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

[复制链接]
查看9493 | 回复0 | 2021-10-20 04: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科举虽然陈腐,却也知道几条原则:
$ G- g$ P: `. T" H3 I第一条:字多生僻者,一概黜落。# e! W& M6 M. m: m
科举考试有糊名制(相当于高考的密封线)、誊抄制(以免认出笔迹),对考生与考官之间的关节(暗号)十分敏感。所以,如果有考生在每段分别插入一个“嚆矢”、“祓魅”、“婞直”…… 原则上即使考官再欣赏,也会避嫌,岂敢拔为头筹?
7 p' ?& b( {3 C- W" V: l$ L据《清稗类钞》记载,溥仪的老师陆润庠(同治十三年状元)曾写信给一位李姓好友:颇忆“水烟袋”否?这位李拔贡欣喜若狂,知道陆润庠终于当上考官了!两人不敢贸然以生僻字为暗号,就约定了共同爱好——抽水烟。那一年湖南乡试的题目是《惟善为宝》,李拔贡携两位连襟一起,都将“水烟袋”三字嵌入了试帖,其中一位以“烟水苍茫里,人才夹袋储”被录为“满分作文”。
1 c" S; m0 g& H1 q- w# u! [$ m7 ]7 ?晚清文豪樊增祥著有《水烟袋歌》,正是讲述这个巧妙绕过了生僻字规则的作弊案。% K" c7 a# u6 s$ K) k; t
而我们这个时代进步了,就算每段十分规律地嵌入生僻字,也“没有任何问题”。
/ A0 |4 P- C3 ]) P/ J8 ]$ \4 N2 l* k
第二条:考官不常驻。
4 Z. S7 H1 t5 Z) M; j8 h9 G2 L道理很简单:首先是反腐败。连足球比赛都知道,不能过早公布裁判是谁。, ^$ e  o0 i8 s& E
所以古代文人作个弊,费劲得就像在猜谜。康熙年间有个官员叫张英(张廷玉他爹),他被任命为主考时,只来得及送出去一个画有美人图的铜锣。桐城考生硬是通过“响里有容色”,悟出了《论语》中句:享礼有容色。(谐音哏,不提倡。)
. M/ D: i' C1 S! O( k其次,如果老早就知道谁判卷,考生会花大量精力去投机于考官的口味。& k1 X1 P# ~( U. G8 z1 c
比如近年来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就全是“少年哲学家”装逼的气息:
6 k2 l; ]; E* X7 A: q" M% f( o% ^/ _
; \* j0 z" U! M" j: p4 L: P  p+ `" O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1.jpg : u. e$ Z! s7 \- b
# ~0 F$ A5 c- F* o& f4 `8 K
长此以往,该地区的作文会以“尊重个性化”之名,发展出许多一模一样的“个性”来。7 B9 k8 i* a6 @" c8 ]: Q* a$ K
古人一生中能担任一次主考,已是莫大的荣耀。沈德符在《野获编·科场》里有个“十典文衡”的说法,意思是能当十次以上考官的文豪,包括李东阳(两次两京乡试、两次会试、八次读卷官)、梁储(两次顺天乡试,两次会试,外加同考及读卷)、杨荣(一次京畿乡试、九次殿试读卷官)…… 就算这几位罕见的''十典文衡'',也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主考十年。3 u2 V3 H5 \2 M. R9 y9 X
而顶着“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身份四处走穴的陈建新老师,从2000年开始主考,俨然已经是''二十典文衡'':
5 ^6 r5 h+ `0 G" J  i1 P8 Z4 X# ~1 O, m6 h( L( k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2.jpg ' @7 O$ m8 M, Q6 y$ L

+ M: ]- g. A; s& D" Y同样是主考江南,同样的夏天,光绪年间的主考官——殷如璋直到临考之前,才乘船抵达苏州码头。即便如此,他的同年周福清也找上门来,想为自己的儿子周用吉活动一下关节,结果就因为时间上太仓促,正好撞上副考官周锡恩也在场,最后被判了死缓。周用吉的秀才功名也被剥夺,从此家道中落,导致周用吉的儿子——周树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 U( O4 L& \# p
那时候考官的身份都很敏感,不像现在只需回应一句:“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0 h/ J9 k( X5 N$ }6 j* k
至于评卷之前的程序,就不知道了。
* @6 O; U$ [2 ^+ ~3 V' B4 E% Z! \2 y
第三条:考官不得经营与考试相关的生意。
( x' Q+ B% e' t3 M' C! F# C(WTF,这特么还用说?!)5 A9 Q! ?8 N1 _7 W) c3 B
明朝的主考官程敏政,就因为“有偿”指导过唐寅和徐经,惨遭举报。最后虽然“查无实据”,但程敏政被勒令退休,愤郁发疽而亡;唐寅终生禁考,变成了纵情酒色的唐伯虎;徐经还好有钱,可以四处游历,酝酿出一个后代叫徐霞客;而当届考生全部被拖累,其中有个受害者叫王守仁;告发这件事情的华昹因奏事不实,也遭到降职处分,最后被黑成了《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太师……
. g% q! z  M8 i' h; w; J+ Q; [而我们的考官呢,却在顶着“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身份公然办班!
