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最大的弊端在于,失去了做自己的天然3 R# x9 S, [8 ?, E) k! R
前段时间《奇葩大会》邀请到了蒋方舟分享思想,她在节目中大谈自己战胜讨好型人格的经历。她直言,讨好型人格给她带去了烦恼。
! @0 h% [& [) C( w$ U
- F( F! w9 o9 j0 R4 i
u( ?" Q6 T' L8 h, Z/ e3 m- q
* E: `- m% p: j- B! K
蒋方舟,一个七岁写书,九岁出书的少年天才。年少成名,似乎人生畅通无阻。她有什么可烦恼的呢?8 ]: q2 A9 H0 T; c3 U; R' `
& h8 @2 O/ j% D/ U
在《奇葩大会》上,蒋方舟没有大谈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是坦诚地吐露了自己讨好型人格这个隐秘的阴翳。
5 n. Y B4 k# v1 b* u/ r, M7 g( \
: H4 L* u+ f2 k3 d* F蒋方舟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她与一位朋友的对话。
- U% [# V8 I% J- A8 n1 M) l4 ?5 P8 \% o$ l% H" p* t
当时那位朋友问她:“你有没有和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1 C' F. L2 C. |& g; O* T. w' r, p: B4 g& I: Q
“什么叫真实的关系?”她反问。
$ V, U; m. b" R
+ F* l Q3 S9 |“就是你可以和他争吵,你也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他。”那位朋友说。5 P& o/ Q0 v$ h( ^" m9 m
( W4 Y5 l& g" e4 }# j# d
蒋方舟想了想,最后遗憾地得出了自己从来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产生真实关系的结论。
, L3 G: R# k- \( R- b2 R' C& X K
& B5 E- A4 y: w" c/ ?. H' O为什么?因为她善于讨好别人。% I" m, S2 A( M% R1 a
7 E: f% z) O8 ^/ W- b% o6 S. q! T1 m
她能为一件事道歉两个小时、她不敢反驳长辈错误的观念反而会对之称赞有加、她不会表达对朋友的愤怒和不满……
9 D2 T, ?) j4 R) n b5 }
8 b( t" v, @. P% i* [# w所谓讨好,不就是避免与人冲突,事必与人为善,换位思考。所谓讨好,不就是懂事吗?( T9 I7 i7 {: r+ }
+ n7 N; B7 o2 Q" D
可懂事的蒋方舟快乐吗?未必。: _3 m4 i, N! x5 {
B6 u) w+ U% D ?( e$ a& O; @1 E因为如她所说,她已经和其他人没有真实的关系了。2 p& b3 K2 g. s9 H# [
5 k. m/ G% s& u! U6 K
看来,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方方面面都值得羡艳。/ c) d" a% U2 h+ z4 m
蒋方舟的懂事,实然是在迎合他人的期待,这不仅是独立人格的消弭,也是一种放弃个体意志的妥协。他们太在乎别人的感受以至于忽视了自己,可连自己的感受都忽视的人,很难说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 C5 J" m0 ]" D8 W) c1 O* [3 d, T" u8 h! E! `" v
多年以后,懂事的蒋方舟终于敢站出来承认自己一直在“假装懂事”。可蒋方舟只有一个,这世界,有多少如蒋方舟一样“假装懂事”的孩子可以发声呢?3 p' r n9 o8 G7 a/ R2 Q5 t% B
懂事的孩子不幸福,因为他们在懂事中,失去了自我。懂事孩子背后的不幸福,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父母的傲慢。
& m# t. }8 [2 y6 _$ M9 h! X9 W ?3 f3 y- E, ~. c
成年人的内心,我们不理解,尚且还能怀有敬意,对他的行为抱以保留的态度。但是小孩子呢?每个傲慢的大人,想必都觉得自己很了解孩子吧。
. H% i# `- v4 T# b3 U( f7 R5 Y9 A& z! r' K, Y* ~8 G) q
《大佛普拉斯》中有句台词:“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U4 R3 f2 Z. K, ]$ }
4 {; ]/ |( z: e9 b6 q' \" H是啊,我们都开始探索宇宙了,可连小小的人心,都还无法搞明白。8 d3 M/ `$ k. M% I/ D
' N4 _: T8 j2 M. U8 a. l& g$ o孩子懂事,是教育的一个目标,是孩子向好的外在表现。可我们真正有从孩子的角度想过懂事这回事吗?我们总在为孩子塑造一个模型,一个范式。可模型和范式,也是桎梏。
! c l' L6 T! p: a) w0 a% A6 b! O5 r9 Q2 w4 t# U4 P& W
我很感谢我妈,在我小时候给我买了一个铁胆火车侠的玩具。假如当时我说我不要那个玩具然后以换取懂事的美名,那对我的童年,将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R+ b* o C1 c" T" Z! k! S1 ^# b& Y) t0 Y+ P
大人在乎事物的利益和价值,在大人看来,火车侠玩具当然没有一本教辅有用。懂事的孩子,当然不会买玩具而去买更有用的东西。可我们为什么,要用大人的思维来绑架孩子呢?
