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国家的领导人,你如何管理国家的人口?以及如何在 14 亿人中,快速找到某一个人?( ?+ @ Q$ H. i3 I- S# Y
1 {' v- e' R+ K* X$ X6 H
你可能会这样说:/ c' g) S% Z2 V4 T
: n# y, s. `' s/ N6 J1 ?. M
把国家分成 34 的省和行政区,然后每一个行政区后面又分成若干个县市,每一个市又划分若干个区,每个区有划分小区,村庄,每个村庄又有若干个家庭,然后找到你所在的那个家庭,最后定位到你。- s. h% f2 C" p4 _9 e
+ Y2 V) W8 ?8 z, P试问,如果没有这个索引结构,你如何管理 14 亿人口?7 M1 [# x3 P8 ]6 X
F* g7 @/ c) |; }& \7 r3 |7 @, p& l$ ~* b3 o o4 ]

5 k2 n4 v- T& t+ c/ r/ [1 o
0 V; O4 J- ]5 g! i/ F6 x再随便举一个生活的例子:" n! G# Y$ s4 K" D. Y& u1 Q
: S5 V# G% Q: t2 U+ z5 {/ w
现在很多小区快递大多都是存放在寄存点,让你去拿,一个大一点的快递代理点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个,他们是如何快速定位到你的快递的?( Q- B1 ]; w% k' n& A+ d5 i
. P8 s& C& s2 F2 f) S; M9 w) y; }) V他们会把你的快递放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给每一个快递建立索引编号,然后他们会把你快递的编号告诉你,等你去拿快递的时候报编号,他们就能迅速定位到你的快递。包括商超、各种卖场、仓库等等,管理东西的方式皆是如此...4 W7 B7 ^# {, A4 |7 L, z; J
6 o' U9 e2 I) s; y5 ]. {4 J- s7 _4 { I' b5 q
# d2 ], D( N. _- m- c
2 v* |; ?3 S, F你看,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工作模式,试问如果没有建立索引,这样的快递你如何去找?& {& |& r7 ]4 T: X/ U1 B: {6 R
1 u$ c' u1 Z6 B) C. H% f' E

2 T# d* J8 j9 u/ A( c8 s索引就是大脑工作的方式,我们学过那么多的东西、之所以无用,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学到的东西都是零碎的,完全没有任何可以索引的机会。想要让学习过的知识有用,我们就必须让知识体系化。
8 N& W! O7 b! x6 j' r: q+ m/ ]1 ]; J; ?* G
如果没有给知识建立起索引,那么真正用的时候就会像上图找快递一样,不知所措,毫无头绪,大脑乱糟糟的一片。1 R5 c @$ h( k# m
# y* S+ }3 q* M$ Y+ d' a1 {
3 r- K" I p: p6 a* i! y
0 F7 o& t0 l# s% `
我们给知识建立体系就是给知识建立索引,以及索引间的逻辑关系,当知识体系大厦搭建完毕以后,你就可以随意调用,只要在你知识体系涵盖的范围内,就可以任意纵横。, O- \7 j ]" i
1 e, s: z3 ]. n9 U) G: a# M那么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
( l% G3 q- p7 [) q
]& L7 h) c0 o正如搭建房子一样,想要搭建知识体系,我们就必须先要知道,构成知识体系的材料是啥!!!!
% C/ m; M8 z) y; n
/ i, b) M+ E2 q1 u 6 ]" |7 p5 v0 c
那么在知识体系中会有哪些知识呢?# p4 H: l+ M% I% N) p1 U( D
- S) E( g( e$ x4 n M9 Y. D2 b我们所涉猎的所有知识都可以归结为四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 ]6 q: v T. U9 O9 z
9 I0 h/ Q$ N4 @* C, w" }
, S4 F C: S `. B

( c4 F& G+ F5 Z7 t- d① 什么是元认知?: L' F/ J* J6 `; t' d
0 p- y# `: _0 _2 C8 f- Z" \3 v
听着名字似乎很装逼的样子,其实说人话就是,能指导你思考背后的思考,指导你解释原理背后的原理。
" I. \6 }8 E/ c$ |4 `
: c2 L. x1 M$ w# R3 m( L8 U$ L" a! V举个例子:! |2 m5 ~$ K5 x" l0 A' \$ j5 F$ y, [
7 K' c! g) ^$ |" t% _
比如,你走在马路上,被人扇了一巴掌,你怒火中烧,攥起拳头就要干他,在你拳头准备挥出的那一刻,你突然意识到了点什么,你观察到了身体的反应,你对此产生了疑问:
0 F" s3 M, R8 ]0 R0 E( s7 k
L% x: x, {7 m* L# v比如,你小腹中的这股邪火,为什么没有经过你的允许,一下子就让你有种想干人的冲动?还有这个人为什么要扇我?等....
2 r4 |% r1 w! F- n0 {0 I+ O' V. w/ U
2 D. x/ L9 g) l4 u$ D$ d于是,通过分析,你意识到了这是你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它会让你作出不理性的行动,这个时候你控制住了你自己的冲动,仔细分析被扇巴掌的原因。
I" ]) e: a* N h6 H# a
- z) [( |, s4 T" |* b3 M$ z2 e' c; _- O5 r