6 R3 a7 d# R# V: @9 w1 A5 U5 H据《宋稗类钞》记载,苏东坡在出任考官前,曾寄给李方叔一篇范文《扬雄优于刘向论》。此事很可能是北宋朋党之争的产物,政敌用来诋毁苏东坡,可见其性质之恶劣。- o5 Q- H, `4 W/ o  g" k$ ~& b: Z' F! `
而我们的考官呢,却在顶着“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身份兜售范文:
9 }5 k' c$ }: m) ~
6 D$ D  @3 x& Q3 H% h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3.jpg - h' [! a6 C0 `8 }" B/ w* L) h
! S( \$ S; G0 M6 H, J
* i- d0 j; q; x+ w: K2 d- m
苏东坡自己还在应试时,主考是欧阳修。有野史称,苏东坡的考卷本应点为第一,但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门生曾巩,于是降为第二名录取;另有说法是,欧阳修从策论中认出了苏轼的虎爪,并一直很欣赏他。欧阳有句名言:“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无论哪种情况,考官最终都有意避嫌,把跟自己有“关节”的好文章,主动降到了次席。6 T5 X( x: ?9 s" r
而我们的考官呢,却将原本分数为39/55/55的文章强行拔高,年年炒作“满分作文”!: k" n0 `! ?# Y  M. x# e
因为“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权力早已变现,形成了围绕“满分作文”打造的完整产业链。" U2 r+ p' p" \/ G$ l! m9 _
而关于这样的“满分作文”,一千年前的考官欧阳修也早有评语:5 I, u# c1 b! f2 a3 q4 {
“宵寐匪祯,札闼洪庥。”
情迷申里德 | 2021-10-20 05: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科举虽然陈腐,却也知道几条原则:
; f0 |1 R' j% X- i) [第一条:字多生僻者,一概黜落。
# b3 f' A3 S, {4 _科举考试有糊名制(相当于高考的密封线)、誊抄制(以免认出笔迹),对考生与考官之间的关节(暗号)十分敏感。所以,如果有考生在每段分别插入一个“嚆矢”、“祓魅”、“婞直”…… 原则上即使考官再欣赏,也会避嫌,岂敢拔为头筹?
4 _8 O7 S0 c$ U, ]3 Y' ~: j据《清稗类钞》记载,溥仪的老师陆润庠(同治十三年状元)曾写信给一位李姓好友:颇忆“水烟袋”否?这位李拔贡欣喜若狂,知道陆润庠终于当上考官了!两人不敢贸然以生僻字为暗号,就约定了共同爱好——抽水烟。那一年湖南乡试的题目是《惟善为宝》,李拔贡携两位连襟一起,都将“水烟袋”三字嵌入了试帖,其中一位以“烟水苍茫里,人才夹袋储”被录为“满分作文”。
8 y9 A  a$ G( N4 L% i; p. ~. ]晚清文豪樊增祥著有《水烟袋歌》,正是讲述这个巧妙绕过了生僻字规则的作弊案。& N+ D: l9 }0 \+ f/ m, O% x6 r
而我们这个时代进步了,就算每段十分规律地嵌入生僻字,也“没有任何问题”。! ?3 ~% _/ N# ^$ ^- c1 x4 b
- I) h5 s4 F6 _6 g' o
第二条:考官不常驻。3 e: w* X# Y7 H
道理很简单:首先是反腐败。连足球比赛都知道,不能过早公布裁判是谁。
. N2 x7 g: |7 C" P' H; ~" c0 h所以古代文人作个弊,费劲得就像在猜谜。康熙年间有个官员叫张英(张廷玉他爹),他被任命为主考时,只来得及送出去一个画有美人图的铜锣。桐城考生硬是通过“响里有容色”,悟出了《论语》中句:享礼有容色。(谐音哏,不提倡。)" v5 W6 T9 `/ j
其次,如果老早就知道谁判卷,考生会花大量精力去投机于考官的口味。
$ u4 P7 A; X0 z& |: p' k比如近年来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就全是“少年哲学家”装逼的气息:
& z! T6 N0 z% l% q- a- ?( L. P
  Q* R. ]( E1 A/ _( C' Y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1.jpg
5 `( r. i' M) h3 x* e: a) r: [- J& [' o
长此以往,该地区的作文会以“尊重个性化”之名,发展出许多一模一样的“个性”来。
; i! R: b6 z- V- M" R古人一生中能担任一次主考,已是莫大的荣耀。沈德符在《野获编·科场》里有个“十典文衡”的说法,意思是能当十次以上考官的文豪,包括李东阳(两次两京乡试、两次会试、八次读卷官)、梁储(两次顺天乡试,两次会试,外加同考及读卷)、杨荣(一次京畿乡试、九次殿试读卷官)…… 就算这几位罕见的''十典文衡'',也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主考十年。
" Q) _/ I3 L# X6 C- F而顶着“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身份四处走穴的陈建新老师,从2000年开始主考,俨然已经是''二十典文衡'':* n5 O) l- B. G4 L* ?' x9 I
; m+ L& ~; _2 M6 j% V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2.jpg
/ K& X7 Q+ P  [2 V6 u* ~. c2 e1 u; a
同样是主考江南,同样的夏天,光绪年间的主考官——殷如璋直到临考之前,才乘船抵达苏州码头。即便如此,他的同年周福清也找上门来,想为自己的儿子周用吉活动一下关节,结果就因为时间上太仓促,正好撞上副考官周锡恩也在场,最后被判了死缓。周用吉的秀才功名也被剥夺,从此家道中落,导致周用吉的儿子——周树人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d3 O0 b& j. \1 Y& J4 Q
