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Z+ e: d1 v2 Q# x; N0 I# g/ G
“高端”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倒下的命运,又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停下了脚步。10月12日,精锐教育向家长和学员致信,宣布于当日起暂停营业。) \* N4 i, C$ ]8 t, [) l' _
对家长和老师而言,精锐的颓势并不明确,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各有各的说法。一位精锐教育旗下优毕慧的老师告诉每日人物, 10月8日,老师们并没有收到本该发放的工资。大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她所在的优毕慧本属于另一家大型教培机构巨人教育,今年8月,巨人宣布倒闭,作为资方的精锐彻底接管巨人。如今,这位老师又一次尝到了无单位可依的流浪感。
, G% V7 [* g) V5 w; ]更早之前的9月,杭州一位家长收到了来自精锐教育某个分校校长的电话,“她的判断是企业可能不太好了,让我们尽早退费,减少损失”。那月15日,这位家长开始申请退款,他7月才开始给孩子报名,一口气投了近8万元,除去上过的课时,还有7万余元在账上。他到了退费的办公点发现家长已经排上长龙,他明白,退费可能遥遥无期。 {: |" ^% t( ~6 A. T, _
在教培机构暂停运营的困局里,相似的故事数不胜数。但对于精锐教育来说,更耐人寻味的是“高端教育”的崩塌。在精锐教育暂停运营前夕,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今年2月28日,精锐教育未上课的预付费高达27亿。一位家长表示,他在退费的表格上,小到几万,大到几十万的都有。一位精锐教育旗下小小地球的家长则分享了一个传言,一位为精锐教育充值1000万元的神秘家长被曝是某一线明星。5 J& B1 U: i3 i0 L% V9 J
一家能够吸引如此多预付款的教育培训机构最终还是停摆,中产家庭的教育梦想也随之飘摇。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而核心的反思又有哪些?" Z2 r N2 p3 Y
刘力是武汉某高校的一位思政老师,同时也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去年10月,他通过应聘途径进入精锐教育担任兼职老师,并将精锐教育的经历视为一次“田野调查”,支撑他研究生阶段的课题。每日人物联系到他,并试图以他的视角去理解精锐的“高端”和溃败。以下是刘力的自述——
% o: [& Q ^" s7 P- w
2 i+ R8 ^6 c# R5 Z/ A
' k s: ^; z2 Q9 t4 c p3 h文 | 邬宇琛
4 @3 q* L. g6 _编辑 | 楚明
; n8 I# {& @1 Q6 Y0 \运营 | 橞楹4 c6 x( G% w9 F3 H" h& r
, _# D$ }1 X- W" p
. ?; \5 e4 D8 u3 x( V b高端教培的老师待遇不算高9 V2 T2 ^6 d+ ?% R
- ~( N8 w+ j- h# _' M* o8 j1 S今年8月,也就是暑假,武汉本地有一小波疫情,按理来说,教培机构应该停课,但精锐为了“课销”,还在上课。当时校区大门紧闭着,遮光帘拉起来,只留一个侧门,走进去就会发现,里面热火朝天。
" J4 }" Y, l# X# |: p这就是精锐那时候的状况,和房地产的“回款”相似,他们需要上更多的课来减少退费的费用,能少一点是一点。所以在今年8月,巨人教育宣布破产后,我就跟同门的一个同学说,“你信不信下一个是精锐?”他当时还不信,我说,“你不信是因为你没去精锐搞调查,不太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
& Y0 k, @; ^. K' v不过现在回看,事态发展的速度比我想象中快得多。我想的是元旦之前肯定有问题,但10月份就出事了,肯定有更多我没办法看到的东西存在。
/ [4 P. C* w0 v. B. P$ m我是2020年10月进入到精锐教育做兼职老师的,负责高三。当时选择精锐,其实是有意识地在做田野调查,把精锐教育视为研究对象。我自己研究的方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思政建设,二是基础教育管理与改革。对于行内人而言,双减政策其实去年就有风声,包括我在内,都希望为顶层设计做一些调研,提供一些案例,可能不直接指向双减政策,但也会和我研究生阶段的课题会有关联。之前我去过新东方和学而思,就剩下精锐这个大机构没去了,所以我就来到了这里。
