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5 p, a) F9 ~% ^# }4 ]
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作《贫穷的本质》一书把贫穷的本质讲的最为深刻。
- ^7 l1 ~$ } h4 Y& u1 Y5 J穷人是和富人一样聪明的。
( a: }1 _ h/ o是的。
: [( y/ \; O7 z; k( s; G; c+ }你没有看错。
+ z; g, b4 G! M. h& u; | Q你以为穷人傻?
8 @& L% J. Y9 m( |+ M大错特错。
" g# Q5 i/ L1 q他们会以自己生存环境,自己拥有的资源,自己的思维模式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5 O; ]1 c' g4 }* m穷人没钱,自然不能投资,不能购买资产,保险,投医保等等。! s7 F) Z3 x/ R
穷人没资源,周围都是穷人,不能借梯。
' ~5 }- S+ _- m1 F一点点风险成本就可以打到穷人,比如疾病,而中产和富人基本不会因为十几万的医药费破产。
b0 x4 s* e% g x3 U; T而穷人有什么?
, {' k$ [# \. \) [有人。
, Z8 Z7 g5 v5 J0 |2 s对。* ^- g- F- t ?# d. t( V
人也是资源,通过劳动可以赚钱。
( e* m0 |( A3 E; K1 X) Z0 U+ s怎样有人?( ~0 r) q9 B' q/ j1 z
生孩子!
0 Y2 S/ k# H2 o* P, O孩子生下来干嘛?
) K& \0 s& X! D) z养老,改变命运。
( U0 Z! @/ A9 f* ~穷人的孩子注定要承担这一使命。' b3 _& i' B; W- [0 ]% }) A f- A
为了让他更好的承担。* z, F/ n) @. g$ S( d, |
穷人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
8 P/ x# s6 B' R) {+ R# I“孩子你看我们养你多不容易,你要好好努力,考上大学,挣大钱,让我们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 ?8 e1 Z; H! Y# X* w- L3 H$ q
“儿啊,你可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
. h) w+ w, V7 K2 q7 W% Q2 u2 z“儿啊,你工作了把工资交给我。”
; F; p8 c ]7 k V……2 ^/ `" h: O; ^' ?* }+ c
诸如此类。
( Y+ j: R8 k5 ], h2 m' u7 g. C这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投资,收益还是不错的,即便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至少穷人还有人使唤,老了能被照看。- K2 h7 |9 y$ D8 j7 ?
所以穷人傻吗?
( B: s. I% f x- q/ l# T- v# a所以穷人的孩子能拥有娱乐吗?8 t+ ~0 X" p. m& v! {; x
假如你是穷人的孩子,你是不是只要一娱乐就感到羞愧和充满罪恶?" Y1 d! R. C0 n
是不是一开心幸福就觉得对不起谁?1 k. f L& r# S
是不是总觉得背上扛着沉沉的大山?; [- `6 I8 \& g9 {2 ~; C$ F8 y
是不是总很压抑?
+ w [+ I( Z; Q是不是有时候不自觉恨父母,但马上羞愧难当,指责自己不是个人,立即转而对父母感激涕零?! A" |( ?( F. |& ?7 Q
你知道为什么吗?
5 o! J4 @. f5 @: V2 h. D% G很简单。$ r# y; m* A1 x( ]: h) U
你是穷人的孩子。/ S/ i5 M1 ]& c) H* }: j4 X: Q
你生下来就是为了改变穷人的命运。7 z% ~' A: \/ q' K
你背负着穷人的希望寄托并耗费了他们的心血,这心血可能只是几千块,但是他们的所有,你必须加倍加倍偿还。
: k' ?$ s+ v t5 c所以,你可以拥有娱乐吗?. x" q' o9 }5 H4 t! D+ }% o1 {
在没有完成改变穷人命运这个使命至少,你没有还清他们的希望寄托,你能娱乐吗!?