那时候考官的身份都很敏感,不像现在只需回应一句:“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
9 v4 {! p+ y1 t6 y至于评卷之前的程序,就不知道了。
4 z9 z) e5 _) x4 S4 y# i; R- k! B- Y0 C7 R$ H" K
第三条:考官不得经营与考试相关的生意。6 V  p& l) |3 {/ r  m; X
(WTF,这特么还用说?!)5 \- W  W  b* h; R" l% s9 c+ O
明朝的主考官程敏政,就因为“有偿”指导过唐寅和徐经,惨遭举报。最后虽然“查无实据”,但程敏政被勒令退休,愤郁发疽而亡;唐寅终生禁考,变成了纵情酒色的唐伯虎;徐经还好有钱,可以四处游历,酝酿出一个后代叫徐霞客;而当届考生全部被拖累,其中有个受害者叫王守仁;告发这件事情的华昹因奏事不实,也遭到降职处分,最后被黑成了《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华太师……, |7 C+ }# m& Q9 h; v: T' m
而我们的考官呢,却在顶着“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身份公然办班!2 O. l6 t& |' I$ A4 S! p: @
据《宋稗类钞》记载,苏东坡在出任考官前,曾寄给李方叔一篇范文《扬雄优于刘向论》。此事很可能是北宋朋党之争的产物,政敌用来诋毁苏东坡,可见其性质之恶劣。7 q# y; c/ }0 \4 g% x2 E
而我们的考官呢,却在顶着“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的身份兜售范文:6 b# {. u0 Z; `- G% [2 T: I
# Y" x9 P/ h: X
+ p. j9 m  @+ O6 M9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3.jpg
5 G& l2 l  t# N3 j0 D7 W; m8 k# M( v4 R' C+ l3 {8 l# m* U
1 p  z1 m9 a. j2 ~7 `6 Z
苏东坡自己还在应试时,主考是欧阳修。有野史称,苏东坡的考卷本应点为第一,但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门生曾巩,于是降为第二名录取;另有说法是,欧阳修从策论中认出了苏轼的虎爪,并一直很欣赏他。欧阳有句名言:“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无论哪种情况,考官最终都有意避嫌,把跟自己有“关节”的好文章,主动降到了次席。( N( ~3 R6 a9 ~" a: @' P0 m7 d5 |
而我们的考官呢,却将原本分数为39/55/55的文章强行拔高,年年炒作“满分作文”!" h' |4 O, f, B9 S7 O
因为“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权力早已变现,形成了围绕“满分作文”打造的完整产业链。
: p9 P+ P* |/ F9 K0 ^$ m6 [而关于这样的“满分作文”,一千年前的考官欧阳修也早有评语:
& Q7 [- z: K) u2 P“宵寐匪祯,札闼洪庥。”
诗雨636 | 2021-10-20 07: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质疑,该作文的风格很像阅卷组长陈建新的例文风格,加入生僻字是为了容易被推送到查审组。0 N* J# b/ T+ b4 I9 H

* ?  p5 H4 I) p1 h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1.jpg
* y  [: a8 D- n, x, J第一个给了39,后面两给了55,这位组长打成了满分,确实有点刻意,但证据不足难以实锤,而且如果利益输送没必要这么高调,打59分就不就行了?4 R, C4 K& @8 ]- H
<hr/>我觉得更可能的是,学生是无辜的,是陈建新鼓励自己辅导班的学生尽量都用这种文风,导致推送的样本足够大。一方面这种文风不说人话倒是容易强行符合主题,另一方面正常老师看了有争议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样本很大,总有一篇会出现分差到他手里。
6 Y& [9 s6 L1 y4 x" a9 n5 L他只要看到一个自己辅导班的样本然后打个满分就行了,一个辅导班如果每年都出满分作文,那学生家长绝对挤破头来报辅导课和买作文书。
! S7 L- X4 O; n* _* W) {当然这仅仅是逻辑上存在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他辅导班学生的作文文风才能确定。7 Z4 Y. @' e8 H; X6 r7 ~
而且即使查到也拿他没办法,这就是在规则下办事。6 g, v* A! z! W1 @  ~: V7 P
不过这种老师看到这种文风就给打满分,还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吹,也是有点太爱推广了。& P& w1 Y/ T4 R6 ~
建议查审组还是不要这么赤裸裸的表达自己的喜好吧,别到时候搞出一种新时代的八股文来,变相鼓励掉书袋,那就非学生之福了。
忘忧的双鱼评 | 2021-10-20 09: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批过高考卷的人,我来说说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 y0 j0 Q" K+ A. L, S6 n% E作文要求得到所有人认可的,是很难的,因为除非特别差或特别好,一般作品都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 p0 d0 `$ e0 s) {这跟说哪个明星漂亮不漂亮是一样的。
* g* B  v. u( _7 Q4 m审美具有差异性。& `" l7 ^8 J5 x7 S
但是作为这么严肃的选拔考试,高考批卷还是很认真的。3 r! x* Q3 p+ n+ O' h3 z
我们当年是怎么做的呢?
