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是不断想方法给孩子创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F; Q5 P, I% o: e( s
. Q9 V3 I8 y, E
今天与大家分享12条教育孩子法则,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g* \$ ^) m6 u3 @! r
. S$ X* H, m2 t$ v/ J! P
归属法则: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7 _0 r/ n9 l3 S; m1 b) t
' C v$ C3 ~( s# h6 J. [; G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7 w$ m v5 B( I% c" K* J8 v
( s i- W) D, a5 P7 H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 A$ [) F% P& i+ g
2 ]+ w2 t0 {/ t+ L6 O5 E9 t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4 [9 `- y4 U) R* I( J% h' b3 F5 q8 g* W2 h8 j( A
希望法则: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 e5 K2 `# S/ M% U8 H+ p, r/ U9 w7 d! p( U
我们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无形中也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8 ~, n }0 |& G& ]4 e! p
/ _. h7 K; y) r6 M
力量法则:成人总是比孩子有力量,无论是拼体力还是斗智能和经验。因此大人与孩子较劲斗强本来就不平等,胜利了也不光彩。
& {: T6 g3 ~* I9 v& ~: y
$ W r0 x: i. s1 A |当然,大人可以和孩子比赛一些他们擅长的具体项目,比如下棋等,但不要完全以输赢为目的。家长、老师以及与孩子关系密切的成年人,不可采用与孩子赌气等方式去刺激孩子。对心理感情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少儿来说,“激将法”是不合适的。
# a1 E6 _- s! ]- e6 v$ A/ w8 Q: a+ E: U: }- E9 m5 }0 z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 A2 K0 f. Y4 K2 j0 f y5 S: d6 Q4 p* f) b5 u0 E; h: L2 E* G" s
管理法则: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父母必须负起管理责任。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命令式,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N5 r0 E! n' ]0 G( Q% j7 E
0 L6 `3 B: C. c" B) `# L+ z4 A
另一方面,未成年孩子把家长视为靠山,合理的管教关怀,会让孩子们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危难会求助于家长。% X3 `* u- H: v7 N
4 L# H( p0 h M5 [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因为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r7 D- o1 {3 d
( U9 \) o5 i% I: S. z& Q声音法则: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
6 z! [+ F6 W ~& M0 r
( Q* N4 x b2 U" D) a9 N6 S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9 l# Q% v+ a) u, N+ V5 l1 H/ s# ~# y# Y
0 |$ V& F% }$ a1 e6 `8 X: x" V对年幼的孩子,哪怕他们讲话词不达意,大人也要耐心地与他们交谈。任何粗暴打断或嘲笑他们讲话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羞于在人前开口,也不要令孩子非要不合时宜地插话以引起大人的注意。
2 H: s W4 D% W5 @. ` K# u+ m$ w& ?- H; f% l
榜样法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 D) r4 t9 F( \3 O% W( R1 y' j1 A% `# D! s6 R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影视作品,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w e- \# a K3 ^0 {
+ d5 j5 r: l9 r- b4 l8 P% S% z; s$ h" C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4 W+ h* }$ Z+ U7 p7 A- a% x7 P: [: T' b7 }3 v
. \- {" S5 s) Q8 T8 n" B/ a
8 h H1 s8 z3 Q: d# v G
求同存异法则: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 u7 Q! n5 p; X; X' S4 C7 _/ ^
. a, ?; V2 F0 h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童言无忌,要结合“声音法则”,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当然,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 _6 T) A# B: Q7 V( R: ]/ a3 z1 e
2 l6 p8 g; j- g1 `9 I0 X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少儿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 y$ _' b0 g& ?/ x, ?) v8 _2 R5 l( y( O d# H- o# K
