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中的科目都有哪些失败之处?

[复制链接]
查看9661 | 回复20 | 2021-10-15 0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以为 生理卫生最失败。
9 O0 V0 r' a: i# b8 L6 @7 G9 T* G8 F/ R6 V7 I$ d3 g+ L
真的,已经失败到我不知道怎么去说了。
' U! A  E9 X2 [' d, |1 w谈起来讳莫如深,闻之色变,可明明满大街都是无痛人流的广告牌。
9 x8 R9 n2 i) }. C% L1 s( ^5 {2 S9 A4 y7 [% |
大部分孩子,不,基本上所有的孩子了解的性知识都不是来自于学校和父母,而是a片儿。
* F. G( K& m7 U0 B' {. T) n+ W这堂课我从没上过。
1 b5 k6 r7 M( @/ K# d我妹妹的课表上有写,可她也从来没上过。) D  B2 i! o" ~3 C
发了书,家人给扔了,说这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给小孩子看。' ~* @% m) X  _6 q& M4 J
; a' K6 v0 ?# a. \2 h# Z
无言以对。
给力217 | 2021-10-15 08: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私以为 生理卫生最失败。
) O3 [! y8 b7 Q9 O; C9 P/ \" ^! R1 l) x9 z0 I
真的,已经失败到我不知道怎么去说了。
& K  p! v' z3 Z0 L  i( A! F3 ]9 p谈起来讳莫如深,闻之色变,可明明满大街都是无痛人流的广告牌。5 w( Q5 v$ R4 s1 G3 P0 c6 ^: P

* A2 C  \. l' H- l6 Z2 X0 t大部分孩子,不,基本上所有的孩子了解的性知识都不是来自于学校和父母,而是a片儿。3 J. Z1 v0 T. S1 @% T( D8 {
这堂课我从没上过。
" H: Z! J: q6 s) W0 ~. L9 V我妹妹的课表上有写,可她也从来没上过。
( t! q+ ?* Y$ B% N" ^" q4 _; J发了书,家人给扔了,说这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给小孩子看。1 c6 j: I# `8 u7 ^& v; o2 P

' T! V* B! ]6 h- {) k3 E- D* I无言以对。
ZoeY385 | 2021-10-15 15: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育。( T/ O* E* ~/ W
当然这不怪体育课,也不怪体育老师。
, b1 p0 H) O% A. J1 [- }我出国后为了孩子去考查了一下附近的中小学,看了看人家的硬件设施,看了看体育课,看了看放学后的各种社团。然后我只有一点感想——) d3 ?5 z1 o2 R3 K+ d; E# D# v- A
我再也不黑中国足球了!4 K1 ~* g' p/ O& d/ ^
就凭我们的基层建设和教育投入,居然还能找到人踢球,了不起!
ty1862017 | 2021-10-15 23: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
% l8 d* N; g' O: x. ?地理这门课是广度非常大的,就高中而言,我们应该学习的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一系列内容。就范围而言,地理真的不能单纯定义为文科或理科,并不像物理化学等有明确界限。
& S, X8 a1 Y1 H' `但是高中为了平衡文理学习量,导致地理教育的地位十分尴尬。喜爱地理的文科生在大学中无法继续学习地理及地球科学,而理科生由于高中教育的缺失对地理的认识十分浅薄。这直接造成地理与地科人才培养的脱节。
6 L* k7 `  [. R. H' |更糟糕的是,地理作为一门定量研究的学科,在高中被改成了一门以背诵套模板为主的学科。部分内容根本没有讲清楚,反而让学生记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地理学概念的理解又怎能深刻?学生没有理解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也不理解地转偏向力,凭硬记学会了风向判断,又怎能长时间记得住?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这样的状况:学过流体力学,却不知道地转偏向力,知道地转偏向力的,不知道PBL次地转,作为大学生,基本的风向屡屡判错。人文地理方面,经济地理占大头却依然没讲明白,定量的部分被省略,学生背模板而不理解含义。
) F5 g3 n) d  f2 Q! M. t对了,新地理课本(好像是上海的)把地球运动,岩石循环,气候学都删了,估计我国地理教育还会下滑。(这里是我的失误,新地理课本其实除了结构比较混乱还是挺不错的,还加了地史部分,地球运动那些挪到选择性必修这个操作还真挺有意思)
赶如升 | 2021-10-16 02: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手动点赞 @踏歌 的言简意赅的回答,一句话就说出了我全文想写的东西,我只是想把这件事情展开地说一下,因为我小时候的教育以及我现在的工作中都能时时感受到这个问题的切肤之痛,这个回答我会慢慢写,以后还会更新。
9 v7 J6 z7 t4 s9 c4 N. Y6 ?        我认为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极其失败,具体来说,就是文学元素太多,逻辑太少。我知道网上现在有大量的言论号召我们阅读更多的古文,让我们更多感觉到中文的美,所以我的观点可能会找骂。我觉得语言的美没什么用,即便有用,相较于表意的清晰度和表达逻辑的准确性而言,美的价值是很小的。大学当中很少有专业真正依赖语言的美,但我们的所有学科当中无论是阅读文献还是自己写作文献都依赖的是语义和逻辑的清晰表达,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的语文教育贡献寥寥。' i; j# N; r. T4 d& x% C- E
