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秩序——如何给孩子立规则?

[复制链接]
查看1257 | 回复0 | 2023-9-9 22: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末驾车去金殿公园,被保安拦住。他理直气壮的指向门口的一块牌子——5座以上车型禁入。我绞尽脑汁思索7座车与5座车的区别,试图理解此项规定的深意,却最终也没能想个明白,徒增了许多气愤。
) _# G4 Y! U. |% z& t: S1 i# A
4 h4 ]1 A0 L1 Z1 L2 H
    6 n% |, F" h/ \; t
  • 课堂上不能随意讲话。' n. K+ S( H: S) E8 n; \. r  ]$ J
  • 晚上9点必须上床睡觉。) M: j' o) }, s' ]3 V- ^
  • 睡觉前必须自己准备第2天的课本。+ U! p2 m2 U; X8 o% `
  • ……
    2 {/ e2 g; Y& z( h& {
5 B- i/ h, A5 H7 |& F) U
换位思考,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新规则。她会不会有“5座以上车型禁入”的感觉呢?
8 t  p  x2 X. B; s/ j% R" v  c
0 R" k5 L+ v9 u' V  [怎样立规则更容易被人接受、被孩子接受?我总结了立规则容易踩到的三个大坑,引以为戒。2 K5 v) b$ z- p7 X% [# P- c

* Y/ p6 M" e: g9 W6 ]一、不明说
3 K4 W) o# k! k( l$ `/ H) l/ {& D$ ?
一个朋友曾经分享他儿时的经历。妈妈曾答应他,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但每每写完作业,便会被以“检查了吗”“预习了吗”各种理由阻止。无数次碰壁以后,他终于摸清了妈妈的真实规则——你成绩不好我就焦虑,我一焦虑就不许你出门玩。那成绩多好才算好呢?逆水行舟嘛,就算考第一也不能松懈哦,我会一直保持焦虑的,加油。6 r/ \9 {# {/ a3 B9 G

. W6 S- o+ s# F2 V为什么说一套规则却执行另一套规则?为什么不能明说?我猜,大概是因为:) E5 b: x/ Q7 \- j" g4 q" K5 g

    : C+ ]1 N  B" q' m+ V
  • 心虚:我心里也清楚,这些不公平、不合理、上不得台面。, Q* o" _: K( k/ Q  H
  • 贪婪:如果白纸黑字了,还有谁来揣摩上意,我还如何掌控最终解释权,得以进退自如?法治必然淡化人治,人际之间的边界清晰了,我还如何肆意侵占你的心理资源?; o: \' m; P. }6 G6 I% r4 D3 ~
  • 傲慢:这些都是常识,你怎么连这些都不知道?!
    : j# ?# G/ v" c/ ^  Q8 G- n
  • 霸道:我就是想找个下家输出负面情绪而已,你怎么做都只能是错!具体摆什么规则,我临时想想。9 x! J3 y" h8 X
  W" d0 s* [+ ~7 H
不能明说的规则俗称“潜规则”,而数不清的家长正在潜规则自己的孩子。这比“5座以上车型禁入”还可怕。
) Y' _/ R7 E$ }* G' n1 H& J
( J( r# a1 t3 D) x6 Y2 X对弱势的一方,孩子、下属、乙方,明确的规则既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如果合理,它便于遵守,规则之内皆是自由;如果不合理,它便于商榷,各抒己见不断完善。与之相反,潜规则就像地雷迷阵,看似毫无约束,其实毫无自由。
  q' Y& I( h& t/ Z! c8 E/ `9 Q: N, u2 A3 w' K5 ^- o6 l2 [- K
二、不解释
: T  g% p  T. }) k& j9 Z: M0 _( y# u
" ]* x) |8 ?4 Y* K7 `曾经,某图书馆门口挂了一个告示——禁止携带饮料进入图书馆。但很多人还是偷偷把饮料藏在包里带进去。后来,图书馆用很低的成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并没有去加强安检,而仅仅是在告示后面增加了一行字——以防不小心泼洒饮料污染图书。此后,偷偷夹带饮料的人就少多了。
% T9 p+ ?9 g7 T$ T2 t: N+ Z. x
. T* L+ c  R5 K8 J$ ?. G简单的一句解释就解决了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去做呢?可能还是因为心虚、贪婪、傲慢、霸道吧。; c- y* t! M; `: O5 g
$ e; N0 \: q- `# x1 m$ J8 {
如果真是孩子太小理解不了,解释不清怎么办?
8 w: c" t- T, v7 h" ]; e/ W7 v  A
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其实解释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愿意去解释的态度。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插队实验。只要在“我可以插一下队吗”后面简单补充一句毫无信息量的“因为我赶时间”,被同意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 l" ~1 a: U" k7 b$ F
" E: j# v/ H9 \. Q9 q, l1 G8 j不加解释的约束其实就是暴政,没人会主动去理解和配合暴政。
& u! l2 b6 i) }: w5 f7 a+ A9 ]
+ n1 H9 T# _/ j0 D) F' g三、不自知! i: f( ~. F  K1 x8 N8 K4 _) C

