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和他老师杜威先生的不同点。
, [. \* W8 N, Y- J/ M% H) l {3 C' E d* @* j0 a& j: P, _) m
(1)“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 N# K @8 X3 D- K* h. `" f
' f8 {0 ~( ~& _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含义;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S# _- E* w7 e, S: ?3 v
4 z3 [* A7 d2 c/ j) L7 [, T( N' n' G
(2)“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
1 L; A! M/ k! m( b% m9 b" Y& P+ q/ ?* h3 l% e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认为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认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打成一片。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鸟笼里面造森林,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根本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社会即学校”将教育跟社会和大自然合为一体。1 B# _1 F" G4 }7 a) N, U
& Y8 x0 m! J+ A A4 c A! O* ?0 M( |
(3)从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6 j. \1 Q( G! C7 s& {, r) v
. P) A8 O8 g6 y 杜威的“从做中学”倡导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静听”的模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事情怎么做便怎么学,怎么学便怎么教,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