5 e8 Q' L& |" Z8 Z4 B+ d Y! ~2 j4 u4 }1 m( I
懂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的生长激素。
# ~# f, h) Q3 M% ?/ W" g% |
3 x; E( b, |# `* u" b
" T; Y$ S% }( h. ~6 J. F& }3 j6 ?
(一位日本小朋友对妈妈的吐槽,展现了孩子的某种孤独和大人的某种傲慢)
# P8 K7 t' }$ U2 r2 B0 X2 y4 Z7 g5 [' q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贾宝玉被父亲打屁股,写他终日流连于花丛。言下之意:贾宝玉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
, E Y) K, N9 m
# u1 ?. z9 L3 I6 _1 `: P可熟悉红楼梦的朋友都清楚,曹雪芹表面在说贾宝玉不懂事,实际上喜欢他得很。( _' W1 n1 w9 ]8 a4 y" L; p
\$ @! i1 {7 g9 o K
为什么喜欢他?贾宝玉到底好在哪?
0 L7 q! n4 T' r0 R- G- P2 [( z0 l" G! J2 x! d) A
他天然。
4 L7 [8 d. V( P. m9 e5 s: |; m7 Q* C- O4 Z3 t4 v7 {" q/ e8 h
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1]贾宝玉天然地觉得人应当有个性,女子不必三从四德,她们是世间的精灵。+ J( Y- D, y d1 i' k. @9 G0 b
8 u# y- Y* p1 ^. _7 H3 l7 E' A$ Z5 h3 H这在当时的一干家长们看来,贾宝玉这孩子也太没礼教了!可礼教,往往是天然的死敌。/ ?* ?7 l z) H; h& J0 r
# ^: B5 v: O5 J3 n! {9 m
这两者孰好孰坏,暂且不说。可当时,人们是排斥天然的。封建社会都不需要天然了,遑论现代文明社会呢?但反过来想想,排斥天然的文明社会,真的就文明了吗?
