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到2035年,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其中,为达到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的目标,这份绘就了我国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蓝图,还提出了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从“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到“有序推进小班教学”“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每一项举措都是在回应社会对教育强国的期待。- p9 W, y6 g$ d% |$ `
! Z. Y' I( I7 t; p《纲要》的发布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教育普及化时代,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这要求我国发展教育要从以前重视规模、满足适龄学生上学的需要,转变为进一步提高质量、满足学生接受高质量个性化教育的需要;二是我国进入“少子化”时代,出生人口下降,给教育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也提供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标准、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契机。
; r4 S" U+ J" n. k( {6 _% {% U6 m. g4 p$ w' S- ~
因此,我们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就是要让每个学生从“能上学”到“上好学”,接受高质量的普惠教育。
; A4 r( _* x9 `# f
1 ^; O# R$ K+ Q" ?; R% m( {" C; E% c- {1 {5 O
$ B1 `7 b+ ~& {2 B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向上把高中教育纳入免费教育,或者向下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当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地区试行免费高中教育,甚至15年免费教育,这为进一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积累了经验。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关键在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从2012年到2024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做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以上。这次发布的《纲要》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5 l) y0 Z+ F+ o3 @
1 U, v6 o9 x! o8 T2 J# b
# t# `' d; r# W) o6 y
: u3 k' I6 f5 P0 q. X. S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这是应对出生人口变化的重要举措。我国一些地方此前存在“大校大班”办学现象,小学平均班额为38人,初中平均班额为46人。适龄学生减少,如果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标准,减少班额,提高师生比,即可推进小班化教学,建设“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学校,这得到了家长和社会舆论的普遍支持。以“小校小班”规划学校布局、教育发展,可以避免学校、幼儿园因生源减少而关门,同时优化教师配置。/ g1 h! h" X, F. o% }6 N* Z' D
, R1 Y+ F% h: j5 S# j0 z
幼儿园招收2到3岁幼儿,这也是顺应适龄幼儿减少、推进普惠学前教育做出的调整。落实这一举措,要求教育部门、卫健部门对辖区的学前教育资源、托育资源进行统筹,推进托幼一体化,把2到3岁进幼儿园接受托育纳入财政保障,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一样的生均拨款。& g/ b9 J/ ]7 W/ g
0 V; U) F) }0 R" [- [《纲要》的颁布与落实,关系到每个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这需要我们不仅有自上而下系统的规划、有序的推进,还要有每个教育工作者、家长自下而上的积极行动。就像《纲要》里说的,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建设教育强国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每一项规划都变为现实,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N0 z' R5 x( n" b6 g- h+ k" V% a2 z5 F# w% N" o7 q1 |/ g: v
(文丨熊丙奇 编辑丨赵静)7 G6 k) O/ _! b( N8 H" e9 d) H. u
0 I3 h. ^4 w$ V* n9 y©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 Y: s; B, Y/ `
6 v4 A u! c/ L" S, Z( v
责任编辑:段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