        我现在教的是GRE的阅读和写作,以及LSAT课程的逻辑,但如果告诉十八年前的我未来我的职业会教阅读和写作,我估计会惊讶到死,因为高中我最讨厌的就是语文阅读和写作。裸分进北大的我,当年语文是114,而且还是正常发挥,作文好像60分满分就能得40分,还是正常发挥。我就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老师会用红圈表扬成语的使用、歇后语的使用、名人名言的使用、排比句的使用、修辞的使用……从小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我要引用古人和名人的话呢?比如引用爱因斯坦,如果我谈论的不是爱因斯坦在理论物理上的言论,那为什么他就比比如班主任您的言论更有说服力呢,毕竟我们现在说的不是他的专业领域啊。我必须承认,以上老师所表扬的各种行为其实是有实际价值的,它们有着语言的情感价值,增加了对读者情感上的吸引力。但还是回到主话题,情感的意义在一篇议论文中应该是小于理性意义才对的。莫非我们的议论文想教的是如何操纵读者的情感么?对了,老师们还特别在意立意,文章立场错误,那这篇文章的分数就没啥可说的了。2 T: p: J5 G; c7 ~
        那我现在就把GRE写作的考纲原文抄一段出来,让大家来感受一下两种不同教育的区别。GRE的Analytic Writing(分析性写作)部分是两个任务,Analyze an Issue(是非分析),任务是construct your own argument(建造你自己的论证)和Analyze an Argument(论证分析),任务是evaluate others' argument(评价他人的论证)。以下来自Issue部分考纲:It is not your position that matters as much as th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you display in developing your position... GRE readers will not be looking for a particular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r mode of writing; in fact, when GRE readers are trained, they review hundres of Issue responses that, although highly diverse in content and form, display similar levels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persuasive writing.【你的立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展开立场所体现的理性思维能力……GRE考官并不期待你采用某种固定的展开策略;事实上,GRE考官在受训的时候,他们会审视成百上千的答案,尽管这些答案内容形式迥异,但能体现相似的理性思维和说服性写作能力。】 以下来自Argument部分考纲:You are not being asked to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position stated. You are not being asked to express your own views on the subject being discussed. Instead, you are being asked to evaluate the logical soundness of an argument of another writer and, in doing so, to demonstrate the critical thinking, perceptive reading and analytical writing skills that unversity faculty consider important for success in graduate school.【你不需要去赞同或反对别人的立场。你也不需要去表达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看法。相反,你要做的是去评价他人论证的逻辑完备性,并从而体现理性思维、深度阅读以及分析性写作能力,这些能力是大学教员认为对于研究生阶段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t: {# w+ u( t& I
        简单对比一下,在我们国内,作为学生,当我们写文章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观点是什么,我们的文章形式是什么样子的;但在美国,观点无所谓,重要的是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同样,在国内,当我们阅读别人的文章时,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关注观点,所以中国学生特别喜欢把Argument这部分称为“驳论文”(也是中国学生这部分考得出奇差的原因),但其实这个考试要求的是我们分析他人论证本身过程的严谨性,跟结论的对错毫无关系。
$ X6 R# v* F5 A0 ?: \9 U9 J, N       更进一步简而言之,我们在意结论、观点本身的对错;他们在意论证过程的严谨与否。我能偷偷的说,一个是在培养听从者,一个是在培养思考者么?我有危险么?