8 ]8 K( u- G' D; N6 ]1 b( s0 N) @3 @8 Z! V0 P% F" k
文明是规矩,也应该是包容。文明是提倡懂事,也会鼓励适当的“不懂事”。: u: q3 f5 k- N* g, u
) A7 o- S) P8 g4 E% U+ @- h( M, P8 Z
% t$ G: o0 C* d7 v( I5 U
4 o5 I3 N/ m/ X2 d" h' z
我曾听闻我身边有这么一位女孩,因为妈妈对她要求严格,她从小就很懂事,从小到大说话做事有很多顾虑,进而演变成不自信,无法理解一些感性的事物,整个人也很少有感情波动。旁人对她的评价是:“她好像没有很幸福的时刻。但同样的,也没有很挫败的时刻。” H( x. O+ b" j- Q2 | P8 n" O
& W8 V- }6 [, L$ t( o! f8 U9 l
这种人,毫无疑问是我们生活中的扁平人物,他们太懂事了,性格没有起伏和波动,情感轨迹没有越界和出格——没有越界和出格,在一般的交往中,那叫有礼。可在亲密关系中,那就叫无趣。# G& \$ ]$ t4 M# O7 n8 W6 Z
2 U) S' G, |/ ~8 W8 X; R( {/ [蒋方舟自己也说:“被人喜欢的需求被空前放大时,这个被人喜欢的自己就会覆盖真实的自己,而真正喜欢你的人,都喜欢你骄傲的样子。”; I+ T0 F* S7 f/ g6 L+ T
% B, v% O' n' a7 ^/ h
太过懂事周到,从某种角度来说,无异于失却了人味。
% g2 U8 C3 \9 N0 g" k. k
7 B6 R+ ?# t. c% C8 c3 |便如《甄嬛传》中,乖巧懂事的沈眉庄酒醉后反复质问自己:“整天清醒克制又有什么用?我就不能醉一回吗?”
7 t; a9 `2 Z! T8 o" t9 d- A0 b& w: B9 F7 {9 `# j8 {6 r( g
这话在懂事的孩子听来,真是天问。是啊,如果一个人不曾醉,时时保持清醒和克制,把人生过得如履薄冰,这未免也太过沉重了吧。 H; [5 r; B2 e5 W1 ~$ Q" u, ^
$ ~; ? {3 V: F) ~0 V+ X8 r5 c+ f不可否认的是,懂事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标准,孩子通过懂事,融入家庭,获取良好的家庭关系。懂事有时甚至也会让孩子自己觉得开心不已,他们享受作为懂事孩子的感觉并乐于为懂事的人设添砖加瓦。" f4 y- L, K1 X& E. k
8 ^, O+ `% T' L! k7 ?
可懂事也是会反噬孩子的——孩子们的家庭角色和情感表达被“懂事”这个看不见的框架给限制了。% M' c3 c. u% R: e% B' X
前段时间,北大学子发万字长信拉黑父母的新闻喧嚣尘上。从外界的角度看,孩子考上北大,留学美国,算是懂事的典范了。6 T& ]/ J( ~" z7 ^
, q& Q2 B; L3 h/ v( X. |
" g2 P- H# o% Z4 V
8 D$ `, ?+ p: H. B8 Z6 n4 A* G' Z5 M7 Q% X) J5 t4 x
可这位学子在信中,却控诉了父母对自己的“肆意操控”:父母从来听不进自己的意见,按照他们的喜好包办孩子的人生。6 i2 ^3 W& K) O; K C3 M& ]
$ I' N: i x2 E+ s
然后,他们为逆来顺受的孩子授予一块叫做“懂事”的奖章。+ R( G. y* U; z5 P& i/ a
$ J1 E- P; e" W, ~
因为心灵上的苦闷,这位学子远赴美国修心理学。最后做出了与父母彻底决裂的决定。
# g2 M) ]! q2 J; C7 j* ^3 l3 X# D4 [' u; Y! d$ ]1 X {
到了决裂时,父母还是搞不懂,这个受过良好教育,从小成绩优异,家庭又无缺憾的孩子,为何要老揪着过去不放。% E* o, W+ Q/ Q7 e6 l; I& m7 g
) u" H5 \$ O1 h. H& @8 ]; }' I实然,不是懂事的孩子揪着过去不放,是过去从来没有放过他们。
0 v3 a4 M8 u' o) N v. E8 a8 @; r5 K% J9 v4 |* q2 n& p# `& N
童年的创伤往往会成为压垮懂事这一完美人设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被关在“懂事”的监牢里几十年,他们需要寻求人格的自由。
4 l8 j& _- i; n8 u- J# t) N( m. o/ |) @1 i
懂事的孩子,都是情感的孤儿。
5 h: C$ T* E: |7 z# \5 t* h8 L0 t! x; C) h9 O: k6 B1 Z
懂事的孩子通过自我剥削来满足他人的期待,通过压抑负面情绪来伪饰家庭的和谐。假装懂事的孩子们,自我舔舐的,都是真实的伤口啊!8 N1 [! V* G. S2 O/ C( z: E5 m/ N" G
% w# t6 C. z5 t
家里有懂事的孩子,母慈子孝,这看起来貌似是个充满爱的家庭,可这种爱,缺乏沟通和交流,背后的痛苦深邃而复杂,是经不起推敲和深究的。这爱,像两条平行线,只是在互相观望,可永不相交。
& c7 t- S' \# }& K: |
5 g9 [ L9 Q5 ]2 h& A T这个令人难过的新闻背后,提出的,是值得每一个人反思的问题:表面温良和顺的懂事孩子背后,到底有多少我们看不见的阴暗面?父母和孩子又要如何在懂事和天然之间寻求平衡点、寻求一个出口?
