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恒大在香港公布的最新财报给经济和金融圈投下了一个震撼弹:0 |! I: s8 s5 y. ?* w0 H
根据财报公布的数据,恒大的总负债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我们国家2021年的GDP是17.73万亿美元算,恒大一家的负债占我国GDP的比例超过了1.5%。按2022年各省GDP排名,恒大的债务超过了排名第21的内蒙古。
9 D9 d7 x. N0 V, \大家想不到,它的债务竟然如此惊人。! a5 k" l- D; E9 x& ~1 ~
一个曾经的世界500强,一个曾经风光无二的明星企业就这样瞬间坍塌了。7 e2 K, O" a% V, _&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依靠债务和杠杆起家,狂飙突进的年代能让恒大迅速登顶;而潮水退却后的凶险也能把恒大立马打回原型。! S: M- J& ?9 o# S6 z k
对于这则新闻,网上很多人更喜欢谈的是这是恒大的负债,而不是许老板的负债,许老板照样活得开开心心。7 H' y! x. j; Z! k9 r2 U
潜台词中对这种做法似乎还表现出了艳羡。
8 {' ?. K8 j9 F# A9 X& D) h但在我看来,这种特定历史时期不负责任、疯狂投机的行为未来在历史上注定是上不了台面的,没什么值得艳羡。; C3 o; v* O8 @
这个事件中所反映出的因债务而引发的财务安全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 t3 @5 Z' H. T* T& m: _% x
债务问题基本上是中国大陆房地产行业的普遍问题,是不少房企的命门。恒大不是第一家也绝不会是最后一家。除了恒大,最近破产的还有广州的富力地产。+ R7 Y* u6 y% i
我估计名单上恐怕还有长长的一串等着被曝光。
: J( } u) X6 H4 c9 L记得前几年有大陆的记者采访香港的房产企业(我记得当时被采访的是罗瑞康),问为什么香港很少有房地产企业像大陆企业这样高负债、快周转地经营、发展?- `, U. k* b/ _2 U+ [
当时罗的回答是,因为香港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年代,也被类似的风险无情地鞭打过,所以存活下来的企业都过得小心翼翼,在财务上异常保守,绝不大规模负债,而是一口口地吃饭,一步步地推进。: i/ v& ~1 q, K
因此我们才看到李嘉诚、李兆基等一众传统财团历经各种金融风险、经济危机都始终屹立不倒、能不断续写香江奇迹。
1 c7 s' k3 S9 `" q/ b4 ~我所就职的一家公司在财务方面的保守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a' t' V3 C# J. X6 J% a
我们公司是研发和销售电子设备的。和市面上绝大多数公司不同,我们公司自打成立以来就坚持:不接受分期付款,不接受账期。必须先收到全款然后再全数发货。" R7 X6 y3 H- B/ p8 r
facebook曾经一次向我们下了一个大订单,问我们能不能分期付款?我们一口回绝了,然后facebook打了全款我们才全数发货。
' e) x8 ]7 B( U富士康曾经向我们下了一个非常大的订单,但强硬地表示富士康只能分期付款,我们无可奈何地推掉了这个订单。
. j+ H1 F" m5 Y6 H美的也曾经向我们下了一个订单,但是听到我们要求全款,露出惊奇的表情,问我们难道不相信美的?我们同样无可奈何地推掉了这个订单。# u$ l2 ~! l( E( Z v; @* b
某个大型央企也向我们下过订单,说央企条件多、账期长,希望分期付款,信誉方面给让我们绝对放心。我们还是无可奈何地推掉了这个订单。
. y- v! k# f6 E7 B正是凭着这种看起来不可理喻的保守,这家公司这么多年在财务上一直非常健康,经历过这么多国内外的危机都安然挺了过来,没有因为财务原因裁过一个员工。
8 _1 t. M4 B) k, q/ x6 L在很多人看来这种经营企业的方式,很难发展得快、发展得大,但是公司始终认为稳妥地发展,健康地活下来,让员工安稳地工作、有持续的收入才是更重要的。
N8 }% Q# S- j5 m这种风格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使得我在财务意识方面也非常地保守:讨厌债务、讨厌杠杆。相比那种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的发展,我更青睐细水长流,更欣赏小心驶得万年船。& C/ `( ]$ L' |( e
所以我也总是喜欢在文章中和大家强调: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证财务安全,保证我们在失业后还能有存款支撑我们活18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