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对雅典民主制的批判,不仅有跨越时代的俯视,更隐含着民主本质的认识之争。
, }2 z0 ~4 N* d9 i* P/ p! k3 j9 X雅典民主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u( c7 y* X/ M0 ?' i
既然题主想更深入了解雅典民主的历史,与其在知乎听民科忽悠,不如去读读当代古希腊史大牛——复旦大学历史系黄洋教授的专著。
" \0 A& p, m1 V# x) _如果你不愿意或者没时间,那么可以帮你贴一些黄教授的观点。
1 I. w8 n7 c" a' N% I1.雅典民主,确实不是现代意义上全民都是公民、全民都有权参与的“民主”,参与者只占整个社会成员一小部分。' v& P3 W a; J! s: r
所有讨论雅典民主的人,至少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清楚,没有人说这是所有人的民主。历史学家关心的,是在这个特权群体之内,民主政治是如何运作的,它背后的根本观念是什么,和那个时代的其他国家、其他文明的政治形态相比,雅典民主政治的创造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l( t: u5 F; M. r; S& ~4 c
批评雅典民主制不“民主”,因为现代社会的民主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至少成年人是包括在内的。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待问题。英文里有个词anachronistic,我们通常翻译为“年代错乱”,拿二十一世纪的价值标准,去评断雅典民主,就是典型的年代错乱。) B r6 ~) g Y" E
在公元前500年的时候,雅典所创造的这种制度,和同时期其他的政治制度相比,有着不能忽视的创造性,非常的独特,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整个希腊文明的古典时期,也就是它的高峰时期,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而这一时期,希腊文明最辉煌的创造如文学、哲学、艺术等,都是在雅典产生的,而且是民主制下的雅典。
$ W' P5 i! Z% b0 `3 U从公元前七世纪初,一直到公元前四世纪,至少四百年的时间,斯巴达在希腊世界是没有敌手的,有一支无可匹敌的陆军,这在于斯巴达城邦实行的是社会和军事一体的制度。而雅典城邦的发展,实际上是比较晚的。公元前六世纪初,它的城邦制度才开始建立起来,到公元前六世纪末期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雅典的实力不断上升,到公元前五世纪达到发展的顶峰。特别在希腊-波斯战争期间,其实是雅典而不是斯巴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希波战争以后,雅典差不多在希腊世界获得了和斯巴达同等的地位,成为两个并立的超级大国,这恰恰说明雅典实行的民主制是成功的。
1 D0 s" R8 ]* N8 T) G( S6 k) p2.现代民主代议制不是来源于古希腊的民主制,而是来源于罗马的共和制。建立现代西方民主制的政治家,比如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明确表示不要雅典那套民主制度,而赞成罗马共和制。汉密尔顿、亚当斯他们是不支持、不接受雅典民主的。( w: \: o& z/ f' E5 f( p
现代民主与雅典民主根本性的不同在于,现代的民主制本质上是精英主义的,而雅典民主制度保障的是全民民主,现代民主实际上是不愿让大众掌握权力或直接进行决策的。/ S% V ?! y, S8 Q4 }
在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和其他国家,都是富人和精英阶级垄断政治决策权。他们是轻易不肯把政治决策权交给普通大众的。知识精英们历来是反对雅典式民主,始终坚持与普罗大众划清界限。
0 `: c9 {3 ?- M! Y( Q' Q. L《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民主传统》的作者J.T.罗伯兹说,西方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雅典民主都臭名昭著。事实上,雅典民主从来不缺乏批评者,尤其是大名鼎鼎的批评者。
I( }3 o# L3 e' j9 w雅典的民主制从它诞生以后,在希腊知识精英内部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在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民主对希腊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所熟知的还是贵族制和寡头制,乃至君主制。而刚刚兴起的民主制,在当时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非常激进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到底哪一种政治制度更好”的争论。这种争论导致了柏拉图写《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写《政治学》,从而也就催生了西方的“政治学”。这些著述很大程度上是在知识和思想上对新兴民主制的直接回应。而最终奠定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正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反对民主制的知识精英,他们都持强烈的政治精英主义思想。! n6 v* x. P% W. i' y) Y+ v0 @- v
