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社交媒体上那些家长晒出的“孩子成就”照片,我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瞬间的笑意。8 K8 q b' m! L2 |8 j. ^4 f: p5 |
嘴角微微上扬,接着又会不自觉地叹一口气。2 x# O! k6 Y7 Y' z: {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家长为孩子骄傲的表现吗?
$ x( T7 p# ]# ^4 P+ S不,问题不在于骄傲,而是很多时候,背后那些“成就”,几乎都是精心策划和安排出来的。
/ W0 H/ j! R# R, |0 y& c2 f+ v什么补习班、课外班、作业堆积如山、无休止的学习……
2 h: F' V( w+ I4 w这些家长似乎觉得,只有将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才能让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A8 E, R# E# e2 [8 p& K! u! d+ a4 }1 T: O; D. ?$ P: O' h
3 v9 e& I# @& |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操作,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真正的潜力?% V% ~+ W6 n# z
我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0 ]( {0 i1 O! H: z& [
儿子刚升上小学六年级那会儿,我和那些家长一样,陷入了深深的教育焦虑。; n2 G9 W, }' x+ R6 F! O W7 z
暑假一到,我脑海里的“安排清单”立马炸开了锅——作业、学习、活动,几乎连一秒钟的空白都不允许存在,生怕他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浪费了时间”。
1 S* F: {5 R+ k; X9 Q" g$ T# C然而,结果却是,我自己越是想为他规划好一切,儿子却越来越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 _' d1 [) Z: [5 Y直到某一天,我猛地意识到,我成了一个“控制狂”,不知不觉地把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彻底把他的自由压成了石板。! v* j5 I: n) _: c4 P+ I
我开始反思:我真的该对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进行掌控吗?$ d B8 U2 w, r
( Z9 R1 n3 X8 C* T
! m+ m; b6 w" \01 放手,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 U6 x8 S T* ^! e4 e. G2 t0 }% W* E, W C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
9 U3 m8 @0 a7 G3 C! h% [这话听起来没错,但问题是,很多家长把这句话理解成了“时间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一切”。
; F6 p3 P( ~2 [; G0 M于是,他们安排孩子的每一秒,像给他们做了个“时间表”,一刻也不能停歇——早晨学习,午后课外班,晚上复习。
7 P0 ~' m. E5 F, ]. @. m1 E这样安排看起来无可挑剔,似乎就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一定会成才。
1 ] D6 A, } K% s; H( \7 b% B可事实上,这种做法常常让孩子感到压抑,甚至对学习产生抗拒。6 { O. _: q" X5 B( S2 Y3 \5 i
成长从来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分数。
3 o2 n; @( d) K& R: E; t: M8 \# {# R孩子需要的是时间去思考、去放松、去玩耍。6 w, a3 t! v' U; x/ R
而这种放松的时间,也正是他们创造力和独立性的发源地。
: A7 ]3 I2 I A5 N6 C" S; h像我儿子,他从小爱打篮球。9 g+ `9 t+ \: `
那会儿,我很担心他如果花时间打球,学习就会落下。2 T& f8 Y! V3 x# J5 F
所以,我把他的篮球课停了,甚至觉得,学习才是唯一能保证他未来成功的关键。
5 n$ e1 N2 J( d然而,渐渐地我发现,只有当他有了足够的自由去享受自己的兴趣,他的生活才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Z3 x8 I$ v% i/ [. \% U
于是,我决定放手,让他每周至少有一天去打篮球。4 V# \8 b7 {* Y+ M
结果怎么样?不仅作业完成得更好,连学习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9 k( O- @" \6 j
自由和放手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给予孩子一种责任感,让他们自己去管理时间,去主动选择。, o, l- @6 m9 a% p2 i G( e
你会惊讶地发现,当你让孩子有了选择的权力,他们反而会做得更好。
" R0 x3 d% j9 a2 L这种“放手”,其实是在给孩子一个发现自我、管理自我的机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指令。- \8 L; }$ A3 w7 f0 o& m- r
3 Q1 A& v ~2 t- S) r& B O" m: Y* a% o- K4 j0 r
02 让评价更具正向引导
" A' b* G) ~' i$ ^0 Y! n% u: p9 I5 F* S8 e* b
你有没有在孩子做错事时,脱口而出的那种批评话语?
