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

[复制链接]
查看9144 | 回复0 | 2021-10-14 0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在天宫空间站出差的三名航天员为孩子们送上了两个科学实验,其中一个就是挑战“用筷子喝茶”。航天员先是将保鲜袋中的茶水挤出来,让一大滴液体漂浮在空气中,汤洪波小心地用筷子夹起茶水送入口中。$ \2 O. R  I! e6 X

  c, m, E" e1 b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1.jpg
* v& ~0 v0 F9 _) i2 u3 u, A' `8 J7 R, z2 A
汤洪波用筷子夹起茶水. l! ]: _; S" j3 ~: g

; w1 R9 D* x3 \- n) K! ^喝茶喝水,我们通常都是倒进水杯或者碗里,然后端起来喝。但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喝水大多使用水袋,这是因为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水很难在杯子里老实呆着,它会漂浮到空中,一不小心便飞得到处都是。空间站四壁都是精密的科学仪器,一旦进了液体会造成大麻烦,所以航天员喝水都是使用可以挤压、方便吸吮的软包装容器。
' W  P# t6 \( T3 M
% \7 J2 L) l- C$ I" t8 o0 d- {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2.jpg / e! X5 e0 c0 B; C9 H0 K

1 f" ?# D* u" {8 @' Y6 T6 W2013年王亚平展示水的表面张力
2 j! I* k, P  j0 s, [9 d+ T/ }% e! H* L7 X+ N# L4 ]
朋友们或许还记得,2013年神舟十号太空任务时,航天员王亚平开设“太空讲堂”,就已经在天宫一号里做过类似的实验:先让水在空中慢慢聚集成一个球,透过水球显示出航天员的倒影;王亚平还表演了太空吞水珠。1 ^- {/ K3 C3 z7 y( ^5 d
既然类似的实验已经做过,为什么时隔8年神舟十二号又要再做一次呢?难道在空间站里没有更多有趣实验了吗?+ w9 {3 S$ t( ]# Q2 B% @/ e0 M
. V3 C. \5 j( C4 H9 z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3.jpg   I& z# H7 [3 ~1 [5 z# C( e' g
/ v$ O# F0 J2 [, J  f/ V
王亚平太空喝水# o& f- k' k' b- U0 ]( `
& ?* `& A/ i- f- ^: v" x6 m
天和核心舱的最主要功能是为未来空间站提供控制支持,它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实验舱。在核心舱的中段安装了许多实验机柜,比如人系统研究机柜、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机柜等等。神舟十二号以及未来的航天员除了要完成空间站的组装、测试调试任务外,还需要利用这些设备对他们自己的身体进行测试,做一系列复杂的生命科学实验。& j3 X6 N) g$ E# l9 S0 w- \

* n5 N; N( N3 I! ]$ T- l& v4 X1 H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4.jpg 2 z: M" ^9 ^& {8 x/ f: n6 Q
( ]  t& @! F: `% l
天和核心舱有多个生命科学实验机柜
2 c. E. n/ X! V4 `8 s# O7 C, `9 b7 r+ t) J# q
航天员做的这些实验涵盖了太空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对我们未来星辰大海的漫漫征程有极大科学价值,但这些实验过于先进,中小学生们看不懂。为了引导孩子们对宇宙探索、对科学的兴趣,科学家们需要设计一些好玩的、能够启发思考的科学实验——水就是中外航天员最喜欢使用的工具。
% V$ d7 C+ q; H0 z# v
' d) t& y0 p3 w& i6 x+ G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5.jpg
& C5 c% V6 |; y( b/ J6 Y7 X0 ^0 G& Y0 r8 K3 i
用疏水表面触碰太空中的水珠" C3 O3 l) M+ p9 v! S

