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4366 | 回复0 | 2021-10-11 03: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振宁谈中美教育
7 o5 ?9 ]- c# c/ g6 o' @, z  F# L$ ?, _& }3 Q. S; y

& s: w; x6 _! W0 J% ` 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么?-1.jpg 2 n- ]- ~* K* ^- k$ X% N

) r% Q! w1 h& P) P% p: U$ A+ U: W& X  H. G4 o
潘国驹:一个人如果想要在学术上或工作上有比较大的成就,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态度应该怎样?! w3 ]/ o# N" ^( ^: C
杨振宁:这方面我有几点意见,我可以分几个层次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我所讲的意见,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与西方传统的社会可能不大一样。并不是我的意见有迥异,事实上,不同社会,因为过去的传统不一样,所需要的新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第一件事,学生和家长值得考虑的是,不是每一个普通念书念得不错的学生,都可以在研究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和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如果这个小孩念书念得不坏,就要让他念研究院,就要得博士学位,假如有大博士学位,大大博士学位还应该继续念下去。我觉得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在美国的这种情形就比较少。6 P: K! h2 x8 R1 g; k
第二个层次,是对已经念得很好,而且已经走进研究路途的年青人,我所指的是受中国传统影响的学生,我也有一个建议,往往这些年青人有一个趋向,即将自己约束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约束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他可以一下子走到前沿,因为他并不管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过这样做会有一个极大的危险,假如他走的方向,后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的话,他没有习惯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主要是他所训练的范围太狭窄,我觉得一般讲起来,从中国传统影响的地方训练出来的人,普遍的兴趣会过于狭小。
; k- }( f  f; ~- ^, k- w潘国驹:为什么兴趣会太狭?# `9 ]& `/ o1 Y' Z; q
杨振宁: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就教导他好好的念某些东西,不要胡思乱想。有时恰巧碰到合适的范围,可能有大的发展。不过,一般来说对研究生的训练是不利的。一个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只会专门做一件事的人。“博士”顾名思义是要博,英文叫做Doctor of Philosophy,philosophy 指的是总的思想方向,一个人兴趣比较广,可以应付整个学术界前沿方面的千变万化的新情况。从亚洲地区训练出来的年青人,应该特别注意把兴趣放得广一些。
: I/ G& p" P  b3 F潘国驹:对如何把兴趣放得更广这个问题,杨先生有没有更具体的建议?
0 \! s) X$ W7 `; Z杨振宁:比如在一个研究氛围很浓的大学内,系里面通常有许多讨论会。研究生应该尽量去听,就是不完全听得懂也应该去听。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学生觉得听不懂东西就不要去乱搞。另一个是对当时自己兴趣范围以外的东西随时注意一下,可以阅读一些范围比较广的刊物。今年5月、6月我在北京,科学院的科技研究生院做了一系列演讲,全中国来了五六百个学生和教师。我跟他们说,这回演讲,当然一方面希望能介绍这些年来物理学的新发展,不过,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希望使大家了解物理学史一个多方面的学科,是一个活的科学,不是一个死的科学,是一个跟实验非常接近的学科,而不是整天在公式内打滚的学科。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有不少学生,确实被引导到一个死的物理学、旧的物理学以及跟实验完全没有关系的方向去了。
9 l; t/ G) _, l2 I0 v+ ?4 o
; R7 O! L' t9 H5 O5 ~) ?  c$ ^8 o$ h% ]4 F, l5 a
我在美国教了很多年的书,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有两个最大的区别。一是美国学生训练的不够,而中国学生训练得基础比较扎实。第二点是中国学生比较成熟,比较努力。但并不是说中国学生就绝对好,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够灵活,不够胆子大。# X; X( D( M: `5 J- Y8 h* m" D! U
我的建议是,一方面要问你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东西,真正的能力在哪个地方。一方面考虑一下,想法是不是可以朝着胆子更大的方向走一下。美国学生对于掌握自己方向的能力比中国的学生要好。+ e6 w! H& m# M6 ^! v
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也可以说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再三讲过,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个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0 Z- L6 v0 n' i. d* X因为美国整个的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它的好处是他容易促进一个人个性的发展,可是走得太极端了。一个中学生到美国,不管他进哪一个中学,都会有很多吸毒的同学。年轻人受了这些同学的影响,可能堕落,而且这个堕落是一下掉下去,就回不来的事情,这种危险是很多把小孩送出去的中国父母没有想到的。我认为对于多半的学生,比如90分以下的学生,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好的,他可以使得这些小孩成才,将来做一个有用处的人。美国太放任,有没有好处呢?有,非常聪明的,90分以上的小孩在美国占便宜,为什么呢?因为他不需要规规矩矩念书,他自己就都可以吸收进去,所以他就海阔天空,他的发展,尤其最聪明的人在美国容易发展。
* N: G9 m* S6 T+ `5 u- Y我常常在想,假如费曼出生在中国,他不是会被关到监牢里去,就会得神经病。因为美国允许这样的人发展,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他能取得成功。8 }1 {. ~4 X* [3 P/ p+ l
注:理查德·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宣双雁洪dk | 2021-10-11 14: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振宁谈中美教育
$ f; k8 @  {' r2 B* l( ^/ \" Z- C$ ]. t; @0 n( s9 N, Q& o4 g, ?
