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北京教委回应正研究取消,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落实会带来哪些影响?

[复制链接]
123460034 | 2021-10-14 05: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小学老师,有张入学时的单子是会登记家长的工作单位。学生真的难教,或者家长比较奇葩难沟通的时候,我会翻下家长到底是干啥的。一般比较极端的就是公务员和大学老师,要么特懂教育,要么就是不懂教育,看不起小学教育还很自大。这是一种。, g1 J. V9 P% W5 F, Z# ^' g8 Q
还有一种。家长主动自报来路。尤其是刚进校,家长和老师都处在不熟悉的阶段。不少的家长会自报职务。
; N! Y" t- i1 G# l6 [比如,爸爸比较厉害的,妈妈会说孩子爸爸是干啥的,甚至还有祖辈厉害的,父母还会连带祖辈的荣耀一起说。4 F( @: i. v+ d# T$ a) f$ V
比如,是托了什么关系进了这个班的,会报给我,意思是想告诉我他关系硬,有领导加持。
. S8 l  H' v! D3 G' N再比如,家长直接说:某某老师我是干啥啥的,有啥啥啥事的时候,我可以帮忙。
# e7 ]) m; _* H- Q8 n在我身边,确实有那种费尽心机想把家长资源套现的老师,私底下大家也会侧目而视。" i( R% N( u! L
更大多数的,也就是家长经常在朋友圈晒出来自己的工作内容,老师有时候打听下消息。比如,娃牙齿出问题,找牙医家长咨询咨询。
9 }/ s8 W+ n+ B5 X( M& }+ n5 ?/ x) i我最喜欢看家长带娃去了哪里玩,然后找家长捡现成的攻略。家长都特别热心,短时间下来,全程安排就妥帖了,特别省心。还有那种家庭教育很好的孩子,我也很喜欢去请教别人最近看的书和教育方法。对于那些真正当官的家长,还真没联系,一般这种家长也不管孩子学习。
* o$ [+ C9 P0 Z4 X) c$ e2 t2 g再回到这题,禁止登记家长职务信息,对于极个别想获取资源和利益的老师,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因为老师通过孩子的嘴巴打听家长的信息太简单了。对大多数我们这样的老师,其实无所谓。
. J) t2 l( ?0 Z# F但是对社会来说,近年来,每一条这些禁令都在默默地对立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其实挺无奈的。
伊丽贝莎狗剩 | 2021-10-14 0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一个一年级刚入学的场景:
; i* {. D5 g/ K  @! Z;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活动课主题是画车标,把自己家汽车车头的标志画下来。不会画的今晚回家仔细看看,明天课上继续……嗯嗯,画的真好,这个叫奔驰,哦,你知道啊,真聪明……嗯嗯,画的也可以,这个叫五菱,是个面包车对吧……& N- N% s) x6 l. G. N
老师:今天我们的活动课主题是模拟家庭,在家里爸爸经常做饭的小朋友站这里,妈妈经常做饭的小朋友站这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做饭的站这里,保姆阿姨做饭的小朋友嘛,到老师这边来……
酷爱黑丝袜黑f | 2021-10-14 13: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掌握孩子的家庭情况呢,还是有注意对孩子学校教育有帮助的,毕竟父母做啥职业,也可以看出孩子的父母具体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支持,或者跟家长沟通的时候比较方便。
8 _1 A* s/ N  a! i% D# O; w1 T当然,不排除有些老师,狗眼看人低,按照父母的职业来给孩子心中来排名,对于官二代或者是富二代孩子各种的照顾,这也确实是有的,而且新闻还放出不少,还有一些家长在家长群说自己是啥职位的,后面被其他家长举报,这种新闻也有的。* ~! t. F* S* g6 ^2 U
其实大部分这样的老师还是少的,更多的还是真的会给孩子尽力去教书的,而不会因为家长的职业而特别区别对待的。其实要知道家长啥职业,一般家访就知道了,别说职业,住啥房子都知道。
# I3 T6 O& k4 O
6 S) K3 ?3 f( i. X+ g 网友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北京教委回应正研究取消,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落实会带来哪些影响?-1.jpg