% b7 z1 h+ g" H! D, V3 F  R7 G+ Z; J% C第一天就在讨论批改标准。; k+ {6 r- C; u4 n
对,一整天都是,大组都在讨论。6 ~2 W7 E+ P* M' S
先是每个人抱回去看几本试卷,然后按照自己的判断分出几个等级,及其代表作品。
2 S' m0 `- W# R, d% V; e然后小组讨论,然后再拿到全会上讨论。
, T9 \1 `' d$ ?6 e* }中间会有激烈的辩论,因为老师间的意见也不统一。  n4 L. E3 b7 ~* X: s' y
最后往往要组长来协调。9 R! g9 Y3 ^) Z0 h5 f- b& C
最后才由组长来总结,确定大致的档次,每个档次的作品读一遍给大家听。
% d& S# [  P& o% l这里插一句,当年我相中一篇作文,文字浅白,没有传统高考作文的那种起承转合的套路,但是我看了很感动。; ]# D! i& j7 K" \4 O2 x
所以评为一级。小组内讨论就通不过。大家觉得太一般了。
) n: l2 j, m. Z8 \) B. I5 {后来大会上,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站起来读了一遍。
0 [! G3 @: {! U2 j读完,坐下。旁边的老师就说:“你不读前,我真的不赞成一级,但是等你读完,确实觉得应该是一级。”
+ f) G2 V4 @# |1 W: |% I我说:能让人感动的作文,只要没有大毛病,我觉得就要给一级。: F1 M/ @3 t/ d# W/ Y( B* k
……* o9 g0 |5 V; {# n7 g8 k, q
可是,知道吗?即便这么认真,还是会出问题。
. R6 ^. T7 _6 Y# ^有附中的老师也来批卷,后来直接哭了,跑了。
; w, i8 i, T- b说大家是在草菅人命。9 N& z" B1 b  O& \1 E
……
( a$ R; s5 q5 v! B9 {其实,批改主观题的老师,心理压力特别大,反正我至今给学生批改主观题都反复衡量,心里特别痛苦。
/ a, j4 _& i+ U% Q* ]因为没有客观标准,要保持平衡,对得起良心,太难太难。
# B. @% e* \3 c, Z5 s1 C举个例子,你看了前一百篇作文,觉得有一篇已经可以是满分了,可是后来出来一篇更好的,你最多也只能给满分了,就觉得对不起后来的那篇。
( J+ B" t% c0 O6 t+ g* x' ^* ^……) |, g+ R( e" D
所以,我从来没有给过满分作文,因为满分太满了,再也没有余地了。
) D5 B& M' W) ?给满分作文,个人觉得不应该是某个老师敢做主的。
& X+ m! p$ x3 }& M2 a满分作文是明星一样的存在,是标杆,是风向,是榜样,作为普通批卷老师哪敢这样做?8 P: T% `+ {! R) H
我再满意,也要扣掉一分,大道五十,还要遁去一呢。. l& J, H1 y5 b2 o
……
) d" a# d$ T; J& W一旦是满分,意味着就要接受公众审视了。, I+ Q9 V; a0 I. j, E. r: G
这个道理就像普通人还可以说这是他的个人自由,但是明星人物就必须一言一行承担起责任了。- x4 I5 [8 I2 c% M6 K
满分作文就相当于明星人物,你再也不能以什么个性化啊什么的来作为托词了,就像明星不能随便在媒体上开地图炮一样。
) Z. X+ M1 N0 k/ r4 K3 l) w……3 b1 Y$ M. W+ B$ K/ P0 c8 C9 |
浙江考试院等于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了。
! w8 r) N. C, I% K9 G% H' [4 E! ]8 x因为这篇满分作文实在是难以服众。1 L4 m9 e1 o$ ]: G
所以哪怕程序正确,也会受到质疑,影响其公信力。
- I* j! S- `& e: o9 L: V. Y我只能说,批高考作文很难,但是正因为难,所以不要做事太满。
8 x# E- g+ x% n  _说实话,哪怕莫言的文章,我也不敢给满分。
8 J# i0 q9 x' _3 m  J————
( [1 |  G/ s) }: T, |4 x1 a8 U7 `有浙江考生说浙江这边是有固定比例的作文满分,这个我真的不知情。0 V' z+ Q2 D% U+ w; w% @