! G9 y3 k) `# [( W2 N9 q       我觉得Argument这个部分特别赞。太多人以为这个部分就是反驳别人,好一点的以为是反驳别人的逻辑。这都是错的。它的具体任务包含:理解别人怎么推理的;理解别人推理背后的假设;制造可能的反例以表明该推理假设是可能不严谨的;告诉作者需要补充什么样的证据可以削弱或加强该论证。举个例子:"门外地面是湿的,说明昨晚下雨了。" 我要首先看出该论证是由 “湿地”推“下雨”;然后意识到背后的假设是“只有下雨才能让地湿”或者说“没有其它地湿的可能解释”;然后思考有什么可能的反例可以削弱它,比如有洒水车经过,比如有人在这里洗车;最后要求作者去调查这里经历过的事情,帮助排除以上这些可能性,从而可以确保他的推理是严谨的。
3 j2 E, G4 ]: B* f        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但其实这描述的就是未来我们在看别人学术论文时所做的事情,我们不是看到别人的观点然后决定“我喜欢”或是“我不喜欢”,我们阅读别人论文真正看的是别人的论证过程,既不盲信,也不盲目反对别人的观点,我们在阅读中关注他人论证过程是否严谨,并且提出未来的修改意见,我们甚至可能去做实验帮助建立更好的论证,但也可能实验的结果就削弱了原先的论证,未来是开放的。
5 Q) I% f% M" h( \$ G# k( u       但是你看看我们网上的言论,批判华为的就被说是卖国贼,支持华为的就被说是爱国贼,冒着风险随便举一例。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比其他人知道的都多,但其实我就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不知道。对于很多问题,我们作为普通人证据完全不足,这个时候选择支持该观点和反对该观点其实都是非理性的。盲目的支持和盲目的反对都不叫critical,我刻意把critical thinking翻译成了理性思维,而不是批判性思维,因为很多人以为critical的批判指的是批评。错了,看到别人的观点就反驳,那叫杠精,和看到别人的观点就接受一样,都是蠢的体现。但其实,网上大部分没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会这么做无所谓,美国也一样。* _, g5 G6 W" x5 H- W& @, d
       真正让我心痛的是,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明明有着非常好的思维能力,但却被我们的语文教育坑害得根本不知道真正的阅读读什么,真正的写作写什么。以下是我的课上学生最喜欢问的问题:1. 写多少字;2. 句子要写多长,是不是多写从句好;3. 单词是不是要尽量替换成更难的词;4. 段首空几格,段间要不要空行;5. 能不能使用I, we, you, us这些听起来不是很学术的说法;6. 能不能使用缩写;7. 写不完怎么办;8. 打错字怎么办;9. 举例好还是说理好;10. 是不是一定要举名人案例,如果别人举过了很多遍我再举是不是不好……唉,所有这些问题有哪一个和论证的严谨性有关系呢?2 b' E: N% ~9 C5 R! @9 c$ K) W: n
       我上课规定我的学生,不准使用6级以上词汇,不准使用3层以上从句,去给我写清楚咯,这个考试对语言的要求就是清楚,去说服我(不是说实际上真的用了大词长句不好,而是他们应该先学会说清楚说准确)。我们的学生经常写出这样的段落,注意,是优秀学校的大学生哦:“只有选专业的时候考虑了就业前景,未来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拿我的朋友Tom和Jason为例,Tom选专业时没考虑就业,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于是选了物理,结果现在毕业没工作;而Jason就考虑了就业的前景,然后选了化学,现在果然有了月薪五万的岗位。”我不需要评论了吧?我们的学生关注的是举没举例子,根本不关注的是这个例子有没有说清楚。还有一个现象:“敢于追求自己的兴趣的人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看看乔布斯的例子就知道了。”卧槽,感情我,读者,还要亲自去了解一下乔布斯吗?在美国上学的时候,老师始终说,只要你的文章让受过正常教育的人看得不清楚,那责任在你。但我们一直在劝说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我们的学生没有明白,写东西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与读者进行沟通,写东西不是为了装逼让别人看不懂,而是帮助别人理解,从而才能更好的交流。至少,这是学术写作最重要的事情。3 h2 [, d2 p$ r
       而我们的老师们简直是助纣为虐,我周围有大量的写作老师教学生:每个段落写四句话,第一句观点和理由,第二句解释,第三句举例,第四句总结。我擦,你TMD敢称自己为老师。例子到底应该写几句话?我TMD哪儿知道。简单的东西一句话读者就明白了,复杂的东西可能得写很多句话。难道写作不应该是作者和潜在读者沟通的结果么?所有用所谓的模板、规定套路教人写作,就是教学生不要思考就去写作,就TMD是害人!我们的老师不讲什么样的例子才能和观点相关,什么样的例子才叫写清楚了,我们的老师只教,记得写个例子哦。