5 O, N0 h& T. Q: o/ _9 H- m6 q即便你想,你的潜意识也会阻止你,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生下来不是为了自己开心,赶紧努力。
& D; {7 ]) y8 q% e# S: Q6 V这就是你的疑问。
0 C9 o6 v8 ] Y: H% v这也是穷人为什么砸锅卖铁吃土都要娶媳妇生孩子。: f% F2 q2 C/ U. T. t; Z- r
所有把人生全都寄托在孩子上的父母都有一个梦想,让自己的灵魂借着孩子的生命延续下去,绵延千年,万年,生生不息,自己所有的遗憾,无力,绝望,欲望借着孩子圆满。
0 z3 W) A ~+ |8 u6 ~这是穷人最有魅力的地方。9 I# m# W3 D7 l+ q' |
<hr/>前生后世之因果。
y, s- x+ e/ L- j" ]一个家庭有多迫切希望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这种迫切可以忽略孩子是一个人,这种迫切的欲望强烈到把所有希望赌注押在孩子身上,就有多穷,这种穷是一辈子的,比如《万箭穿心》里面那个挑扁担的女人,还有很多非常努力艰苦的家庭,即便太平盛世异常艰苦,家里一直灾厄是非不断。
% r$ U) m- M9 z& j/ _2 e$ l人追求美好的动力不来自压迫和驯化,而是来自爱和温暖,一个真正有爱并尊重孩子和睦家庭,精神首先必定是富裕的,即便一时受穷,也会把家庭凝聚在一起,大家合力去把生活变得更好,而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完全的寄托和驯化,暗含对生活的绝望,孩子一定会感受这种潜在的情绪并继承下来。
' z$ L5 N, J0 r1 ^- k& j你可能一定要分个钱多钱少,这个无法分出,但有一个现象可以折射,就是一个家庭总是倒霉,父母小时候就穷,工作不顺,不是被排挤就是窝气,一会儿出车祸,一会儿生大病,接着夫妻打架,父母的父母多病早亡,孩子对爱和温暖的渴望一次次被忽略,父母对孩子的最大关注就是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好好工作,把钱打回来给你弟弟盖房子,等等。
% b3 s/ Z+ E. P" n但,即便孩子挣了钱,这些钱也会还债务,或者娶一个坏媳妇。
! Z& Q6 ~3 w1 p! N: S6 x( N最终的折射就是一辈子活不了几天好日子。
& B) O! r. {& {而这种表相最大的心理原理是:绝望。9 e# h" x# C1 R* ]4 B# g
而这种心理一定会体现在人行为的方方面面。4 |# Y9 C, m2 s
把一个家庭和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哪怕这个人是孩子,都是一种对自身目前生活的彻底绝望。, N) c; Y, n4 I( k( q/ E
如果你对生活充满希望和阳光,你会希望家里有爱和温暖,你会尽量让家里开心,让自己开心,而不是将整个命运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一个还没有开化的孩子身上并不停的驯化他。
: _3 F, [" b( p生活的希望来自自己。
; g% l; \ h! f- P2 ], p, C你想开心幸福你就会追求,而他人无法替你追求。: L& k- W' z5 j8 l
好比,我在还是孩子时,我外婆经常拉着我哭泣,哭诉我母亲多么命苦,我要多么好好学习努力,每一次当她对我好,给我饭,她会重复,我很爱我外婆,我从小把自己的使命就是为了拯救我的母亲。' Z: |- e8 M5 a4 l! A1 o
但,结果如何?! n9 o2 V: ~" u* }( H+ E( C8 C
我拼命挣钱,给我妹妹上大学的钱,每次见到我妈妈都大几千给,我自己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最后呢?