: z" {0 Y6 ~- B" n7 N7 I, T
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么?-1.jpg . e! p' W2 u4 b" x$ U

. b, h" |- [7 n9 B) j/ B" f( `
5 P. e0 L; I. q9 O( b7 A潘国驹:一个人如果想要在学术上或工作上有比较大的成就,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态度应该怎样?+ b: e7 c- ^% k" A- d0 Y1 e$ p
杨振宁:这方面我有几点意见,我可以分几个层次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我所讲的意见,是中国传统的社会与西方传统的社会可能不大一样。并不是我的意见有迥异,事实上,不同社会,因为过去的传统不一样,所需要的新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第一件事,学生和家长值得考虑的是,不是每一个普通念书念得不错的学生,都可以在研究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和老师给我的印象是如果这个小孩念书念得不坏,就要让他念研究院,就要得博士学位,假如有大博士学位,大大博士学位还应该继续念下去。我觉得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在美国的这种情形就比较少。# F# k" d  `3 R# h" p4 Q
第二个层次,是对已经念得很好,而且已经走进研究路途的年青人,我所指的是受中国传统影响的学生,我也有一个建议,往往这些年青人有一个趋向,即将自己约束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约束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并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他可以一下子走到前沿,因为他并不管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过这样做会有一个极大的危险,假如他走的方向,后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的话,他没有习惯走到另外一个方向。主要是他所训练的范围太狭窄,我觉得一般讲起来,从中国传统影响的地方训练出来的人,普遍的兴趣会过于狭小。
; R: S. w! N7 o. O" ?) Y. Q潘国驹:为什么兴趣会太狭?
2 b4 Z) k* Y9 W杨振宁: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就教导他好好的念某些东西,不要胡思乱想。有时恰巧碰到合适的范围,可能有大的发展。不过,一般来说对研究生的训练是不利的。一个研究生最重要的是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个只会专门做一件事的人。“博士”顾名思义是要博,英文叫做Doctor of Philosophy,philosophy 指的是总的思想方向,一个人兴趣比较广,可以应付整个学术界前沿方面的千变万化的新情况。从亚洲地区训练出来的年青人,应该特别注意把兴趣放得广一些。3 s) C# N+ C" m
潘国驹:对如何把兴趣放得更广这个问题,杨先生有没有更具体的建议?" z: j4 U4 L7 O* b
杨振宁:比如在一个研究氛围很浓的大学内,系里面通常有许多讨论会。研究生应该尽量去听,就是不完全听得懂也应该去听。中国传统教育出来的学生觉得听不懂东西就不要去乱搞。另一个是对当时自己兴趣范围以外的东西随时注意一下,可以阅读一些范围比较广的刊物。今年5月、6月我在北京,科学院的科技研究生院做了一系列演讲,全中国来了五六百个学生和教师。我跟他们说,这回演讲,当然一方面希望能介绍这些年来物理学的新发展,不过,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希望使大家了解物理学史一个多方面的学科,是一个活的科学,不是一个死的科学,是一个跟实验非常接近的学科,而不是整天在公式内打滚的学科。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有不少学生,确实被引导到一个死的物理学、旧的物理学以及跟实验完全没有关系的方向去了。
0 F9 H* x3 T$ A* ?5 b
& a+ C: q4 w) U" ]7 {. H2 H8 i) @, q
我在美国教了很多年的书,美国大学生和中国大学生有两个最大的区别。一是美国学生训练的不够,而中国学生训练得基础比较扎实。第二点是中国学生比较成熟,比较努力。但并不是说中国学生就绝对好,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够灵活,不够胆子大。1 M8 V4 @2 ?0 |8 V