  S% h6 R& h; d6 e8 {       阅读也是一样的,无数阅读老师,包括GRE阅读老师都教学生去原句找答案,说什么“文章没说的就不要选”。你除了学会读表层意思还会啥?举个例子,文章写: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土地营养,因此,亚马逊社会肯定人口多不了,因为亚马逊的土地很贫瘠。那,根据文章,可以推知:农业的发展决定了人口数量。学生不选,因为文章没有这句话。。。我#&#^%%$^$ 拜托,阅读不是玩比字母的游戏唉,学术阅读不需要我们YY文章的情绪,但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逻辑,即作者能由P推Q,那他必须默认PQ之间的关系,你不能只看到PQ啊。/ Z/ H/ g/ U! c) f/ |$ _
       但这绝对不是学生的错,我教的学生有大量的top 2和海归名校的学生,他们一样写出来这种垃圾,一样也只会读表面的意思。但这些是NB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点播之后,经常只用几个小时,然后就脱胎换骨了。其实当然不是脱胎换骨,因为他们本来就有这种潜力,只是他们被中小学语文教育给坑了。) M/ f+ Z! O) d; r! S
       我知道会被说“写这么长懒得看”。为了不被骂,我归纳一下中心思想:我们的语文教育很失败。因为,我们教的是关注观点,关注辞藻,关注形式,但我们不教真正重要的东西,即论证逻辑的严谨性。; o! G7 r; H6 y  N3 b
       先写到这里,也许我文章中某些地方还是没有写清楚,也许还是会骂,我根据怎么被骂来决定做什么样的补充吧,我有着极强的求生欲的。
1 C6 h. i1 p: s  \  d—————————————————————————————————————; X3 k5 l. n! W5 @$ Z- c/ X
借题发挥一下:
7 V) ]2 h' ?1 {, W5 T+ _7 U       这种重视论证过程的严谨性而非结论本身的思维方式正是现当代英美思想体系的一个关键。首先说我的专业,哲学,当我们谈论中国古代哲学,我们想到的是各种重要的思想启迪。但是当代的英美哲学的核心并不是那些哲学道理。经常有学生听说我是学哲学的,问我有什么好的哲理分享,我就#&%……#¥%#&(……*#%因为我并不懂这些。
# ^7 P3 T' B1 q: Q" G1 Y       举其中一个分支为例,Epistemology(认识论),起源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执着于区分knowledge(知识)和true belief(真信念),难道我有一个正确的想法不就代表我有知识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的要求远比真信念要高,因为我可能是碰运气恰好有了某个想法。当代的争论仍然围绕着这件事情,人们认为,要能够说“A knows that p"(A知道p),需要的前提条件有 "A believes that p"(A相信p),“p is true"(p是真的),以上满足了真信念的条件,但还需要 "that A believes p is justified"(A对p命题的相信是可被辩护的)。但这仍然在当代被认为是不够的,人们聚焦于什么样的justification的过程是可以带来知识的,然后这个争论持续到今天,也必然持续下去(of course, 哲学吗,哪儿有尽头)。但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没事找事,非要纠结这个。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我们是不是了解了某个知识,而是在乎我们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方式可以获取知识。
" X( @5 h* M3 ]9 F) U  O       而正是这种思想体系下科学才成为可能。我们如今国内的社会把“科学的”等同于“正确的”,这恰恰是对科学的误解。科学从不保证结论的正确性,科学是一种获得结论的过程。当网络上争论中医是不是科学的,总能看到弱智的评论“你敢说云南白药没用”“你敢说你不喝藿香正气水”,中药治病和中医是不是科学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讨论。这是百度百科对“科学方法”的定义:“科学方法论狭义指关于科学研究、科学评价、科学发展的正确的一般方法,广义指由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的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广义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狭义的科学方法论。