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月坛街道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 张艺琳:我们可以查看历史检查记录,方便后续的监督和管理,也可以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 u6 J/ v& x0 M6 H: D4 [' x
/ f4 o6 Z6 s& M9 N“一码”破解检查扎堆 为企业减负
9 P Z& _8 V# \) t- J
4 i- @% q8 M; f; U0 S; V. o“一码检查”除了让检查更规范、更透明外,它还有一套避免扎堆检查、重复检查的预警机制。
+ ~- T; q J1 Q2 K" s- p9 R& I2 v! } A! h
视频加载中...
9 {0 G& ^' \9 o, S* G
% D( l. ]0 d5 d; m" d- o* F总台记者 李伟: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商户多、人流量大,同时有大量的特种设备和用电设施,比如像电梯、中央空调、锅炉等,这里往往会成为检查和监督的重点关注对象。
" ]0 n! t3 ^* e# `# n5 k" a7 D+ w$ E4 k
检查人员介绍,如果同一天或者在一定周期内,对于一家商户、一个企业,频繁进行检查,扫码之后,会有重复检查预警。一旦出现这种提示,检查人员首先要在系统内进行检查项目的比对,如果预警的项目与本次检查的任务不一样,才可以继续关联检查任务。商场的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今年7月1日以后,相关部门的检查就明显少了。
. e# f/ j5 r* R- n5 M* e f2 |! \4 j
, G t0 _( |5 i$ w( i; \6 x$ p* D- A" |- u8 g1 g
某商场物业负责人 赵世海:比如说以前一个月3次,现在可能一个月1次,发现问题之后也是帮扶到位,会形成一些书面的意见给我们,之后按照意见去落实就可以了。
! L- z) j( w1 M4 u' h8 b2 g
/ }" \5 A& Q1 T, |,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了“无事不扰”企业体系,把信用好、风险低的10.5万家企业列为“无事不扰”企业,对这些企业的检查实行“无事不扰”政策。& w" P7 y5 D4 I! k% E( `
; ^( M+ t( [& |" l1 a$ _“一码检查”让政府监管不“乱码”* f1 r1 ^! n* s+ X. C5 `2 M2 e9 f: ]
4 M( i D5 y& Q0 r
“一码检查”的无事不扰、阻断机制,大大降低了各种检查对企业的打扰,那是不是会导致监管缺位,或者降低监管标准呢?; x9 y* z' {: b0 m. [( S- |
& t* n9 x- Z3 b" k, {" O7 V
视频加载中...
, Z* [" q, F7 F ?. k
% L& F6 k& u- k1 x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集着4万余家大小企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让监管更科学、更精准,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将全区26个监管部门涉及的64个领域的检查事项,进行了标准化统筹,再引入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整合,大大降低了检查次数,提高监管效率。
4 D) H% o8 w& P( d3 [. I+ t) B3 X' k$ q5 b
|3 s9 N2 E6 K# F' q! B1 [8 G& P# Q; {9 t* X- n+ o. N2 k3 c
北京市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 隋国勇:比如说这天有两家单位要对某公司进行检查,数字化系统平台上就会进行自动整合,将这个信息传达反馈到相关的部门,也就是把两个监管部门的检查事项、时间撮合到一起。对企业检查一次,降低对企业的打扰,同时我们的监管工作也不受影响。3 `" R! \; p1 @9 j( x: k1 B
" D4 b. h% X% w; B8 ]" c
“一码检查”预警、阻断机制的背后,是相关政府部门“向前一步、超前统筹”工作的支撑,也是创新管理办法带来的新变化。
8 Y, v& ~: J2 W2 {( X. T5 T- S* B, O' k5 @. E# X) C
+ h$ ~3 f/ r9 v" _5 I
0 D9 T, r9 S/ g/ u) s* n3 J: k某企业工作人员 孙静雨:现在几个领域会做一个综合的执法检查,大大减少了我们迎检的压力,也提高了检查的效率。: y% ?6 F# G* y, i1 |7 M: [. |+ ~( L
) s1 G+ _! }+ ^: w
据了解,实施“一码检查”近半年来,北京对全市6200余个检查事项进行了标准化管理,经提示对企业减少了6300余次的现场检查。2 Q3 [: z2 V' V3 a7 e; m! q- [: H
! u2 L" _/ l0 J& l6 d: b" u
: q3 I+ x2 F3 e
3 Q' y, Z8 K& S. ?% j
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处副处长 范磊: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干扰的同时,要能够精准发现问题和潜在的隐患,确保咱们首都的相应的安全和稳定。3 T1 Y4 k2 b* g4 E
$ d5 a ~0 `* z. A/ t. c" x; S: b
(总台记者 许梦哲 李伟 危家煦)
) G) U- P W' H. T3 b. j' n! U$ e: _( V( k
责任编辑:赵羽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