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复制链接]
查看8803 | 回复0 | 2021-9-20 18: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坐长途火车对邻铺的一个小姑娘印象深刻。
6 Q4 g6 `1 w+ @: _小姑娘大概十一二岁年纪吧,她妈妈将近四十岁。小姑娘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八岁左右,一个刚会走路。全程大约要坐20来个小时,她妈妈就买了两张卧铺,一张中铺,一张上铺。
$ H" N4 K2 q: w7 I  v1 P她妈妈穿着将近十厘米的恨天高,还有三个孩子、一个大箱子,两个大背包,我看着都累。我说你带着孩子咋不坐飞机呀,要方便多了,她妈妈说飞机多贵啊,行李还得托运。没事,我家老大懂事,能帮我照顾。(我感觉她们一家真不穷,她妈妈穿的特别时尚,几个孩子也穿的很潮)
9 ?' `8 C* S2 Z那小姑娘的确特别懂事,说话细声细气,全程帮她妈妈拿行李,照顾弟弟。那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喜欢到处跑,全程都是那个小姑娘牵着在车厢里走来走去,她妈妈在一边剥石榴喂那个七八岁的弟弟,她抱着一岁多的弟弟在傍边看着,过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我也想吃。她妈妈就把剩下的半个丢给她自己剥。: z! d( ~2 A9 e/ w2 @
到了晚上,她妈妈说,妈妈我累了,去休息一会,你照顾好弟弟。然后那个小姑娘就抱着一岁多的弟弟一直坐在下面,她妈妈睡中铺,七八岁的弟弟睡上铺。然后直到半夜一点多,我被小孩哭声吵醒,才知道那小姑娘一直没睡。她妈妈被列车员叫起来照顾小孩,那小姑娘才爬上去休息。
3 \/ `6 X$ |  o) ?* j+ y那个妈妈全程都在对周围的人说她女儿多懂事、多听话,周围的人也表示很羡慕。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她女儿挺可怜的。
梦回碧水湾屑 | 2021-9-21 0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坐长途火车对邻铺的一个小姑娘印象深刻。$ q3 N- h" ?. V# k  y9 F
小姑娘大概十一二岁年纪吧,她妈妈将近四十岁。小姑娘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七八岁左右,一个刚会走路。全程大约要坐20来个小时,她妈妈就买了两张卧铺,一张中铺,一张上铺。; Q- ^% f" \* h: }
她妈妈穿着将近十厘米的恨天高,还有三个孩子、一个大箱子,两个大背包,我看着都累。我说你带着孩子咋不坐飞机呀,要方便多了,她妈妈说飞机多贵啊,行李还得托运。没事,我家老大懂事,能帮我照顾。(我感觉她们一家真不穷,她妈妈穿的特别时尚,几个孩子也穿的很潮)# r- b3 a' I! {: L
那小姑娘的确特别懂事,说话细声细气,全程帮她妈妈拿行李,照顾弟弟。那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喜欢到处跑,全程都是那个小姑娘牵着在车厢里走来走去,她妈妈在一边剥石榴喂那个七八岁的弟弟,她抱着一岁多的弟弟在傍边看着,过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说,妈妈我也想吃。她妈妈就把剩下的半个丢给她自己剥。9 B% N+ {9 d6 R/ A. R
到了晚上,她妈妈说,妈妈我累了,去休息一会,你照顾好弟弟。然后那个小姑娘就抱着一岁多的弟弟一直坐在下面,她妈妈睡中铺,七八岁的弟弟睡上铺。然后直到半夜一点多,我被小孩哭声吵醒,才知道那小姑娘一直没睡。她妈妈被列车员叫起来照顾小孩,那小姑娘才爬上去休息。* ^- A! ?7 o! @6 m
那个妈妈全程都在对周围的人说她女儿多懂事、多听话,周围的人也表示很羡慕。我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她女儿挺可怜的。
海雪不属 | 2021-9-21 10: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乖和懂事,得到父母的不是欣慰,是他们觉得省心,是炫耀的资本。0 H6 C) U( A8 N5 J1 A
在他们眼里,跟小猫小狗没区别。# J- a1 H5 v9 n* q# \. e" l
既然说到小猫小狗,那就按照这个逻辑说吧。
9 x0 a2 U0 k1 D9 Y" T) E  r+ ]你遇到一只猫,它性格不好,会哈你,挠你,甚至咬你。真正爱它的人,会纠正错误,而不爱它,或则不知道用正确方法爱的人,他就会打,会训,甚至关笼子。最可怕的就是直接扔掉。
( e, p) b+ Y. x! t' t4 c" e所以,你可以想象,很多父母对孩子,其实不是要求孩子乖和懂事,是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活。% F! {" J2 b: |4 U" d. M
从吃饭,睡觉,读书,甚至工作,恋爱,婚嫁,生子,做爹妈的都要横插一脚。1 c" w& b  Y3 T( o& ~
爹妈习惯了这种掌控感,成就感,满足感。6 [+ }. p0 i; r, C1 F% ~
所以,一样的,孩子不听话,就是训,就是打,就是直接关小黑屋。: z1 z3 L  U  F8 i
重男轻女,放任不管,甚至离异之后把孩子当皮球踢也不是少数。
+ z$ i8 J. @0 a6 w) s$ [其实对小猫小狗就是一个道理,只不过,猫狗它只会应激,而孩子会成人。
0 J, ?. Z; w% ]; v2 [  F孩子的乖和懂事,无非是希望父母可以认同自己。
0 O# h, p  u, X7 ?6 `我举个例子,我弟弟的事。$ n/ S1 e% Y+ ~3 V6 J( ^
两句话就囊括了什么是乖什么是懂事。
5 M! k9 d% q! Z( f他父母是离异的。; t+ i" V: g7 h" g* [7 S4 e" f: P
疫情发生后,他先去了妈妈家,他后爸看见他来了,总是莫名其妙和他妈妈吵架,更是指桑骂槐,他很懂事的离开了。
& C3 F3 [7 \! ~0 _3 u- p+ N/ ]然后又去了爸爸家,他后妈倒没折腾,只是和他说了一句,你记得要走的时候,把呆在我们这里的饭钱结算下。& d+ w* D9 r7 H. W, x
是不是很乖,是不是很懂事,可是他和我语音说话的时候,带着哭腔说:我没有家。
" s. j' Z+ f; V* f9 u自然而然,他心理出现问题:懦弱,没担当,一旦遇到困难永远就是躲在我身后。
# f$ a8 j- W/ S, B3 g我开始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七尺男儿,会是这么个性格。
( w- F( D" ~' h" G9 H* z% c$ O现在我知道了,因为他没有父母去宠!3 A4 m# D# B* j
他永远不敢去肆无忌惮做一件事,因为他只有他自己。, Z3 X/ F$ n; s" Q9 K! M9 Z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皮,会任性?因为他们知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被山水环绕,他不用担心父母会离他而去。, }# Q5 F4 I. E! H9 ?
可为什么有些孩子要乖,要懂事?因为他们也知道,父亲的棒头,母亲的辱骂,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在棍棒底下,如履薄冰的度日如年。) y$ b8 _8 I  y2 {
我不赞同小时候表现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8 j: `8 s& G5 l5 u( _1 A$ h) ~- z( e
但是我却认同,乖巧,懂事的孩子,他自己从来不会以此为骄傲。- @6 U+ q4 _6 T5 M- t! D3 V; X
因为懂事,所以总是受委屈。因为懂事,所以总是被忽略。因为懂事,所以总是会受伤。因为懂事啊,所以只能告诉自己,要懂事。
6 u  a% U' ^0 d) L这样的孩子,早早就知道隐藏情绪,失去了很多属于他这个年纪应该有的性格。
* J# {+ b. y" y! d/ [当然这其中,他们的父母功德无量,哪怕知道孩子受点委屈也会没什么。
- ^7 j6 |+ j: s3 x0 _反正自己孩子,永远那么懂事,不是吗?
2 O2 p4 {& ^- T4 }等到了成年,这所有的委屈,隐忍,以及所有的记忆,他不可能放下的他一定会有那么个执念,会找寻自己那份童年。只是可惜,童年风霜洗礼过的经历,再怎么找,都无济于事,一切最终只能造成他性格冷漠如冰,而冰只有两种下场,一种是敏感易碎,一种就是坚硬如铁。
: Y1 j' ~, z3 ]: k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8 r) H% i2 t6 ?) O4 q. O9 J! ?$ f( ~到头来却要问为什么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3 m2 g, m' P" P0 D$ q, s+ {8 f0 D, y
岂非可笑?
任侠放荡感 | 2021-9-21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渊洁写过一个故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立志要把全班同学变成听话的兔子,家长也赞同。皮皮鲁只能套上兔子衣,假扮兔子。. P& o) z1 K& m5 Y
他从骨髓里害怕穿一辈子。这可能也折射着中国教育无奈的一面。 ! M6 `+ D; y+ B
1
# L! e7 r# @. @- {. o3 `% Q( ?2 m3 i. N, J: ]
皮皮鲁七岁,刚刚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他早就盼望上学了。" v4 J* S5 ]! D! h, k3 {% L5 D: l
这天清晨,皮皮鲁老早就从床上爬起来,他把昨天晚上已经装了五遍的书包又打开,再重新装了一遍,然后背上书包在镜子前面走来走去。
) T" r8 Y& ?! w" _6 H爸爸妈妈看着儿子上学这么兴奋,也很高兴。
' R, j% M; I- r1 _, o5 K( z「皮皮鲁学习成绩准会不错。」爸爸小声对妈妈说。
$ Q  U; N% Z0 Q! e; i「嗯,这孩子聪明。」妈妈表示同意。
; g4 r( D: w; B6 P「鲁西西也不会差。」爸爸补充一句。
, r. H0 a2 e; [, b3 e& j1 U% \& V妈妈点点头。
: b5 T0 ]) B- l' j1 }5 z8 P鲁西西是皮皮鲁的孪生妹妹,也是今天上学。1 R6 p/ p+ i: Z4 [4 p# h
「开饭喽—」妈妈招呼儿子和女儿。整个家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_) M  M8 l" z
一顿丰盛的早餐。面包、黄油、煎荷包蛋、牛奶、香肠……
, g" M2 p5 P, H; V6 C7 v& b# A6 o爸爸妈妈就像送孩子去拿博士学位一样隆重。
. I* S! S  P# T: @* Y0 e皮皮鲁和鲁西西津津有味地吃着。
& u. Z/ _% f. A0 O$ x/ s% n「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妈妈不吃,坐在一旁开导孩子。
6 B: D0 ?* C; x* C5 }5 Q「和同学搞好关系。」爸爸虽然拿着一片涂满黄油的面包,但顾不上往嘴里送。" u+ Q- {* a6 H6 p
皮皮鲁和鲁西西一边吃一边点头。/ r( m* `: B5 Q- G
「变成好孩子。」妈妈说。- a, I) \# D2 `  q/ c/ Z6 o* d
「变?」皮皮鲁一歪头,「我们现在不是好孩子吗?」4 s7 ?! _! D. b8 ]: d$ ^
「当然是。但也不能说完全好,比如你吧,就太淘气。我们希望你越变越好。」妈妈对儿子说。, B/ r# ~7 e. e) F
皮皮鲁似懂非懂。
0 k1 p9 X* E0 o8 s8 \早饭吃完了,爸爸妈妈送孩子们去学校。
7 }: ~/ Q4 y0 {/ U5 A学校门口挂着写有「欢迎新同学入学」的大红标语。校长和老师笑容可掬地站在校门口迎接新同学。
+ A9 |+ g. e; [8 ?% ^皮皮鲁被这气氛感染了,他心花怒放。他认定学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在这里能学到许多知识。他牢牢记着爸爸那句话:「你从这所学校毕业后,就能看爸爸书架上的那些书了。」5 R- X3 o! y9 g* _
皮皮鲁和鲁西西被分在两个班。
/ _1 z' l- L# ^& c3 c3 f/ F皮皮鲁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从她第一次走进教室起,皮皮鲁就对她有好感。
3 O% \4 g7 }) N/ y「同学们好!」老师走进教室后对大家说。
6 T" U1 `2 g) w7 Y) i# f/ |+ |4 N2 E「您好!」
3 W/ s: ]+ {; C3 q6 c" ?4 |& `5 o( x「你好!」
( B* t- G+ K' B$ [: D9 X, d「好—」0 [, E; |. b7 M6 x  H, o, v
新同学们七嘴八舌。, W! `+ ?  I) ]# f7 p
老师笑了。
2 A( p* A/ g9 a. m4 G6 Z$ Z「我来教你们。」老师和蔼地说,「以后我走进教室,值班的同学就喊『起立』,然后我说『同学们好』,你们一齐说『老师好』。」
) K6 I$ F! J0 S# d7 A. v# w( l「不说行吗?」皮皮鲁问,他不明白老师干吗强迫全班同学向她问好。
* s; G  D0 ]& p. m1 h& H" E0 G老师一愣,脸上的笑容不见了。
! i2 V; s! t, V  T" ~4 J$ m4 g  C3 G「不行!都得说。以后提问题要举手,我让你回答你再回答。回答问题要站起来说。」老师严厉地看了皮皮鲁一眼。& t* W, o0 t& t; |
提问题还要举手?嘴长在自己身上,还要经过别人允许才能说话?说话还得站起来?
3 w/ t% ~! ]# k& o5 B6 U$ q皮皮鲁感到茫然。
# M: r: ^& B3 M% Y0 a( F; a「我姓徐,你们就管我叫徐老师。」老师自我介绍0 y: P4 f$ h0 `" K2 D+ \
「可以叫您的名字吗?」皮皮鲁问。他忘了举手和站起来。2 T  [$ l. e$ S
「你怎么不举手?!」徐老师恼火了,她开始翻花名册,查皮皮鲁的名字。
1 d  |$ S: J' E" A2 z皮皮鲁举手。
) ?  R" Y; {% {「你说吧,皮皮鲁。」徐老师记住了这个学生的名字0 n4 U9 U% G: y; B8 E
「可以叫您的名字吗?」皮皮鲁重复了一遍。
* B; H6 n, b. ]" \, k; E- h; q6 q「不可以,不礼貌!」徐老师根本就不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学生。, \  m& W* J1 c: K5 `. a+ ?
皮皮鲁觉得名字就是让人家叫的,他不明白老师干吗怕学生知道她的名字。, G* F* K2 R7 Q) D
「从今天起,咱们就在一个班学习了。我希望同学们听老师的话,遵守学校的纪律,认真学习,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徐老师语重心长。0 x3 Z" m: S# h2 }
皮皮鲁举手。2 z& B4 R- r7 k/ b8 H* ^: a3 H9 q
「又是你。什么事?」徐老师开始厌烦皮皮鲁了。
- J6 {* |8 D; D8 J0 E9 i「什么叫好学生?」皮皮鲁问。9 y' e1 f$ X8 x$ U  `3 W6 z# B
「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学习成绩好,和同学搞好团结,就是好学生。」徐老师掰断了手里的一根粉笔。0 E% x' l. d. N
皮皮鲁点点头,似懂非懂地坐下来。+ @2 @* R% N  \, m9 h" F6 E. ]
「咱们现在选个班长。」徐老师的目光开始在全班同学中搜寻,她要找一个最老实最听话的学生当班长。" F( A1 \0 X4 J% K, F7 y
徐老师的目光停在了皮皮鲁前边那个叫李小曼的女同学身上。徐老师发现自从她进教室以来,这李小曼就纹丝不动地坐在椅子上。$ K- @* M$ A4 O6 L
「由李小曼当班长,大家同意吗?」徐老师开始民主选举。
' E+ g4 m( M7 ]* ~' e同学们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李小曼是何许人也。6 p6 B: p0 q- s- @) S& \/ t
「李小曼,你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徐老师说& F/ f* r  B5 D6 I' a
李小曼脸红了,她顺从地站起来。
  [$ o- R" \5 c: ?) z* h「同意李小曼当班长的举手。」徐老师说。0 o7 a! }5 w" v: h+ V
除了皮皮鲁以外,全班同学都举手了。皮皮鲁不认识李小曼,不知道她是否配当班长。
. Q$ \, \$ S$ I3 j+ A4 _% O1 S「通过。从现在起,李小曼就是咱们班的班长,同学们要听从她的领导。」徐老师示意李小曼坐下。$ P/ D# H. Z( L2 S- t
不知怎么搞的,皮皮鲁感到座位上有钉子扎他的屁股。他觉得教室里不像校门口那么畅快。
; v. ]+ k: c5 ~; @2
5 g6 G% B1 H4 }! ^- Z
* I( T1 U* s+ i' [  L;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 I2 m, L1 }. N
同学们已经渐渐熟悉了学校的生活。每天上课,下课,课间休息,放学……4 f+ _$ S; \: I
徐老师耐心地培养着她的一班学生,努力把他们往好学生好孩子的方向改变。
8 q0 ?- T1 Q; Y* o+ m- K李小曼是全班最听话的学生,她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学习。只要是老师说的话,她都牢牢记住,并严格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她能一字不差地把老师的讲课内容写到考卷上去。她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6 G& m; A) p2 c# _# r$ @徐老师暗暗为自己的眼力叫好,她选对了班长。# m4 W" Z! j5 U- d# y
皮皮鲁坐在李小曼身后。这天上自习课时,皮皮鲁无意中看了李小曼后脑勺一眼,他惊恐地瞪大了眼睛。
1 ~3 {( a/ x8 Z6 {4 Y( O6 I李小曼的两只耳朵正在缓慢地变长,向上方伸展。" d5 w) U0 [1 X+ Y7 E
开始皮皮鲁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他闭了一会儿眼睛,再睁开看。
. I, x5 M& v5 o$ P! ?: M" F0 J6 H天哪,李小曼的两只耳朵越长越长,像兔子耳朵那样竖在脑袋的两侧。3 ~8 r( q$ P) d6 [: {7 z- \
李小曼显然还没发现自己耳朵的变化,她一边专心写作业,一边注意听教室里的动静。这是徐老师分配给她的任务—上自习课时监督同学们,有谁说话就报告老师。
. n/ B, t. `7 M) L, |「你们快看,看她的耳朵!」皮皮鲁喊起来。
) y# t4 z( N9 p4 q「不许说话!」李小曼本能地制止皮皮鲁。
  K9 v. Q! D3 O3 p# S0 O, j同学们都朝皮皮鲁看。
# X9 R! q  H- n# F皮皮鲁用手指指李小曼的兔子耳朵。
- j+ c3 P0 M) }7 i0 {同学们都愣了,怎么,李小曼的耳朵变得这么长?# n' E4 {) T7 h  P: X$ V
李小曼一回头,吓了大家一跳。她真的变成兔子了,不但两只耳朵长,而且眼珠变红了,三瓣嘴,脸上还有毛。
2 ?4 [' |! _% j* [% X* V+ N4 b「你……你……」皮皮鲁站起来直往后退,他认定这是怪物。- }) @- n% v* u5 r) C# D. L
全班同学都慌了。
  A- A1 k7 D8 ^' o2 q7 y' S「你们不好好上自习课,我去告诉徐老师!」李小曼吓唬同学。( W1 j5 h+ }  O2 H% Q' N6 ~, \$ E0 J
「你……你摸摸自己的耳朵。」皮皮鲁对李小曼说。
- r3 g# a0 R9 a8 G( E李小曼的右手刚触到自己的耳朵,她的脸色就变了。她忙举起左手摸另一只耳朵。
9 s4 Y" [) b0 A# V「妈呀—」李小曼惊叫起来。
9 o$ i. j5 g- Z: x6 N4 Q$ _一位同学递给李小曼一面小镜子。
- G; r# N5 {1 w  x$ [4 {: X李小曼只照了一下,就把镜子掉到地上摔碎了。( ]& a6 r. H" P# c. D) K5 u& ]
「我去叫老师!」皮皮鲁断定李小曼是中了什么妖怪的魔法,急忙往老师办公室跑去。3 [- G$ E8 V" p* `# V- R4 b
「怎么不敲门?」徐老师看着破门而入的皮皮鲁说。  Y' f0 O/ O0 d: f; M, u) q4 F0 J1 V
「徐……徐老师,不……不好了……」皮皮鲁上气不接下气。: `7 E8 h) n7 r7 Q
「快说,怎么啦?」徐老师预感到事情不妙。
$ W( M: b4 C4 |* E2 i「李……李……小曼……曼中了魔法……」皮皮鲁语无伦次,最近他刚看了一部有关鬼的电视剧,还心有余悸呢。1 i, u/ T* h! S' C; Q2 `
「你说什么?中了魔法?」徐老师站起来。# h' d$ i: K, p# Y; m
「她……变……啦……」皮皮鲁眼前还浮现着那个穿着裙子的大兔子的形象。! e5 q% T# Z1 {( L/ i- h+ b& f
「我去看看。」徐老师同皮皮鲁一同来到教室。0 L+ D. j0 \2 K1 e
李小曼正趴在课桌上哭。
2 ?; |3 x. o* L  R2 T9 z同学们见老师来了,忙坐好。
) o) d5 n0 \( ^1 |「李小曼,抬起头,我看看怎么啦?」徐老师问。
7 R, N: b) u7 d7 }+ u李小曼慢慢抬起头,一只大兔子呈现在徐老师面前。
9 Z! A+ C, ]& I& @" G7 `# [9 f$ y徐老师看见李小曼变成了可爱温顺的兔子,兴奋得脸上放出了异彩,她万万没想到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新生培养成了兔子,这是奇迹!过去,她起码得花一年以上时间。9 ~( e4 a1 v* i3 g7 P9 I) z
「祝贺你!李小曼同学!」徐老师激动地说。
! L% {/ x/ f* v* Q) c) d  S* q「祝贺我?」李小曼愣了。
" K1 @* _& |8 D: L% v( i& n! |* D全班同学都愣了。变成兔子是好事?!  j/ Q) i2 W7 I. Y6 {8 D
「祝贺你成为我们班的第一个好学生!」徐老师拍拍李小曼的肩膀。
& b1 _5 p# X7 w% H' f. m- C5 d! X  x「可……可我这样子……」李小曼还是止不住抽泣% n5 V5 Z6 P/ h& S; p
「你这样子很可爱。温柔,顺从,不调皮捣蛋,不惹是生非,我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这个样子。」徐老师回到讲台上。' D; W  |5 r" y! _- k( f
李小曼不哭了。·
# K& T% u3 a0 L: o( I「同学们要向李小曼学习,早日变成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徐老师语重心长。
4 X% G5 L$ W: z0 {( y0 ~2 P% }校长闻讯赶来了。
( O+ T2 Z3 B/ d# F) Y「我看看,我看看。」校长一进门就嚷嚷。% G4 A: S9 h$ H1 w: K
徐老师让李小曼站起来。2 d. W8 L( F( J; f& O& x% b% S/ |
「奇迹呀!奇迹!」校长摘了眼镜仔细看,「好,马上开全校师生大会,推广经验!」7 O; a3 w( o4 L3 X  i
徐老师笑了。李小曼恢复了先前的自尊,她坦然地接受全班同学对她的注视。
- m$ u' n: W. n全校大会在大操场举行。
) u5 b' b" k/ e4 k8 Z8 D校长、教导主任、徐老师和李小曼坐在主席台上。
$ C7 |3 }# ?! b5 P「今天,我们学校临时召开大会,是为了表彰一位教学有方的教师和一位好学生。」校长握着话筒讲话。
9 ~1 C# \/ B5 G1 H台下的同学们看见了李小曼,一片议论。
, ^, D. ?( A* c3 p4 a「一(2)班的徐老师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在教学和育人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大家看看她培养出的学生。」
8 L2 o( L( Q  M$ ]! |! g# T  q校长一边说一边让李小曼站起来走到台前。
% l0 `# a- B* n5 N7 K6 U1 `+ q台下一片笑声。! R3 h6 u8 G4 Y' P4 L8 Y
「笑什么?」校长厉声喝道,「李小曼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听老师的话,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和进步。她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我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像李小曼这样!」0 K2 }* `& I% ~
接着校长和教导主任向徐老师和李小曼颁发了奖状。
& I2 r1 N+ Y! S6 c/ h% }* W; w5 h4 y徐老师激动地发言。
% {. V2 [1 M1 @( {- X她说,她要总结经验,争取把全班同学都培养成像李小曼一样的好学生。
/ _9 X; o; k# M$ R2 F4 C; g坐在台下的皮皮鲁眼前总是闪现出那只穿着裙子的兔子。皮皮鲁不愿意变成兔子。. S5 Q, T& Z2 @" w) ~
3
0 v; w5 j  L* C( O1 ]
  x, y+ E+ L6 ~9 p+ C9 M3 D/ A# a' r晚上,皮皮鲁把班上李小曼变成兔子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他相信爸爸妈妈听了准害怕,非得马上给他转学不可。+ [7 x$ b$ Q; K5 m7 R/ i; |
「太好了,你碰上好老师了。你得向李小曼学习。」妈妈说。
, h/ R/ G$ ]1 v7 {; w  L2 U* H晴天霹雳。
) e5 y' ]* V3 c, y% m皮皮鲁万万没想到妈妈希望他变成兔子。$ w4 J& l$ ^" T/ F
「李小曼变成兔子了!真正的兔子!」皮皮鲁边说边把双手放到脑袋两旁做示范。
( h- O1 ~2 I( M2 `7 d+ \「我们希望你们变成听话的好孩子:不调皮,不淘气。」爸爸插话了。/ u4 _7 Q6 M4 ]$ h! f! V+ D
皮皮鲁头一次感到爸爸妈妈是那么陌生。他们竟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兔子!( D* ^) E& `0 I6 ]( q
「你和鲁西西展开一个竞赛,看谁先变。」妈妈想出一个办法。; B. T/ J8 M7 R' u; b% w0 h- g) `
皮皮鲁心凉了。他没想到爸爸妈妈和徐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把孩子培养成兔子。
! v8 h: s& E# R$ G皮皮鲁下定决心,坚决不变兔子,他要保持人的本来面目。当兔子就到野外痛痛快快地当,不在城里当。
( C+ Y  g' ]% y5 `从此,皮皮鲁开始了一场同老师、家长和同学展开的当与不当兔子的搏斗。. q/ j4 b9 G# H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 m+ [5 y4 j. K! F
水瓶座535 | 2021-9-21 20: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长大后的心理问题是不是多,和他们小时候表现得「乖不乖」「懂事不懂事」不一定是正相关的。反而更有关系的,是这个孩子有没有充分的被爱过,有没有充分的发展理解力、同理心,能不能真诚的面对自己,并解决自身的内心冲突。
+ b- `. t9 \8 D8 H2 t然而有人会问:很多时候,我们确实发现那些小时候很乖巧安静的孩子,长大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0 u; @, F; v
我的理解是,「乖巧」只是一种表象,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表象之下的动机是什么。/ e! R* K' s" Q! B
比如,A和B两个孩子都很乖很听话,但是A的乖巧是因为她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家庭,基本需求都得到了响应和满足,她的乖巧是一种「心满意足的自然表现」。% e- t: _, _8 }: ~
而B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充满压力和暴力的家庭,他的乖体现在特别会看人颜色行事,会讨好大人而压抑自己的需求,那么这种乖巧和懂事,只是一种「迫于无奈的生存之道」。* d6 p* k% _/ ?3 O2 f
当A和B都长大了,可以想见他们的内心构建是完全不同的。B会更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反应过激、对外界缺乏信任等等的心理问题,而A的风险则要小很多。
0 C/ E3 Y5 N, A9 z' A. M4 U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乖巧」并不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根源,只是不安全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孩子的一种「表象」。它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 J0 w0 ^- j
此外,人的先天气质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更加容易体察他人的情绪,更有宜人性、亲和力和协调性,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理解家人的意图,也会表现得更加「乖巧」。在适宜的育儿环境中形成的乖巧,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一定是优势。8 Y- s% ~5 j( \0 a
那么,要如何分辨孩子是真的「乖巧」,还是被迫「懂事」呢?
0 ]8 @# h8 i2 R5 b# f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观察这个孩子是否像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探索天性,如果他们对于环境足够有安全感,基本是再乖巧的孩子,偶尔也会表现出「调皮」「活泼」和「恶作剧」。( j+ l& n# X0 m1 J  `  J  q* @
也就是说,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不会时时刻刻永远乖巧,他们有时候会做出令你大吃一惊的事情——而这正是他们有安全感,明白自己充分被爱的表现。所以我们不必太计较孩子偶然展现的调皮,只要好好欣赏鼓励他们乖巧懂事的那一面就好啦~- ~! Q; [6 h  ]. K
最重要的是,无论孩子乖巧与否,我们都能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在童年时期,有那么一个疯狂热爱着他们的人。9 V3 h9 [& m; K- }4 W  E5 R' z0 e
每个被爱着的孩子都很幸福。) |. D" [4 K7 i3 C, z0 [
@知乎亲子 $ t% d; O3 t* U% |2 L4 M# Z  O6 M
无论乖巧与否,每个孩子都会有爱玩的天性。陪孩子玩耍(而不是对孩子训话),是我们增进亲子关系的最好的方式。% O2 i" u6 L7 t. G* g, R7 o
目前幼教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认为,天然的材料(沙子,泥土,水,原木制品),比人工材料(声光电玩具)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F* S9 U* D7 P1 y
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适合家长和孩子一同进行亲子游戏的益智性材料:) n8 X/ A  j/ I1 [; B% C0 j3 ]# {