syrinx华 | 2021-10-14 16: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禁止收集。这倒不是因为担心攀比歧视啥的,主要是因为这也是个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到时候各种推销信息不断,太烦人了。' w0 m7 m* k/ G
至于是否会因此杜绝学生家长之间的攀比内卷,我觉得这不会有啥用。因为想卷的人总能找到办法来开辟内卷新斗场,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会如此。关键在于自己看得开,希望越大失望才越大;爱卷的就去卷吧,我和我老婆已经决定万年潜水了,老师不问话就不冒泡。反正自己看开些就是了。
姝媛囡囡 | 2021-10-14 1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说北京吧,首都,教育资源最好了,在北京的非重点小学中学的家长基本都没大邪的,有的无非是几个小老板,小干部。
4 i( m5 v8 S2 l% P0 P% ]3 f5 b真正的大鱼在重点中小学,在这些重点学校周围买房就是一笔普通家庭无法忍受的开支,周边还都是各类上档次的培训班,依然价格不菲。
$ C6 x7 A; `' R* @3 M9 u在普通学校,统计了也不会有大惊喜,基本都用不上,在重点学校,统计了也不会太惊讶,基本都用的上。' C* L  _/ u2 g4 }( ^8 h
阶级已经形成,只不过没有交叉点,你我感受不到而已。
chinahbl | 2021-10-14 21: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孩子上小学,也收集,而且是每年都要重新收集一次。赤裸裸的收集那种。
' R) L8 G* y! r就一个简单的表格,让你填学历、单位、职务这种信息,就差工资数没有填了。
我在找一姥 | 2021-10-15 0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信息严格保密,不对教师公布”) h* T7 q: e3 D' X0 c( u
对了,前段时间歌莉娅的更衣室摄像头也是,
8 N5 x2 w: q# N2 s( u8 J$ W" ?$ e: ?“只有公司领导有权限”。+ _3 }# T# e3 t6 }2 P. I
666
火锅春卷爱幂幂 | 2021-10-15 11: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啥影响, h$ {2 w: J3 Q2 m
正常情况下,学校和老师搜集家长职务只是背景调查的一部分,判断这孩子该用什么方法教导,如何和家长沟通,家委会哪些人适合,家长进校园可以搞什么主题。比如家长经常陪伴孩子的,不管孩子性情如何,可以多家校合作一起教育孩子。家长经常在外面的,要照顾孩子心理,由于家里没人管,一些事情要尽量在学校就管到比较好。再比如,家长事业烟火气重的,接地气的,沟通的时候可以考虑也直爽些之类的。家长事业做的比较好,比较高的,要考虑会不会高傲,你们会不会教育理念不合。家长职务看起来繁忙的,可能做不来家委,家长空余时间多的,可以考虑家委。没了家长职务,照样通过其他信息来进行这些工作。
: }/ r- `& H3 l) q3 [& B至于那种看职务看有没有好处的,可不可以区别对待学生的学校和老师。你不让看职务,人家一样通过孩子言行,穿戴,判断孩子家里有没有钱。) V3 Q. i8 I1 @7 v+ F
而且,我们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虽然让人生活便利了,但是人人都失去隐私了。如果你发朋友圈勤快,人家看个朋友圈,都能知道你的生活。
梅的枯坐剂 | 2021-10-15 19: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北京教师群体的传统做法,这时候就要考以下这类问题了。9 Q  C$ u9 `" S' u9 ?# y8 N( t; Z7 z
1.如何用刀叉吃香蕉?
$ O! p4 {) J. L6 Y, p2.下面哪个杯子是喝红酒的?: R$ U" T  G7 j+ [

: |! X. V7 I+ U" r8 S 网友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北京教委回应正研究取消,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落实会带来哪些影响?-1.jpg 9 ~* J% S3 m, S- f  ^  t
3.下面这辆车是什么牌子的?