& g" w2 @$ s ^4 j$ U失败了。
R6 s7 |8 U; e% `2 w我的能力永远赶不上母亲的倒霉。
/ |$ ]( U9 q- q5 g4 ?她钱被人骗了精光,十五万,
8 f1 Q: D5 N9 x2 W# W她小女儿要上大学,5 A% ?) o5 ^: ~; o/ E/ W5 o
她儿子要搞传销,0 p+ ]' t! W0 B7 Z" |4 ?7 E- r& t
她要老家盖房子,盖了房子,她在城里打工,房子给别人住,她就过年住,
$ ~7 y& A9 \4 ~& E# c她儿子要娶儿媳妇,/ Z) y% ]8 z4 @+ C% M
她儿子要买房,
: {: [& |! ]; `……
! Y& U2 ^( b1 A, q我已经累的精疲力竭,几近崩溃,精神抑郁。
$ V# h1 W0 ~: z r ^3 e我才发现一个事实,我永远改变不了我母亲的命运。. I6 Z& \3 b4 S5 _, e6 t/ u- [
即便我满足她不停的要求,下一步,她又有事情要搞,她潜意识不认为她配幸福,无法安定,一定要把日子过得苦大仇深才算常态和生活。
$ b' ]7 y( q# I* F神鬼难助。
; ^1 x. H1 I. e4 y; G1 E8 z5 n这中间不说我一个赤手空拳的女孩子如何在一个大城市打拼的艰辛。) |# K S( j6 @* i
而我现在也有宝宝。
/ t0 g ?, l# G/ P我会驯化我的宝宝,告诉他,他要来改变我的命运吗?
* W n2 k2 {, p5 S. ~; \我想都不敢想。8 r( K2 v+ z! M4 b
我如何对一个孩子给予如此厚重的包袱,他连世界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 C3 {3 n8 }: F2 \( X8 y一个人穷一辈子,第二代人接着穷一辈子,第三代人依然穷一辈子,你仔细观察,其中必有规律。+ K* J0 k7 b; H0 l
这个规律的动力心理学核心就是:绝望和自己不配开心幸福。
- D) G1 H: T, s6 i这个心理动力机制会操控他们一辈子。
1 Q4 U( `1 ^. J& [* y9 ]1 f) {3 Y即便最后他们的孩子成功了,改变了,入大城市了,但,他们还是不停搞事情,比如介入孩子的婚姻生活,破坏他们夫妻感情,搞的家里鸡犬不宁。, @( N) g ?, U1 N9 }% b* N
那个《双面胶》里的婆婆不就是这种?' ]0 }- O2 f1 X" S& o Z* o1 Y
或者大批孩子终于“凤凰”一把,父母煽风点火,搞得孩子妻离子散。
$ X$ f8 D7 v. m$ z7 F) o; [ @这种事不多吗?
; e1 l6 l2 l) a8 N9 w. `先不管有钱没钱,一个人想内心安定祥和,平静幸福,这就需要幸福的能力。. ^( U" D) x5 K a8 { i
而穷一辈子的人,穷三乃至四代的人,很难有这种能力,甚至他们一生都不曾遇到过拥有这样的人进入他们的生活并与他们产生链接,即便有这样的人试图靠近,他们也无法停止自我毁灭的无限循环里,感受不到,无法认同,不能接受。- d- [! c# M0 n1 ?
<hr/>如何突破
1 q0 q1 |( m5 d; Q从心理学上讲,一件事,需要先认清楚现实,再接纳(即便它不堪),最后才能改变(新的重塑),掩盖和逃避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1 }8 h6 O+ W9 w/ u4 e第一次编辑我讲的是现象。4 U6 B) A4 U, Q d! \
第二次编辑我讲的是成因。
[+ }) R% N1 }: C. ?( y2 H这一次,就聊聊如何突破和重塑。% C+ b$ W N1 a7 Z. o
1.环境。% j( {2 Z- P4 u1 C. X6 T
一定要竭尽所能,以最快速度离开原生家庭,这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如果可以上学,一定要努力,考上高中,上大学,暂时远离。) `# x1 ~( H+ T& s# [/ M
为什么?. U: ]6 ]3 z5 P' G
& k( C4 b1 e7 j- f6 {因为人是环境产物。2 i, a/ ~* ?/ d
让自己长期处在压抑,驯化,不能呼吸的环境里,长期受这样煎熬,日积月累,人的心灵一定会渐渐扭曲,并继承下父母的脾性,如暴躁,暴力倾向,喜怒无常,低自尊,无法获得安定祥和,总是紧张,焦虑,恐惧和折磨。' p$ y# s/ F5 o! e+ N
2.适当减少联系和接触。
% v; V1 c( m0 W; c穷人父母纵然有很多不好的一面,但他们依然是穷人孩子获得爱和物质的唯一途径,还是能完全信任,血脉相连,但,要慢慢学会减少这种依赖,渐渐独立起来。" E7 J _" {' c
3.拒绝。
6 |: e; H% n( m& J7 K: t4 G善待父母,就一定任由父母没有边界,好不客气地踏入自已的精神领域,大肆践踏,驯化,咆哮吗?/ C5 D: p, t- h' x. r3 k T
孝顺父母,就要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借由父母的手给自己的弟弟吗?就要剥削未婚夫家的彩礼陪衬到自己家吗?夫家有何义务把自已挣得钱给你的父母?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钱难道不是用来开拓你们自已的小家吗?你们自已不用生孩子,孩子不用花钱?) x. d; i4 M5 H/ ?