+ Q& c% k! t P8 S6 Q, t, r) M* P从另一个角度说,懂事的孩子不幸福,可能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不幸福,孩子才要学会懂事。2 `( L7 ?: d, p5 m \" w+ `
! e; h! r9 S$ K. k, K' p
也许有人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反复思考和分析着孩子懂事与否的利弊。但他们从未想过,有些孩子的人生,懂事是必然也是唯一的选择,他们从来就没有什么懂事和不懂事的选择。
U" D9 V; v! W% l( ]" f: X% H# `7 _3 G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承担不起不懂事的风险。, [$ O' }6 |! U
+ c! r& w G" a! A4 P
安妮特·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中说:“(对中产阶级子弟而言)钱,永远存在却绝不提及……在工人阶级和贫困的白人和黑人家庭中,事情正好相反。对经济问题的讨论不仅很公开化而且还经常出现,孩子们都很清楚家族能付得起什么,不能付得起什么。”
% X. h5 c$ T1 z2 u" [" G: I) a- j0 R) {+ n8 H/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然,穷人的孩子也早懂事。$ I; G5 m+ |/ t
小时候过年,在老家贵州的小山村里,我曾经遇到一个小伙伴,叫做小飞。他是寨子里一户人家的孩子,家里父亲常年生病,母亲种田为业,家中的墙壁贴满了被柴火烟熏黄的旧报纸,被一起熏黄的,还有他在学校获得的奖状。$ [* {; J+ b; j: \0 T
* ?- w% D: z& [, Y4 [% L) q( r1 L& U0 U说实话,小飞家过得挺艰难。
: W+ e6 T; U' I5 t
, S2 w/ F: {. o- B. {0 X+ g% v# T* s) w但这跟孩子们的友谊毫无关系。那时,我和小飞徒步去县城买火柴炮放、去山村脏兮兮的小卖部买廉价零食、去田坝玩游戏……
9 u3 @) U. F- ]' _" n8 i. z
" \$ P* X' a- k- A) L1 i有一次,我在小飞家,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巧克力。
0 r) n8 ?) P9 q* n1 ?9 A' O. s“这个比西瓜泡泡糖好吃。”我兴奋地对他说,希望他可以和我分享这个山村里暂时没有的宝藏。$ }8 O( u1 B2 f3 E# T% |$ c* K/ a" `
/ v# ^4 e0 ?/ r# V2 Q
吃下巧克力的一瞬间,小飞拖着长长的鼻涕,咧开嘴笑起来。2 p( B$ Y$ I1 |8 U
' s! A B& |1 D: D“你还有没有?”小飞迫切地问我。5 x" W! X _- j% `5 i
+ Z. X4 D: o* T0 J9 ]
可当他说出这话时,他妈妈突然打了他手一下,他的眸子瞬间黯淡下去,再不说话。% b+ [5 O* O* K$ W6 y3 c
$ d; R9 ` d1 C; f, x3 @2 x有很多年,我都没有再回过那个小山村,但他妈妈打他手的那一幕,我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2 w5 o9 J$ h) H6 \; v
3 k+ b }( f$ m3 J0 _; y再回小山村,已经是大学时了。. |3 F ?7 o1 n1 Y g$ n. d
/ b" S) J2 a: A: z% m3 ~- }
令我惊奇的是,小飞已经长成了一个精瘦的大人了,有着黝黑的皮肤,沾满泥的脚指甲盖以及浑浊的眼珠子。
/ T% c5 e A! Z' C5 ?