+ f8 u) X4 F. ]
+ G+ L! d! _4 r8 ?" o2 A, {" ^0 u/ h, d* V3 O! b8 E! _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80030863539986432">
水瓶座535 | 2021-9-22 0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作为一名知小白,这篇回答受到这么多人关注内心还是万分激动。感谢各位知友的共情喜爱和评论区的分享。每一条评论我都看了,也尽可能地回复。最近知乎开启了追更功能,我也不知道怎么滴就开启了,就收到了些知友追更的消息,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更什么,回答我是一个字都不会改了。" J$ h6 `* ^; D3 _3 G
看这个回答的大部分都是高中生或者在校大学生,我就说一下评论区吧。% l3 [) }! c5 Z( p& w1 G/ }
第一,评论区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感谢你们的分享,对那些看哭了的朋友说,以后要多多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
' g. I, m8 K* T2 K& e第二,有人说我不写怎么做只是惹人回想不愉快的经历。我想说,关于心灵的成长,实在没有太多现成的法子,也许我可以说让大家多读书,多去寻找自己的乐趣,但是有些成长,必定是要破一层皮,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某个人,某件事,我们遇到了能治愈心灵的种子,才开始寻找最初的自己。
1 k+ F1 {# F+ `* ]) r& m, C以下为原文:
5 [3 T" C1 @: r& M0 e<hr/>1
* q$ q# X# _- u, V说实话,看了《隐秘的角落》的第一集,我真真有点看不下去。
% D5 L8 X: f4 T+ j3 E6 r4 B1 Q朱朝阳太懂事了,懂事得过分,懂事得让人心疼。2 Y/ J5 H9 B; |- j: C; B3 E
父母离异,朱朝阳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周春红工作在离市区很远的一个景区,经常住单位宿舍,休息了才回家。$ D$ y, G3 \$ T. G
朱朝阳自己吃饭,自己看书,自己上奥数班,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 l  b0 ]4 {& m7 z4 _5 `# Z, ~
学习上,他每回都是第一,周春红出席家长会风光无限,别的家长请教她怎么把孩子教育得那么优秀,她只是故作轻松地回答:8 V* c( A) ^* i* N, S/ K
哎呀,我平时特别忙,经常住单位宿舍,也不怎么管他,这个孩子他就是独立性强,不用怎么教育,自己就知道学。
. B/ I) N0 D2 f" s0 ~8 _语气和眉眼里尽是掩不住的骄傲和得意。
' M8 a9 e* T! F' Q9 i9 O真是气死别人家的家长。& p- U" g. n& y9 R$ u0 j
爸爸呢?- Q( j, l; Z9 Z+ z3 Y7 y" K
离婚后,爸爸朱永平娶了新的老婆,还有了女儿朱晶晶。面对新老婆的掌控和小女儿的傲娇,朱永平即使想更多的关心儿子,也会受到阻挠。渐渐地,朱永平对朱朝阳越来越疏离,甚至连他考第一名都是牌友告诉他才知道,朱朝阳和妈妈生活艰难,他的衣服洗白了也是牌友提醒他去给儿子买衣服。
  l$ e: h6 v' _- a$ a* o/ G朱永平带着朱朝阳逛商场,本来和和美美的爷俩正聊得很欢,朱朝阳正沐浴着久违的父爱,新老婆却带着女儿来争风吃醋,秀恩爱,秀幸福来了。; ^& d4 K" P5 q, n8 R2 Z
那个嫁给了他爸爸的王瑶阿姨,是在告诉他:  m' |9 o+ T0 @) [/ q
你看,我们才是一家人。
. d. S1 U8 J# R4 H9 t你看,我们一家人过得多幸福。
# t- L0 J' d* Y9 _4 g7 T你,是多余的。0 i4 q$ a4 R; A
朱朝阳不傻,他当然知道这些。
$ v0 a. E! b1 m- i; h接着后妈嘲讽他的旧衣服,妹妹恶作剧往他的新鞋上踩一脚,作为妈妈的王瑶不仅没道歉还护犊子。这让朱朝阳极度自卑和愤怒,他只能低着头,忍着。最后识趣地溜走,说阿姨你跟我爸说一声,我先走了。, B# I2 S# O( K4 g! l3 E; S3 x
他不想让爸爸为难。% a+ e$ \, j- @) m2 C
他在学校被人欺负,没有朋友,沉默寡言,回到家没有热腾的饭菜,没有打破空气的人声。: t# W, j9 b+ `9 }8 r
一天,一天,他的心事就隐秘在了内心很远很远的角落,它藏得那么深,没人察觉。或者说连他爸妈都懒得去察觉,5 P: |" H- J8 R4 N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懂事的他。( ]" R6 U9 E3 ~) Z% H
% b( B% }2 o3 T) F# l, Y: Y
2" n7 k  F, @9 v: K+ M( U) H8 o  S
朱朝阳那么懂事,难道他没有情绪,没有需求的吗?- Y8 g; d) w; u7 \+ q8 m% A  _* ^
当然有。
9 @/ b5 K1 {- `% Z- e* j朱朝阳的懂事,背后是不懂事的爸妈。2 ~2 s4 C. H+ `5 Q3 I
妈妈回来开完家长会,班主任找妈妈谈话,朱朝阳问妈妈班主任跟她说了什么,妈妈告诉他只管学习就行,别的不用管。也许朱朝阳也想和妈妈聊聊自己在学校和同学相处的烦恼。但还没开口,就被妈妈的话堵住了。0 Y% y. {. a/ I0 U8 S
妈妈只关心成绩,不关心他。
; @  w3 d! f! f& i/ _% v; X而当妈妈又说要赶回景区不能在家过夜,他眼皮掉下了一毫米的失落,她没有看见。4 q+ O8 y% R" q  y4 p( b
再说说爸爸。
* p3 Q3 e6 d% z4 [朱朝阳在病床上的那场戏,是全剧最震撼我的地方。
2 I1 [# P' v6 G" i爸爸明知道,朱朝阳是被自己老婆的弟弟王立关在冷库里受尽折磨差点死掉,脱险后却碍于老婆的求情,让他在向警察录口供的时候撒谎,不告发王立。他握着朱朝阳的手,拐弯抹角地说自己的意图,显然聪明的朱朝阳更加直接
1 e: W. m$ e: [7 K1 K+ R% ~爸,你到底要跟我说什么?
7 c3 h2 u+ o, @' s( y3 o$ a! B爸爸说完后,朱朝阳反驳说:“爸,你不是教我从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吗?”
, s- l5 m! G3 e/ k: Z然后松开了爸爸的手。* f7 B2 W& v1 L5 Z
那一刻,朱朝阳心如死灰,自己受了那么大的苦,那么多的委屈。他只是想,能有人站在自己的身边,支持他,保护他。8 `9 K1 D+ w5 A# u& L
然而没有。3 g: C" e1 `  m; [
朱朝阳撒谎后,妈妈发疯似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 h0 ?# v! B5 P8 C' M: K! Q朱朝阳受够了妈妈的控制。妈妈一个人带着他,那么辛苦,在这样的题设下长大的朱朝阳只能迁就着妈妈,这样才显得自己懂事。而妈妈也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绝对政治正确。妈妈逼他不喜欢喝的牛奶,妈妈逼着他承接她对爸爸的恨,逼着他只用学习,成为她的骄傲。1 q' y; |, I2 X5 R5 L* ^- ~
朱朝阳说出来隐藏在心底许久的话:“是你逼着爸爸离婚签字的,你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记得,我什么都记得。你们只在乎你们自己。”( V8 u7 }1 [8 |
当头一棒!& ^! t; u% T3 y8 e6 W# q+ u  G: K
妈妈的愤怒、伤心、委屈、哽咽交织在一起,看着眼前这个懂事的儿子,说不出一句话。0 A) J' q9 }, n& e