赡养父母,就一定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活,就一定要任父母为所欲为,随便介入自已的婚姻,破坏婚姻,扰乱自已的家庭,就一定任由父母赌博,家庭暴力,母亲无端的情绪不稳定,盖帽子,指责吗?一定要为他们的性格不稳定,情绪暴躁,人际关系混乱,酗酒等负面能量买单吗?
# Z- |+ o& D) ~8 P2 J6 x不。2 |9 d9 |9 ? f- j K
拒绝。
4 J! z, E/ F% G7 a, I3 T- P7 c毫不客气的拒绝。
' N# X' T6 ]8 Y/ X3 p7 s ]1 F9 x/ c; } q该为他们的失败和糟糕的人生,使人抓狂的脾性买单的是他们自已。
2 |! t6 e! p3 u7 Z0 O而,守护自已内心,保护自己,则是我们自已的责任。
8 j/ p6 M/ Z0 ~. O# h不能混为一谭。7 C& R1 l' ]9 p- t. N
4.明确责任界限。4 W% D3 ^ A; L& r
比如:父母生病了,父母需要治疗,父母在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工作,我们要出自已的一份力,去赡养。6 e7 B: ]" w1 n8 {
赡养义务和养育义务是对权负责关系。* M7 l0 W/ e2 {& Y* e
中国有赡养法。
4 c3 e: o* v' }- Y不能以此为借口,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你可以以自已的能力范围,在父母年迈衰老的时候出自已的力。
( h8 P: ~9 U' r" J$ B4 B% P. r# X3 m比如:父母生病了,父母需要治疗,父母在失去劳动力后无法工作,我们要出自已的一份力,去赡养。
4 P! h) C; x$ d0 t赡养义务和养育义务是对权负责关系。
3 M2 J" i. R: J" y, s5.认清事实。
$ C; ?0 `7 u, I+ p5 o, i清晰认识父母的缺陷,不意味就可以把他们的爱和付出全部抹杀,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孩子的耻辱,更不意味着,要放弃父母。/ I$ u t" | D* B6 p# ~0 d
只是冷静地看待他们的生活背景,心理模式,生存环境,思考问题,为人处世的方式。
% @, ?: U( p4 j- T; d o这些他们身上的东西,我是否要继承,由我来选择。) l1 V6 S$ b1 j2 y
一个穷人家出来的孩子,本身他就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甚至没有读书,他来到大城市,可以说一无所有,如果他再连一个乐观,积极,努力的心态都没有,心理扭曲,别扭,谁愿意帮助他?谁想和他做朋友?连最基本的领导、同事、朋友关系都处理不好,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挣点钱就挥霍挥霍,还有什么出路?
& G5 \0 G8 J5 X5 r0 h. ^再者,本身,一无所有,还要背负两代人,乃至三代人沉重的负担,天天愁眉苦脸,活得苦在仇深,性格阴暗,脾性乖张。
' c5 x: C% s6 {: B8 r! [别人躲都来不及,谁愿意靠近?