+ ]# Z! w8 B  V1 \, x, x% E7 Z7 {- G# B' N/ R* s! c4 q6 b
网友建议禁止收集中小学家长职务信息,北京教委回应正研究取消,如何看待这一建议?若落实会带来哪些影响?-2.jpg + p) Q) H4 C; y  C2 {! _; ]
4.鲍参翅肚中的“翅”是指:
; W- N5 U# Z- V& v& v' r. zA鸡翅 B鸭翅 C鸽子翅 D鲨鱼鳍) [& |! T3 G! ~1 n8 ]" h' Y; \3 [

5 [2 z3 q6 N; g+ Y————————————
- X( g! J  g7 Q1 q50年代,北京的教师确实干过类似的事。再后来,有些老师就写伤痕文学去了。
, i9 n  l6 j1 Q& o5 ~4 }————————————
7 }5 `6 {' I3 p9 }& w我家是河北一个县城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爸单位有幼儿园(准确说是托儿所),本单位职工子女不要钱,我小时候我妈就花钱让我去外面的县第一幼儿园上学,原因是听说外面的幼儿园在上小学前会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6个字母,键盘字母排序,100以内加减法,200个生字这种,当然学费也很感人,一年学费杂费伙食费课本费加起来大概有1000块,当时我姥姥姥爷退休工人一个月退休金才75块钱(98年-01年)。
$ ]7 `2 U- x3 ^$ m/ p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幼儿园的微机课,教的内容不多,有一个软件,其实就是连线游戏,屏幕上会出现若干个点,每个点上有数字或者字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点击就会依次连接出一个图案。也分几个难度,最低级的就是123456 ABCDEF这种,高级的是1 7 25 33 58 BEGKMQX这种。
9 T5 \7 R3 ?1 I6 G后来念小学也没在厂里的子弟学校念,去外面的学校读,一年要交460元借读费(01年-07年),入学要考试。
0 h& x; Q4 o# x; t* A1 H; F- k你们猜考试内容是啥?% m( a$ Q/ i; H. b
反正我小学阶段,非独生子女加一起连10个都不到,里面还有两个是双胞胎。
北港昕少 | 2021-10-15 22: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从《民法典》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发,学校不收集中小学家长的职务信息是合规化需要,是法治化的需要。实践操作中的收集则是另外一回事。6 @$ u/ x; _# O9 @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6 o5 X8 B- T9 o  D4 S
(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f0 _1 h1 Z. E0 s7 ~( h% L
(二)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2 y& g! n! Z0 M: i6 r8 B8 B
(三)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 o) D/ _  z! }9 }* i. e5 [(四)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f; I3 S8 `& N0 A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8 r) e9 [9 o! {+ \9 Y
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家长职务信息与中小学生入学并没有实际关系,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环境,也不会对中小学生的学业和成绩产生直接影响,可以说两者之间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因此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并非必要的选项。可见从这一点来说,在法律层面上是不允许的。
; v' ^3 g9 @; M$ B: A/ i8 G( G1 `平时就业中,用人单位也会在个人简历一览要求员工填写家庭信息包括职务,在这一方面员工也可以选择不填,对此若用人单位试图以披露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导致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进而解除劳动合同,法院亦是不予支持的。因为家庭因素并非履行工作的必要因素,不提供不会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而提供虚假家庭信息属于道德谴责范。
/ y* @$ [: X# i) x; n同样的,即便家长不告知学校其工作单位以及职务,作为义务教育学校也不能以家长不向学校如实披露该信息为由拒绝适龄儿童入学,这么做显然是违法法律规定的。
" ?: o: k* Y$ Z6 }2 S, B0 ?
《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因此可以说,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属于过去法治意识欠缺时代的产物,确有必要纠正一下。* J1 ?, x: E0 c0 U
另外,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在实践中通常作为一些私立学校接收生源的门槛,这些学校更注重教育环境、教育质量以及教育成果,也只有有能力负担的高收入人群予以考虑,这些人也愿意为了让孩子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付出代价,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而作为公立学校——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么做可能会带来学校在学生入学时以家长职务为划分班级、学生,实际就相当于在教育开始时区分了「好学生」与「坏学生」,显然有违背教育本质。那么,这样做至少在学生最初入学分班时,会遏制这样一个后果的产生,可以说对促进教育公平是有所裨益的。4 ^, Q9 D) ^, B6 `" y+ G1 V: _  Y
再谈一下老师在履行教学过程中私下知道家长职务的情形。这通常属于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老师履行教学任务进行家访所产生的结果,至于是否牵扯利益交换达到某种目的,只能通过个别案例个别探讨,而不因通过制度与遏制正常的履职行为。因为,这属于教师私德行为与学校无关,学校并不会因为知道家长的职务而获得预先利益。相反的,倘若学校事先知道该等信息,那么学校便会利用职权来逼迫优秀的老师歧视学生、区别对待学生。另一方面,日常私人交流中我们无可避免的会因为关系亲密而自愿的向他人告知私密信息,譬如在工作中我们会因病请假、因事请假,有些用人单位就会进行探访、慰问和关心,譬如在日常与关系亲密的同事交流中会得知一些私人信息,婚姻情况、家庭情况等。这些情形法律并不予以干涉。倘若学校强令教师在私下搜集家长职务信息,然后再进行班级重新划分、学生重新分配,那是通过制定学生分班制度中着手的事情,学校因此也承担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切断学校在学生刚入校时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对促进教学公平是有必要的,也能从源头上解决歧视学生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