' f4 `1 L$ |# D3. h8 m. P5 O+ u  P9 O
剧中唯一温暖阳光的亲子模式,就是朱朝阳的同班同学,总是考第二名的那个女孩叶驰敏,和他做警察的爸爸叶队之间的戏份了。
+ T# e6 i4 k; R这当然是来衬托朱朝阳的。/ V6 E- s' ]$ d
叶驰敏和朱朝阳一样,也是单亲家庭。
! y& W; _1 ]0 r7 M5 z7 I; P$ j% ?叶驰敏也很懂事,乖巧、上进、安静,也不用爸爸操心。
0 x$ B+ p0 D) t7 C但她的爸爸跟朱朝阳的不同在于,叶驰敏的爸爸觉得她考第二名就很好了,还拿自己过去读书没进前十名的事来开导女儿,女儿喜欢看《还珠格格》,他陪着,零食也陪着吃,女儿去新华书店买书,他也陪着。
3 ^! V- F4 A9 M. Y: I/ s叶队是警察,很忙,但镜头还是告诉我们,无论多忙,他都没有忘记女儿,抽空陪她。
, l$ n' V3 i3 y( h$ N4 z+ A而叶驰敏也不用去想,自己有没有给大人添堵,爸爸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她去找老师补奥数,她也会和爸爸发脾气,也会和爸爸拌嘴,但是爸爸永远在回应着她的感受和需求,并不觉得她不懂事。- Z& t: L9 g* ]% g
他永远在给叶驰敏托底。/ H" n8 k, F5 y- Z
而朱朝阳永远只有自己一个,在两个大人,两个家庭的夹缝里活着,处处在压抑着自己,小心翼翼,揣测人心。
: d$ W9 |9 h/ `没有人给他托底,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深渊。
' ~' W& [! o* [9 g0 T8 b! D. ~# v& J
4) y  M$ z* K1 y" I6 L
一个孩子从小在懂事的环境下长大,自我意识薄弱,过早地学会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惹大人不高兴,于是养成了顺从,乖巧,安静的“讨好型人格”——烂好人,比如我。" n: w( g, h8 q: W, h6 F9 P6 i
这样的孩子快乐不起来。即使是快乐起来,也是很轻很轻的。
( z4 y0 C/ o5 p7 Q4 N你看不到他们眼里的光,你看不到他们的自信。他们总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够好。# R; e+ }: C; z% Q1 m0 J/ w
他们似乎是在为别人而活,他们很懂得谅解别人,容易看见别人的苦乐,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感染,容易牺牲自己取悦别人,他们很在乎别人,却总是忘了自己。
5 M$ A3 v0 ~6 r懂事,意味着一个人要舍弃自我的内心,将自己让渡出去。去忽视和压制自己心中的需求和感受。
3 Z/ X& S' @4 R这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灾难。# ?- i. T3 v0 E4 \; l
一个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会撒娇,会发脾气,搞破坏,又嬉皮笑脸。) f+ L3 Z; y, o1 x+ W
这才是正常的孩子啊,各位
+ a' W# f* U, i$ }& V而不是,他哭的时候,你粗暴的甩一句哭什么哭,不准哭!你要懂事,要听话。+ }  o3 Y  d+ b9 w6 ^4 e
听你个头啊听,你有认真听过孩子说话吗?) H7 O+ R% h  t
小时候过多的压抑,最终会隐藏在心中的某个角落。
0 Y& `  i8 P2 B  r, B* o是的,很多事我们都忘了,但是感受还在。这些被隐匿起来的不被大人接纳的感受终于在某一天的某个时刻如洪水猛兽,吞噬着那些长成了大人的小孩。
; T0 p" w' |( d
$ p' s1 B: m& E. i$ }: C2 P1 J要一个孩子去懂你,适应你,顺从你,迁就你。' d# l# s; K% A  w9 v6 [. ~
这样的大人,一点风度都没有。" m" c1 r4 S0 T" d4 Y
<hr/>最近在读的两本书,更了解那些成长中被自己忽视的事。推荐给大家,大家可以对比版本信息,自行对比各平台购买。
4 {: V, j5 ^# }+ w5 V1 g4 `+ a+ u! ^' o, i8 |7 d2 f8 B0 Z$ ]
<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mcn-link-card" data-mcn-id="1286607712215355392">对了,wei信读书也有电子版本,阅读方式,大家自行选择。
白玉兰树疽 | 2021-9-22 13: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弈论中,守规则的成本是很大的,因为结果不明确。  v: ]4 C7 j1 }
不守规则不见得获得利益多,但结果比较明确。6 K) o1 ?4 ?1 b0 ^
看透这点的人分两种,愿意大家都守规矩且利益均分的会努力说服更多的人守规矩,这算是一种良性结果了。
( P/ o8 g/ M/ P* Z- A, U但另外有一种人决定自己不守规矩利益独吞但需要有人垫背的也会努力说服更多的人守规矩,这个就很现实很残酷了。) ?' C$ K' `- g; J& u, E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同时受两边的影响,一方面被利用,一方面受到声援。5 s& T- U" b! d/ r- U& S
结果不幸已经守规矩的人的人压力很大,因为双方都来会来说服,虽然结果不同但很难跳脱。6 C- ^$ a) @4 }9 n9 m2 K
当然,做恶人也是要风险的,特别被孤立时(所以要控制守规矩人的量最关键是要分散不能集中),所以风险成本就很大。守规矩的人会发现,自己想要那个暴利,但恰恰又怕承担那个风险。  Y: l8 W. R# v  Y
所以就陷入抑郁循环。
3 p/ n2 m6 v! R+ f- J8 n  i" i但是现实中守规矩的人不会活得最风光也不会被赶尽杀绝。因为守规矩的人愿意为维持体制交税,而且愿意赋予体制合法性,而不是遇到问题一脚把体制踢翻重来。所以守规矩的人永远可以优先领到较低层次的报酬。(参见李永乐老师的三姬分金)" J3 j, p$ R, b7 x* k7 i# M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心态问题。而是要看到事无两全。你要做枭雄,就要付出高昂的赌资。输不起的,就不要羡慕别人吃肉,回避不看那些血流成河的。
mini雪雪 | 2021-9-22 19: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是大家庭里最小的孩子,很小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周围的人对你评价很高,那多半是你妥协让步的结果”
0 @$ @3 Z# @, G$ ?6 p外在名声好和真实感受好,只能选择一个6 J3 z4 ^& n; U3 i. U& q- U
4 t/ _1 ]8 p! C
我自然是绝对的实用主义者
( L( t$ T) [; f! z+ c9 i# B& O6 _. H+ |( ^4 J# @
所以我有记忆以来,我就坚定信念要做一个混蛋小孩  F5 @9 h: p/ \9 {2 n
: K( T5 {  D) h4 Y. M2 N. c
什么他妈的孔融让梨,老子谁都不让,老子要吃俩。什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梨好吃么?
7 }8 S0 R* O% h  G0 f. @  Y# v. @; w" B4 w
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我经常被我爸打的躲在床底下不出来,以至于要经常把床抬起来才能打到我
2 P3 V# \/ F" ^( {他打我我也不改,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爸应该是被我这种“追求内在,不图虚名”的处世哲学感动了,也可能是每次打我都要抬床,工作量很大,给他也累够呛……反正不管什么原因,我们达成了一种平衡:0 P$ I: [" D1 Z2 \6 `6 v6 J0 U  W
只要我不那么捣蛋,他可以打的轻一点1 S4 [, c0 b* m4 W0 \( v2 ?