% e' W, x+ Z. i# q9 F5 s% W) @水是我们最常见的物质,人每一天都需要补充水,对于水你一定也有许多了解,但这仅限于地球表面的水。水在太空中、在失重环境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失去地球引力的影响之后,水又有哪些神奇表现?这些现象背后究竟有哪些科学道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恰就是对物理学的认知过程。
1 H7 E" D7 ^% j4 r' J4 L在微重力环境下,无论大小,水都会自动地形成一个圆球形,这是为什么呢?
+ z( ?) F6 o9 M0 e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液体,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弯曲结构,这导致水分子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氧原子这边略带负电,氢原子那边带正电。
) k$ k: ^" i  x( }& b7 K% V" V
$ U4 J8 ^# ]2 H7 ]6 }% r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6.jpg . y7 G$ y1 V- B' i1 Q; @3 ?

9 ~4 ?; o" s& R8 s水分子的极性与氢键8 R3 L& e* N; M0 {9 B# l2 O4 W
1 ?2 F( \- X) v2 V
当两个水分子靠近时,带正电的氢原子会被另一个水分子的氧吸引,从而将两个分子拉到一起,这就是物理学里常讲的“氢键”,水中所有的水分子之间都是通过氢键相连。
1 g9 \. z9 M+ d3 D; n, _水里的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4个其它水分子“牵手”,由于氢键的力比较强,因此水的黏性很强;同时由于水表面的水分子上方是空气,没有其它水分子,这导致水分子与旁边其它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更强,这种结合力被称为表面张力。在所有液体中,除了汞,水的表面张力是最强的。
. k- `4 d# O4 K7 j4 R% q# M1 F/ H8 d1 I" T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7.jpg
! ]8 D3 T; p; `6 T; P1 D% v
" d, ]- E* N/ W2 a水表面张力的形成8 Q+ F& f5 [0 _6 u4 E+ @% `

1 z4 M/ {3 k1 G/ D由于有很强的表面张力,水滴表面就像是有一张橡皮膜包裹着,使水滴的表面积尽量地小。我们知道,相同体积的物体,圆球表面积最小,于是水滴会自动团成圆球形状。
0 A! s1 B4 G' j  B# E! J, B) H7 _, S2 k& t6 L/ P6 I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8.jpg 0 V/ e( D# v+ r5 m  S. e

( W2 A# t2 ^3 I! `表面张力( E# p1 I+ ~# U. j; ^
' k! _" N- ~: b/ K
地面有强大的引力,只有很小的水滴(比如小露珠和雾滴)才会接近球形。在近地轨道飞行的空间站里,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抵消了地球重力加速度,这里测得的重力几乎为0,即便是乒乓球大小的水珠,它也能团成一颗比较完美的圆球(不考虑空气扰动的情况下)。2 k" j& N! I1 H$ h8 J4 k

/ Z% z% d# d- B& A! f2 I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9.jpg 0 z% K- b, F9 O; l; H* i9 o" v

1 M+ v* h0 c' u  l: j# S8 |. u太空中的液滴是一个圆球
1 e) d* e2 Y. e3 ~* v* B5 G+ C
& j( Z' F1 U/ m+ e  W. _水分子有很强的吸附性,它会粘在所有亲水物体表面,进而带着其它水分子一并黏上去。2 D0 B8 n0 J0 Y% G! K
在地面,由于有地球引力帮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拧干毛巾,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会吸附在毛巾表面,你不可能拧掉毛巾上的水。无论用使多大劲儿,只要一松手,水又被吸进毛巾里了。
0 {" h% ?/ t; F3 s8 O0 [7 R1 y6 r. m' k; I# b5 l" }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10.jpg ' v8 ]* q# L( F. ]4 U8 ~
8 {: T1 r8 Q4 i
拧不干的毛巾  j$ Z" ~4 [' d8 G

