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优势学科是推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全面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和人才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由于民族地区地处相对偏远,受自然条件和特殊气候影响,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相对薄弱,差距明显。然而,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存完整,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因此,加快推动民族地区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其人才和科技支撑作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8 \( [+ [, ^3 v$ g5 u
9 o* {+ v+ \* i( h$ L: h8 Z
以生态学学科群建设,推动民族地区优势学科发展5 g9 z2 v4 l2 E5 j
& u: p1 p) T& \8 A9 v
西藏大学生态学是西藏唯一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的学科。西藏大学生态学学科建设始终坚持立足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高地,“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重要地理单元和战略定位,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突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世界一流的高原极端环境生态学特色,学科建设目标瞄准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美丽幸福新西藏、共圆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6 Y4 \* E+ T+ p+ m G( W/ H$ X$ d2 v: R; a, u" u$ ~
受西藏复杂的地形地貌和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条件制约,西藏高校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的问题,严重影响其优势学科培育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展和质量。为此,西藏大学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克服种种困难,走出了一条依托学校众多特色优势学科,打破学科间壁垒,形成以生态学为核心、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基础、高原医学等为支撑的西藏大学独特的生态学学科群的实践路径,目前已形成了“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生态学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注重学科交叉创新,重点研究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生态学、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生态学、青藏高原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学、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生态学4个极具特色的学科方向,建成了以“生态+”为理念、具有区域特色、瞄准学科前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态学学科群,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的优势学科建设。/ a+ u7 y/ b! ~4 d( J
" C/ q2 C, E# o! r- g; u/ n/ R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 _0 g5 N5 s; S7 }0 n3 j8 o
; y5 x3 Y6 A3 K( g& N: l3 U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优势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才能提升优势学科建设成效,并推动高水平、有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带动一批本、硕、博不同层次拔尖人才和青年才俊,有力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事业。
8 ?# c) T. d7 W* Y [6 i3 t: G/ b9 k
近5年来,西藏大学依托生态学优势学科建设契机,牢牢把握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藏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政策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藏大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引人用人自主权”和“岗位聘用自主权”的政策机遇,一方面,强化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创新举措。立足现有师资队伍,大力实施青年博士发展支持计划,人才创新团队与实验室平台建设计划,援藏干部人才激励计划,学科领军人才、教学名师、青年学者三类人才发展激励计划,学科首席教授、特聘教授两类人才遴选与考核计划,开创性建立了西藏大学“111132”高层次人才发展体系,有效激发了现有师资队伍活力,提升了整个教师队伍干大事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目前西藏高校在人才建设方面存在“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的客观现实问题,为此,学校采取超常规举措,对优秀人才实行倾斜政策优势,优先在生态学领域引进学术领军人才和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了由国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生加入的多民族融合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团队,建成了一支在国际国内生态学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能长期扎根西藏的稳定人才队伍。“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分子进化”创新团队获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西藏大学生态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D0 A! b/ o& h3 T4 z
7 M3 u) r* n7 w1 a5 B* i2 x) b一流的人才培养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落脚点。西藏大学在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次面向全校不同专业背景优秀学生,实施西藏大学生态学优势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组建首届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珠峰班”,打造具备高级专业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师团队为主体的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实行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的“一对一”导师制培养计划,构建了“本—硕—博”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未来生态学更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生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9 ]1 l5 l0 P Y/ {1 E0 [6 S
: W% c( z: x, G; y5 t6 R# u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全面改革,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教育部学位论文质量监测平台进行“双盲”评审;依托对口援藏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质科研和教学资源,与对口援藏单位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开展“1+2+1”“1+X”联合培养,通过多措并举,全面加强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工作。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凝练出来的教学成果“‘思政引领,援培协同’的边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Q7 `' c/ t& ]7 ~" `. f: q" B$ N& Z- W; `3 t/ a1 q( C
创建高层次特色平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 Z6 g. \; Q" O, `3 ] G6 ^
3 |6 [# Q0 D3 V; \( E8 u8 R' B: ^0 [科研平台是高校师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各层级重点实验室和各类野外定位观测研究站是开展生态学高水平原创性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西藏大学在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整合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优势学科力量,成立了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获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填补了学校生态学科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空白;西藏雅尼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获批进入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络,新增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设的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并在科技部评估中获得优秀;建成西藏大学高原生态环境与健康院士专家工作站。6 F# d5 s4 p- e; A0 c1 Y
$ W5 o) v3 s% S
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生态学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西藏大学生态学学科下的各二级学科研究聚焦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可持续生态学方向,研究目标紧扣保护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高原代表性物种和生态系统为核心,以关键生态因子为基础,以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为目标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经过多年努力,这些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与典型物种适应机制”“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学”“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3个主要研究方向的集成成果,获得了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有力支撑了生态学优势学科建设。
8 a$ L9 y! n# Y! u1 x& H( g( x( h( R d: B: b' ]9 Z& a5 U$ j
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5 X3 _# n) H4 J3 B/ `
0 ^) ?# F5 [) o. ` ?生态学是支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关键性基础学科,西藏大学生态学学科建设始终坚持发挥学科优势,努力提升服务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能力。生态学核心团队多次参加西藏自治区、各地市以及各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西藏自治区大型基础设施和工程项目设计的生态评估与核算、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复核工作、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及高原特色野生植物和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等工作,并为西藏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积极献计献策,为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和强边四件大事贡献力量。团队骨干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通过前的评估会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团队核心成员深度参与青藏高原二次科考、川藏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工程开发建设的生态本底调查和评估、青藏格尔木—拉萨油气管道建设的生态修复、拉萨南北山绿化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不断提升生态学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h5 Q: \5 F' B. ]
' V3 P$ M! g% D+ s5 V. L
近年来,西藏大学生态学依托优势学科建设的契机,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十分显著。然而,与东部高水平院校相比,学科建设还面临高水平教师队伍总量不够、有影响的知名学科领军人才偏少、高水平或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产出相对不足等问题。下一步,西藏大学生态学一流学科建设要努力巩固、持续扩大现有建设成效,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完善体制机制,补齐短板差距,切实加强生态学一流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设,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持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R+ `# b* m3 P/ u( ~
7 i5 I1 i' J0 z4 ` v) y! S) T(作者系西藏大学理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6 D2 Y6 n6 h; `: A+ ]. |; c
6 u3 n) z' k N* f* Z" {0 ?
责任编辑:徐杨9 n. L/ b, L9 o4 ? `
V& F: E! r g1 e2 h& S0 W- M9 h: I; C作者:拉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