我的建议是,一方面要问你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东西,真正的能力在哪个地方。一方面考虑一下,想法是不是可以朝着胆子更大的方向走一下。美国学生对于掌握自己方向的能力比中国的学生要好。
6 Q* j9 H. A0 k1 q/ V" {我觉得整个中国目前的家长也好,教育家也好,也可以说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觉得美国的中小学好。我再三讲过,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比如80分的学生,如果能够考进中国一个比较好的大学,那么在这个学校念四年,得了学士学位,再可能的话送到美国去念研究生,这是一生最容易接近成功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后来本科教育、两年硕士教育都是在西南联大,这个给我打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 m, a* h' ^7 `3 G  x因为美国整个的社会是一个放纵的社会,它的好处是他容易促进一个人个性的发展,可是走得太极端了。一个中学生到美国,不管他进哪一个中学,都会有很多吸毒的同学。年轻人受了这些同学的影响,可能堕落,而且这个堕落是一下掉下去,就回不来的事情,这种危险是很多把小孩送出去的中国父母没有想到的。我认为对于多半的学生,比如90分以下的学生,中国的教育体制是好的,他可以使得这些小孩成才,将来做一个有用处的人。美国太放任,有没有好处呢?有,非常聪明的,90分以上的小孩在美国占便宜,为什么呢?因为他不需要规规矩矩念书,他自己就都可以吸收进去,所以他就海阔天空,他的发展,尤其最聪明的人在美国容易发展。& v9 d/ w, f9 j4 \8 S5 v! n
我常常在想,假如费曼出生在中国,他不是会被关到监牢里去,就会得神经病。因为美国允许这样的人发展,在美国这样的环境他能取得成功。, C7 j1 c, P8 y& S8 v9 n0 L
注:理查德·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落羽_有_千殇 | 2021-10-11 23: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之间教育的根本差距,归根结底还是体现在政治体制的迥异上。我们的制度具有不可比拟的隐蔽性、灵活性、及时性、权威性、可收缩性,资源蛋糕想切哪块递给谁就是谁,大学想办成啥样就办成啥样,说哪个是一流它就是一流,需要给学生上什么课随时就开什么课,想让谁去管理学校就让谁去,决策成本仅需一张A4纸。不像迂腐、刻板的美帝国主义,屁大点事,区区几万美元的预算,也非得召集一群人来开会,经过冗长的协商讨论甚至争吵杯葛,慢悠悠的才能勉强定下来。稍微大点的事还要什么狗屁议会来论证表决,不敢放权给校长,还变态的喜欢自虐,将什么决策都向媒体和屁民公布,让他们肆无忌惮的盯着自己,自缚手脚,找不自在。正因如此,上下畏首畏脚,效率十分低下。加上政党频繁轮替,缺乏权威领袖的精神指导、讲话鼓舞、思想鞭策,从校长到教授再到学生,普遍茫然无措,精神世界一片空白,工作学习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所以,美国社会今日的全面没落,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医疗的全方位衰退,实在是题中之义,咎由自取。倘若再不幡然醒悟,修改宪法,放下面子,接受现实,舍弃一众同类盟友,向已然崛起了的东方大国靠拢,终止对朝对伊对俄对塔的一切制裁,虚心向这些新时代强国学习治国驭民要领,而放任继续堕落下去,亡美灭白就在眼前,教育不教育的自然也将不再是问题。
9 t8 o1 M( S/ Z
( o. E; u( A+ Q4 k 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么?-1.jpg
天长地久人橇 | 2021-10-12 0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高等教育之所以成为引领世界的优质教育先锋,是因为真正的美国教育是平民教育。平民不是穷人的概念,而是每一个人都享有同等享受教育的权利。
. ^; q4 p: b* c* ^& K, a2012 年,我与 10 位来自康涅狄格州的中学私校校长在北京参加了一次国际学校交流活动,期间我们旁听了一些美国老师给中国学生的教学课。课后,美国校长问我:「为什么学生都怕发言?」当今类似「由美国老师教学的美国式课堂」的广告常常出现。其实现在在国际学校使用的即使是美国学生使用的教材,也不是真正美国学生学习氛围的课堂。原因不是老师教得不对,而是互动的氛围不对。
