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由于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极其复杂,这一挑战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无论是全球性的还是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多起源于人类的行为,解决这类问题的诸多方法中,教育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途径,因为“教育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h1 p0 D) i# r8 @. Q* ~
# p) k, k3 l. u( T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建议,学习方法和学生参与的改善强调了“让学习者有能力自己做出决定并采取负责任的行为来维护环境、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涉及使用与深度学习方法相关的教育策略,例如发展“使个人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考虑到其当前和未来对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可持续的方式在复杂情况下行动”的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加深对自己价值观的认识和思考。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利他主义、公平和亲生态的行为。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激活学生的内在动机、激发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以及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是十分必要的。# Q$ n8 J& E) i7 w8 Q1 {- s
% s! I2 D/ O2 N4 I$ }- p! ^; G以体验式为主的多维学习方法。学习方法被定义为学生处理学习和学习过程的方式。传统的灌输式环境教育过程无法真正有效传达环保行为规范,而直接接触自然的体验式学习则显得更为必要。体验式学习涉及让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真实世界的情况,以便他们能够通过反思和理解他们的经验来获得知识、技能。体验式学习让学习者亲身体验所处环境,从而获得对于生态环境更丰富、更有深度的理解。根据信息处理的层次,已经确定了三种方法(表面、深入和策略)。在表面上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吸收信息及其含义,而深入学习涉及更高水平的抽象和处理,其中学生寻求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的意义。可持续行为以反思的方式行动,而不是受到熟悉度、便利性或吸引我们的特质所驱动。学习者应在理论、实践、网络多元多维的学习渠道和平台开展深入的知识习得,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环境友好行为实践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要更好地匹配起来。学习是一个层次化的思维过程,也将涉及到思维范式的个体解构和重构。自主选择关于生态环境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既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也保证了学习效果。环境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基本的环境知识,更需要积极的环保态度。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知水平与关注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认知水平是影响人们关注周围自然环境态度的一个因素。生态文明教育实质上也是生活教育,它通过改变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2 M/ S) L# }2 H% }6 j* S- B0 l2 A; [/ j/ o) }- j! B8 i* Q
以沉浸式为导向的学习者参与。借助人工智能教学技术的发展,应该通过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沉浸式学习体验,促进学习者关于生态环境的认知重构。技术进步导致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许多环境挑战。然而,与此同时,技术也可以帮助改变我们对可持续性的思考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新的方法来发展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维强调了学习者对环境的整体认识,尤其是认识到人类的行为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理解生态环境教育视角下的学习者时,应该将其更多地视为“个体”,这样才能更加注重差异化,学习者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才能得到更大程度重视。环境教育鼓励个人通过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态度、价值观、知识、倾向和技能来增加并维持人与自然的互动。学生参与是一个多维度的术语,它描述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与认同、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动机配置,表现为奉献、活力和专注。活力可以定义为,即使面对困难也愿意投入精力并坚持学习的意愿。奉献性体现在对学习的投入以及相关的自豪感、挑战感、热情和重要性的感受。专注则表现为完全集中和深入沉浸在学习中。关于学习的投入,它与利他性和亲生态行为相关联。这突显了动机在学习中与可持续性的相关作用。可持续行为能力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和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对学习任务的投入、对任务的专注程度来提高。利他性和亲生态行为的共同点是自然环境和他人福祉优先于自身利益。
- ~% v1 U' r$ Q$ x
$ ~* Q z$ g+ w" B& p7 c7 I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中国生态教育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联合国关于教育的专门机构,在领导和协调推动教育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在强调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同时,还长期以开展健康福祉教育为目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今后要坚持遵循我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重要指示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教育水平推向新高度。1 r/ M; @+ x! }
! y, _/ O/ H3 P6 W9 p4 o注重生态环境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改进和学生参与度提高,以及学习者在知识向度、行动向度、价值向度、审美向度等方面的多维提升,既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精髓,也要让社会大众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并不断将环境意识提升到全体公民的行动自觉,进而不断提高社会整体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8 z6 h& I: L) V: |
7 M% l5 t; B5 S5 I& }7 v8 O9 v
作者:王瑶、王萌,惠州学院讲师
9 R! L% S7 h5 {6 ?" n" N, ~* ~9 y% m5 ]4 }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