3.在雅典民主制里,自由和民主不是同等重要的,民主是第一位的,自由是第二位的。雅典人认为共同体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民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所以,陶片放逐法并不是普通公民对精英的打压。不管是不是精英,但凡和共同体发生冲突,都会受到压制,甚至个人被判死刑都有可能发生。阿里斯提德被放逐也好,苏格拉底被判刑也罢,背后都是这样一个根本观念在起作用。其实,还有不少普通公民因为威胁到共同体的利益也被流放或者处死,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V! J: X0 g" F r; r
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例子是,即使精英阶级丧失了统治权,他们也是不会甘心,会卷土重来的。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雅典所有的贵族和富人联合起来反对民主制度,结果会怎么样?民主制很有可能就此被推翻。但事实是,他们接受了决策权在普通公民手中这种制度安排。结果是出现了在历史上很少见的一种情形,即真正的政治领袖既不担任享有实权的高级官职,也不掌握任何决策权。他们仅仅向公民群体提供政策方案,供公民群体讨论抉择。而他们作为政治领袖的身份,并非由于担任高级官职而得到保障,只能依赖于他们的政策方案是否能经常得到公民大会的拥护。一旦得不到拥护,他们的政治领袖身份就宣告结束了。9 r. \: @+ Z9 L5 x, K- r* H3 \
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是基于包括精英在内的绝大部分公民都接受这个制度,整个社会能够按照大部分人的意志和愿望来运行。雅典社会自梭伦改革后,除了公元前404年的寡头统治有过比较血腥的镇压和屠杀之外,内部的流血冲突是比较少的,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个人认为,雅典民主制是唯一一个打破米歇尔斯所说的寡头政治铁律的例子,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特例。
- F" A* A' f/ @7 y8 V雅典的这套制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深入人心的。虽然形势的动荡,会对它造成破坏,一旦形势稳定下来,这个制度又会重新得到恢复。即使我们不把马其顿征服雅典以后这段时间算在内,雅典民主从公元前508 / 507年到公元前338年,也存在了一百七十年的时间,将近两个世纪。跟这段时间相比,现代民主也长不了多久。从美国赢得独立战争、制定美国宪法的时间算起,现代民主也就两百多年,比雅典就长那么一点。
. y1 p5 u6 S$ F3 V3 C0 e以上内容很通俗了,看懂应该没问题。
+ M4 S; a# F' t$ F, u如果不明白,那么容我用三个反问口语化。
) ^* t5 X6 I5 z( }最强大的雅典出现了民主,就被冠之以“大量原始氏族民主残余”“小国寡民”,难道当时希腊其他城邦的贵族制、寡头制、君主制代表了先进历史的方向?
. j9 u- {( k0 |; }, T退一万步讲,即使雅典的民主由于古代物质条件的限制,不能在广阔的土地上推行。那么,在未来一天,世界成为地球村,科技发达到人民足不出户便可以像雅典公民一样为某个议题做出集体决策,试问,精英阶层愿意放弃他们垄断政治的权力?6 { w+ ?$ h \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讲物质条件限制了雅典式民主,只能在小国寡民的城邦里运作,那么普通人的单位、学校一般不会大过雅典,物质条件不至于影响所有人当面投票决策,那么,即使现代,有多少单位、学校能做到雅典式民主?
5 m! }) B: d1 t2 I! E5 ^ H综上所述,雅典式民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雅典式民主与现代民主的理念差别非常大,可以认为是两种不同的民主路径冲突。对雅典式民主的攻击,是精英主义民主的日常功课。而精英主义作为教科书的意识形态源头,站在现代民主的角度批判雅典民主,很容易使年轻学生混淆二者本质差别,也就成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植入。
6 K/ `1 S% \1 k, m! e1 |: _5 U {下面,再说一些废话。
( N9 G) w) |" h+ [ D某高赞答漏洞百出,仅对梭伦改革举三点:
- W# f( w1 B' M0 _" E' k; u1.雅典的决策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的公民大会是由所有二十岁以上的公民组成,没有财产限制,即使第四等级也有投票权,而且进行投票时是一人一票,以多数票为准进行决策,并不因为等级差别就影响决策的权重。6 }; k5 B: x7 V
2.为提高行政效率,设立四百人会议,除了第四等级外,其他等级皆可参加。但另有民众法庭,所有民众都可以上诉,保障第四等级权利。
. T* p f3 K8 f/ s. C3.四个等级以财产划分,除四百人会议外,等级差别仅限于公职,而且雅典的公职只有建议和执行权,无最重要的决策权,在不执行公职时,所有权利与其他公民没有差别。在义务上,更高等级要为城邦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在军事义务上,第一、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他们自备军械和军装,但不需提供马匹。他们是构成雅典军队的主要成分。第四等级主要是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带军备。最高赞回答居然将义务当作权利,仿佛可以证明第四等级的弱势,简直可笑至极。
' ]5 Z5 d, c" @8 R3 i; Y梭伦一度取得了很大的、甚至是接近独裁者的权力,穷人和富人两方都曾力劝和想共拥他做大权独揽的“僭主”,但他拒绝了。他为了城邦的福祉,进行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在贫富差距下如何保障法律面前的平等和公民内部最广泛的民主。, Q) I, D; A# d" `
该答主为了自证观点迎合大众,就可以不顾历史事实胡说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