如果这样,那么情况还是两说。
6 H) N+ A8 p5 K! Q0 m0 K7 ~# n- g不过,浙江这个固定是必须有多少比例的满分作文,还是可以有满分作文到多少比例?
1 Y) ?8 d5 Y7 R+ u希望有知情者可以补充。' j2 I5 i' C: h. I4 H7 G
免得冤枉了人。
宏心物语憾 | 2021-10-20 1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混淆概念了。, V* d3 K4 _& S, e: x) |3 K4 S
尊重个性表达的意思是,我允许你这么做。当你这么做的时候,我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你。而不是说你搞个特殊我就给你开财富密码。
6 l( Z5 v) H* B9 @文章能不能写得深奥晦涩,诘屈聱牙?没问题。但前提是,它得确实是好文章,值这个分数。而不是只要你写得深奥晦涩,把普通人整蒙圈,我就给你高分。
( _! r2 ^4 F5 }: ]/ B' w6 _) i8 E《生活在树上》的特点是诘屈聱牙,但它最大的问题并不在这里。0 ?0 j9 _/ Q! u0 R
它的问题是,文章写得很拙劣,车轱辘话来回说,最终却没什么高论,而只是用自相矛盾的说理表达了一种极为平庸的思想主旨。7 P) T/ E! Y* x$ U- P6 s! {( i# K6 b
简单讲,菜才是原罪。8 W5 z+ o! [1 C: h5 _
对于文章在思想内核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已经分析过,感兴趣可以看下:
, V9 Y! O/ M* H/ x0 `凯鹅:树上不见男爵——高考满分作文的语义缝合、自相矛盾、和想当然要点就是,抛开其它诸家只言片语的引用,单就作者最核心的征引对象《树上的男爵》来说,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引喻失义。6 x, O4 C9 A& m5 z+ G
作者试图描述一种兼顾“传统实践”和“超越性”的生活方式,并选择了科西莫这一形象作为表达的载体。理由是他认为后者“生活观念非常厚实”,可以承载这种表达。
  a0 O+ Z9 X. e' _7 `彷佛科西莫是抱持某种在树上生活的期望和蓝图,开始了一场与传统告别的新生活实践。而科西莫的行为,又正好契合了考生自己的生活期待。5 {; `* i4 F! j- {5 F! ]
但问题是什么呢?. j5 r; G" D- n- ]/ i! @7 y! @) i% B
科西莫的上树,并不是这样的蓄意为之,更无所谓厚实的观念。因此也就不能充当这种载体。- G7 [0 m: O! a) B" w& W3 h( ^
科西莫和家人闹矛盾,负气出走,从此彻底告别旧的生活范式。他的树上生活,源自于非常偶然的一次出走,并最终在实践中,逐步清晰化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样貌。; d; N$ s4 W( `
这是一个由叛逆走向自由的故事,是一种由近于颖悟的感性体验而开始的生活之旅,而不是某种类似于“新村生活”的智性实践。
+ o3 o  V4 O, k' L0 J2 n柯西莫的生活既不源自对大地的热爱,亦不因为对“超越性”的皈依,更不是二者的折中,跟你的追求压根没什么关系。
# ~7 x2 e/ g$ y' ]2 t考生选择拿一个压根不是那么回事的喻体,去表达想言说的观念。只能认为他既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9 s, o3 P; P/ j
他所干的事情,正是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nonsense。
. X. P* z1 L% n+ k- g% g这就好比,你说人应该兼顾口腹之欲和对理想的追求,猪八戒之踏上取经之路,就是遵从了二者的折中。所以你选择了猪八戒这个形象,承载你要表达的一种人生信条。2 }" ~* G: q8 @3 b  w. R. }+ G
可猪八戒是这样的形象吗?不是啊。0 Y1 D2 [% c# P1 y0 }6 ^0 Y2 W
猪八戒贪吃好色自有缘由,开始取经路也有客观背景。这两点都不是预先安排的,你怎么能说猪八戒是故意为之,主动选择了这样的兼顾和折中呢。% E2 {# L( \" w' u( G% a6 K; ]3 E) h
又怎么能指着这样的猪八戒,楞说它就是吴承恩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一种揭示呢?
2 r: J! u9 I! b, p( d) l- S这不是欺负别人没读过西游记吗?1 j7 h( V( [  v3 w# h4 D& K9 ?
所以说,不谈文中那些故作高深的征引口吻,也暂且不论其极为拙劣的文字水平,单纯从思想内核的表达上,这篇文章也是非常失败的。5 b, c! s  f7 x2 g" m' l; h
它所做的,就是把猪八戒描写为一个兼顾口腹之欲和心中理想的取经人的形象,并用这种形象,寄寓自己对生活的表达
" m5 H0 h5 m# U7 l这种生活观念本身就不怎么出彩,用来征引生活观念的载体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反而适足以表现他对文本理解的欠缺。
: }6 P, O- h! s文字表达不行,承载思想的对象引喻失义,表达的思想本身又极为平庸。
& m5 T, W/ x2 p- x8 w, B当我们强忍着阅读过程的不适,从故弄玄虚的语义森林里把握住了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最终却只发现你一共就说了这么点破事儿,那么请问:它作为一篇满分作文,究竟满分在哪里了?! X* P7 X. g% `4 e2 d  i7 @2 n
是满分在词不达意,还是满分在故弄玄虚,抑或者是满分在主旨平庸上了?
5 }, e; T" S0 r9 [- X6 v. r$ V+ Z熊丙奇说,要尊重个性表达,非常支持!, p+ D) M8 B0 ?1 u9 M
那么什么是尊重,这种尊重如何体现?
+ S4 O$ v4 L5 G$ p1 j私以为,在阅卷过程中给与考生作文以足够的阅评时间与耐心,这就是最大的尊重。毕竟,这是考试嘛。
8 u* K; ~0 w8 e6 O4 a- s# J: J那么请问,评卷老师阅评完一篇作文,一般是多长时间?需要经过几道程序?8 @. H3 J: K( [4 \
这样一篇并不出彩的作文,老师又是花了多少时间,又是经过几道程序?
2 h& O! P* C' }+ H# D& h4 x这究竟是对个性和多元化的尊重,还是对人上人的区别对待呢?! Q4 @# d/ u4 p/ k- e9 }9 n% ~
凭什么,一篇词不达意、思想平平的文章。就能够拿到高分、甚至是满分呢?
+ h& o" T: c3 K1 T- H& @* y* T晦涩不是深刻。记住这一点。把晦涩作为一种修辞术就已经是对语言的亵渎,何况那些连修辞也没成功的文章呢?
  k  J5 O6 Q+ p6 T# h+ I李商隐这样的圣手,用典太多太涩,都不免獭祭鱼之嘲讽,这位考生何德何能,单纯靠晦涩就能拿满分,并且还得到“尊重个性表达”的回护呢?