" R; x+ U8 ]- ^' `( q' Y他可以熟练地割猪草、喂猪、下地,每天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县城和山村运送蔬菜。他甚至有了未婚妻,那个女孩经常来他家,他们准备年底结婚。
1 i. Q! x+ U% @# H3 a7 i9 T8 t% C5 G而此时的我,却依然还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
6 v2 Q, |* p0 Y; T) A3 R
7 M7 P2 \3 R1 X, C他看着我来,笑了一下:“你是不是那个孙XX?”3 C! f4 ^ D$ P" j. K* ~3 E; u7 L
那一瞬间,我突然能感受到了《故乡》中主人公的那种心情——那种童年好友再度重逢,却已物是人非的复杂感受。
8 u2 j: G3 W# c, L/ V" |5 N/ u5 F- Q+ j! b0 K" t5 c, Z/ n
此时的小飞已经非常懂事了,他已经提前做好了很多同龄人完全没有做好的心理准备。" E1 c. J) D, ^& g" f
9 L! E9 x; S a要生存下去,他除了懂事,还能怎样?
+ i) e! A |/ j L N4 x; \: B! \& _& u: j" U
是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家里要是没奶,哭也没用。
4 w9 B* R/ V+ t% W* P' r1 a7 ~
% \% r# k" ?9 t7 `' t懂事孩子的不幸福,能完全怪懂事本身吗?未必吧。也许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他们为什么会早早变得懂事。 . R3 c7 V: C7 {- F$ D
+ B. f) k+ l- D8 }4 s9 S$ m再见到小飞的那天,我躺在沙发上,连着信号不好的4G网络,打开了某款热门的手机游戏。, V* ^% v( l+ x9 `; p K7 A
& K# r5 P$ i0 \* T+ n/ e' X8 M# L; I
小飞在厨房挂着腊肉,出来时,他看到我在打游戏,他的眼睛突然放出光来,靠近我说:“这个要咋个玩哦?”# A8 y- C$ D' D
6 x, r0 \7 F; v1 N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来,他原来是我的同龄人。# p. F/ P% `1 I0 `
因为玩游戏,我妈常常说我,怎么这么大人了还一天打游戏,因为家庭条件的允许,我可以跟我妈据理力争:“谁说游戏只能小孩子玩了?”% C! E& A( I7 U3 G& _$ N5 H* n# E1 w
( y! z1 u6 m& X5 z% ?/ |
——我当然可以说这种话。但这世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这么理直气壮地“不懂事”。
: P$ I# N9 L* }7 k9 I- a4 d
9 {: Q# V2 }# n5 z2 V不懂事的我,向小飞介绍了一大堆游戏玩法和术语,并解释这个游戏好玩在哪。5 @) t, Z, B4 e
5 A. @0 D7 w% M
他听了半天,摇摇头,自觉地把眼中的灯给关了:“嘿嘿嘿,不太懂,宇哥,你慢慢玩。我去田坎接我二伯回来吃饭。”$ B' C5 I( \. c
; @9 h: Z2 E7 q8 p6 i2 N6 t" V4 s
我看着他骑摩托车离开的背影,突然心里一紧:他一定很想熟练又悠闲地玩一下午手机游戏吧。8 b' A) [; w3 i$ n' i
这世上哪有什么懂事的孩子,只有假装懂事的罢了。
. p4 f* H6 \5 U" F0 N. }! ~5 l6 S4 M/ t" K# i2 J" V
你看,就连懂事如同宿命一般的孩子,也是如此。7 H' V. R4 s, y' D" a
- y' U2 u' v& H* V4 c# C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