& }7 r( @) j2 H! D( `" k4 j+ o水分子的吸附性给汤洪波用筷子夹茶水提供了方便,只要筷子接触到漂浮空中的水珠,它就会整个儿吸附在筷头上,航天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送进嘴里。
1 I5 e* g" ]" h  _$ A2 v7 w/ R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通过“筷子夹茶水”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向中小学生们生动展示了水在太空中的神奇特性:它会因为失去重力而漂浮在空中;因为表面张力而团成一个小球;因为氢键造成的黏性而吸附在筷子上。这些都涉及基础的力学知识。. V5 a! w3 u& G; R' Y2 O
不只是中国,国际上几个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宇宙探索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向公众特别是向孩子们做科普。阿波罗15号登月任务中,宇航员特意将一枚老鹰羽毛带到月球,利用月球的真空环境做了一次自由落体实验。
1 V) a0 P: i) Q5 I) L7 N; z) V7 Q6 k" Z$ t4 \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11.jpg
1 s0 s( e: A2 x# o! g8 {
1 m4 q4 e- s2 B月面上的自由落体实验
7 G3 Y, \1 o* w
1 \; M" {8 T5 M9 u1 R! l宇航员将1.32公斤重的铝制地质锤与30克重的鹰毛举到约1.6米高度再同时松手,视频显示地质锤与羽毛几乎同时落在月面上,从而证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是对的。地球表面有稠密大气,同样的实验几乎不可能做成,空气阻力会极大地拖慢羽毛的下降速度,从而给人“重量越轻下落越慢”的错误理解。' ]7 o- y$ `4 G
% [+ Q2 [% u7 ]
如何评价 2021 年《开学第一课:理想照亮未来》?-12.jpg
8 _3 B+ @4 k( P# b& _8 x# Q6 o. u7 v8 x5 J* Y7 H' B/ E
锤子与羽毛同时落下
  O: M3 ~, }$ U( J  w5 i  n0 Y/ h/ S* A( a5 C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开学第一课”上挑战“用筷子喝茶”,并不是因为没别的实验可做,而是这个实验足够好玩,同时能利用我们最熟悉的工具传授更多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验提升对物理、对太空探索的兴趣。这种实验不需要花许多钱,却能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 n, R1 m5 P' N8 ~# g6 T科普也可以很有趣,不是么?
龙大师2009 | 2021-10-14 2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秋季开学第一课,在天宫空间站出差的三名航天员为孩子们送上了两个科学实验,其中一个就是挑战“用筷子喝茶”。航天员先是将保鲜袋中的茶水挤出来,让一大滴液体漂浮在空气中,汤洪波小心地用筷子夹起茶水送入口中。
2 n' H( R; e& y* p. ~4 z2 |% l, k
$ R' }8 M6 @* h) Q- S4 f* }1 }! Q$ ], }! u! @0 K  B3 B+ ^

) ~. }! d6 h2 \/ M  h汤洪波用筷子夹起茶水
3 l5 i: V/ y& C$ l
+ A$ k  _1 A; v9 p/ ~: q' J喝茶喝水,我们通常都是倒进水杯或者碗里,然后端起来喝。但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喝水大多使用水袋,这是因为空间站处于微重力环境,水很难在杯子里老实呆着,它会漂浮到空中,一不小心便飞得到处都是。空间站四壁都是精密的科学仪器,一旦进了液体会造成大麻烦,所以航天员喝水都是使用可以挤压、方便吸吮的软包装容器。& y% R! w3 C0 e9 |: e: e6 O

+ i, @9 Y# S: U' _1 {( ]9 Y2 q2 K# F- E  ~+ j1 K2 M( n
* L: V" A, e+ d6 B5 _
2013年王亚平展示水的表面张力
9 A0 L" N1 {6 J; {, r9 p, w$ c
' b* w8 z7 a2 W& I朋友们或许还记得,2013年神舟十号太空任务时,航天员王亚平开设“太空讲堂”,就已经在天宫一号里做过类似的实验:先让水在空中慢慢聚集成一个球,透过水球显示出航天员的倒影;王亚平还表演了太空吞水珠。; m; _: M; i& y. X
既然类似的实验已经做过,为什么时隔8年神舟十二号又要再做一次呢?难道在空间站里没有更多有趣实验了吗?
. E1 A4 l/ C( P* e1 ?( q) ]# `! z9 Z; o0 Q/ \+ N8 \
4 y, o5 |4 q& X+ H