" C9 m: U, \' K. o: _* @! w" [4 C但我刚进入精锐就发现了这个教培机构有很大的问题。我进去之后打听了精锐全职老师的工资,这些初中老师上2个小时,只能拿100元-120元,当然还有更低的,但这些课程对外收费非常高昂。我自己粗略算了一笔账,就算我们扣除房租、销售提成、各种成本,光上课的毛利润率还是非常高的,我估计还能造上个50%的毛利润。
$ X( E X' x! e, |5 k& b这其中有个操作是让人迷惑的。对于学生和老师,“课时”是两种计算方法。精锐给学生算的一个课时是40分钟,但给老师算的课时却是1个小时。不同的计算方法,导向的结果也很明显,假如上120分钟,即2个小时的课,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是扣了3个课时的钱,但对于老师而言,只挣了2个课时。" `9 p! ~; Z; ?: D6 B. w; k& B2 K3 f
这纯粹是为控制人力成本。两个小时的课对于高中生其实还好一点,但是你想想,如果是初中生或者小学生,两个小时的纯粹输出学生是受不了的呀。所以真正的上课时间里,一个学生能学的可能只是一个半小时,而我还不能保证这一个半小时里,学生处于高效的学习状态。反正老师心里也想着,我只拿你2个课时的钱,那我中间也会留一些时间不讲课,让你休息一下。这对于我们老师而言是很好操作的,但最终吃亏的是学生。1 O6 k7 M7 z( U/ J& u( r3 m/ m! M
我作为兼职的话,单课时价格会比全职高不少,课时费在100一个小时,实际上这也不算高,只能在中下游水平,我经历过最高的教培机构兼职是一个小时250元左右,是武汉本地一家非常小的机构。这就是吊诡之处,主打高端的教培机构内部待遇并不算高。
+ i& @. e3 g0 o+ Z) o% }- I+ B按照规定,精锐教育会收我一个兼职老师6%的“服务管理费”。我问了分校区的校长,校长说“所有兼职老师都是我们做的‘服务外包’,工资需要人力的代发代管,所以需要扣除一个服务管理费”。我就跟校长说,“这个我都理解,但能不能给一个票据?”最后当然没能给。这个细节或许也能看出在一线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我的理解是,服务管理费是变相压低工资的一种手段。
/ E& N) i* X, [- J; Y但没办法,还是得做啊。在精锐,钱是源源不断流进来的,就是不会进老师口袋。精锐现金流最大的时候应该是2月底到5月底的样子,我教的是高三,到4-5月份报名的时候,上一次课在930-960元之间的样子,一次课两个小时。
7 x; S4 N) O/ H# E7 m: y, @初三和高三的学员统称为“两三”,元旦过后,“两三”中有一波学员会完全不去学校,所有的课程都到精锐上,这样的话上课量非常大。参照双减政策,这肯定是违规的,但基于这样一种市场:他们6月份就要考试了,但是他在学校根本跟不上,实在没办法了,就是不认命怎么办?只能开外挂了。
% B- V/ ~2 N$ u0 D- O9 T精锐就是一种外挂。对于“两三”学员,一个月差不多是2-3万元,如果是从12月份元旦之后就来,一直到6月,全程做下来一个孩子就是12万元左右。目前武汉还没有旗舰店,但是上海就有,他们的报价更高,我看了一下,一个课时是500多,一次课扣3个课时将近1600元。可想而知,这是一种怎样的暴利。
* R* ?" L o0 T; y* a& O- U
- e8 \7 } S6 V) I/ N- @0 z# p: b' c/ ?8 O+ k m) k9 A. i
▲ 精锐教育课程报价十分昂贵。图 / 受访者提供1 }0 b) T4 k6 S3 R
: F, O' G4 W1 r
) q g/ Q7 }' \; _5 D( R
高端鸡娃
3 L, `4 U( r5 F0 {$ H' t5 Y
9 k! ]& x, C' u/ l' t; k& G“北大哈佛精英创立”“高端教育”,这几个词常常和精锐一起被提及。
, r/ w' c9 y3 t$ j5 b9 p) k这个行业大家都觉得要求很高。首先你得有个相关的资格证。高中还特别不一样,它涉及到高考,家长对学科相关的资格证非常关心。其次是要有一定的从教经验,但从教经验怎么判断呢?我说有就是有吗?其实精锐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
5 L) m) s# n2 i$ V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当初试课就是校区的招聘老师和校长来听我的课,这个人的身份可能是一名初中的物理老师,也有可能是一名初中的英语老师,她只是来听我讲课的流程或风格,但对课堂的把控情况、知识点内容都是没办法都听懂的。隔行如隔山。所以想要进这个门槛的话,前期通过一些包装的手段是真的能进来。9 Y2 Q. G, B) H% ^4 U4 T: o