7 W, x' O3 K+ Z  B$ c所以这里回护的对象,到底是一篇名不副实的满分作文,还是一种不容外人窥视的特权陋习呢?4 u7 l! }3 f9 ~* e3 e
我建议阅卷老师自己也多读一点书,别总是在露怯的时候公权私用。或者干脆明晰规则,说清楚到底什么是个性,什么是边际。弄个甲骨文你能勉强应付,弄个报菜名你就进退失据,下次来个用吐火罗文写文章的,你又打算何去何从?
6 N$ z9 P5 y: x
; r$ a/ ^; s# ?, `& Z& Y公众号:凯鹅,经典文学领读中。
玄明恭庆天龙收 | 2021-10-21 05: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篇作文能够获得满分,是尊重个性化表达的体现。
额,评卷程序没有问题,这个我是认可的,那个作文放在考试里,确实容易拿高分。
. ?' B1 A4 l1 I1 g/ Q% ?- P可我真没有想到,这篇作文拿满分,也能冠之以尊重个性化表达的名号
- o0 x3 ~/ h6 S, ^% Z4 n放眼所有文体、所有形式、所有风格的文字创作,应试作文的个性化表达程度,都是濒临最低的。" V$ @" T& k- a( n
《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到底讲了什么?. e0 B& t% P! u, O& ~3 p0 }
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个考试里被写烂的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 Z, e- R1 b9 b讲得很新颖,用了一些很玄乎的概念,但是由于作者没法驾驭这些内容,导致每个小段之间的连贯性很差,再加上随意造词,部分句子给专业人士看,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q# j* j: l0 `$ k4 {% G2 D大家都是高中时期走过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生不是第一次用这样的写作手法获得高分,也不是一个学生在用这样的写法应试。, e/ ]6 H& Q- j% p8 k0 I7 R
一般水平的学生,写得出来这样的作文吗?/ U% O/ K' p* b( ^5 b$ s
不可能,起码普通高中生,那些人名和书名就认不全。: @7 E  o+ D8 Y, ^* J
可为什么该作文传出来后,社会上几乎没有人会认可?
0 l! J7 f0 [" p- M因为我们意识到,这样一个在素材储备上已经胜过大部分同龄人的高中生,为了能够在考试里取得高分,不得不走进写作的歧途
+ O- `1 E6 K! H3 T这叫作个性化表达吗?
3 `( T$ ~4 N& |6 ^! e# T0 ]. n  H(如果你认为 故弄玄虚、允许客观事实错误 不是写作的歧途的话,我这篇文字你可以划走了,无他,理念不同)2 v& U  j" x  ^' |! |( t
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也算省内驰名的名师,她对于高考作文的评价,是“戴着镣铐跳舞,还不能跳出有限的格子外”。9 z4 |: {: J, k- p) O- T
戴着镣铐跳舞并且在格子内跳的很好,这不叫个性化表达的自由,不过是无数考生对于规则的妥协罢了。
/ ?/ h, a: j( f2 H& U& e! V在考试里谈自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规则自然必须存在。" l1 ]' |( T) {0 J2 t2 I
可我们关于规则、评分标准的导向,能不能靠拢下“可读性”、“实用性”更强一点的文字?能不能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以至于很多人成天编造“名人名言”
  J% i: J0 T) w( J1 r9 K+ {; V同样的一句话,我自己写就没人在乎,安在某个名人嘴里就成了加分的引用,这才是此类作文层出不穷的原因。
& M: N" S& H* V- d9 U( t1 \" {& z4 Z满分,就意味着所有考生的标杆,意味着近乎完美,意味着你跟他学准没错,它所具备导向性太强了。- U) j8 C7 i5 O$ [3 |2 t
既然高考是指挥棒,既然我们公认高考的公平性,那能不能把方向指引得更正确一些?