; L! U" j1 j! ]# v/ g: }4 F* z这就开了一个好头,大家对我的心理期待非常低。说起来有点对不起我的哥哥姐姐们,他们都很懂事,处处让着我。我哥是个很斯文的人,到现在都三十多了,依然很斯文。七岁的时候我给他气的不行,他也就是教我一个成语,他说你知道为什么有些狗讨人厌么,因为狗得寸进尺……我说你的狗在哪,我要把它头拧下来……* }) [. x) ~, z# G! X
为了合理管理对方对我的期待,我以坚定的信念,和抗打的身体,向周围的人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真实的我,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无所谓,我不会为了你的爱去扮演另一个人,也不要你们爱我扮演的角色,我要你们爱我”
' X; g' X$ t' U: Z' [8 x3 H所以我不需要像其他小孩一样,做正确的事情,才能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我做我自己,大家就很开心,很满意,他们认为我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以我本面目示人,亦以我本身被爱,而不是我做的事情,这是我的选择,也是我家庭给我的包容,所以不需要我主动做什么,扮演什么才能获得无条件的爱。9 }! H2 L+ M7 _" E! h
0 Z( u$ V! ]) S+ l
无条件的爱,这种东西,有过和没有过,人生的区别非常大。% J# R" w% l& p/ k# k