" V+ s- I2 ]8 h3 ~7 [# R7 J美国教育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目标」、「共同研讨」,美国结构主义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教学法」,并以此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其环节有「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基于求证与讨论的学生『自我发现』等。这些理论都在强调和重视教学的「输出」环节,这也铸成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根基。而中国式的教育,基本以被动的「输入」方式为主,即台上授课、台下接受。( i1 u) n# k  ~% k! `
就中美大学教育的比较来说,中国大学与美国大学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国,许多年轻人 18 岁以前都在为完成高考而拼搏,进入大学后,反而松散起来,似乎对学习已经厌恶;而在美国,大学却是许多年轻人发现世界的开始,特别是美国名校。因为美国高效录取标准不是以一个成绩来决定的,即使少数人被包装进入名校,最后还会被淘汰出局,因为难以「混」下去。7 o: d% l8 W. F- B7 A4 L- h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了解到,美国的教育充满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方式;然而我要说,大部分到美国读书的留学生还是用被动的方式来学习。感受着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并不代表真正掌握这样的认知精髓。" g' }) l( C- ~' j: |" [1 D' j
现在国内所谓传授美国教育知识的课堂比比皆是,坐在里面听课,仿佛就是获得美国教育了,其实这都是误区。如果作为授课课程,只要掌握知识,甚至照本宣科,其实谁都能开。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挖掘学习者的潜能,使学习者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再学习,成为一生都有学习动力的人。教育最大的真谛就是呼唤学习者的内在潜力与求知兴趣,从而不断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 ^3 i! D, o  u9 j( O/ }3 K8 Z国内有个组织叫「碳 9 学社」,创始人冯新先生本人对教育心理学、认知规律、人类的学习行为如何发生、社交规律、学习与社交的关系等研究透彻。他针对被动教学方式的传统教育体制,勇敢地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去教师化。我认为,这是离美国教育最近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它能将知识留存率从 5% 提升到 90%,从而打开了自主学习的大门。2 U7 Z' v- v# x4 Y7 q0 K& g) k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易冰洁说:「北大课程里的知识存留率为 5%,而到了这个免费的课堂里,我的获益率为 90%。」真的吗?她说:「北大读书 4 年,100 多个学分,能让我记住的老师寥寥无几。北大作为全国一流的学府,却依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300~500 人的大课堂,教材 10 年未更新,老师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片……想要取得一点成绩,只能完全靠自己默默地学习。」
在「碳 9 学社」,首先让她了解到有一个「学习金字塔」的模型存在,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北大的课程设计,24 小时后的内容平均存留率只有 5%(见下图)。
, q& A$ y& z# W6 Q
2 v/ L9 s3 s" Q+ I3 G- i. K& @ 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么?-1.jpg ) F. o3 i! _, F
学习金字塔* Q% d3 ~" d& M, f5 b/ _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是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 1946 年通过对比试验得出的经典结论。4 t0 a+ R+ ]) v  p$ [1 l/ f