, w0 r  o& M% m. \2 B6 I4 p/ l* A王亚平太空喝水
% ^1 l+ o/ ^0 P  I
# m- S* Y( R9 |8 E- Q天和核心舱的最主要功能是为未来空间站提供控制支持,它同时也是一个科学实验舱。在核心舱的中段安装了许多实验机柜,比如人系统研究机柜、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机柜等等。神舟十二号以及未来的航天员除了要完成空间站的组装、测试调试任务外,还需要利用这些设备对他们自己的身体进行测试,做一系列复杂的生命科学实验。
' M  O9 X5 `; r* h5 M' L5 {  [2 f) m3 O! b- o  n7 ]

* N6 {/ n/ g- h0 [- _5 E* j# R1 |
3 k# S! B5 L* o3 b7 F天和核心舱有多个生命科学实验机柜. t1 _9 k7 D5 i
8 \% H& S# Y; M7 h- ^
航天员做的这些实验涵盖了太空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对我们未来星辰大海的漫漫征程有极大科学价值,但这些实验过于先进,中小学生们看不懂。为了引导孩子们对宇宙探索、对科学的兴趣,科学家们需要设计一些好玩的、能够启发思考的科学实验——水就是中外航天员最喜欢使用的工具。
. b+ d" M& b$ L+ e  i% e/ U- R& X/ L  c# `% b$ J; u# A/ p

( v* @4 E7 v6 a7 S; o3 [; A4 v$ V4 M) _# l" ~8 z/ `) c2 |
用疏水表面触碰太空中的水珠/ a# `3 a* g/ A9 y2 V# P; b) E

2 d: h$ {, N( p7 s( Y水是我们最常见的物质,人每一天都需要补充水,对于水你一定也有许多了解,但这仅限于地球表面的水。水在太空中、在失重环境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在失去地球引力的影响之后,水又有哪些神奇表现?这些现象背后究竟有哪些科学道理?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恰恰就是对物理学的认知过程。& o% [5 _7 H  P* v  E/ N
在微重力环境下,无论大小,水都会自动地形成一个圆球形,这是为什么呢?( }3 @0 O3 _/ U  }* k; T. c
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液体,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并且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弯曲结构,这导致水分子表面电荷分布不均匀:氧原子这边略带负电,氢原子那边带正电。
4 D& G8 \3 W( v2 y' B, ]
$ B/ E! H# M; m: q9 d( f6 w5 p1 y) |, W3 c5 _  l+ T6 E2 _

3 O* c* \; I" Z" n% T3 r6 ^( Z  W水分子的极性与氢键5 v1 f9 i. N& f7 Y2 u% B
5 a7 }4 _' n& C! N- n
当两个水分子靠近时,带正电的氢原子会被另一个水分子的氧吸引,从而将两个分子拉到一起,这就是物理学里常讲的“氢键”,水中所有的水分子之间都是通过氢键相连。
5 O' g- |) e5 T# }  `; a) ~6 V水里的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4个其它水分子“牵手”,由于氢键的力比较强,因此水的黏性很强;同时由于水表面的水分子上方是空气,没有其它水分子,这导致水分子与旁边其它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更强,这种结合力被称为表面张力。在所有液体中,除了汞,水的表面张力是最强的。7 ~2 D. G+ Z; t' C8 I5 _
& v8 U/ y7 o9 z7 h+ E* `
5 f5 s) W4 U" V6 t8 O0 d' X& E

