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博士在读,长辈和平辈中也有不少混高校圈子的,认识大学老师着实不少,下面举几个我认识大学老师作为例子:
2 Y, j6 ]. F& s7 S5 q' `4 ^) \, T
1. 开会认识的同一个重大专项清华方面子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年轻有为,今年不到40岁就升了正高研究员,基本一直处于玩命状态,近期为了项目结题,每周从北京到成都往返一次,开会午休都在写材料,半夜三点还在回邮件。
5 j9 z7 T4 w" x( c% D
: v" L8 l8 i! l% i% g5 i( M* f) I1 }2. 本人亲爹,某985高校,近二十年前就是教授了,基本没有科研考核压力,但根据他自己所说,自己闲不下来,也不想被年轻老师比下去,同时也为了给自己儿子做个好榜样,一周上班七天,大年初一早上都在写基金申报,疯狂接项目和课题,横向课题、基金项目、型号项目,来者不拒,自己每年的经费总额顶隔壁一个小团队。. k9 E2 i) p5 s, r6 v) D
, ~: f% p+ I& I& ]7 @# {: p2 l
3.本人亲姨父,某财经211,同样是二十年前就是教授,没啥科研压力,过上了真正的佛系生活,旅游、练大提琴、组微型交响乐团、写散文诗歌,学生一年就见三四次,还都是约在茶馆见面,真正意义上的有钱又有闲。
5 x; S$ p H' _, Y' A3 t
* i5 O' j' _( F& [' D2 S' ~" M4.同组的在职博士师兄,某末流工科985实验岗教师,目前中级职称,有编制,按他自己的说法,没多少钱,但也没多少事,除了每周上实验课,实验岗的教学和科研要求很低,随便弄弄就ok,想搞科研的话蹭着我们组的实验设备弄一弄,还能顺便拿博士学位,不想搞的话每天上完课回家带孩子当奶爸,美滋滋。
+ Q+ D1 I) ?2 s% w, X/ y. p5 Q
( _* r; R. u, U9 ^7 Y( f5.同组刚毕业的师兄,为了学术理想留校做博后,学校对博士后转讲师的要求是两年内4篇SCI(2篇二区以上)、2项专利(1项国际专利),还得刷一年出国经历,这个要求对我们的研究方向来说,基本上属于难如登天(本方向没有一区期刊,仅有两个二区期刊,都是业内顶刊),师兄整天整夜的拼命工作,一年下来也就只有两篇文章,现在在加拿大访问交流,寄希望于访问交流期间出点大成果。* F5 {+ r" D# o* U' y
- Y) c: P }9 Y! F( J6.远房表姐,硕士学历,前两年从三本跳槽到某二本,每周就上四节课,其他时间完全自由,学校鼓励他们搞科研,但是由于学校里没有科研能力的老教师太多,也没有太多硬件条件,科研只能正向激励,没法做考核要求,这两年表姐刚生了小孩,在家带孩子,准备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去我爸那边蹭点实验设备和科研成果。
, B# T3 u, r! N
* e1 ~; D, ~2 F# L7.亲表姐,上文中亲姨父的女儿,在职博士,某三本副教授,由于教师严重不足,每周至少要上30个学时的课,每堂课都是两三百人的大班,据我姐说上课累到脱发咳血,目前准备裸辞。
" |; ]0 J2 g3 G+ J6 o* _+ \& W2 j3 J' v( R3 G
8.小学同学,铁路系统某中专毕业后,留校当老师,今年刚评上中级职称,具体工作强度未知,但根据其打篮球、吃烧烤的频率推断,工作强度应该非常小。2 ~. N, W- [. j4 p$ F% }" b
3 |. g/ |* a! ^* d! o
中国有近三千所高校,不同档次高校的老师,其待遇与工作状态差异极大。即使在同一高校,科研任务繁重的教学岗(教授、副教授)和科研岗(研究员、副研究员),科研任务较少的实验岗(工程师职称),还有没有科研任务的辅导员、管理岗、服务岗,相互之间的差异也大到非业内人士难以想象的地步。即使是同校同岗位,由于政策变化,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待遇和状态也有很大差别。4 X9 j, y( d' O% i1 M/ M
- x* s2 d; Q4 `+ [5 e所以有人认为大学教师是最轻松的工作,以及题主不理解这种看法,都是非常合理、非常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批判或是说服任何一方,而应该更具体,真实,全面的了认识并看待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而不是粗暴地将其脸谱化、绝对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