广义的科学方法论,即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狭义的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包括:对称方法(含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对称平衡方法)、五维空间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的方法、公理方法、典型分析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原创理论与经世致用的科学评价标准。这些方法作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人们进行任何一门科学研究必须应用的方法。”那个侠义的定义等于啥也没说,或者说是无赖……“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科学家自己也不敢这么标榜。那个广义的。。。其实我看不懂。我们看看维基吧: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an empirical method of acquiring knowledge that has characte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since at least the 17th century. It involves careful observation, applying rigorous skepticism about what is observed, given that cognitive assumptions can distort how one interprets the observation. It involves formulating hypotheses, via induction, based on such observations; experimental and measurement-based testing of deductions drawn from the hypotheses; and refinement (or elimination) of the hypothese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实证方法,它描述了自17实际起科学的发展。它包含仔细的观察,对所观察的东西进行严格的怀疑,因为人类的认知中的假设有可能扭曲我们对观察的解读。它包含给予所观察到的东西通过归纳法建立假说;基于假说进行实验和测量来对假说进行检验;然后基于实验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或否定】。我来描述一下就是:1. 通过观察获得数据/证据;2. 对大量证据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理论假说;3. 设计实验或进一步观察(像天文学这样的学科没有办法做实验,是能进行进一步观察)来对假说的预测进行验证;4. 验证之后其实还需要进行重复验证,如果成立则理论暂时被接受,反之就要修正理论甚至颠覆理论;5. 修正后的理论再进行新一轮的实验验证。这种做法无法带给我们绝对真理,它带给我们的是向真理的不断接近。0 U4 `/ B8 K# D# W6 i* g; [' c5 A; C
       我还记得本科读北大哲学二学位的时候,当年上某子(该教授粉丝太多我就不敢跳了,当年我也差点成了他的粉)的中国古代思想世界课,他批评我们光赞美西方思想中的论证,说我们中国古代哲学也有非常棒的论证啊。他举得例子是孟子的人性论,“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他说这个论证多么美,我们当时也觉得好美啊。但这根本不是个论证,我也不相信孟子会说这是个论证,不然孟子实在令人捉急了。逻辑学教材中区分Analogy与Analogical Argument(类比与类比论证)。孟子做的是个类比,目的是给读者进行illustration(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是证明人性向善。当孟子说人性善的时候,也许听众不知道这种“性”是哪种性,是先天属性,还是后天习得的属性,还是什么。于是,他用水天性向下(那个时候的认知所限,可以理解)向读者说明,他所说的人性向善和水性向下是一样的天性。这是通过类比来帮助读者理解,这不叫论证。孟子不可能疯狂的认为,因为水性向下,所以证明了人性向善。但你们也应该看出来我说这个例子是要去对比中国古典哲学中对真理本身的在意,与西哲当中对真理探索过程的在意了。我也不是说孟子没有论证,但这和试图制造严谨的论证相去甚远,很多论证充其量算诡辩了,古希腊也有著名的诡辩派(sophists),他们制造论证更多的目的是打赢嘴仗。