, I5 E1 e; @' H人人都讨厌熊孩子、喜欢规规矩矩的孩子。殊不知,后者有可能带着严重的内伤。$ I. H0 W% n) Z, H/ q. H

0 t' t/ d  G( J1 @3 P一个孩子,她坐公交车会提前三站就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车门边,只为到站以后能立即下车,生怕麻烦别人多等几秒。她这一路的紧张感,你可能体会?
  O  J3 B* I. i+ w" B- O$ x
3 x0 d! L. L2 [  F: W/ [: B) [在自杀率遥遥领先的日本,人们最常把“给您添麻烦了”挂在嘴边。
1 }( D6 b% k% ?6 b# f1 _- a
5 i8 R8 r9 T" S4 {. q; F- A. X“讲文明,懂礼貌”或许是我们人生中最早被教育的几条规则之一。然而,因为文化或创伤的影响,某些家长下意识会把不礼貌=被他人讨厌=被族群遗弃=生死无依。这种人际关系的焦虑,很快就会被孩子习得(年幼的孩子通过观察父母日常反应来学习的能力简直无与伦比)。“讲文明,懂礼貌”这条规矩的级别,在他们心中就自然被归入“生死攸关”那一档。闯红灯该判死刑吗?对别人不会,对自己还真说不定。
2 w. _0 |# T! K
0 K+ s- B- Y% X( r5 f5 S+ _: J家长也是凡人,凡人的成长过程从来都不是风调雨顺的,人人身上都有或轻或重的心结(创伤),并随之伴生出不必要的灾难化联想(内心戏)和超前、过度的心理防线
7 t- s3 m: L8 z6 I7 ^5 M
2 n9 B- {, n% C, W& `( y前段时间,我曾对孩子给课本包书皮的行为生出巨大的厌恶感,并试图阻止她。直到我发现,这背后其实是我自己的心结。小时候,我曾经有一个自认为重要的“发现”——课本邋遢、笔记随意的同学(嗯,当然包括我自己)学习都不错,笔记工整、课本整洁的同学往往成绩反而不太好。我将此归因于注意力安放的差异上,把“内容”与“表观”完全对立了起来。即便多年以后,我的心结依然可以直接接管我的大脑,替我做出完整的灾难化推演——包书皮=注意力被表观占满=学习不好- E9 I! i/ G$ r+ J9 Y1 F
1 M6 X* M4 t. @, ?7 Z( o

    % {4 W. [1 g2 h( q( l4 m; }1 ~0 ?
  • 寒凉的东西一点都不能吃。
    # r# ]0 I8 Q* ^" V/ M
  • 权威说的话一定要听。
    0 U7 i- n" P' W+ y1 a6 `7 L# y7 {$ B
  • 要广泛性友好,要以德报怨。
    + X1 h/ ~0 c8 _' R; }% t  `( I3 X
  • ……
    # X  L) y8 L" U! ^# X
, z, v3 @$ Z& e- f) @5 e- b
由家长心结衍生出的规则,其深层原因往往自己都难以理清,对孩子来说更是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更可怕的是,这些规则往往还附带家长的非理性情绪加成。地雷迷阵已经很吓人了,更别说这次埋的是核地雷,然后埋雷的人自己都忘记埋哪了。
$ O* b0 p( Z  Q" G: D; x7 z6 ]
3 L( f1 v3 L$ n1 m1 G5 }8 U<hr/>物理规律构建了自然,社会规则构建了文明。本质上,两者都有因可依、有迹可循,可以被观察、研究、总结。
" U/ \% J. W3 I- P& t- B
" T  l) F& o, t9 _0 }如果在孩子的视野中注入过多无形的、无理的的规则,就如同三体人用智子扰乱地球的自然科学实验、阻碍地球人发掘自然规律,会极大妨碍孩子对真实社会规则的探寻。  D0 r5 {, V" D) \. t) O2 p

& |9 f" D& B  g家长和老师,是孩子对社会规则的第一印象,需要放下身段、付出耐心、提高觉知,帮助孩子了解自然、认识社会,让潜规则显形,让明规则生根。这不容易,但非常值得。
) y2 G& E% x' F
9 W) P) I/ n: V) A, \& e( t& s因为,唯有内在的秩序,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自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