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章并没有提倡虚无主义,至少没有倡导负面的虚无主义。0 E; F$ n) z4 _
4 x1 R( e" y' }* l2. 反对的是将一切意见置于“意义”框架下进行讨论,见其他的可能便斥为恐怖的做法,这一点在反对的评论中比比皆是。
6 h$ B( l1 d. N4 R. J5 E& B' z- I5 V: J' n
3. 思索的过程才是最可贵的,未经深入思索即接受的意义与原则并不可贵。
0 R, B- R7 u v2 _) ?7 |& r" v7 w4 @, V
4. “意义”本身便是人所构建的,这一点是谈论问题的基础。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或者更确切的说,人生本没有“意义”,代表的是认清了这个基础,不代表以后不会对“意义”进行构建,赋予自己的人生意义,不代表对他人所认可的“人生意义”的否定,更不代表不会积极的生活。
, S9 W8 i6 A5 f: {2 Z
' e6 O* C8 Q( z9 b& M. g5. 个人和文章同感,很难说接受仿佛与生俱来的意义努力去适应(恰如大多数父辈所持的信念)与否认意义的必要性却又努力寻找出路(恰如发牢骚的我)到底哪个更为幸运,向死而生和罗曼罗兰的英雄主义看起来很好,但却太关乎个人体验,找到第三条路最终构建起自己的意义,对我而言目前来看只是一种可能。
* k _ E$ |; @
& H) n/ m8 m' Q+ b6. 反对一切用于约束他人,建立在排斥其他可能之上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