比如孟子的四心,比如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证明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举婴儿落井哇哇大哭,而任何人听到都会感到不忍,从而证明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也许这个例子可以让我承认人皆有恻隐之心,但有恻隐之心是否能得出人性本善?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说,地上放着一堆钱,特别多钱,任何人都会有考虑拿走的意识(不需要真拿走,因为可能担心被抓啥的,就相当于听到井下婴儿哭,也不见得真救对吧)是否可以推出贪婪之心人皆有之,是否可以推出人性恶? 不是为了杠孟子,我何德何能。孟子从未试图给出很强的论证,他更大的目的是启迪读者,这是古代,就像摩西十诫也不会给出强论证一样,我们不能以当代的要求看古人。但是,如果到了当代研究伦理思想的语境下,我们还只是抱着一堆故纸堆,靠直觉感受观点,用鸡汤教导众生,而不用严格的理性论证,那我只能说这根本就不想开启民智,这根本就是洗脑了。! O( Q( X5 G( l( z0 W8 n: _; P/ x
       我们当然在意真理了,这就是我们最在意的事情,如此之在意,以至于我们希望能够稳定的获得真理,那我们显然不能依靠不可言说的偶尔灵感,而希望能够有可信的渠道稳定的接近它,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论证严谨性的根本原因了。
9 g) ]# m- J, q( U, G. U# S8 p       写这些纯粹是为了给没接触过的读者一点点启发,贻笑大方了,认真的。
忧郁小丸子曰 | 2021-10-16 06: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O! u* j! Y# a1 |; C: ?1 z2 a2 H3 D
我初三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给了我们一张试卷,她说是去年期末考试的卷子,让我们做。
; S% k' B+ L! V  ?那上面的阅读理解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清楚地记得故事的主要内容:一个剧组拍戏用的电风扇,因为杀青后不方便携带而赠予了当地希望小学,某商人得知此事,认为有利可图,拿桌椅书本去和小学交换。0 m: R7 R! M! n% P) i
这个人物有趣就有趣在,他的出发点不好,但他做的事也没特别坏。2 {8 w% S7 {2 f. v
因为之前阅读理解的人物都是非黑即白,这道下来把我们整懵了,不是看不出来,而是不知道怎么答,简简单单的人物分析,我们难得抓耳挠腮啊。后来我们老师说,当时这张试卷下来时,整个区都在讨论这道题,最后定下来,还是认为这个人不好,利欲熏心,尽谋私利。9 ~3 W. t, s* ^$ P9 O* d& J
我当时没有多想,直到上高中后,接触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读了很多千奇百怪的作品,学习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才开始理解那个商人的言行。
& L% p1 \. K$ {& t) G: e他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已。4 B& l# {3 z5 P/ Q+ @- i
商人是这么对小学校长说的:这些电扇放你们那里,还要拉电线,也不安全,不如把电扇给我,这些新的课桌书本给孩子们……7 ?+ L! C6 U- b* W
我甚至开始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真要追究起来,剧组因为懒于处理抛给希望小学才不厚道吧。
0 X; t% L; A3 s- `但是剧组做错了吗?没有,这些电扇我不要,但可以用,我赠予你,本质上是双赢的,商人可以用电扇产生更大的利益,所以我用桌椅和你换,也没有问题。
4 X/ [" b) j9 t8 S1 {( z虽然说希望小学的学生和校长都处于一种“被玩弄”的状态里,但真实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应该把单一个体往死里贬低。9 S2 y! _+ l6 }8 V- q/ u$ J0 e
然而,在我想通那篇阅读理解后,让我觉得害怕的东西来了。
7 j1 l2 e' u9 Y. `% U初三,十四五岁,这样一群已经有一定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青少年,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平时受到的教育是如此刻板的、极端的,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看见一些社会新闻时,会有怎样的思维惯性。
' e6 A& w. R0 J$ _. H如果这个年纪还意识不到人性的复杂,那么那些老师呢?她们也意识不到吗?
