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拥有一支重机枪的八路军会有多厉害?
# Q* k) `7 E. N) Z4 l T1938年10月15日,成立不久的胶东八路军5支队与日伪在平度大青杨打响第1仗。% K1 }) p5 I" Z& @4 c% p
战斗中,5支队唯一的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大显威力,击毙击伤敌人100多人,帮助5支队取得了首战胜利。
5 P" u* B/ x2 J4 Z" b; I抗战期间,胶东八路军装备低劣,没有任何重武器,好一点的装备大多靠从鬼子手中缴获,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三挺重机枪的背后故事。( Z* X' ?6 M" O$ I+ f# d
进了军博的“老黄牛” - a5 D$ [( t* Z: E
能进军事博物馆,自然背后必有神奇的经历。
; G, k! r9 O8 ^* T, V6 C
6 k% q5 D5 o: u9 M
; @/ B# `5 A6 `7 Q0 O9 _$ ~这挺标有“老黄牛”牌子的重机枪,从来历到经历,的确充满了传奇,为胶东部队名气最大、功劳最大的重器。
3 J9 ?) Z. J B说服吴佩孚,喜获“老黄牛”
" U2 S, [) _$ ~! b8 x6 l, ]此枪来自著名军阀、蓬莱人吴佩孚家中。关于此枪的来历,各种史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从吴佩孚家里搜出的,有的模糊地说从吴宅起获的。
) X5 }/ g7 X9 ]1 D9 X. t
9 w. Z+ b+ O" T' H+ E8 ?/ c
t. S5 E3 S0 u1 M王子衡曾经在一篇回忆文章中专门讲了此枪的获取经过,作为当事人,比较值得采信。1938年3月18日,3军2路第2次攻克蓬莱县城。
. A1 D" l: m0 c5 [/ {; z! ~
. t- K/ w, Q# Z! K/ f% e/ m4 z; Z4 Q- _2 e& W
蓬莱县城里有吴佩孚的老宅,大家分析他那里肯定有枪,于是,几个大队轮番上门索要,但吴家老管家一概以没有枪加以拒绝。; V) A- J8 v9 E* t9 n. D* T/ V: s
$ |+ F9 D& V; Z# i
0 B3 Y$ r) g: V( E时任3大队大队长兼政委的王子衡3次登门做老管家工作。最终老管家与吴佩孚联系,颇有爱国心的吴佩孚同意献出家中所有枪支弹药,共有轻重机枪、步枪、手枪等百余支。其中,便有这挺重机枪。
1 o+ U8 B5 q7 M+ O5 J
1 C4 n2 d( f L+ f
, w3 D! T8 a, a2 R这挺重机枪质量优良,事故率极低,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枪身为金色镀铜,被胶东八路军指战员亲切地称为“老黄牛”。
2 O0 _+ x' l+ ` u, t9 [“老黄牛”屡立战功,颇多传奇故事。 ( @2 }2 A* `# H7 V- u* b6 t
沙河镇整编后,“老黄牛”配属到八路军胶东纵队5支队61团。4 s/ b, k8 r% [' q1 K- |
" y4 O2 \' O0 J
: R% `9 I2 ?8 |2 l7 W大青杨战斗,打得日伪以为是八路军主力到了胶东。5 K t! l3 O3 _4 Z2 ]" M
F# u0 a) Q6 p' i, m( `
, d$ Y: |3 M, ~+ V
此后1939年3月攻打招远、1941年胶东反顽都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8 \3 ?7 D) V% m9 _+ g0 s
2 u. h2 I, R9 a; F5 c6 ^# o2 C
F% N Z& d+ @: A: g- m1942年3月29日,血战仰望顶,13团硬刚日寇大岛部队,“老黄牛”更是大抖威风。把号称“打遍胶东无敌手”的大岛部队打得狼狈逃窜。8 q4 M8 T/ }: m7 l
1 }" k# I! B. W5 V4 U
9 y5 p- j2 _9 l* z为了这挺重机枪,1940年12月21日,13团团长李绍桥、政委苏晓风双双牺牲于掖县上庄战斗中。
8 G! T; q" a! Z% X0 c/ T1 |
# w: F8 x" W4 L8 e) m- ]* x
. T3 C4 O0 B7 R7 p这挺重机枪的枪手中,还出了一名中将: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王成斌。7 j3 i# p3 O/ ?' n9 T J) q c
- x; t2 ?* q, `4 T: d( K0 ]4 a
' z. T; C) g9 l% Q+ I& Y9 p4 |) |+ E4 N+ j
设伏半壁店,再夺重机枪
) t& T( X, x ^8 ]* ~1940年9月9日,招远县大队围困道头据点,吸引招远县城日军增援,13团则在青岛至黄县公路的半壁店设伏,截击来援之敌。/ o3 U+ A9 M7 k/ O
: _9 {/ c" R, `2 a& y9 D3 N
! \8 i! p" }; \2 b k& d4 T
10日,招远县大队对道头发起攻击,招远县城日伪军果然出援,在半壁店进入13团包围圈,这场伏击战打得非常漂亮。活捉了日军小队长渡边。
8 Z& I1 j6 E6 D& X3 g* M! P' K8 ]7 Y
; Q8 T$ z/ ?7 K
- @% Z' q' \5 ]日军出动的3辆汽车,被烧毁、打坏汽车各1辆,毙、伤日、伪军40余名,俘日军2名。* k! n' n [: @1 ^1 N R