或许高端的第一印象也在店面吧。如果是和其他小机构对比的话,精锐简直就像是三里屯,而小机构就像是地下通道的商铺。它(精锐)的前台、等候区、教室,无不被温暖的光线笼罩。精锐和新东方的装修应该是这个行业独一档的,但它们的钱估计也大量地被花在了这种地方。我之前和校区校长聊天的时候,她就告诉我,一个校区装修下来,大概要200多万元。- G5 H: ]% |' g0 ~9 Z
" s( K6 B# q$ l) Y& m/ u5 i! r/ _! \, q( |" L/ d. N3 G* R2 N
▲ 气派的精锐教育店面。图 / 视觉中国$ n4 `, P' i. Z4 t
你不可否认,它的服务做得很好:一个学生配备三个老师,前端、中端和末端。前端的老师会打电话给你约过来,中端的老师是班主任,负责帮你排课,给你整理学习资料,还有非常重要的工作:争取续费,然后末端才是教学生的老师。+ X# R% n" }0 |, s. G
而精锐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1对1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家长选择精锐的重要原因。1对1的好处很明显:针对性很强,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调整节奏。我面对一个喜欢学语文的学生,可以直接从这篇文章的文章大意和文章的考点去入手,节奏会更快,老师也可以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去讲更多的东西。但如果我面对的是一个体育生,他可能文言文没有认真地学过,那我可能要从文言文的发展历史轨迹讲起,需要重复给他做铺垫。
+ y2 k& i5 P7 c# |但一对一的坏处也是有的。实际上,大部分老师都喜欢一对一,因为一对一更轻松,上课节奏更加自由。而当老师面对一个班级,一定要经过严密的课程设计的。如果在一对一课堂上,碰上技巧高超的老师,学生会很享受这个过程,但对于很多新老师而言,一对一可能会流于形式,忽略教学中艺术性的技巧。
% g: {& _. I; w: m- x; m无论如何,高大上的店面、稳定的工资都让有情怀的老师能够在这里施展自己,至少能把教学水平拉到平均水平。这就是精锐的可取之处。* V u8 O$ ?* O* Y9 m. F
精锐的“高端”或许是种机构制造出来的信息不对称。我听过一个真正“高端”人士的教培玩法——他带了自己的孩子去当地教育局把特级教师的名单拿到,然后请特级教师到家里来教孩子。这是真“高端”。2 C# K- ~- ~( Z( I
在精锐爆雷以后,网上传出上海那边有要求退费几十、几百万的家长。这当然是真实的。精锐的报价体系都是有引导式的,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一样,饭店会告诉你,A套餐78元、B套餐58元,但是A+B只要110元,这样形式的引导,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家长引到最贵的“套餐”上。销售的目的是为了拿提成,老师的目的是为了拿课时费,家长的目的是为了学点东西,但这三个人合在一起都没想到,精锐的目的是挣更多的钱。& ]( n' a8 _& [
很多家长是无法放下焦虑的,精锐也才有利可图。今年暑假武汉有些疫情的时候,精锐不是偷摸摸在继续上课嘛,但实际上家长也是乐意的。那段时间风声鹤唳,有一个家长却告诉我,“刘老师,你一定要给我孩子上一对一!我的孩子要考试,升学啊。”
0 S+ W+ E# @: E8 l) p# w7 L回想起来,精锐的家长确实至少是中产,无论怎么样也想要让孩子成绩提高。大家都绕不过“鸡娃”这个词。去年我有个初三的学生,他的爸爸和妈妈都是国内同一个211大学的教授,学历非常高,但他们孩子成绩却不是很好。他爸爸告诉我,“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到普高线!”但那个孩子确实学习不行,几乎完全没希望了,我就只能建议他,可以去我们武汉的一个国际学校念高中,“走普高没有退路可言,你有这个钱不如去国际学校报个名吧。”最后他在5月就没有来精锐了,真的花钱去报了国际学校,中考只是走了个流程。( t- W% O! a2 d5 Q! f
还有一个学生也是初三的,有非常明显的读写障碍症。这是我从教7年来从未见过的,我很少去说一个孩子先天不行,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这个情况确实有些无力。他的父亲是一个公务员,在这里花了将近15万元,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将小孩成绩提高。竹篮打水一场空。