( W" T* I$ i, J' z
- o5 i7 Q  p5 w. A" @2 p4 N水表面张力的形成, b! g; r( [7 `) A9 ~

& b7 d8 B! P! g! S  u" ^' g  R由于有很强的表面张力,水滴表面就像是有一张橡皮膜包裹着,使水滴的表面积尽量地小。我们知道,相同体积的物体,圆球表面积最小,于是水滴会自动团成圆球形状。/ L. s& E% A4 P# P$ R
/ s9 M! {4 _" z8 ~0 Q9 q5 |  V' ~5 c/ o
" v3 g; g; [5 Q
4 E3 u+ s/ D4 G, K+ r4 K3 z
表面张力: d& l( O/ H; V% T
- V) c& l" F$ t5 q% O  O
地面有强大的引力,只有很小的水滴(比如小露珠和雾滴)才会接近球形。在近地轨道飞行的空间站里,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抵消了地球重力加速度,这里测得的重力几乎为0,即便是乒乓球大小的水珠,它也能团成一颗比较完美的圆球(不考虑空气扰动的情况下)。: M# }0 A1 S. q$ d% V
, P2 I. s. E- o) T% P. v

- q: d; l& h+ o8 i  G, T5 U1 Q' Z' ]  f( e
太空中的液滴是一个圆球0 C7 V/ \, }& z2 N& b* [# D+ y
& R! O2 w$ R2 o1 ?, s1 v
水分子有很强的吸附性,它会粘在所有亲水物体表面,进而带着其它水分子一并黏上去。* X" f1 c$ ?2 m, E' [! j
在地面,由于有地球引力帮忙,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拧干毛巾,但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水会吸附在毛巾表面,你不可能拧掉毛巾上的水。无论用使多大劲儿,只要一松手,水又被吸进毛巾里了。1 U; X9 j. v+ k* \, E# E: A9 K1 a  F
+ O  a% X/ W9 a3 I+ A2 v, E, n0 j
( e% ^' \% V% ?  p8 t# E; q% t3 h

- W! d/ `+ ?+ T7 ~( i9 X* u! \1 F
拧不干的毛巾
7 {/ H0 w! r) @4 H. L3 |0 h/ `' A3 F* |2 F# j, |2 H$ F
水分子的吸附性给汤洪波用筷子夹茶水提供了方便,只要筷子接触到漂浮空中的水珠,它就会整个儿吸附在筷头上,航天员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送进嘴里。
% a0 ?  g9 U7 E" B# h* X* _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通过“筷子夹茶水”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向中小学生们生动展示了水在太空中的神奇特性:它会因为失去重力而漂浮在空中;因为表面张力而团成一个小球;因为氢键造成的黏性而吸附在筷子上。这些都涉及基础的力学知识。
& z$ u* [- L* Z, \不只是中国,国际上几个主要航天大国都在宇宙探索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向公众特别是向孩子们做科普。阿波罗15号登月任务中,宇航员特意将一枚老鹰羽毛带到月球,利用月球的真空环境做了一次自由落体实验。' E* y# D) f: |& a) e

: ]* z: o1 z$ \) d' e! C; V
5 a" E* w8 a1 s
" B' W% |4 I9 D月面上的自由落体实验
* F6 h8 j, `$ D( \+ X# ~( G
7 @/ X7 \2 T% L" L宇航员将1.32公斤重的铝制地质锤与30克重的鹰毛举到约1.6米高度再同时松手,视频显示地质锤与羽毛几乎同时落在月面上,从而证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是对的。地球表面有稠密大气,同样的实验几乎不可能做成,空气阻力会极大地拖慢羽毛的下降速度,从而给人“重量越轻下落越慢”的错误理解。  h1 E$ J' t) V9 _! @3 {* ^
0 K9 a& d; r, @' [9 o1 J
* N0 r3 A' v& }9 c: d
- A  D% t$ M1 M; v6 ~. Z
锤子与羽毛同时落下
% m% i+ t- R7 ?+ q0 T+ q
0 z! S/ _, t' ^! S  @) I8 j;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开学第一课”上挑战“用筷子喝茶”,并不是因为没别的实验可做,而是这个实验足够好玩,同时能利用我们最熟悉的工具传授更多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生动的实验提升对物理、对太空探索的兴趣。这种实验不需要花许多钱,却能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 z: w3 K" B& F科普也可以很有趣,不是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