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

[复制链接]
查看9386 | 回复0 | 2024-11-24 1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
' E# Q/ W! `  A4 |+ C5 r% W2 C& P
校长会
  v3 d: d, s5 H( U
2024年11月25日 06:31

6 b9 ?8 b- z4 g9 g
以下文章来源于德重 ,作者德重

6 |) B, ^8 j4 A6 ?" r. K! I8 d
9 ?9 L3 R  o- r5 V$ b5 _9 t
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1.jpg

- _9 h9 j. U0 M3 M) _/ `3 r" \% v德重., f( ?% L8 ]! ~% J
一扇窗 一风景 一扇扇窗 一道道风景" {- v/ o5 v9 a. d* h$ f, q7 \

7 s, [: |; G* V, j0 x

( P8 ]5 I/ y0 L+ u# R任何课程的教学问题,都可以归纳为“教什么”和“怎么教”。为此,我们有必要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 O* `  H; c3 @4 J9 {. E) ]2 {
" q3 P7 S2 S) b2 X3 G. x
, n) n% L6 N0 w6 x王荣生教授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1 q/ I! s7 J) ^" f, O$ b- A5 \) Y8 _1 o; Z! _
9 `( _3 M! s; @8 c
张心科教授认为,“当内容已经建构完善,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便是选择适宜的形式。或者说,当教学内容建构完善时,教学形式便比教学内容更加重要。”
4 T/ \  k  X3 f- V* a6 @3 J2 w
- G* o* O2 `6 e, f' s! D  e( f: ~0 \# U+ B
其实,“教什么”、“怎么教”都很重要。准确来说,两者之间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必然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0 S. d% K. ]. O$ ~  \
& k- I2 Y% w; F3 A3 C& Z7 v; V8 l7 _: }" A5 H5 o  W/ r
一节课,成功与否,其第一因素在于“教什么”。即“教什么”先于“怎么教”。当“教什么”已经建构完善时,接着应该思考的是“怎么教”。需要提醒的是,在“怎么教”的过程中,如果心里没有装着“教什么”,就有可能出现“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q+ z! X: V% a# y( w& J

% r. r) z: C' O) t/ \! D7 t3 e: P) T
& E5 `7 L, K$ V7 |8 @) ?8 {& `; o9 z1 o- v7 X7 v( l
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2.jpg

& C" l- ]  A. _0 K

3 s+ j. E3 @2 Z2 }

; R% ]& ], ^3 D
; W2 V* b% J2 z9 D, p
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3.jpg

2 i* e) O9 l' ^) Q  n2 E$ c
关于“为谁教”
) `$ F0 g- R) m# G% _
# s1 i  {3 Z7 t: @; [
' z9 R# k( f' j1 Q0 n" D
厘清“教什么”和“怎么教”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一节好课的基础。6 S4 H( ?+ S. S
3 L5 m, @$ e1 }2 b$ t9 B; }% h. y8 P
& @2 F2 E. m4 w, W" m
施茂枝教授认为:& Y) W- }& P1 a, |

  k$ t3 ?4 }! C) ]" ]& i
$ d# q9 P: \7 \, \0 c7 e# {其实还有一个更上位的问题“为谁教”。“为谁教”决定了“教什么”和“怎么教”。当我们优先考虑“为谁教”时,就不能不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其发展规律,不能不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感兴趣的写作内容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将“为谁教”置于“教什么”和“怎么教”之上,用“为谁教”统领“教什么”和“怎么教”。3 k( ^7 ?, h# e* M( d/ y% J

2 R% h! H' D  V9 b
; r" x* k9 A. o" o) u' [从上面施茂枝教授的观点中可以发现,他所说的“为谁教”,其实就是学情分析,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就应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 H  X" S: v, N$ R& `1 X9 G/ _0 O. Z9 v1 H& J+ a

7 Q9 r8 O# E" g顺着施茂枝教授所提到的“为谁教”,我还想到了“为什么教”。如果说“为谁教”是基于学情拟定教学内容,“为什么教”则是基于课程标准、基于教材拟定教学内容。无论“为谁教”,还是“为什么教”,都是“教什么”的前提,只有把“为谁教”、“为什么教”弄明白了,才能保证“教什么”的严谨、准确。
( g+ c9 h- E8 n& N7 o: Y* X6 R( t/ t) a

2 X2 C3 N, a" s- p
% O! i( N$ J' [+ ?
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4.jpg
! R1 Z, W5 f' K$ ~' d; G- g! }
) Z$ ]! i8 b- `6 H8 U2 X

* t* k& ?0 h4 R) K+ k& [! E8 o9 Q0 e9 ~* @" S5 o8 W
我们围绕“教”做了很多学问,却忘了“学”才是根本-5.jpg

/ k" L, v: [' v6 l# T, k( ]
关于“教得怎么样”
; \4 w# r8 \8 H1 n% Z  o

6 q/ Z9 N) Y7 ]& R6 v6 }9 {
+ ~: u8 m9 k+ [8 ]按理来说,一节课的教学如果说“教什么”,“怎么教”都不出问题的话,这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了。但是,仅从这两条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难免缺乏说服力。
4 I- |  _- s& B9 k1 _; E0 o9 I3 I1 ]/ n, m4 G3 W  J7 v- u7 e8 t

& k4 U& ]; A' u1 f, Y$ v一节课“教得怎么样”,关键在于学生“学得怎么样”。也就是说,“学得怎么样”才是考量一节课的核心、关键。  t% V/ A: P4 j. |. I
$ ]9 n9 J6 L9 w

3 c' i9 F' U( |. d5 ]4 C# J4 b4 z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那么课堂上就得有可评估、可检测的教学环节。此外,还得注意,这一环节评估、检测的内容应该对标“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内容。如此,便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 W) O  }! I% \4 Q& |0 v5 i8 Z: \2 I- F5 n$ z" s5 o
1 J5 x6 r1 s- M2 X1 _4 ^7 h) u
我认为,在上面的表述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错误的教育观念。前面一直说的都是“教”:“为谁教”、“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而关于“学”,只有一次——“学得怎么样”。从以上的表述中,就可以发现“教”在我们教师心中根深蒂固、约定俗成,我们教师早已墨守成规了。为此,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N/ R0 ]1 }8 Z9 \

% ^2 f$ |5 \6 K( T7 y) H; _( [9 m, s2 K0 |7 p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现实呢,教师依然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仍然站在课堂的最中央,教育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R5 x+ M5 v9 q  T6 [- q0 V: p5 U: [2 }; C
, S4 ~& U3 c" M6 Q7 ]: H% d- j

6 p3 R3 D* X% a+ w1 ~! q7 [& }+ }让“教”与“学”易位,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这不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我辈皆需努力。9 t. G8 h, h$ n8 i  a

4 ~8 n* e4 E/ X! ?& F6 X, E4 M' p
  ~" |$ A. q! K. F$ Y
# h* \) S& G  j5 G! l
来源丨德重
8 w2 h) ?# X/ V0 `* N! L& Y作者丨德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