这个理论指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的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24 小时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 5%;
& I* V  U8 v4 ~  q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X$ S/ i6 i+ ]2 i2 B
爱水阁月 | 2021-10-12 13: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中美教育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差别,有的是资源上的不同。美国这样一个高度依赖精英的社会,在精英教育方面投入很大,我国与之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中国之前教育的重点不在培养精英,而在于培养大多数有基本文化素养的劳动力。据此,有义务教育,有大学扩招。也据此,中国获得了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庞大的劳动力市场。
  O( j! `& C4 t0 d至于应试教育而言,我觉得中美没有本质差别,美国本科的录取何尝不是一种应试,只不过考试的形式不同而已。高考给予不同出身的人一次相对公平的机会,相比而言,如果中国采取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平民子弟想必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将永无出头之日,阶层会更快的固化。
$ a- e. O, ~- X% @) b  A, z) w至于快乐学习是伪命题,想要提高必伴有痛苦,美国优秀的高中生普遍都会有AP这类东西,申请藤校,加州的院校也更是抢破头,不必中国高考轻松。如果不伴有辛苦的度过学生生涯,那是底层的教育方式,毕业也就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这种教育模式我觉得相当糟糕,也有很大一批美国劳动力因为没有现代劳动力的基本素养被淘汰,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川普能上来的原因。( V/ T$ n3 k2 }. G0 A# u/ Z& H
_分割线—————————————————. b5 x2 g2 U  ]- y3 @6 Y
就高等教育而言,我想是因为美国比较有钱吧,有钱就会有先进的设备,优渥的待遇,有这些就能够吸引大牛,大牛们又可以吸引世界各地优秀的研究生。造就了好的学术环境,好的学术环境又可以反过来吸引学者竞争相应的职位,从而筛选下真正杰出的人才。这也就是美国高等教育昂贵的原因,因为整个学术环境背后要靠钱来维持。
) y7 |) r2 D# j! {5 ?9 r就小学,中学教育而言,虽然没有去美国读过,不过就大部分美国人的基础教育水平来看,是相当糟糕的。  k6 S6 Q- U) D+ h
相反,中国有自己的特色,因为处于发展中国家,一个具有比较高文化素养的劳动力群体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就基础教育而言,普及的非常成功。就高等教育而言,因为钱不够,肯定玩不转。不过随着经济越来越好,中国的科研也在逐渐提升,学术环境应该也会慢慢变好。
他乡凝望鼓 | 2021-10-12 14: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一个法国教育家200年前的著作《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的五讲》.  雅克.郎西埃, x: {" F7 h9 C" k
当时欧洲的教育也有一些和我们目前类似的情况:
, {$ e* X0 R! u, A$ S' N( `
19世纪的欧洲精英人士所追求的正是这种现代秩序:它建立于有知者对无知者的权威,并且争取力所能及但适可而止地削减两个群体的差距。...... 以免他们无法缓和地融入这种基于科学指导与良性政府的社会秩序。教师要依照一个适应粗粝智力的水平而循序渐进的进步过程,将自身掌握的各种知识传递到那些无知者的头脑中。对于当时的精英们来说,教师既是基于哲理的范式,也是符合实际的中介,可以将民众带入现代的社会和治理秩序。民众教育是两种人的主题词,追求秩序者想让民众受过教育有所敬重;追求进步者想将知识作为巩固自身权威的利器。
而作者论到:+ D8 o8 l- D3 z* H' q
所有智力皆为平等。这不是说各个头脑的各种成品都有同等的价值,而是说智力在其各种展现中都是同样的。这不是确证某项积极的真理让人们相信,而是提出一种假设让人们去努力检验,提出一条准则来指导智力的使用

7 l+ V4 ]: g7 l, V5 n5 S 中美教育的根本差距是什么?-1.jpg 0 T1 g# ~& p$ J8 L4 v- G! b! i