' D1 n: i/ j3 s6 q" C# r“怎么这么笨?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这么懒,作业都做不完?”
& W h) b, b5 h4 q h: `) o( o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为了提醒孩子改正错误,但你知道吗?: H" K0 Q1 ]0 V2 ], W
这些话听得多了,孩子的自信心会一点一点被消磨掉,甚至可能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
* ~1 E) y) z' f! r: w1 p N孩子的自我认知是非常脆弱的,一句无意的批评,可能让他们一整天都觉得自己不行,无法挽回。+ \4 A$ U, m4 M5 {: {
反思过后,我开始尝试改变这种做法,不再急于批评,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
$ w+ P5 [1 C/ U4 b4 x我会说:“这次进步很大,继续保持,你已经做得很好了!”8 B+ g5 f( ?2 ?* c
记得有一次,儿子因为语文考试不太理想,原本我会一边抱怨一边批评他,但那次,我选择了温和的评价:“虽然这次考试没发挥好,但我看到你在做题时越来越有耐心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6 ~' W& ]; F- g4 v/ Z9 S5 T5 Y结果,儿子笑了,突然跟我说:“妈妈,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强了!”3 E( `$ \3 l! C. v% S2 J( e
那一刻,我才明白,正向的反馈不仅是对孩子的认可,更是激发他们自信和动力的源泉。
" }0 ?6 @4 T8 }8 ~+ }/ A6 T( D$ e# R2 q" C9 e* L% [
5 q; n) B$ f/ U4 Q% V; G. \
03 从“强迫教育”到“陪伴式教育”
" A4 f$ l0 T# ~# ]. N
" h4 G) W! ?$ [/ _4 _每个家长都想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但责任不等于控制。! D6 b2 @0 N; u: u8 S
当我回想自己的育儿方式时,发现自己曾经像一台程序化的机器,把“教育”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
1 v" \1 v. n7 j. t( n每一天,我都会列出孩子该做的事,并且严格执行。
; |6 [$ w1 j) e% M' k- W2 `然而,孩子不是机器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步伐。8 B% n- C7 ?2 h; L% \9 s
那段时间,我对儿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他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强。1 a8 \& R/ F7 p$ T
直到某一天,他突然对我说:“妈妈,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不敢说出来。”
* m8 r& T. ]* {那一瞬间,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早已把他逼到了“墙角”。
, ^1 }1 M- Q6 C3 H5 ]6 s3 w因此,我开始转变思维,从“强迫教育”到“陪伴式教育”。+ Y Z# R( L; J6 Y
不再急着让他完成任务,而是陪着他一起走过每一个成长的阶段,听他说出内心的声音,分享他的困惑。$ ]/ D9 b0 N' [- s
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且富有趣味。9 ?$ ~* z$ m2 f
而我,作为父母的责任,也从严格的任务执行者,变成了他成长道路上的同行者。
! b8 g' C n% A7 X
# C5 U9 L m* t, p9 R! D5 H+ x; U0 R2 }# ?. `; A
所以,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灌输”知识,更在于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内心的潜力。% u, W3 A; l9 M! e/ O) B( _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教育的职责是帮助他们在这个节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是逼迫他们去适应成人的节奏;不是让孩子变成“别人眼中的成功者”,而是让他们变成“自己眼中的独立个体”。5 W8 e7 a* @4 i7 T. p g0 {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不是操控一切,而是提供适当的空间,给孩子自由成长的土壤,去体验生活的丰富与多样,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f3 n$ f7 R. |
因此,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去“浪费”,其实是在为他们的未来播种,播下的是独立、主动和责任感的种子。& i, x- C( Q1 |% w- G( d# Q
而这些种子,只有在自由的土壤中,才能真正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