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有点相关。
3 K7 w" E: J" n( }6 z0 q( r我爸当年差点成为烈士,遗像都拍好了。我当年高考山东文科200名,加20分的话北师大就变北大了。
' G7 X1 y- s) t2 A但如果没有我爸的陪伴和鼓励,我可能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早打工养家去了。他的战友家就有这样的对照组。
2 Z' Q, _2 k7 N' k5 S<hr/>我爸50多岁了,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然而,他的遗像拍摄于30多年前。
! a7 y% L& g$ n: C. J% n作为中国第一批赴南极考察编队中的一员,跟J121军舰上的307名战友一样,没有一个人清楚这次跨越太平洋的科考任务会遇到什么风浪。大家要做的,就是写好遗书拍好遗像,做好成为烈士的准备。" L7 Q7 a' j& t1 @$ \
& ^. X8 }4 @# L2 L0 z
3 g' Y6 U i+ q3 z0 a
" T/ w; L; [. m. _1984年南极首航前拍的遗像
0 t. p9 ^" i& N6 V
3 [" w7 \2 B- T0 x据爸爸和他的战友们回忆,其实那一路也经历了不少危险的时刻。比如过德雷克海峡的时候遇到大风,船倾斜的太厉害,全船战友都在吐,恨不得把胃都吐出来的那种。比如登陆南极洲之后有一天夜里军舰脱了锚,差一点就撞上冰山。0 c6 F$ L/ G0 v: s
不管经历了什么,每每聊起当年,他都是眉飞色舞,每一条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惊心动魄的往事。当年不顾一切出发,他也从来没有后悔。8 |+ S% l" X3 z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人舍小家为大家,这也是他挂在嘴边的话。
, n0 w, k7 m, b& u% t* R如果行前有人告诉他们,成为烈士的话子女高考可以加20分,他的战友大概也会跟他一样,觉得自己原本神圣的任务受到了侮辱。
" Q2 R5 c$ g, S, O# ~当然,那时候他们也还是少年,大多数都还没有孩子,家里倒是不少以泪洗面的老父亲老母亲。
$ V& K, e' k: S如果真的不幸成为烈士,心底肯定是希望牵挂的家人们可以得到照拂。$ ~$ I% ^$ M2 s2 Z9 y/ w; C5 l
# W; q) _8 c6 m& x
% G+ H( ~: \+ u* _+ Y
: t+ E8 v% I* \4 {
爸爸和战友,长城站落成典礼当天- d6 r! q0 x$ P0 O& T1 {- G3 D
4 Q; v9 W7 a! s4 e/ p
遗憾的是,这些拿命去探险的科考队员出发前已做好了成为烈士的准备,但回国后却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爸爸的好些战友都过得不太好,有回乡务农的,有外出打工的,也有疾病缠身英年早逝的。
) [: y# i. \' J! Y这些年,他自己也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经历了辉煌,也体会过绝望。6 m7 s0 c- N3 w8 H3 x2 R5 A+ d: k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于一个小家庭而言,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 j1 X c6 M/ X2 V n# c5 w& I我是幸运的,整个成长过程都伴随着爸爸事业的上升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和比较不错的学习环境。出生于高考大省,18岁前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我操心,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 W3 G: S' P. E) D1 C2 C9 C9 x: V然而,爸爸的一些战友后面发展不太顺利,也有去世较早孩子不得不辍学打工养家的。 L; d6 D, `" F3 r
在我爸事业做的比较好的那些年,没少为战友们奔走发声,希望能得到一些照料,但一直也没太有回响。前几年,他遭遇了破产危机,有点自顾不暇了,那会儿我弟还没毕业,学业也受到了影响,单从求学这个角度看并没有我当年顺利。" w5 ^' u, [; v! h
回到这个问题,结合我爸和他战友叔叔们的亲身经历,我认为直接对烈士家庭提供切实安置和帮助可能更妥帖些。这样既抚慰英雄的付出,又不影响教育公平。
0 h) G) l( l& u" }( h毕竟没了爸爸,很多孩子连使用那20分的机会都没有了。
) }8 x, j2 H; V) F) f6 N7 J! e而那些曾经做好为国捐躯准备的人,当年的每一刻都是他们心底最波澜壮阔的曾经,他们也希望被人记住。
c4 o, c6 g# |3 B& E8 Z关于爸爸当年南极科考和后期经历以及珍贵的老照片,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 知乎故事大赛: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亲身经历?还有一段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