# x7 h7 q. s& o1 V) ?哎,你看~,这个让你产生疑问和控制住你身体的意识就是元认知,而让你停下来,意识到自己下意识攻击冲动的是你身体的本能保护机制,并且这种机制是演化的需要,它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元认知知识。
4 z+ z7 e4 c- Y7 p7 A
' }7 D' p2 n: z; K, m$ o现在大家明白了元认知和元认知知识了吗?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先不谈论元认知,你可以把元认知知识理解成最底层的知识,它为一切现象原理,提供最底层的解释和支撑。
; i+ ~- M9 I0 F- w5 l% R; ~" F6 V M+ W P0 d5 p( s! }4 q& y. S
$ p) Q8 W) R9 S 5 T: W- I2 ^/ K( A7 Q4 `
② 什么是程序类知识?' B y- {6 b2 O; K7 R1 I& M8 F/ {7 n
- p" m- h! h- t
说白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方法、套路」。) @7 ?2 g- i% o2 @
) g. h P/ b. @6 Z- ]3 u/ r4 M2 h比如:做成一顿饭的方法和流程,写一篇文章方法的流程、演讲的方法和流程、主持的方法和流程、工作的方法和流程等等,太多太多了....
) v" l6 S$ G! R* a/ H4 p3 \1 a
7 q7 w, f* @0 T% j甚至追姑娘,都是有一套标准的流程的,比如~搭讪、破冰、寒暄、进挪、推拉、打压、冰冻...等等,每个阶段都有 N 多讲究,这里就不展开了,套路多多呦~~
" a m) ?$ L( G# m' L+ h; g- B/ n5 r) O H" N8 [# o
这类就属于程序类知识,当我们把这某套流程的知识掌握了,把各个套路练熟,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可以在多场景中根据情境不同,灵活变换和组合流程,任意纵横~
# _! X: ~) A& Y1 L
/ r( t+ ]$ M5 n. s! V% Z) f: h! j7 \! o0 C# a) L$ q' ]
4 O: ~ T6 L1 a* o
③ 那什么是概念类知识?
4 S; ]/ E y2 C
; a5 |+ L8 f1 F& f我们身处的世界都是由一个个概念构成的,这个时候我们理解事物的基本方式。
# S8 [5 T3 Y+ f" S
9 O! G9 `' Z! ]+ O% J$ b比如「苹果」,假设如果没有「苹果」这个概念,你会怎么去描述它呢? r1 U4 ]: Q* X
5 F9 M8 v0 c" K& g+ j# q! t1 G, ]7 z' m; E, o5 v* v r

8 C8 E4 h: f/ X包括各种各样的名词「苹果」、「人」、「小孩」等,还有各种抽象的术语,比如「刻意练习」、「心流」、「黑天鹅」等等,它都是一个个概念。可以说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在认知一个个概念,概念是组成我们思想的基本方式,你了解的概念越多,你认识这个世界的维度就会越丰富。 }, q( N8 D% @- F
3 S: ^+ @, g% x0 P! R ?
8 s/ G# ]/ m/ r8 @5 Z! S1 A) }
0 q4 \1 H k4 G) T9 r; Y" N④什么是事实类知识?
4 W8 T+ N& I* @0 \ z9 O4 V) v3 {# W% H3 r% k% k f
这类知识就是我们大多数教科书要背的那些,诸如~
4 ]2 q) N! K3 H) u; X
# H7 B; g: q8 @* ? o# M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的。
1 G1 ^" g& A- A4 k5 e" @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 F, w1 i Q2 V& L1 e: D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 Y5 ?. o/ W, p9 q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和结束时间?1 b I1 ^( X" j" ~4 E/ J# K5 S( A
正弦、余弦定理?
) w% u% w$ O* }正常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D/ v2 G/ f' k9 x+ B......9 H* x6 o: K: f* U# `8 \: y
0 O8 ]1 s& l0 x& \
诸如此类,那简直浩如烟海~~) W' T2 U3 l- ~3 _7 Y4 K
) ~6 Y/ N/ x% |; G* u$ O0 }这些知识只在特定情况有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用的,所以它的可迁移能力最弱。
2 U8 k* }6 e l7 Z2 N2 _* J2 }* _. o
% M* c$ m4 ?1 D5 I" g4 _那么什么是知识的可迁移?
2 S2 K, W" A, V( z+ r
0 p- T% I$ c! ^说人话就是,我学会了怎么炒土豆丝,那么我就可以套用炒土豆丝的套路,把土豆丝换成花菜,于是乎我又学会了炒花菜....,而不需要学完炒土豆丝,又从头开始把怎么炒花菜学一遍,我可以直接拿过去用到别处。
$ c: W1 {! s5 Q6 B) O# h2 w( J0 ]
. Q8 _0 v. v) |# o+ a这就是知识的可迁移能力,也就是我们学习的任何东西,都是为了实现知识的最大可迁移,我们可以从一个领域,迅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跨界。3 m9 J7 H4 O [
* D) k: r- A6 W) W+ x
元认知类知识最有用,迁移能力最强,但学习难度最高,而事实类知识迁移能力最弱,学习难度也是最容易的。9 S3 q% x5 z9 u
; i1 s x" ? Q, t2 b" R

v( D4 W6 n6 e! _
: A9 D/ e/ A `+ j y知道了知识体系需要什么材料以后,那么应该如何搭建呢?
, F W1 h) f2 g8 _ G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 V7 b& t& s3 L.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