6 ~' O1 O' f. R: \6 i0 o如果一辈子没有被无条件的爱过,会一生匮乏,继而一生追寻
/ Q# G$ e# o8 q* v没有感受过无条件的爱,你会一生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你察觉到别人只是因为你做的事情而爱你,会觉得任何人都可以,没必要是你,进而对自己的存在都产生怀疑。
# S1 D' f9 {0 [$ O就像每个小孩在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爱的时候,都会发出一个朴素的疑问:“你们当初为什么把我生下来?”
1 i! @: `0 n* K& k) U童年时期如果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疑问就会带到成年,在一生中反复询问,询问自己,询问身边的人
! @0 b9 G8 ]* o$ d4 |3 j2 u4 i4 L* [5 y  k1 [
但无条件的爱,越往后越不可能得到。长大之后,所有的爱都需要经营,都要回应,绝少会有人会像爱孩子一样无条件的爱一个成年人
, F) q% R# f7 Q, y/ W$ z' m有些人想在恋爱中找到安慰,他们会把另一半当作自己存在的意义,只会像碰见救命稻草一样,把人家死死抓住,疯狂回应,这样的方式太沉重了,只会把人吓跑
# h1 A5 A3 `( T# N8 G9 r
1 r% Y' T+ w. ]% {而越是得不到,就越是吸引人,甚至花一生去追求,然后花一生去感受得不到的痛苦; `) m2 R: B/ n; j- w
! ^4 ]$ k; }! t- U. u' F* F5 {
而如果你有过,就会觉得,也就这么回事。9 r9 A0 {' a, k0 I6 j% c" e
也能心态更平和,更潇洒,可以对自己,对周围的所有人说:
1 m& B$ H3 r  Q3 k0 H“你爱不爱我无所谓,我曾经被无条件的爱过,老子吃过见过感受过,人生这方面的体验,不需要你来补全”
! t5 ]- a) h- O* m/ ?" N3 v7 q. g" u/ i% X
所以,从小被教育懂事的那些孩子,他们脑海中被放置了错误的反馈机制。他们以为只有做了别人喜欢的时,才可以得到爱。1 M; B6 [. s8 p0 @
但不是这样的,也不能这样/ m; N0 r& t9 v$ m3 i
' Y8 I: S' U3 Q2 O: h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1.jpg
, C% m. j2 N5 M- ]
0 t  G: t5 @# G8 I0 d& C  w爱不应该作为奖励,也不应该作为惩罚,爱是包容理解尊重珍惜,爱是一种幸福感。本质是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货币; g3 u) E- |, {; k