8 b2 L0 Q6 |8 g% h<hr/>再从两代人的一生来看,只有孩子心理健康,勤奋,努力,改变自已,去快乐自信地生活,去工作,去大城市,只有孩子真的站起来强大了,他才有能力在父母衰老的时候给予照顾,不然,即便父母和孩子痛苦地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未来,仍一片阴暗,没有出路。
: B/ b/ W* f" w! f l+ D; X0 E* \<hr/>) m5 _4 A+ |1 I; [
穷人家的孩子比一般家庭的孩子,不仅要经济上承担的更多,还要在精神上承担地更多,而摆脱这样束缚和命运,需要的努力、艰辛、苦涩和胆识更多,决心,毅力要更大,思考地要更多。 i( S& ^% Z) R
即便这样,他们能摆脱贫穷,在十年,或者十五年后,建立自己的家庭,有一套两套房,夫妻恩爱,孩子健康成长,同时负责赡养没有任何保险、退休金、养老金,可能还很作的父母,同时还要修复好自已的内心,与父母和解,与自已和解,同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拥有新的人生观,处理问题,思考问题的模式。4 H/ [( y7 J' S. {
这个过程如同剥皮,而很多人,只在第一步,就死掉了。
1 p" t' M2 a; T! I$ c.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可以郭巨埋子孝母,可以有卖身葬父,只有孔融提出父母无恩论,但很快被杀死,此说更是埋地尘土。
( `3 q2 W0 F0 B- ?3 H0 O" q$ H& e这第一步真实客观地认识父母,很多人穷人的孩子都做不到,这个过程太过残忍,太过大逆不道,太过违反孝道认知。
/ n1 G$ ~* R0 g0 E! R, l! u谁愿意承认自已的父母不好?5 e* U# Z% }" p3 ~: t8 `
谁愿意大逆不道?5 b5 T. u+ N' Q# e% a
但蒙上双眼,忽略事实,能真的解决问题吗?% r$ o6 z2 z- c& P- j
皇帝的新装。6 \; E+ a; S' H" p( D: T p
皇帝不穿衣服,他就真的穿上了神衣吗?
* G5 W0 C- Q$ \' ~6 F; W认识到父母不好,不完美,缺陷重重,世界真的塌了吗?' q% w8 ]6 ^, o8 u0 h# ~/ e
我们就真的不再在乎父母,不爱父母了吗?9 d8 S T, h! \) m7 {, K
一个虚假的毒蛋糕,难道比一个黑不溜秋真实的窝窝头让人更踏实,更可爱吗?2 |/ q) H: p# u# C) m$ X3 c- ]
我从小爱读书,, L& n- W4 {+ s6 Z: W" n3 W% V- k
读《毛泽东选集》
- @8 |& C# M+ {, v# x" {! ?读四大名著
" t9 H: z' Y) k |* _9 e! I读简爱
! R0 D$ a9 T! T. W) ?. V读基督山伯爵4 L/ |, w" e0 p. }, R
学英语,学西方历史,
' C, c. h% Q0 F0 Q- _* o* | \& q学心理学,想去了解认识自己,了解认识父母,
: \- I7 W/ J9 @8 a喜欢新闻,政治,文化,经济,' |+ w7 v" O) X3 I. Z; } l& D3 m
这些东西不能让我发财,让我跨越阶层,但,让我有一颗勇敢的心,即便现实不好,即便我的父母糟糕,即便生活给以了很多打击,折磨,痛楚,依然有一个温和有爱的心,温暖我自已,也温暖我先生,让我的家里充满快乐,幸福和积极乐观,并对未来充满激情,希望和规划。" L* A2 _3 F% p/ l
我从不介意说出我从极其贫寒人家出身,也不以此为耻,但我也不接受父母的驯化,不要用孝道来剥削压迫我,我该尽到的责任义务会尽到,即便你是我父母,在我成年以后,你也不能在我的心理地盘撒野,我爱你,不代表你可以为所欲为,把你狂躁不安,抑郁焦虑,脾性暴躁借由父母大恩论加在我头上,把你的一败涂地归结在我身上。. m0 v# y9 F+ W- j' Z9 h8 I$ Z
赡养你是我的责任。
7 H8 P1 I9 H& K" t守护我自已也是我的本能。1 M3 i$ k) Y k$ L1 Q0 k+ p# F
<hr/>有个误区和大家说一下。# U6 g$ ~5 J4 s+ F$ C3 h4 j