- h) y1 b+ E% \! R4 G之前有人问:《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0 T2 \+ T9 t$ b; S7 e5 q
我回答说不能,主要是用通俗语言表达了相同意思后,这篇作文拿不了高分。
& m4 L, c! U8 ]1 s! f+ h如何评价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满分范文《生活在树上》?但是真正的深刻,不应该通过形式体现
% P$ w+ L( V" |5 r6 x$ V8 T那这篇作文打满分的意义到底何在?+ [6 w5 E2 Q, H/ p) n
引用下我之前所写的描述。9 r" Y- c4 e1 T, b3 m- T+ T# C
这篇作文打满分,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高考作文,第一选择从不是写自己最懂的领域,而是选判卷老师最大概率不懂而自己懂一些的领域7 w; c* v9 `3 L
保证你语言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多练练睁眼说瞎话、空口编名言的能力,高分触手可及。  C5 o2 h8 d+ f* y
较真的老师还是极少数,尤其在高考批卷那种高压大量的场合。. `% [/ c5 u6 G
正确性不是第一要素,用很高级的方式让不懂的人看起来正确,才是第一要素
在我个人看来,这不是正确的写作理念,不应该被提倡。* I# P0 f- c0 F1 X/ r: w  H7 j
这是我这篇文字想表达的事情。. C- ^: A' }" }1 ~& E7 z
仅此而已。
王卫明 | 2021-10-21 11: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程序没问题,是我的问题5 ?8 t$ Y: I+ p: ]
看了文章,我不太懂,但是没关系,咱可以百度一下。
9 \/ j* b4 G2 v$ O独懂懂不如众懂懂,俺不嫌累,我把这里面写的在天上挂着的词汇给大家说一下。我就是凌晨三点半的雷锋$ ~3 P! \0 e; t( G* H3 R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y8 z: e5 T1 [% c
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中文没搜到,英文没搜到,看不懂德语。不知道啥意思2 [( V# n9 H* a) @. s& @
嚆hāo矢shǐ:嚆,呼叫。嚆矢,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
! P9 t6 j: l! K- B/ V8 m5 N' b/ n滥làn觞shāng: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和发端。出自《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
1 p2 H9 X) r+ R0 M2 y7 f, k* |- K6 r卡尔维诺: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 1923.10.15—1985.9.19),意大利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等。2 s- p2 A% a! g4 Y' i$ [
《树上的男爵》:《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类个体追求自我存在空间和价值的历程。
" ~8 b4 H# {& t9 O# }9 W主人翁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贵族家庭的长子,在12岁的时候为了逃离父亲的权威和控制而爬上了树,在树上开始了包括学习、打猎、恋爱在内的生活,在其65岁时攀住路过的热气球而消失了。9 `! h- o, S) t- r( E3 b- R8 ^
振翮hé:翮:鸟羽的茎状部分,中空透明;指鸟的翅膀:振~高飞。
2 M1 r* h% n6 C5 @振翮: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努力奋发向上或经济正高速发展、在腾飞。
- ~: v- Y1 y5 l1 o3 j" u! v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I) e4 j1 i% _2 v* R) g) c( {' C  S
麦金太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1929—),出生于苏格兰,早年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先后执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波士顿大学与维特比德大学,现任美国鹿特丹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 L6 d" O! l$ f, ~! X0 i
肯kěn綮qìng:肯綮,典出《庄子·内篇·养生主》“肯,著骨肉。綮,犹结处也。” 后以“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要害或关键之处。9 P; r+ v# ~0 o
祓fú除chú:祓除,意思是指除灾去邪之祭,或者清除;消除。《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
+ U$ Y0 p, y9 z, b孜zī孜zī矻kū矻kū:孜孜矻矻,意思是勤勉不懈的样子,出自唐·韩愈《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 \1 W1 W- N" S( O* P- F+ c
韦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04.21—1920.06.14),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韦伯曾于海德堡大学求学,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Weimarer Verfassung)的起草设计。是同泰勒和法约尔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对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确立做出杰出贡献,是公认的古典社会学理论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D7 x) m% `" w1 r+ d4 u8 C
觇chān:觇,窥视;观测;偷偷地察看。
# s7 f% I% [; t9 H; X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0.15—1900.8.25),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 z8 r0 @" e1 ^- E3 A/ c1 D洵xún:洵,本意是洵河,源出秦岭南麓沙罗幛,南流到两河关纳,在旬阳县入汉水,也假借为“恂”,指诚实、实在。洵有情兮。——《诗·陈风·宛丘》 洵美且异。——《诗·邶风·静女》
6 g6 {1 f/ k8 F$ J1 G2 o' C) j% M矿工诗人陈年喜:陈年喜,生于1970年,商洛市丹凤县人。常年在外打工,并写诗多年,在《诗刊》、《青海湖》、《中国诗歌》、《山东文学》、《五台山》等杂志发表诗作若干,有数首作品入选全国性选集并获奖。在当爆破工人时,写下代表作《炸裂志》,受到广泛关注。
+ d4 X! S4 f3 t1 F1 B; f2 e: e& B场域:场域(Field theory)理论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9 S2 C  G# H  a* S: r' M1 z
玉墀chí:玉墀:宫殿前的石阶。亦借指朝廷。台阶的美称。南朝·梁·沉约《三妇艳》诗:“大妇扫玉墀,中妇结罗帷。”; U( o/ f6 }* g6 i
切斯瓦夫·米沃什: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06.30-2004.08.14),美籍波兰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1970年加入美国国籍。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被禁锢的头脑》、《伊斯河谷》、《个人的义务》、《务尔罗的土地》等。
7 f8 c5 `" Z& Z$ g2 Y2 |5 H维特根斯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04.26—1951.04.29),犹太人,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
