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16日23:00更新//////////////////////; H3 @; {3 X9 l- ~7 A
看了很多人探讨问题的方式就不对。所以更新一下探讨方式:
/ O7 d; a. v7 h: b0 |对人不对事的,直接删除!(明显找茬的)扯清华的,直接删除!(本号为个人号)骂人的,直接删除!拉黑!(不踩狗屎)双重标准的,直接删除!拉黑!(说不在意女人贞洁而鼓励女人性开放,自己却又有另一套标准的,这种人就是烂人!)5 M: {- P0 I& R9 G: b4 R2 h
其他思维清晰的、道德标准对人对己一致的,评论保留,但是我不见得都回复,类似探讨回复一次。原则是:你的道德观再不好,只要你不影响别人,我捍卫你的权利。但,也请你尊重我的道德观!& H, s$ V h" n5 d* w) X+ Z0 i
// 以下是第一次回答 ////////////////////////////////////, R1 r W7 Q+ N* z/ Z
禁止在校学生未婚性行为,规定非常合理!
4 v# b: H! r0 u! x& A, | k5 c4 ]4 R( t6 ^/ S7 J
利于社会、利于学生,尤其有利于保护女学生。, V. r1 s s4 `! @5 B k; f
如果爱,请结婚,结婚后你夜夜笙歌也没人管你。如果不爱,你就去找你的爱。谁都不爱,那你就好好学习吧!9 @& S3 q9 ~9 i, ^8 J/ `
非婚性行为该不该被惩罚?; ]0 h% Z% c" j- e2 M, C; s
4 v @8 q& E/ G8 l( t3 \/ j
实际上这是个道德问题,不是法律问题。以前叫非法同居,后来改为非婚同居。学校的处罚规定就是基于【非婚同居】这个行为制定的。这个行为不违法,但是不道德。
" D! ]) m* \6 u& s' Q$ e2 ?3 L20年前法律认为【不结婚同居】违法,故名【非法同居】,要判刑,还严打。罪行是流氓罪,男的是男流氓,女的是女流氓。因为违法,生娃了不被法律接受,财产分割和女流氓一点关系都没有。男人为了爱或者是爽那么一下面临牢狱之灾,女人为了爱输得精光。7 F2 D) q2 N$ t2 `* X- ]3 n" S; t& p
2007年人大代表提出废除【非法同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是处于保护已经发生既成事实的女性,后面改为【非婚同居】。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非法同居】违法,【非婚同居】不违法。: F. K+ `) h) o& u
如果法律上认定没结婚发生性行为违法,那女方的权益就没法被支持,赔了身子又丧失权利。女方非婚同居绝大部分就是单纯的爱。 【非婚同居】确实会给社会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不禁止会带来潜在问题,禁止又会对已经既成事实的女性不利。两难,最好的社会规则是道德约束,道德上不接受【非婚同居】,而且是被认为丢人和唾弃的一件事情。
, q- m) l* }% G5 N4 K5 e1 N1 k; F道德高尚的人律己不会违反道德,那道德沦丧的人违反道德应该被怎么惩罚?体制内好办,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因为党的纪律有明确要求。体制外呢?靠个人?那不行,有人就是一副【我是流氓我怕啥的态度】,急眼了来一句【你打我呀,你抓我呀?】。0 H: {9 x7 m0 g5 j
就事论事
0 \# o4 `3 c5 O% L/ ~% ?, V; N! y7 e0 J& q/ M, t" H0 h* p: P, [) H
有的人反对学校的【未婚性行为被处分】,理由无非是下面两条:
, J, e/ w) ~+ R+ _* a' ]没有法律支持、违反人权,学校无权处罚。这条禁止不住,学校的规定是笑话。学校无法认定。
; h2 l/ H& ]6 B4 O+ `. k$ {; J 但是,就是这个笑话式的一条,定性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是被反对的,为维护道德可以有惩罚手段的。所以在校生做这种事也是偷偷摸摸的,发现是要被惩罚的。
$ t- ~* _* i1 Y1 X9 H如果这条规定也被正名了的话,【未婚性行为】在学校里不再是丑事,学校里会是一个什么情景?在树林里、在桥下、在田野中?