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家长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不然的话,家长的好心很可能没有好报。
2 R8 k8 Y4 ~( }4 B) [! T+ }5 u
& ~ a/ b* ~3 }4 F慎用惩罚法则: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而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
! Z/ I$ T8 {* k. c
b! w- Q- M$ V" I1 a J& y) G* z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惩罚方式也要合理,可以采取不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比如可以罚其几天不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 G% E# s, }# O3 v
- T. v) H' S; g( k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有个家长责怪年幼的女儿不肯睡觉,就罚她去写五十个字或做十道算术题,孩子被迫做功课当然就要打瞌睡,就又罚她去睡觉。
# H8 s0 T$ `. n7 [1 X. N- }# {) \+ F# w6 h9 @; y: p1 {, Y
这样做看起来暂时达到让她睡觉的目的,却会让孩子把做功课睡觉都当作处罚方式,一做这些事就会有被处罚的感觉,造成心理阴影,那将来还能喜欢写字做算术吗?! Q& L. B4 G9 Q x
) L6 J( E7 v* r' ]6 O后果法则: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
8 e. H+ T! `* v( c
2 }! C+ w! }4 l1 d8 n若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 `5 _4 r- a2 }- H
" }& O/ Y+ l* k0 H9 g
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比如在指导孩子选择兴趣专长或申报学校时,家长可以对前景作些调查,并根据孩子特点鼓励其往哪方面发展。然而,如果没经过自己头脑分析思考,仅仅随大流赶时髦人云亦云,不是有效的后果分析法,往往会耽误孩子。
& }4 |+ Q1 ?/ Q! Z3 w: {* x: q- f
8 e2 d! Z7 K4 e: U: F& V& X6 m- q" w3 K8 x
规矩法则: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 G( t5 U- Y' T& }/ ~
' q3 w- I. R7 h4 M如果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那么孩子也会目无权威,表现得无法无天无规矩。4 s9 ?. b2 W3 a' b1 l9 G
/ |+ w; T# U# a+ R. Z1 E% Q
二十码法则: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意思是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
/ I6 o# \' C+ A! V/ B: g3 P+ Y: ?9 N0 q; c
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 N' t& g' T7 U. B8 T2 B. G4 o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该注重大的方面,尤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年幼的孩子生活学业上或许需要比较具体细致的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4 t. s1 H2 g4 F' q# M. h4 Z
" X! v w% @( w' |3 d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最烦家长事无巨细的询问唠叨,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爱搭理人,但并不代表他们没听见家长的话。因此,家长不要没完没了地重复一番话直到他们有反应为止,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与其成为被烦的唠叨家长,不如豁出去让他们耽误一两次而换取教训。8 I# n5 \4 Y, x, p+ ~
% {0 x9 [* y# X# G0 F" e
$ Q) ~/ X4 N2 s1 c( ^ l" N3 M2 B
2 K! ~' T8 [; Q' }" n9 c t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6 e q6 B m k! M. a
( ~1 G7 v0 _- u8 q$ E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 W w! S4 e0 f* n) V
" A$ M- b1 O, l: K4 u8 X! l0 w在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们,已经离不开网络交往,家长同样要关注网络世界的这些“W”。孩子不是不可以结交网友,但不可瞒着家长,尤其不能背着家长与网友见面。
% K* D; E9 J1 ^% [& A) `0 u! `2 Z P7 P: ?) K2 i+ ~! ?
家长则不要武断禁止孩子以不同方式结交朋友,而要试图了解这些朋友。而且,家长自己也要做出榜样,因公因私外出时都要及时通报家里人这些“W”,这样做也会让孩子感到,告诉家人这些“W”是必须的。7 d' E) A2 o2 n7 K d( D7 |: `
/ S' [- d/ p/ `$ o2 y p转自 |人民教育3 R( ?1 }4 N4 E( A5 @- h, n
( ?6 A. p# f5 B0 u; E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T. z8 p9 O5 G1 j
# i; M& Y; v* Y! k' Y) t+ y% K图片设计 | 樊薇2 A* Y( k; N. i5 W
1 K* S9 z! e. N3 D
来源: 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