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其公平性,大家(包括我)还是很认同。
: E6 z2 R4 l- ~比如,白岩松说过“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Y& X- o. w0 Q j再比如,“应试教育是改变寒门贵子命运的最好途径”,引起很多人共鸣。
7 i8 k7 T: d$ o, u4 f# B, a1 r. ]但是公平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
2 |! i% M& J/ o0 ~' w: {' x不一定。
7 U2 `6 m0 l' q4 U因为现在内卷非常严重,到白刃化的程度了。
0 ^" ]% x" l: a/ G( ]究其原因:蛋糕就那么大,大家拼命地争抢,抢不到大块,就去抢小块,小块抢不到,就去抢蛋糕屑,刺刀相见。9 b# \5 j/ k" |/ |! L
怎么改变这个局面?5 z E/ F% i$ h% C6 v/ y
得有人做蛋糕。如果做蛋糕的人多了,大家有必要争抢吗?5 F' ~$ o6 D- [9 k
所以,培养做蛋糕的人是解决十几亿民众内卷问题的唯一解。
% n( y4 ?$ h6 b7 H( ~然而,这种低效重复做题模式下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基本是抢蛋糕的人(也叫工具人),很难培养出做蛋糕的人(创新人才)。
* Z7 \6 U L' N4 B" ?很多人说创新太难了,那是天才干的事情。但是谁知道谁是天才,好像大家开始时都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天才,然后被现实暴击,就放弃了。1 w9 q! e2 S/ ]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创新是始终专注的人干的事。就算一个人很有天赋,他也不可能一下子干出成果,也是多年累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在这期间他会经历随时让他放弃的诱惑、压力、挫折。
, M, A. ]5 e' ~! {人都是价值导向,你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某一事情,是因为你觉得那件事情有价值。比如,在餐厅端盘子也要研究数学的张益唐,在近50岁的高龄终成正果(一般来说,数学研究如果35岁之前没出成果,后续就很难再出了)。谷歌给出3倍薪酬,也很难从NASA挖人。$ @$ ^( P0 w v" V3 N' F
所以,“专注”这两字真正的涵义是价值观,属于三观范畴。
; K0 Y' ?0 o, r/ y6 B显然,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就课本上的那几页纸、练习册上的那几道试题——那点单薄的知识,是很难把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好的。, w) S" Y* D3 c: x' U% I |
多年事实证明,应试教育基本上塑造出两类人。一是绝大部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迷茫者,二是极少数极聪明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W' {0 k1 I9 W! h$ `7 j. G这两类人都不是长期主义者。寄希望他们去做创新,是不现实的,只会带来更卷。
' U& C7 G4 t1 p: R0 H* ]" S+ }因为应试教育是教育部门强力主导的、绝大多数家长暴力支持的,所以我也承认我这种素质教育的拥护者,没有办法避开应试教育,只能被裹挟着。4 @7 |& b, U' f' F! ~
我很明白现实:我是屌丝一枚,离土豪差了N个爽。
{3 @( W: h7 `$ r因此,我肯定会让孩子参加公平的中考、高考。
" e& q6 j) M, x: L' e: M但是我还是会坚持我的素质教育,比如我基本每天会在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就某一个主题和孩子聊天(主题不限于时政新闻、前沿科技、明星八卦、家长里短);在假期会陪孩子看看综艺节目看看漫威,也会玩玩游戏。当然,我教育的重头是引导孩子大量课外阅读(上知乎也算,因为我水平有限)、因为我认为这是十几线孩子缩短甚至赶上与一线孩子知识见识差距的唯一途径。毛主席少年求学就是正面例子。$ q8 H8 F) W X
我所做这些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算哪门子素质教育。因为他们潜意识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花大钱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我首先纠正一下,谁说对孩子进行才艺培养一定要花大钱,这个看法肯定是错误的。央视舞台上,曾经有个13岁的小男孩,来自甘肃嘉峪关,表演吉他演奏,技法丰富娴熟。他这么高超的演奏水平,完全出自他对吉他的热爱。他是通过网络视频扒带子自学,免费的哦。
' e; q! L& H2 p6 ]" ]8 X! K- z. y1 x孩子喜欢画画,而我们条件有限。那就白嫖,网络上到处都是免费的美术教学视频,她跟着学学。其实,孩子远没到非常热爱的地步,纯粹一爱好,她更喜欢看点书,玩玩游戏。如果她真的热爱,我和孩子妈肯定会想尽办法办法想尽培养她。很幸运,孩子替我们省了很多钱,
7 \2 E: k" f& `. r我非常自信我做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一直在引导孩子如何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我最终希望孩子形成自己正确的、稳定的、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玩,还会怕什么内卷?她意志的韧度、思维的维度,肯定和盲目于内卷的人不一样。
* u6 D7 z) y; E7 r [ Q3 j如果我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冲突这么办?