1 M- T+ l1 I( |5 J! M; ]/ C有答主说学校没法认定,用其他高校的细化的准则“留宿异性在宿舍算违纪”、“嫖娼算违纪”、……枚举出具体的场景。如果这些场景都可以认定,那未婚性行为怎么就不能被认定呢?这些枚举的很多都是未婚性行为的子集,一条【未婚性行为】甚至可以认定的更广泛。当然,如果是覆盖不够或者操作起来责任不清,那倒是可以再进行完善或细化。( R; f" a8 C& ]! h0 v
这个校规写出来更具有警示意义。火车上的禁止火车上【吃刺激性气味的食品】、【高声喧哗】应该如何认定呢?写出了禁止就是立规矩,阻止你的时候有依据。
$ A7 f0 r4 t6 D4 \- M" ?3 `规章制度的来源和作用
& K# |( E+ [* B& K: n& O
& x: e+ a' K! n0 i" \; k) Z' F0 M: R以本案例中学校以校规禁止学生未婚性行为,作为学校有制定校纪校规的权利,只要不违法校纪校规就是合法的。上至国务院、国家部委,下至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规矩,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5 k9 `/ x& h* C+ e8 ]5 i0 j/ N/ w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这些规矩制定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B! M& m: K: x @
一部分是对法律约束在具体执行层面的细化和量化;一部分是基于道德、礼仪层面的具体条款。因为道德礼仪本身不具有可执行性,除了谴责和鄙视。那就制定成规章制度使其具有可执行性。(占绝大多数)
2 B9 v2 A% Q2 {. n 其实不光学校,体制内就不用说了,有纪律。体制外,大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维护社会道德伦理,崇尚礼仪。
Q( `0 x/ v) y8 e更深层次的思考5 ? g6 x9 Q( U3 S, ]
! a0 ]/ S$ L. n# ^+ s9 V1 U
关于这个具体的事情,让我想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近些年不断的去用“法律不禁止就可为之,你禁止就是违反人权”的思想和运动不断的侵蚀道德,道德逐渐滑坡这个社会只会变得更极端、更糟糕。* v U9 ]( A$ Q3 S3 ~; Y {. h/ N5 `
; `3 c6 _9 u0 H
/ S' Y; ?8 K6 g8 B) B3 s
0 U1 @/ S: ^) `# [
礼仪、道德、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三个层面
# x* v6 _: v$ z7 l Q! B4 L
4 M$ s/ Q, o2 E2 s7 w" X+ d在一个群体里,如果因为一些具体案例,以【法律没禁止】、【侵犯人权】为幌子挤压道德约束力,最终导致道德滑坡甚至道德沦丧,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直接暴露在法律前面。法律是无情的,失去礼仪和道德约束缓冲,我们时刻走在法律的边缘,对每个人都是危险的,尤其是法律意识不强的人。
9 w5 m2 u! s. q3 d% `; H! F2 K4 Q' @6 h7 E; G" E
, ~' L6 E: z8 c( e1 m' A0 }
8 f' a3 c. C' q% ]不同层面约束的效果
- @0 H3 [* A, e4 i7 g2 L+ Y2 y5 s* T4 D2 Y% ~. m
道德应该有自己的地位" a1 K) B* F7 S
$ D4 n# C5 [- W) y L% [
最近两年,随着【互联网典型事件】+【南方报系式宣传】+【公知有意无意带节奏】+【吃瓜群众起哄】模式下的“普法效应”,中国法制化建设确实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些不合法的规定或者法律没有规定的地方逐渐清晰完善。这是好的一面。
; q3 p0 A/ L; t6 L* _8 q$ X但是你有没发现?大声疾呼争取各种权益的人,就是在不断地把道德推向滑坡,方法也非常套路化:
0 ]; d8 h) F) X3 A+ N以一件具体的事情做抓手。他们大声疾呼这件事【法律没禁止,你禁止和处罚没有依据】。在网上不断发酵,最后被迫这一事件的单位或者机构低头,这个点就攻破了。以这一具体的实践作为典型案例,这条道德约束就荡然无存了。
, n6 D+ w7 `' ?2 g% ~! m+ v 这种模式现在最容易实现,因为对于某一个单位或者机构,是扛不过社会舆论的,尤其是在个别无良律师和公知的煽动和夸大的情况下。很快这一事件就会作为典型案例被不断效仿,道德就被吃掉一口,而且正在不断的被吃掉。7 @# {3 H6 c6 y3 N: ~: w
法律很重要,但是它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能什么都靠最后一道防线,这样法律就会承载巨大的压力(非法同居就是,最后法律杠不住了)。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秩序是需要礼仪、道德、法律一层层约束来维持的。而基于礼仪、道德的规则、规整制度是不能被压缩到法律的边缘。5 Z! x+ D7 ^3 S+ p4 v) F
当所有的人都认为非婚同居不违反道德,那就已经是道德滑坡了。; a1 {$ l8 z6 N# F% l" z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滑坡的不光是非婚同居,后面还会有。直到有一天,摆在你面前只有违法不违法,社会将是一个冰冷、无情,没有任何道义的一架机器。或者还有,这架机器崩溃了,组装成另外一架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