- P0 u/ g( Q) v$ G# D如果从小,孩子就是在以要做什么事情为条件,才能换取一点这样的父母的爱,那他的理智和感情系统就会混成一团。
4 C2 @; |) g$ ]7 i% [理智就会分析,想得到爱,就要做别人喜欢的事。那么做别人喜欢的事,大多数都是在牺牲自己,是痛苦的,而做这件事的初衷,却是为了换取别人的喜欢和肯定,然后得到的一点开心,一点点被爱的感觉。
; l1 }2 E$ I6 o- C做很多痛苦的事情,才能得到一点开心,这是不合理的,理智系统肯定喊停。而情感系统又非常依赖,仅有的一点点被爱的感觉。
3 q* Y' l/ v, h" ?& _6 {
& ^2 G3 r/ n9 @' p7 L; S! Q: f" q, ]想被爱,又想做自己,做自己就不会被爱。这个逻辑一旦形成,就完蛋了# _/ A7 d+ Z6 l: {( F
从小被植入的逻辑就是讨好别人才能获得爱,这个玩意儿在小时候还没啥太大伤害,但是成年以后,就会发现他妈的好像不管怎么做都很痛苦,好像哪条路都走不通,然后就整体失调,继而感情系统奔溃
. |  m/ q4 d3 n  c4 e. J& s7 v7 ^( S2 x& E
爱的本质是拥有过,感受过,才能知道是什么,以及怎么爱别人。就像沙漠里的一口枯井,从来没有人给他它入过水,它也就忘了水是什么,你不能期待一个没有被真正爱过的小孩,能无师自通' v$ v0 \; k  P9 d2 Y
“童年的爱就是存款,父母不给多存一点,人生有这么多挫败沮丧,都不知道怎么熬。”
+ {% j( W+ d; G1 g5 ~3 K没有足够的爱,孩子就不敢放肆的生长,只能学会察言观色,要自己一个人抵抗对遗弃,对拒绝,对失去,对羞辱,对忽视的恐惧,通过不停的否定自己的需求,构建一个”不真实的自我“,以满足别人期待为标准,害怕流露任何内心情感
  {6 h% c1 _/ F  V3 y8 I  Z6 [, M) h4 q
他从小扮演懂事听话的孩子角色,有一天他长大了,可以做自己了,但是他崩溃的发现,自己一直在回应别人的期待,好像一直为别人而活,已经忘了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M9 l- T5 G  ?6 m3 z/ n
甚至有的成年人几十岁了,还不会表达拒绝,还是像小孩一样,旁人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懂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需求,有爱就接着,没爱就晾着,不会表达也不会回应,整个人的心理年龄好像被冻结到了小时候. W* ~3 P, ^- K; Z: h
人如果无法找到真实的自己,就不可能得到脚踏实地的幸福。
# q- C" [1 d# _+ D- U& F一辈子的选择,都是为了回应别人,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 m& T1 r. u. ]* E. [9 I; G. _) o7 k% L; D5 V+ J+ W5 F
我们的本质,或者说我们的天性,都是优先满足自己再回应别人的,一旦弄反了,就会产生原发性的痛苦,除非遇见有人愿意拿大量的爱来挽救,这样的幸运儿很少。更多的人只能靠自己挣扎着走出这个泥潭。为什么会担心做自己就会伤害到别人?别人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 n, b7 [) y; h
我也只能帮你到这里:学会爱自己,永远不要期待被拯救。7 Q8 h3 F' B- R$ B9 c

' g8 ]8 i$ x4 a都是第一次做人嘛,潇洒一点
冯先生2017 | 2021-9-23 0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中“乖孩子”一词,或许会刺中好多人的心。小编看到这个词也很有感触,想分几个点和大家交流一下:% M+ D1 p; ?5 b6 U" a; c4 A
1. “乖孩子”意味着什么?: B" b* r0 i' J4 f5 {3 A& I
2. “乖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 a; @, B- `; u5 R. i" _3. 可以怎么突破束缚?: k( D4 i: R, k5 Y0 a
7 |1 [+ F6 c8 B! ~6 F0 z% p/ G

+ z% X7 j2 C( O) ?# u  X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1.jpg ' K9 M! ~- K5 v; m0 i0 j

8 x; _) J7 }- \4 O$ ~' d8 ~1. “乖孩子”意味着什么?
- ?# c! A+ S" g, `: _  f. R
- V7 B/ _+ _4 @) V- y$ K* D4 p/ p
# l3 m/ C# n1 a% d) L; ]2 Y
闺蜜有个三岁半的男孩。在宝宝两岁半的时候,我与他初次相见,那是一个深秋的日子,有阳光,我们俩在他们小区花园的树叶堆里,玩得特别开心。1 l4 L0 l# z; }8 T7 b
    用手捧起树叶,扔到人身上;堆满树叶后在里面打滚;用树枝狂打树叶,看漫天飞舞,然后哈哈大笑,旁若无人;比赛谁把石子扔得更远……
    ! ?( R5 f1 O  M1 W- ^6 `% Q! ?8 ?& G

: p) S5 t8 ]5 `6 _/ d闺蜜跟我说,她一直以为自己的宝宝很乖,没想到可以玩得这么疯,从来没有见他这样过。  y4 P) \! Y7 E& G7 h
我问闺蜜宝宝平时什么样呢?
' @/ P- S* }7 i6 \6 Q. T: u4 T她说,家里老人很爱干净,孩子从小就不喜欢用手抓东西,粘上一点东西就会去把手洗得干干净净;
4 ^- d& \% f& g8 u8 F总是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玩玩具,一玩就可以几个小时,不需要大人操心或者陪伴;
/ h+ j1 S4 ~- ?# `很乖,从不耍脾气……3 R- Y  U$ ~0 D9 d" Y
后来我和宝宝又见过几次,我们在一起,总是玩得很疯狂很投入,闺蜜口中描绘的那个很“乖”的孩子,总让我没法和眼前这个活泼的、有点小破坏欲、精力超级旺盛、很有自己想法、偶尔还会执拗一点的小男孩联系在一起。
8 T$ o5 s9 m% K后来,闺蜜跟我说,她发现宝宝是个特别善于看人下菜碟的人,跟每个人在一起的状态会很不一样,虽是男孩,却心思细腻,懂得根据对方去调整互动策略。5 q  X+ R' `5 n9 P( p4 g
闺蜜说,孩子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喜欢撒娇,还总是不听话,有些脾气。她说,我反而很开心,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太乖太乖的孩子了,我知道乖孩子心中承受了多少苦,所以我看到儿子可以在我面前这么放开,我还挺开心的,家里人常说我太宠着他了,但我却觉得,这才是小孩子本来应该的样子,我真的不要求他做一个乖孩子,他做自己就好了。
) z* {) U: @' v; F. B3 @1 j$ a3 s后来,闺蜜辞职在家,专心陪伴孩子。, b# J. x1 [' @" F7 D+ d" R$ c
上次见宝宝,他有了好多变化,更安全、更开朗、更大胆、更舒展,吃手指和自言自语这两个用来缓解自己孤独的习惯也没有了。: J) K- @6 d; G( O! ?
闺蜜口中那个“乖宝宝”,也再没出现过。小编心中,也终于有了姨母般的微笑。宝贝,愿你在浓浓的爱中,安然地,成为自己。! m% N& ~9 ~3 m2 _$ M1 Q

0 c) l: O4 i! d4 X. A; D
2 L8 o) N  A) X' l' A! O
6 j+ Y6 P2 n5 d1 u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2.jpg
5 }! L- M* ^3 G* L% ~
7 Y% }0 \# B6 O  A& z其实,闺蜜说到的孩子的察言观色,那几乎是一种他们的本能。
  P: W# y( f5 z0 x% N记得看到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无条件爱着父母的那个人。
8 }) d0 U5 o. O他们是用整个生命,在达成父母对他们的期待,去表达他们的爱。
( K1 l2 J) S1 U
4 R, t) c  n- `+ R6 e+ [有一个剧,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标题来自于纪伯伦那首非常有名的诗,内容讲述的是乖孩子们如何走向了内在崩溃的结局,每一集都很震撼。
7 @7 Q6 V+ l( A0 u最让小编震撼的,是有一集,女孩和妈妈所在的社会,所有资源的分配,完全取决于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女孩一直很努力,但却一直做不好,因为她的天赋不在于学习。
/ p- v# l% B9 F  d/ A! z后来,女孩逃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地,在那里,她和小伙伴们过着自由平等、尊重每一个人个性的生活,特别开心。: C% k) ]. @- [1 m6 q; [
但最终,女孩逃回了原来的世界,并且用装疯的方式让当权者毁灭自己,只为了妈妈能够有机会再次获得一个胚胎,再次获得一个优秀的孩子,去得到她想要的优越生活。5 N* N; B8 H9 f  B# E
女孩被毁灭前的一刻,眼角一滴泪流下,她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
& [& a4 A+ s9 A. h' x) Q, n: L7 D, U
" I+ L( a2 L% J6 G6 f5 f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3.jpg $ T' ^  T3 G- W% N! a

" }! g- K. v  `; @小编很喜欢的温尼科特老爷爷,有一个概念——“假我”。
, R/ k9 n/ E- X/ E
& l( }$ O5 V% M“乖孩子”就是那个从小到大,有意无意地修剪自己的枝叶、藏起自己的不乖、磨灭自己的个性、掩藏很多脆弱。在表面,活出一个很乖很听话很让人省心的“假我”。# ]' s  x8 [1 ~* D

& v% `  J# G6 T# j1 K) S6 z; Q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我好像把自己丢了好久好久了,我太擅长讨好,太善于捕捉来自他人的期待,然后就拼尽全力去满足。可时间久了,我真的好累好累,真的好想卸下这重重的面具,去找到我是谁。1 c0 J. F. A6 v0 r( K
6 ?! ^) F+ v3 N* {+ q) u6 b
看到好几个回复的帖子,将乖孩子承受的内心苦痛分享得很清晰,小编也很有同感。+ ]3 Y$ `# h8 W9 b
每一个乖孩子,都有属于内心的苦。
: J2 a" X* ^( t8 N6 R“假我”的强大,“真我”很小甚至没了,或许是乖孩子们,共同的人生模板。9 |9 R# O" U- ?/ w$ L" f. C/ n6 [
; w3 M; {7 p1 A* ]" g" H
2. “乖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 I7 c& `, {8 ]& o9 q7 o7 @

5 @" G( {2 ^5 z! z. q% `: R! z0 Z, v0 [9 q# {' K# c
其一,和父母的养育风格有关。- ?& j; Q/ R4 A7 e( l5 o
一类,是有条件的爱。
! D( D2 R$ j# x+ c* X* h' x. I% n$ T1 c4 u2 W4 a
    成绩好,我才爱你;听话,我才来亲近你;懂礼貌,我才欣赏你……
    - p+ O- A: Q; H' E7 I
一类,是恐吓式的管教。. `0 A' @0 M9 o& ^( A. F. H  q" H
* L- n8 z, G8 R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都不好好吃饭,不乖,爸爸一会回来打你哦;你看你把妈妈都气跑了,就是因为你不乖……
    : X/ Y3 J5 A  {: E  z

6 x1 y6 E; y: W7 ]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4.jpg
8 K/ |  M) [9 m2 _$ [- h0 \/ h8 n9 r) @
其二,对爱的渴求。* u2 [" n& T4 o% n