2 D6 l0 Z7 d6 S( p; ~我们初中是市里相当优秀的初中,我们老师也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相反她非常敬业,我们都很喜欢她,退一万步讲就算她是磨洋工的老师,那区里市里那么多的老师呢?没有人看清吗?! L+ d6 ^; j# k
其实,她们都是被应试禁锢住了。7 q/ x2 c. s8 {8 u
但凡有一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们人会有两面性,好人会有坏,坏人会有好,是不是我们也不会以非黑即白的眼光看这个世界了?4 k- K6 n: l1 O; y
但是她们没有,她们给上级的建议是,少出这种模棱两可的题。' @; `  C) T+ G8 _$ E. Y
可是人性就是模棱两可的啊!!!, q* `2 @% [' c/ L- W. a" ]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是高中老师在我卷子上几把大叉给我修正过来的,包括写议论文,三年两个老师都说,要辩证,要考虑两方面,要……9 D! L/ P, h+ g3 N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点想哭。
5 D1 V# i; H( Z$ C1 k我爱语文,我爱这片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语言,我也爱分数,我愿意为分数委屈一下自己蠢蠢欲动的叛逆。  ]6 N7 U4 U+ }$ k' l
但是,我希望有个人,她能告诉我,人性有两面性,这个人不坏,只可惜为了分数,你最好写坏的。0 G; O9 l6 j$ f$ _1 O! B
而不是,商人就是坏的,这么写吧。
风的温柔495 | 2021-10-16 09: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个细节的吧,议论文写作。- f" K$ Z# w& m% ^! ^, p! x. X$ ]
中国的作文教育要求学生注重文章内涵,其次是文体结构,再其次是语言精致。但是唯独落下了逻辑。我想凡是有过留学经历的学生都应该有过体会,外国人批改作文的时候对论证逻辑的要求非常高,中国学生往往刚到国外时都不适应。举个例子:GRE作文考试非常非常看重逻辑严谨性,不仅考察考生的论证能力,还考察考生攻击别人文章的逻辑漏洞的能力,在这一考试中,中国学生的平均分排全球倒数。; ^' e' v. v; k9 i& x* V
进一步说,我们这个国家的各种报刊文章也缺乏逻辑严谨性,更不要提网上网民之间的辩论了。内涵和文笔都很重要,都是值得培养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重要性都不及逻辑严谨性强。中国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结构混乱,满是逻辑漏洞,句子和句子之间关联性不强,段落与段落之间划分不明确,语言重复的问题严重,好一点的文章可能在此基础上能做到堆砌辞藻,仅此而已。
船360 | 2021-10-16 12: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卫生常识。
杰里米 | 2021-10-16 13: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
/ K  J! z4 I8 d5 Q& V, F, Y$ @' a
. E  W% Q6 h6 r; V" W0 D5 K$ o8 l/ L
6 c0 x3 D3 Y' E9 ~& W看看知乎评论吧,看看绝大多数的网络文章下的评论吧,多少无意义的谩骂,完全是因为那些人根本,没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6 x5 _& ]5 D  l' G) |5 u1 i: |

3 ^+ B$ q! R8 N, G" `
- h' `" p. F& T* q7 j% V成功的语文教育应当至少让很多网民们做到三点:
4 z8 g( h- p! E# r7 ]  |4 Z! j( y" R1 Q) ?; b2 F2 m9 X
& U2 p2 v8 `# y1 T/ {% }
让他们搞懂这玩意儿在说什么,让他们想明白自己该骂什么,让他们成功地骂出来。& W0 a" u: i# I

- z, ^0 B3 V- ]* C5 q% Y& p
& e2 I9 r& x6 P& n( X4 t就交上来的试卷来看,平均成绩堪忧啊。
8 u% k' S( f. p2 g8 q: p
9 z, |) a$ h! ~4 i另外,让他们多背点东西,好让他们记住自己到底学了些什么,免得整天给教科书套上莫须有的罪名,当靶子射。
哟丶切克闹 | 2021-10-16 16: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基础美学教育完全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W7 E0 p  n/ ^/ x; N
在学校里,音乐美术两门课被各种主课占用,
) A4 J7 v8 Z! S& W7 _0 N教的老师也都是一副我也是被逼无奈你们爱学不学的态度。
6 q( P9 n1 ]3 i" P$ g学生们上课看小说的,写作业的,干什么的都有。就是没有听课的。
/ Y3 o. B( b/ @& U( A4 G9 T& H, i* T音乐还好说,毕竟还有通俗流行带动了一批人对于音乐的追求,( \2 U0 z2 o) P, u
美术呢?
* S) F' z( y4 B! j% E# A$ D: k# X- k  F中国的绝大多数群众对于美的理解简直是令人发指好吗?
% `, v% Q( V% s- \. b. x& p看看漫山遍野的奇怪的建筑吧,看看各地政府大楼一个模子出来的设计。) ^% {# m! _: P+ u/ q, a! k
看看淘宝爆款和很多大学生们的衣着发型打扮。
- u2 v6 ~& G! k- V- B看看中国大多数家庭花了几十万搞出来的所谓的欧式,美式的装修。
7 R4 h8 E9 f% \; A看看一些国产电影辣眼睛的海报和服装配饰。, ^4 w8 V# f% ]# n
我不能说这都是美学教育缺失造成的问题。' t- j0 W) g6 l
但是我觉得很多的中国人确实是缺乏了基本的审美素质,这跟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