根本的差距,我以为是信念,两种信念的区别,一种相信人的智慧、品德...的高低,教育的目的是传承已发现的真理、技术、规则,同时隐含着更重要的目的 ---- 规训。另一种也有上述的情况,但其更是一种对话,更信仰人之间平等和自由,无论是对前人,还是现在,不是确证某项积极的真理让人们相信,而是提出问题、经验、假设让人们去检验、探索3 U1 Q1 E! h( `! Q* ]8 K
这两种信念对知识的定义是也不同,一种认为是真理、工具,培养信服权威,另一种认为只是值得尊重的前人探索,而非真理,平等而不信权威。; u; P. A; r4 ]& X' c
但这并不是中西教育的差别,而是现代平等社会信念和古代等级集权社会信念的差别,西方曾经的教育也是这样,只是在近代以来,逐渐地更加平等、自由了而已。, Y4 n& m5 a# [- D) n
哪怕是教授同一部书籍,在两种信念的教育下,结果也会有显著区别。在背诵、合规以前的知识上,第一种肯定厉害,因为他最看重的就是规训。而在更深入的理解、探索上,第二种会更优,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自由、深入地去理解、探索的能力。
# v' Q5 m6 p1 s这部著作中讲的,在200年前的西方是开拓性的,而现在已融入西方教育中。比如,课堂形式、纪律的规范,不再是老师在上教导,学生规矩承受,而是老师讲解自己所知所探索的,共同探讨,没有权威、智力的等级和高下.....7 j% j! u7 I2 o6 Y  S
摘录:( b2 ?8 Q. H8 k
他提醒人们的是:学校和社会声称要逐步缩减的差距,实际上是它们自身赖以生存并不断延续的差距。谁若从不平等的状况出发,将平等作为目的,就只能将平等无限推迟。教师告诉学生,如果听懂了他的讲解,某一天就能在知识上与他平等。但这种讲解,作为缩减无知者与知识的间距的经验主义手段,其作用完全相反:它是象征性的社会装置,不断地再造着学生的无知,而且,它不仅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更建立了对各智力不平等的深信。

; {9 Y: m) x: k: {( c) a
在书中,孩子探究的是著作者的智力,从而检验其智力和自己的智力在同样地施展

$ ?7 }2 v% g6 Q2 y5 l
任何人无论多么低微,都是可以思考的存在。在这个新世纪的拂晓,公民德斯蒂-特拉西①这样写道:“任一个说话的人,都对观念学、语法、逻辑、辩术有自己的想法。任一个行动的人,都对私人道德和社会道德有自己的原则。任一个得过且过的存在,都对物理和算术有自己的概念;他即使仅仅与同类生活在一起,也有自己的小型史实辑藏,有自己对史实的评判方式。”②所以说,让鞋匠只做鞋是不可能的,他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做着语法学家、伦理作家或是物理学家。

; B- L" X7 g# P. {4 g; c8 U
平等不是目的,它是一个起点。这就是约瑟夫·雅科托所宣告的空前未有的革命。我们不能从不平等到达平等。我们只能从这一端或那一端出发,根据这个起点形成逻辑。从不平等出发的这种做法,出自各种社会的通常秩序,也出自那些进步论者和革命者。他们期待让一批受教育的先锋力量运用社会科学,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自由与平等的世界。但另一条路还有待尝试,它的出发点是平等,是每个人都能行使检验的同等能力,而这只要他承认并有意运用这项能力。但这种意志不是自然成立的。这其中原因不仅是它被各种社会机构的规制所束缚,而且在过去和未来,它都易于顺从有知者的权威,之后最多是反过来蔑视那些人的知识。社会通常的运行状况不过如此,它让支配者和受支配者交换歧视。为了打破歧视的循环,我们就需要这种独特的行动,它就是雅科托所说的智力解放:下决心去出发,去行使自身的知性能力,并在行使中坚持它是属于所有人的能力;下决心去让自身举止如同平等世界的居民;让男女众人努力穿过各种事物和符号组成的森林,作出自身的知性历险,让自己被他人看作、并也将他人看作恒久劳作的探究者和艺术家,而非那种只学会了指挥与服从、逢迎与歧视的存在。这种检验劳动从不能保证产生结果,但它创建的是那仅有的值得我们投身其中的共同体形式。

/ o: e- v- X' {: s7 o; O# W6 o: x$ u
不是确证某项积极的真理让人们相信,而是提出一种假设让人们去努力检验,提出一条准则来指导智力的使用。
+ g4 S% u% K7 X/ m
这,可能是一些教育的根本差别,虽然有重合之处,但其重心不同。我们虽然也有引入一点近代教育理念(尤其是大学),但环境、学校、教师、教学都是被严格管制的。
6 A" G6 t/ z  T7 i对于深陷于集权规训之中,以为教育就是知识、道德的传承规范,以为知识就是真理的信念来说,可能不在意这些。他们以为,知识不就是谋幸福的知识吗?不就是前人、圣人、大人们发现、发明的真理吗?教育的差别,不就是知识的数量、质量、功效的差别吗?学习,不就是学再习惯之吗?