" h+ n* \) V& G. ?4 W/ M8 E
! S/ ?! [# ~$ Z( X' ?, N) Q
战利品也十分可观,共缴获92式重机枪1挺、轻机枪两挺,掷弹筒2个、三八大盖枪50余支、子弹4000余发。" ^8 B) |1 q& `- s
" b G0 d" e+ A
# M h; x9 p2 I ]! R4 T4 ~
后来这挺日军的重机枪一直留在13团,与“老黄牛” 一起屡立战功,在大榆山、仰望顶、平度等关键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3 k4 D) m, l% U7 N% o4 ?9 O
( R& q+ w. D* A- l
. `- j9 U! o9 Y7 ]8 _5 g% E2 r奔袭驿道镇,智取92式 , C$ Y2 q7 L4 l" r; I: @4 Y
1941年12月初,胶东八路军5旅14团得到情报,掖县驿道镇的日军据点中,配备有一挺92式重机枪。7 w3 W# v$ Z) l2 G; K, @3 I
: t- h, i+ D1 t/ I" L/ D, c
+ [; q7 A9 C0 j v% _1 e, W# Y这个据点只驻有一个鬼子小队,30多人。
% [. ]6 M/ T& M+ \, M" Y8 W0 r( y+ i7 B1 j3 q4 u
+ P" F9 K1 O% c5 z这挺重机枪给14团带来极大诱惑。! [2 g8 B, R$ R6 c3 @
3 X! ?8 C" @2 \0 u0 @0 |, ?8 Z: \3 z+ Z
14团决定把这挺重机枪搞到手,毕竟兄弟部队13团手中的“老黄牛”的威力已经充分显现了。) p6 U1 t! k6 g1 X0 J
" Y) r) ~8 { q) N1 T; b7 x5 H+ \) J. k6 k, X0 m* Y9 i0 U
任务交给14团参谋长卜才(又名肖静海、刘静海,开国少将)。- o% U" Q/ [. C; B) z
4 C- S2 ]% v7 j- l8 J% `
- E" ^3 Y" V0 \6 W7 R4 B% s卜才亲率1营副营长高学任化装进入驿道秘密侦察3天,弄清了敌军的基本情况。- V3 p# E @2 e& L( V7 y6 {
2 q( Y7 o# f& v
. m( G$ m; j1 _: }! L1 j; e& z9 t卜才提出方案:采取精兵智取。
: I9 `1 f* J7 |! I3 j2 Z* o3 I. y+ Q- D# k3 T w
6 X+ u; ?; z+ B% S$ M. X+ G- U" T% E6 P
12月17日晚,团参谋长卜才和政治处主任张少虹率1营进入驿道,精选的20人小分队来到驿道据点附近村庄,借用了附近村“情报员”的袖章。6 w' s' Z3 E) i7 ^/ T- X
6 S. u% j U' U
* X# O# C9 Z, a- b( }4 K. G潜伏于伪区公所的地下党员高洪学18日清晨把区公所房后的吊桥早早放下,便衣队员三三两两进入区公所集合起来。
; K$ O, t/ t4 g, x# n
. }# P' o$ G- `% y
$ W& ]* t q# @3 m0 |6 {4 i天刚放亮,据点里一个鬼子向高洪学喊话要萝卜,高洪学机智地故意扔不准,萝卜掉进壕沟里,高喊“情报员”到沟里捡萝卜。
& ]. Y$ V/ T% X# k3 o
/ K2 v) Z9 \ J4 Y+ }
7 f6 q8 w. q1 N4 V接到消息的便衣队兵分两路迅速发起突袭,干掉门岗后,放下了外壕吊桥。
- b! S* h5 E. E8 F+ K! G' Z% [2 Q) W0 |
' N9 h. D( u; b h) L: J, ~- ~1营营长齐福率2、3连冲进据点。突击队员目标明确,直接夺取了架在碉堡西北角的92式重机枪,连同子弹完整无损地扛下来,直接送回部队。( O4 h% C' ~! `
6 ~9 Y' Q$ j+ n, Y1 Y6 P) F W: N/ F6 B- l9 M& N- u
卜才和张少虹见突袭目的达成,果断下令部队撤出战斗。* C! |& \! ]( M: H
0 H2 Z5 h Y" }: X, `$ S
$ x: J8 [! v6 m9 D
在贾若瑜将军的一篇回忆文章里,也有关于这挺机枪的另一个版本,更为有趣。2 V7 b, k8 a7 C/ C# s
3 {+ D, T- t3 r4 \9 W R( J; p) F& a. {
当时为攻克驿道,吴克华决定化装智取,14团1营2连的年轻战士化装成大姑娘,用小车推着,由伪乡长带领给鬼子送“花姑娘”,骗得鬼子开门,夺得机枪。4 b! E/ \* d. W9 V. |' x" c$ p1 w
$ }) }$ O. t, \! [" @1 J9 ~
/ G9 V0 X5 \6 y# c9 P. P5 z* R
后来鬼子因为丢了新式重武器不好向上交代,两次派人来要,并答应用一些其他武器来换。
# _% k; }5 p/ M/ h# k+ r! c
6 N6 ^% a% y$ L o6 \8 R0 T/ e+ T, m1 J5 y9 u
如获至宝的14团自然不会答应。 R0 Q+ P& Y* V
" a" L* r- p( \( Z* K9 _' j
: T( G, z. t# B; y, X$ O! b而在曾任13团政委的孙同盛将军回忆录中,则有1941年11月,13团1个营拔除驿道据点,砸碎铁锁,缴获鬼子锁在石柱上的92步兵炮的记载。2 ]1 U1 L) `+ R; \& J% U. {
0 d; `' F- v' | a( D
% j4 j0 Q: F4 T8 B后来这门步兵炮交给圈杨家兵工厂仿造了两门,一起配给13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