1.有人看完文后觉得我完全厌恨我的父母并想彻底逃离他们。
8 W5 v: q+ V6 V4 s' C0 T/ v- D这是不对的。
+ y E& T- D( z% b世上是没有完美的父母,无论父母再尽心尽责,他们都不会完全完美无缺并让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他们必定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问题和毛病,因为父母也是人,他也有自已时代局限、痛苦烦恼,爱恨情仇,忧伤,缺点等等。( B( ], e n- \" r
认识到父母的不完美恰恰是完整地接纳父母,而越是不断的美化父母,无时无刻都把父母描绘地好似神一样,恰恰是对父母的不接纳,孩子要不停地告诉自已,告诉别人,来掩饰自已对父母 “不好的”不接纳,掩饰父母对自已造成伤害的愤怒。3 z6 [8 T1 A" ~- i2 X p4 O9 Y
这个点就好比,一个妈妈不停地告诉别人自已的孩子是多么完美无缺,她恰恰是对孩子 她认为“不好”那一部分的不接纳,她只想接纳孩子 “好” 的一部分,所以她潜意识自动地把 “不好”不停地说成好,来掩盖自已的不接纳。
6 S- q: O/ k2 n6 I/ G比如日本电影《告白》里面那个sha了女孩的二号小男孩,当被害女孩妈妈找到这个男孩的妈妈时,妈妈一直说:我的孩子没问题,我的孩子怎么怎么无辜,都是别人的错,我的孩子没错。
* i n% S8 ?6 Y; [- z# |& L1 N, s事实上接受孩子有问题这个客观事实对这个妈妈来说是致命性打击,因为她的意识里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有毛病。
8 U6 e7 n: y6 M3 m过渡溺爱本身也是不能完整地接纳孩子,过分的宠爱和保护是对孩子独立需求的攻击,不能接纳孩子是个独立生命个体并在不断强大渐渐脱离自己掌控的事实。
6 c5 p) N* Y! Z而对我来说,我意识到自已对妈妈的不满,埋怨,正是我认识到妈妈是一个完整人的过程,她有优点,也有缺陷,我既接纳她的优点,也接纳她的缺陷,我认识到她对我的伤害,也认识到她对我的付出,对我来说,这就是她,这就是我的母亲。% L- A. Y% Q# M; c6 X* \
而一味逃避去接纳父母不完美的孩子,他内心深处是不能和父母和解的,更不能和自已和解。$ v$ f! Z* V3 o0 q: E) W, ~
常见的例子就是:
5 S" S* e2 L; c) L0 E莫名地对父母很火大,但马上又对父母感激涕零,并开始内疚攻击自已。
! K8 {9 s7 N; _9 ]9 O: `* g. }/ h2 j人很多时候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来自自我本体和父母客体的冲突,来自把 “我”和 “父母”看成一个整体(连体婴),比如:我妈妈是个抑郁症的人,我也会抑郁症,爸爸打人,我也会,事实并不是,然而,如果孩子一直无法分别出自我本体和父母客体的,或者无法和父母分割,那就很可能,孩子认为我要成为妈妈,继承妈妈,我也要抑郁症,并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爸爸打人,我是爸爸的儿子,我们一体,我要继承爸爸,也去打人。7 G: V$ Q) a/ a! [( o
从心理学角度,孩子抛弃父母越彻底,他越健康,越自由,越能为自已的行为和他人负责,并对自已的边界非常清晰并尊重别人的边界。
0 Y+ K6 ~+ I( M7 N这个抛弃不是指现实生活远离父母或者冷落父母,断绝关系,而是和父母形成完全独立的两个人,而孩子在独立之后,有清晰的心理边界,健康地心理,他反而能更加自由快乐坦诚地和父母亲昵,更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相处。
/ W* [; L+ W% S而评论区没有看懂文章核心,抓住一两句话或者断章取义来批判,不能说明写这个文的我是怎样的人,是不是恨父母,是不是没有良心,是不是不孝,而只能说明批判的人本身对父母不好这种认知或现象的极度恐惧,他自已无法承认,看到别人说必须马上跳出来人生攻击我,来证明父母是完美无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