2 _7 ?7 b9 Z& y2 J% w) o9 Z, Z办法总比困难多。' k0 _/ o) R0 z2 J3 {9 y2 a1 s
我知道什么时候是应试教育让路,什么时候是素质教育让路。一切以孩子认同为基准,不强孩子所难。
- e: l4 _% W, V* p% _0 ^" i. ?2 z1 S- U新学期课程加了一门,作业比以前多了,孩子晚上只睡6个来小时,学习很累。' h, O3 V* ~) a% ~ Q1 {0 i: p
好办。我拿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生睡眠管理的通知》到市教育局投诉,打市长热线投诉。现在就等结果。我还是蛮乐观,后续孩子应该再也不用早上5:10起床,5:40之前赶到学校。教育部规定小学中学不能在早上8:00之前上课(含早读)。
0 d' x; b( P8 B& F主张把孩子往死里学的学校、家长不要骂我,你们要骂去骂教育部,我不举报,总有其他心疼孩子的家长会举报。
4 t. [& A5 I6 J! X# U前两天,孩子同学,全年级第五名,问我孩子:你的成绩怎么会甩大家这么多?想向你学习!8 I2 T6 Q, Y9 v
我孩子真不好回答。她能说她玩游戏,她看电视,她看视频?上学期孩子带《三体》去学校看,老师还怕她影响其他孩子。
, l% T' I( l. ^) G$ y0 s我知道原因。我蛮喜欢有向学之心的孩子。所以我代替回答:读书一定要养成自己给自己提问,并且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把问题具体化就是创新的开始。这说明具备自我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当然,刚开始时,我们自我提问的能力肯定是很弱,提的问题也很low。没关系,一步步来。这是一个简单到复杂再到形成提问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寻根究底的过程。
( v% ?3 p8 h1 ?/ h3 B, W0 w: `我给他举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例子。我说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做不了小事的人,是做不了大事。我们不能到此,还应该细究下去,要给自己提问:为什么做不了小事,就做不了大事?$ R! K3 U4 z) q( j9 H& r
我给他说:如果你房间不打扫,垃圾成堆。你父母会不会说你。如果你还顶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母会不会起火?久而久之,父母都会讨厌你。扫天下,是你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吗?是不是得有很多人帮忙?一个人,连他父母都讨厌他,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帮他?所以小事虽小,体现的是你的人设。
- H! t/ m3 @9 @ V7 Z6 A0 j' F他有点明白:这是不是由现象到本质?
6 M0 U/ N% x7 \" N# P6 g9 E q我鼓励他:对。2 j p G3 A7 t$ v' M5 D9 P
我接着说:养成自我提问的习惯,会让你终生受益。
8 Q- o- [! P+ a$ x最后,我说:你可以加我微信。学习上我应该能指点一二,这只能思维上的、方向上的。如果你拿一道题来问我,我肯定不会,因为我读初中是在三十年前,初中的东西我肯定忘了。) ~ u. A. d& O- D1 d+ P
我在知乎上,曾和一个老师辩论素质教育是可以提高分数的。她不相信,我劝她尝试一下都不敢,因为学校不允许,家长更不允许。
: e% v" s3 Y1 ]+ E- l% K! F9 d行,当我什么都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