$ |" I8 P" Y( E最近一个手里的孩子,他们家的收入状况也不算差,一星期孩子只放一天假,而那一天小孩要上10个小时的课。前几天我们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她还有两三万的钱在精锐没有退费。
; y; b9 \' n. W6 K3 F
7 g$ e' t2 g$ }# |3 l
, o& B3 g0 ^$ ~1 [; H; V3 K- @' b( \▲ 位于上海市的精锐教育总部,来登记退费的家长排起了长队。图 / 网络" r9 j& M3 r* B1 L6 Q
* `2 y% j5 f; w
7 s% r& w3 j. r! Y“最不能认同精锐的两件事”
" D' m. U: \% b6 L( i8 e: {
{( ] g2 w% V- k) }/ d5 g% _, l( Z3 m越是频繁地打气,我越是觉得要凉。在宣布暂停运营前的前一天,还在跟我约课,“刘老师,能不能再上一节?”大家似乎都不知道公司真正的情况。
6 W1 ?' A' L F3 K9 _; D双减出来之后我就感觉精锐会出事,所以我减少了自己的带课量,很怕自己发不出工资。今年暑假的时候,我问校长,“你有没有想过离开精锐,这条船可能会沉。”
( \2 h2 ~5 l7 F& p- b- @7 W G! p她说没有,“总部开会也在给我们打气,我们会转型撑下去,因为我们好歹是一家上市公司”,她又说,“这个时候离职会不会不太好,我还有这么多员工和学生。”我没有多说话。8月以后,我将自己的课表默默调整成了一星期只给我手里的2个学生上一节课。
2 m: S! D U+ J3 `1 e/ n( a其实我觉得很多基层的员工是有情怀的,他们一直都觉得精锐不会倒。但显然,精锐在某些时候还是辜负了这些员工的情怀。这几天,一个校区的校长跟我说,刘老师,我们这边可能需要给你一张欠条。当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后来我才想起来,这个欠条很不合理。我去问其他老师,“精锐有没有让你填一个什么欠条?”他们说有。我说,千万不要填。7 ~: E; m% c; Z( V3 h. l0 `
& Y5 I8 J0 D/ y/ N: w9 e5 _
& X& ~' N$ _6 B# M▲ 精锐教育陆续关停多家门店。图 / 视觉中国' T2 R9 m* {: g! U+ y4 i* w J* [# t
公司如果真的破产了,账上的钱退还是有顺序的,第一顺位是偿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像这个行业可能顺位上还有家长的退费,最后才是偿还一般债务。一旦拿了欠条,这笔工资的性质就从第一顺位变成了一般债务,如果公司资不抵债,一般债务就烟消云散了。精锐肯定是有法务的,所以我猜这个一定是法务提出来的。我到现在都没去拿欠条,没有要。' S8 D9 \2 G0 F8 M# B
我最不能认同精锐的两件事,第一,精锐是没有教研的。什么是教研?就是给孩子上什么内容,有什么资料,有什么题库——这些是从教研系统出来的。比如我们在学校上课,教研组需要统一备课,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新东方还好一点,它是分教研组和教学组的。这个算是教育的逻辑,但精锐没有。4 |) g6 i2 ]/ U: }% t
其次,课堂内容也没有得到把控,虽然是一对一,但我就是一个实例,你们没有任何一个人评我的课,怎么敢把一个高三的学生交给我?评价老师的标准就两个,学生喜不喜欢老师,老师有没有续上课。% x! A# E- ?% N$ q1 _
精锐暂停运营了之后,其实很多东西也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目前的情况是,10月8日,所有的员工该发的工资没有到账,内部有传言说可能要26号要发工资,但还没有明确通知。家长们排队退费,扫二维码登记退费信息。钱也没有退出来。
Z$ g3 b* U+ b' q: Q. q那个一天给小孩报了10个小时培训的家长跟我聊,问我能不能单独出来上课。家长总有办法的。而对那个校长,我早就跟她道过别了: “江湖很远,说不定我们在另外一个地方还会再见。”& {9 P( {" C0 e* T* B) @/ @
' s, @! ?" ~/ S
: z" @8 L, j+ r▲ 图 / 视觉中国
- @) K" c. X7 ?3 `% T(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刘力为化名)) r& p$ t" D$ o r
+ ~, |0 J i! W
5 v, A, A5 g; G0 E" x! P" ?% T* r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