$ J' J7 V& S1 P9 F我们再往深去挖掘一下乖孩子内在的渴求:我乖了,就可以得到你的爱。. u; d' H9 ^# ^5 b1 e
这个爱,可能是温柔的接纳,可能是发自内心的赞扬和鼓励,可能是认可,可能是为我骄傲,或许只是最基本的,别抛弃我,别嫌弃我,别不要我。
# u( w2 z) F2 U( m. D# d1 V相比于撑起一个假我壳子的辛苦,我更怕的,是失去你的爱,是被抛弃,是我无法令你荣耀。
9 ?; t* j( e( C3 T0 r( S, N7 {因为,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那么珍贵而深沉的一句: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 `( R- [7 N  h% ~0 I

' W5 p( w# Q% j% F3 ]8 Q其三,一些隐性的好处。& p$ b$ ]' O4 _) c! [2 k
' `, U, z! t& U
看到有一个答主提到了这个说法,嗯,这一层确实更隐性一些,需要对自我的觉察更深一层* C! Y& G/ m' n& I# h
小编很喜欢的一个说法:凡行为,必有因
# B& H# o/ W% C- C1 I( y* V$ L% L8 f- s& j* C3 L. e) ]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说法叫“防御机制”,乖孩子,或许也是我们的防御机制之一,避免让我们去体会一些面对不了的东东:避免冲突,避免承担失去爱的风险,避免感受来自他人的失望……6 `9 x9 Q! G$ I! n) \# H  L4 B" j
当我们长大了,情景变了,我们不再是那个弱小无力的孩子,但“乖孩子”模式却根深蒂固长在了我们身上,不合时宜地,从保护我们,演变成了一种束缚
4 f$ O! v6 n# ~& i1 s0 w当我们看到,它是如何保护着我们,尤其是在我们弱小时候;看到这个机制带来的好处;看到我们背后在进行怎样的心理操作,是某个层面的“自我和解”。与这个多年相伴的“乖孩子”模式达成和解,与这一层的束缚达成和解4 |0 g: x( ~8 O8 y. P3 ^6 q& I
有时候,真的惊叹于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如何用逻辑自洽的精妙体系,去建构起内在的保护层
) T; y( M, w7 b' Z' ^
& P0 B8 `# |0 {" y* c& r: Y. g2 y" A2 `

# @) `6 b- K7 c2 P/ T/ l/ \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5.jpg
# X2 H1 B) a7 `
0 V8 W- i: I+ \0 u3. 可以怎么突破束缚?
& e& I) J( t; {. ?2 {; c/ R3 s
! p# V; K5 @2 Q7 \# x1 y' b( ]/ c
" h) S: [8 U7 i" r: r3 `
第一步,生发对自己的好奇心?
" S" f' n" g/ L0 U9 W$ d6 @7 t9 M
如果你体会到自己总穿着一层厚厚的盔甲;如果你觉得自己总是费力地在讨好身边人;如果你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让对方失望;如果你体会不到来自内心深处的动力和热爱,总是在达成某些外在期待和目标…
8 q+ V7 k* c: ?' a& p+ z$ V  y那或许,你也背负着“乖孩子”的束缚,很多年了。
: ?7 M7 J3 [& b4 t那个跟我说,把自己弄丢了很多年的朋友。我依然记得,那天我们聊了好久好久。最后她说,我知道了,我要踏上的,是一段寻回自己的路。5 T, M/ X0 Z0 F' D& q( i7 e
如何寻回?
. n8 J$ b. M& o第一步,仅仅就是将目光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乖孩子”善于探测环境的要求,善于觉察他人的状态,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 e, B& ?" m* ?+ Y5 z3 V6 z仅仅是多问自己几句:你现在怎么了?难受了?在想什么呢?内心在发生什么呢?你喜欢这个吗?……1 M7 w! C3 S: ^$ D
将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生发一份好奇之心,去看看那个被遗忘了很多年的我们自己,在经历什么,感受什么
  h" a& t$ l" _
" u# U+ ~# D$ Z' y
: {* m1 @6 [- S, P4 @$ @% e第二步,照顾自己的内在小孩
3 N4 Y- b* p6 s( n2 ?# O) }6 k: I- a0 b
看到好几个答主有分享到和孩子的互动,很感动,那样一份接纳和自由的爱,是我们心之所求
/ \/ |5 O7 I' B' ]4 ~$ T. t“乖孩子”的身体里,在那个假我的壳子下面,居住着一个内在小孩,或许TA紧张不安、害羞慢热;或许TA喜欢调皮捣蛋,渴求新鲜刺激;或许TA并无雄心壮志,只愿小富即安,知足常乐;或许TA喜欢艺术,随性洒脱,并不愿追逐高效的生活;或许TA等着一份鼓励,去开启一些冒险……
. U' y0 \) J+ P, K* G7 a7 o  n如果,你找到了TA,感受到了TA,那你可以想象,你会怎样对待一个渴求爱的孩子,那就怎么去对待TA吧
# B+ e* U# o0 P  g) _9 w将那些你很善于给他人的温柔、照顾、慈悲、允许、接纳,尝试着,给与自己,给与那个内在的小孩子1 Z$ i- a) [" p* K
带TA,到阳光下,到天地中,奔跑、玩耍、放肆地笑、开心地闹,和风儿一起歌唱、和阳光一起舞蹈) A" j7 _9 P1 L; R) q7 @1 e/ Z0 K9 i
因为,你值得这样一份,温柔以待,全然允许. r( @' r+ ]+ T4 W! w- ^+ R; S" y

' t6 d; T/ K- c9 M& D. r* @, j- W) E$ ?
第三步,做一些不一样的尝试4 w4 p6 D8 }& h5 F

4 E# x2 r- `, i" V& c或许,是去尝试着示弱和依赖
! \% W2 U. W$ n  t$ G或许,是去尝试一次任性而为& J& _& x$ V& O+ o& S
或许,是一次裸辞
8 {7 K  b; Q" l$ l7 D. D. R或许,是一场吵架3 e+ O" v: U: w3 \9 h/ j1 {5 ^
或许,是离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
5 A+ R  _3 X# o1 |或许,是苦出自己的委屈5 h6 m. @, G. i7 G7 b
或许,是放过自己,允许自己做一个平凡的快乐人
' R$ V$ w0 I6 @! O& k或许,是给自己买一个喜欢的东西3 I! ^# F6 a  a& o
……$ V+ ]1 s4 W4 E7 ?* A' R
- @* Z4 A& L/ [9 C
总之,如果走过前两步的好奇、陪伴,一些不一样的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举动,有时候,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会直接地,敲碎那层“乖孩子”的壳子,让我们发现,即使我不乖,依然可以安安然然地,活得很好。- Y1 T+ h1 t& `1 \& Q5 d! W

- S- f3 y( S+ Z( a诚愿,每一个乖孩子,都能脱去沉重的外壳,体验个性的绽放。
5 g" T2 {' v, s; l9 \, D" U+ Y: ?8 x/ G: r  _7 |
以上回答来自【简单心理入驻咨询师】邱雪梅,了解更多她的个人介绍,戳链接:
& g" x$ l9 X  w1 K' t% @; {$ D+ _' V& V0 E- o
邱雪梅 中国,广东,广州 青少年 成人 在线心理咨询<hr/>【简单心理Uni】 心理咨询师的终身成长学院,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40+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直播/录播、音频/视频、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目前已有20万+人参与学习。
: S' L; M  w* h& X# a6 I8 p4 n更有20+门免费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http://jdxinli.cn/q199xq」
小爱君小h | 2021-9-23 17: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乖孩子教育的表面是「听话乖巧」,而这背后,是人性当中的「攻击性」被深深的压抑。
9 k. w' M) w' m" O6 n「被无视」,攻击性也就会转化为破坏力;「被看见」攻击性就能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动力。, k- c( {6 f" z; i8 f' {
说到「服从」的研究领域,一定要提到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 `$ X9 P/ K+ I1 |: d他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工作,在社会心理学领域贡献突出,他主张通过实验来发现和总结人类的社会心理模式,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量化研究。! m" F1 L) V" A
米尔格拉姆为世人所知,正因为其著名的「电击实验」。 2 S1 u0 O& B% K- W
「电击实验」的由来:审判阿道夫·艾希曼( S2 P$ }3 e! }. {* i