; [" v: T2 I" ^: w( p婞xìng直:婞直,倔强;刚直。《楚辞·离骚》:“曰鮌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8 I7 G* @# x7 [( O
找完这次词语,典故,名人事迹,我还是没看懂,但是,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还知道一个尼采和达达主义
卖耗子镁 | 2021-10-21 19: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情让我回想起我高中一次考试,那时候对古文比较感兴趣,也喜欢写一些文言。) R! y/ ^: Z4 x0 q7 T% Q$ c2 U. A
大概是比较反感应试考试的作文模式,就想要尝试一下其他的风格。正好那次考试主题放的很宽,就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一千字左右的文言(最后附个原文链接)。) R7 T) p. K7 _0 S
本来满心欢喜,以为可以像《赤兔之死》拿个高分,但是老师给的分数很低,就给了三十多分。
' V& s4 x, y+ C+ U我问老师,老师说:“高考作文虽然立意要新,文采要好,但是眼望星空时,一定要脚踏实地,写的文章要让改卷老师看到你的真情,而不是文采的堆砌,或许你认为你彰显了你的个性,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但在有些老师看来,就是诘屈聱牙,没有逻辑。
! U. q, P" q/ O$ `文章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一定要让我懂你在写什么。在文章中一定不要有刻意的模仿痕迹,不要为了高级而刻意去用一些生僻的词汇。我知道你读了很多的书,但是一定要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而不是作者的。当那些语句都在你潜意识当中,当你用的时候,都不假思索能用出来的时候,当有无数的文字、语句,它们都好像是你自己的手指似的,都可以随便来使用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算是跨过了写作的门槛。”' r5 y% o3 k" t* o+ m( M
虽然我当时部分认同了她所说的话,但是我还是不服气,用这篇文章投了个作文比赛,还拿了个奖,不过这些是题外话了。
: V3 M! K5 H; g$ J# g, v/ g1 y我觉得这位考生最大的问题并不是诘屈聱牙,而是她写的文章不像她自己,更多的是一个个作者思想的对话,而自己只是他们对话内容的旁观者与记录者而已,渐渐的失去了自己作为创作者的定位。
7 f9 W, h9 h5 ^4 ~' k6 w以吾之笔,抒吾之情。这或许才是文学创作最朴素也是最核心的道理,而不是为了高级、为了炫技,将自己放在他者的语境之下,复述他人的思想和作品。- O6 X! p/ A+ M
这篇满分作文中的浓浓的翻译腔,我觉得正是因为她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去迎合或贴合他人思想或文字的结果。虽然写作都是从模仿走向自我创新的过程,可惜的是,她的模仿并不到位,并未深入到他者的内核,从而显露出“东施效颦”的感觉。* L6 o; |% k6 T. p5 K- A
因此,被评为满分作文才会引来这么大的争议。. F0 M- q2 ~& s: ]4 n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082800
船360 | 2021-10-21 22: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这作文行文逻辑不通,不知所云,不配得满分。. [/ c* [, M- ^( C. ]* C  Q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8 ^* @$ G0 L/ u7 t9 O0 z9 Z+ ?
网友:这满分作文故意大量使用生僻词,大量引用哲学家和哲学名言,而且存在误用的问题,不配得满分。
9 V8 z; ~& a1 S% q. X4 i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 d7 K& J1 t* X5 Z" k9 i5 l: Z
网友:这种佶屈聱牙、不说人话的文风给浙江省作文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配得满分。! j0 T3 r3 F: c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8 ~) B! I, U8 }& K7 w4 u1 v/ l4 K! ?
网友:这文章存在不少语法错误,不配得满分。
' |! K9 w7 `; Z* ]' n  T+ K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 U2 B3 y3 [1 G) ~5 g& X
网友:MMP……
123459106 | 2021-10-22 05: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弹飞得差不多了~
, D5 m& {. P5 e* K$ m5 A) \2 C' G# b+ P2 ]% ~$ s# O1 K, s
最新进展,有人已经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实名举报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建新,称其既担任作文阅卷组组长,又编写出版高考作文辅导书、进行高考作文指导讲座等。
% k9 d1 ]% n+ }, M3 q* @8 ?9 P2 t: c; l7 W1 g  q0 y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1.jpg + A) r3 `2 a$ f  s* x- N

6 }) y/ w% u: ^4 j! I4 h8 R
/ d! Q) C3 W6 {9 x3 _1 j' f这就是典型的教练员外加裁判员了,现在再看他给的满分作文,是否可以合理怀疑这就是他的得意弟子在他那学习而得到的回报?! D+ C0 T0 k) v5 U$ p

/ x) s2 e2 \# t- d这样的人,满口的道德正义,其实,满肚子都是金钱生意。而且这就是最基本的利益输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说知识分子,耻于言利,实际他们黑起来,比锅底灰还黑呀。这比考试泄题问题更严重,这是直接给满分呀。0 p+ I7 h2 c. D) X7 ?" h0 D: C

, @" }- j: ?, N6 @( U- z  r3 c4 O同时,有人发现,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与陈建新在《高考作文实战实训》里收入的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在语气、结构上相近,对名人名言的引用方式也如出一辙。看来,还是我猜对了,这篇作文有模板,是机械化生产出来的产品。2 y9 ~8 _! P+ r
1 r8 u3 U. _9 t, C
同样,媒体报道,记者查阅了13篇网络上流出的浙江省2017-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作文,发现将西方哲学家、近现代作家,作为引证材料最为常见。超半数作文中,出现奥古斯丁、克尔凯郭尔、黑塞、加缪、斯宾诺莎、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名字。看来,这些高分作文都是陈门子弟吧。
+ f3 G2 t4 o! z  q/ R/ v
4 M: u2 D- T  f/ |# v7 O, w4 L$ N证据是,中国出版传媒网2019年4月26日有一篇报道,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多位高考阅卷名师制作《高考作文密训课》系列付费课程,主讲人之一就是陈建新。还有多本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辅导书在各个平台销售。浙江省内多所高中官网信息显示,陈建新曾在杭州、温州、湖州等地进行高考作文指导讲座。# a. F+ U: D; ], C7 ~; a# l3 }

$ x4 g1 V. o+ x9 z& c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回应满分作文:评卷程序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满分作文到底是尊重个性化,还是鼓励诘屈聱牙?-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2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