( X5 U4 y  J, `) `1961 年的初春的耶路撒冷,一场轰动全世界的审判正在进行,受审者是「纳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lchmann),也是二战中臭名昭著的「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负责人。
& n( a/ u1 N) \这场审判在当年可谓万众瞩目,非常轰动,很多集中营的幸存者出庭作证,各国媒体纷纷报道。
* J; J: p  \1 f. L* ?; }% s& i然而当庭审画面出现之时,人们发现这位「纳粹刽子手」看上去不仅不像想象中那样凶神恶煞,反而比较「亲和」。7 g* ]$ K3 K( e- i1 G5 V8 J
面对控诉,艾希曼认为自己无罪,并皆以「一切都是服从命令」为由进行辩护。虽然艾希曼自己不承认罪行,但他最后还是被判处绞刑。
$ j, c9 _# I3 s# W" C! o; {! Q- \! r! T4 l7 O. A( g. g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1.jpg 7 Z% }$ @! B6 U/ G" a! D, X9 P
对艾希曼的审判,不但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更引发了一场学术界的讨论。) @7 m7 k' _3 g' ^* n: E! \
作为犹太裔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当时 28 岁的米尔格拉姆密切关注着这场审判,特别是艾希曼为自己所做的无罪辩护,引发了他的思考:9 X. X4 Q9 ^3 A( Y4 c5 z* k; _
为什么服从权威就能干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
" V# i, [2 p& ?  t$ m6 m  @这是德国人或者只是某几个民族特有的行为,还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性行为呢?
/ I$ \( E2 l( k8 i. u# u+ o0 X米尔格拉姆既没有站在民族大义和道德的至高点上,去谴责这位杀害犹太人的刽子手,也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F- W2 v( \% M
尤其是年轻的米尔格拉姆那份宝贵的「心理学直觉」,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9 t- H' C: p6 _5 `8 ]5 i实际上,我们既不能完全做到自己来决定自己,也做不到完全掌控环境。; i. G0 x1 E. q8 r5 I
我们擅长的,实际上就是不断地去「找理由」,让我们的认知和行为看起来合理。: l3 r' I" ], C4 I8 u
尤其是当出现犯错的时候,这种心理机制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尤其是我们年幼之时,我们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大脑里,被父母、老师、媒体,以及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塞」了各种各样的「纸条」,上面写满了各种「决策意见」和「规则禁忌」,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4 h: U/ J) U; ?* B; w
这些「纸条」在某种意义上,帮助了我们绝大部分人,能快速地适应当下的生活,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 t3 D! ~" N- N+ I但与此同时,这些「纸条」也压制了个人的独立思考,许多人就此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当你生活中的所有决策,都有人「帮」你想时,比如你的父母、你的领导、你的老师,你还会去独立思考,去质疑他们决定的合理性吗?0 u. ^; G' C) x& U1 F* U& h
如果再碰上强势的父母、强势的师长,不允许你有不同的思想,并会因为你有不同的思想而惩罚甚至打压你时,长此以往,你还会倾向于独自思考吗?那个深藏在你自己内心的声音,还会被你听见吗?( ^: v1 C, a7 t  }( r& |
有些人之所以可以改变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不仅因为他们的学识与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他们敢于直面自己与事实,听从自己内心中的声音,并且相信自己的直觉。
; z5 {  R- ^: A( _* Y9 P5 ^5 M( i" j而且,他们还有足够的「心理韧性」,敢于克服千难万苦,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检验自己的直觉判断。. _& g5 C* j% ]/ B) Q
不光在心理学界,在各行各业,想成为大师,想成就一番事业,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思想的火花,那么「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C! Y; ?% |  c+ k1 t# H
当年 28 岁的米尔格拉姆也是这样的人,作为犹太裔学者,他的身后,是 600 多万在二战中惨遭德国纳粹屠杀的同胞,这是整个犹太民族集体的重大心理创伤。( O( V% M& `5 \+ D  i
当看见一位可能曾经「手刃」过自己同胞,而且很有可能就「手刃」过自己亲人的刽子手,他还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保持中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C+ L% U* Q: w& v4 A
更难能可贵的是,米尔格拉姆决定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普通正常人在权威的指示下,到底能变成什么样,从根本上去反思人类的相互杀戮与暴行。 2 n6 {% @# n& _( @" j
实验前的准备:巧妙的实验设计
& {  a( G' S0 ~8 O5 R/ ?1 ]* v( C% t) c, E( a
实验的真实目的,是想了解普通人在所谓科学实验的权威指令下,到底能够下多大的狠手去电击那个跟他无冤无仇的陌生人。
2 O6 n& O; N/ b7 D$ G& O2 c为此,米尔格拉姆通过隐藏实验目的和雇佣扮演者的方式来进行实验。
. y. X1 ~/ @5 B% e8 V$ N! ]# u实验前的准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试者招募。- d5 R! Z5 M6 O3 h, c& e
为了招到合适的受试者,米尔格拉姆专门设计了广告词和电话邀请语,宣称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如何通过惩罚来提升学习效率,并承诺参加实验的受试者可以领取 4.5 美元的酬劳。
* [  K+ m& h, @由于酬劳较为丰厚,广告打出之后,吸引了大批志愿者前来应聘。
$ @6 L8 G% B* K/ @- u接着,为了让受试者的职业和年龄更加平衡,米尔格拉姆最终确定:" k* [* ?# O/ W) l" R/ B, R
受试者中工人占 40%、白领占 40%、专业人士占 20%;年龄为 20 至 30 岁的占 20%、30 至 40 岁的占 40%、40 至 50 岁的占 40%,并且必须是精神和心理正常之人。
4 e% U! V# U$ E/ f7 W第二部分是安排实验中的关键要素:假扮者。+ C4 o% c1 ?. W6 E- B
米尔格拉姆专门邀请了两位假扮者参与该实验,一位是看起来温和亲切的 47 岁会计,另一位是看上去冷酷无情的 31 岁高中生物老师。
7 ~3 Y4 ?. k- a; \- [前者负责假扮受试者,并负责跟真实受试者一同抽签,以此来决定谁来提问,谁来进行学习并接受惩罚。0 R8 H' A- I5 Q
当然,抽签是动过手脚的,真实受试者一定会抽到提问的角色。而 31 岁的高中生物老师来负责安排指挥实验。
' a/ i* R/ Z: i! c0 c2 i第三部分是设计安排实验设备。- L' H: g! f/ T, N6 A
为了完成该试验,米尔格拉姆极富创意地设计了一套电击操纵设备。' m8 a# H1 C' l$ F; ?
这套一共有 30 档位,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电压,比如最低档就明确标注着 15 伏电压,最高档标注着 450 伏电压,并且对不同电压的开关还做了相应的标记,从「轻微」、到「强烈」、再到「危险」等。
$ R; M0 i3 G3 S; Y( }3 W实验场地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实验室,共分为三个房间,其中,真实受试者在电击设备所在的房间进行操纵,假扮受试者的 47 岁会计则在另一个独立的测试房间。
; C( A: U5 s3 L5 \% H/ f房间里放置一把椅子,他的双手将被绑住并固定在椅子上,手绑上电极,当然电极是假的。
: S1 X6 E" h9 c这个房间与设备房间隔离,真实受试者与假扮受试者之间可以通过麦克风和扩音器进行交流,可以清楚听到假扮受试者听到他发出的声音,比如呻吟、惨叫或敲墙,乃至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被电击者的痛苦反应,抽搐、惨叫、求饶等等。
2 f; r1 A2 S* N: {5 B: [0 K, A# q$ t而那位态度冷漠严肃的 31 岁高中生物老师扮演大学教师,在给真实受试者和假扮受试者布置完实验任务后就会离开,并告知真实受试者,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麦克风问,他会通过扩音器回答,之后他就前往另一个房间。' K' P, d+ ?1 D0 {8 F9 B4 a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实验开始了。; W8 n! d, l4 h8 i
实验进行时:细致精巧的安排# u0 n" V3 h: }% y0 k
! ?+ u5 T0 i+ U- B% O6 B0 j: G
$ C4 V0 y& X) y
为什么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2.jpg , D: c5 N$ ^  ?$ s% r$ x
按照米尔格拉姆的安排,第一次实验一共选取了 40 名志愿者做受试者,并让他们一一来到实验室进行测试。1 |4 ~- w9 N! e1 Y+ y" Y8 [" Z2 Y) @
按照事先的计划,假扮受试者与真实受试者一同抽签,假扮受试者进入测试房间,并被绑在椅子上,手腕贴上假电极。+ _1 F+ z2 U% X. D
冷酷严厉的假大学教师来给真实受试者布置任务,要求他通过麦克风,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提问内容,一个一个地读出问题。每一个问题可能有四个答案,旁边屋里的假扮受试者通过手边的按键器选择出对的答案。
) d3 I: G: c+ u3 E8 Z* w假扮受试者如果选择的答案跟真实受试者手中问答表上的答案一致,就算答对,并可以接着问下一个,否则就是答错,真实受试者就需要用电击教训他。
6 w. K! Z! l8 e" z5 E如果假扮受试者再次答错一题,就需要提高一次电击的电压,直到最高电压 450 伏。
- O+ E8 W0 n3 Q4 L1 O与此同时,真实受试者还被假扮的大学教师告知,需要把电击指标和回答问题正确率统计在一起,这样专家就可以具体分析研究体罚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其实这也是子虚乌有的。& d0 [" B6 z; s8 o: ~1 A
并且,真实受试者手里所谓的问题和答案,也都是随机编的,例如问「美丽的」,答案选「小姑娘」,就算对;选「小伙子」,就算错。
+ A5 H# p) a$ I# C# B  z) b7 b那个假扮的大学教师还会告诉真实受试者,电击只会让人感觉有些疼,但是不会造成永久性的组织损伤,没有什么危险。
& H% \; T: q* ]" ]# E( T! u9 k就这样,真实受试者按照问题表上的问题逐一进行提问,按照实现约定的「剧本」,假扮受试者会在前几个问题回答正确,并在接下来的问题开始不断出错。
- ]4 y! {& ?: i按照假扮大学教师的指令,真实受试者这时候就按动开关去电击假扮受试者,并且不断提高电击的电压。
% j6 C* R) }* X; v: R& N* Y随着假扮受试者不断地答错问题,真实受试者按要求就得不断提高电压档次去按开关电击他,而随着电压的不断提高,假扮受试者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从开始的无所谓,到轻微的抽搐,再到痛苦的呻吟,直到最后高声求饶,说自己有心脏病,已经扛不住要昏过去了等等。
, K; p, r* X  K6 ?+ O当电压逐步高到一定程度时,真实受试者明显听到旁边屋里的假扮受试者越来越痛苦,有些真实受试者就提出要停止电击,而假扮的大学教师就会通过扩音器敦促他,「没关系请继续」、「实验需要继续进行」、「他没事你接着做下去」等等。
4 A' E, G3 h- {! ]/ N0 z) A$ X按照米尔格拉姆事先确定的实验原则,如果真实受试者连续三次明确要求停止实验,那么实验就会被终止,实验结果被标记为受试者反抗了权威的指令。
* W: C  Q2 _& P反过来,如果真实受试者在反复敦促下继续进行实验,直到真实受试者连续三次用最高档的 450 伏电击假扮受试者,实验就自然终止,实验结果被标记为受试者服从了权威的指令。
; v( q1 p: X% V8 g2 F0 D- N震惊的实验结果:经不起考验的人性1 w) o' s# n, _4 w

4 |. l, R: N# T; o+ f实验开始前,米尔格拉姆曾经在身边的心理学系同事和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调查,让大家预估一下:
  m4 s; Q6 Q; w0 D" ~# D/ D: @有多大比例的人会在实验中服从权威的指挥,用 450 伏电压去「杀死」一位陌生人。
! i$ z; ]: m& h* _大部分人认为不会超过 10%,有的人认为可能只有 1%。然而,实验结果却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O% h2 t+ t( y% }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C0 a2 G, S; D9 Y8 d' z8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