! }- W0 U2 @  `: p但教育不应该是“教育”,好像前人、大人们已经掌握了世界和真理一般。( @/ M3 M2 c- |% Q$ V, D5 y
$ j1 z2 x! ^# f+ O5 Q" u' J, g/ C
广告:笔记的意义和小筑笔记的特点
时光摸去了容颜 | 2021-10-12 2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核心差异点。; q9 A# G' G4 V0 _) Y: {* M
美国教育拥有一大批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如杜威,布鲁姆等。美国教育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一大批具有探索精神的教育家。一大批大学管理者和学者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探索出很多合理的教育模式和高校办学思路,其中很多人也成为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不仅仅照耀了世界教育,更重要的是深刻地改变了美国教育的面貌和思想主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强调公平,这些思想也成为美国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哪怕是私立学校,从来也将公平竞争的思想挂在嘴上。尽管每年都会招收一定数量的权贵子弟,但是入学之后,奖学金争夺和学术机会等仍能保持公平竞争,权贵子弟并不能保持太多的特权。每年很多中国留学生照样可以获得美国名校的奖学金,本身就受益于这些大家的教育思想。
% C  H( ], S! l& _" i7 `美国实施12年义务教育体系。12年义务教育基本上保障了大部分国民能够承担起工业化时代的简单工作,比如工厂的工人和超市的服务人员,进入高等教育链条的则是成为工程师、医生和科学家等。尽管美国也有很多流浪汉、瘾君子和犯罪者,但是教育不是万能,他只是提供一种可能。
/ y0 y; m1 T' T6 W美国保持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尽管人口基本上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却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名头保持了保持了上百年。那么多高校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大部分人提供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至于你学成什么样,怎么学那就看自己了。4 C/ Y* O9 M- E+ i
美国高校之间的竞争和人员流动非常频繁。与国内高校基本上是一个一个的独立单位不同,美国高校之间的交流极为频繁,不管是体育竞赛还是经费争夺,学生争夺,社会声望、师资等都成为高校竞争的重要方式,教师在不同高校之间的流动也基本上成为常态,学校之间的交流成为互相促进的基础。% f3 l2 z* B$ j. S
美国高校之间的关系保持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很多人关注到美国大学体育组成了若干个体育联盟,联盟内的大学每年定期进行各类体育比赛,包括了橄榄球、棒球、篮球等,这种联盟看起来只是体育竞赛,但是同样美国高校的精气神的重要展示。竞争文化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最核心的特点,没有国立大学,只有公办州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大学在全国范围甚至于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竞争涉及到很多层面。高校内部的宽进严出原则,激发学生的竞争。高校的全美排名涉及到学术声望、社会声誉、体育竞赛等诸多方面,顶级名校的地位尽管稳固,但是同样被屡屡挑战,西海岸大学的崛起就是明显的例证。
- t3 @* I) J( J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确实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相对而言,与美国教育的差距仍非常明显。只有仅仅九年义务教育。高水平教育家的匮乏,不要说世界著名教育家,具有全国声望的教育家到底有几个?教育行政化,高考名额的人为划分,985,211大学定位和划分更多依赖于主管部门而不是市场和公平竞争。教师的调动和交流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养老金并没有全国性统筹统管、人事档案,这些差距都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素。
笑在心间 | 2021-10-13 0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钱. 很多很多的钱.4 m: X. ~0 ^' t9 E
你像美国人那样给学校投钱,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 就行.1 m1 p, x9 ^" K- |5 m
<hr/>举个简单的示例.
* }. y& f9 B% W5 ZFremont 是一个位于湾区的小城镇, 人口大概不到 24 万. 这个城镇的公立 K-12 学区每年大概总计有 3.5 万学生:
" A! X) t+ Y+ y" M, g8 K
& T+ u% T6 o) y8 R$ H' [3 D
1 o4 p. F  v+ I- F) P然后这么个小城市, 一年花在学区上的预算是多少? 超过 4 亿美元: 2019 年的预算是 $417,321,240.
9 x# P1 v3 x' [! q6 u0 z0 j, y" L% F) {( C" h
* f! }% t4 t9 X
(数字来源: https://www.fremont.k12.ca.us/pf4/cms2/view_page?d=x&group_id=1524555101075&vdid=if17ka16yl8u23e)8 |' u) `7 U4 ?4 ^
<hr/>上面是义务教育的支出. 补充一个很普通的公立 (州立) 大学的预算: University of Iowa. 这是一所位于中西部玉米地各州里的一所州立大学, 位于一所仅有 7 万人口的小镇. 学校的本科生加研究生大概三万多点. Iowa 是个小 "穷" 州, 2019 年人均 GDP "仅" 5.5 万美元 (作为对比, 该年度美国全国人均 GDP 约 6.5 万美元).
5 m& H+ C5 i0 \. ^, g4 r+ O* t这所大学 2020 财年一年的预算为: 7.6 亿美元.; @$ {# k4 t$ v/ w! O
6 u; s) E9 [3 s) Z0 @
- }& m6 Q! F. t
数据来源: https://www.iowaregents.edu/media/cms/1120_IF_3__Comprehensive_Fiscal_Rep_A8E8FBAD67BB5.pdf
9 W# @7 ?. w8 G, E# y! ^作为对比, 山东大学一年预算大概 29 亿元[1], 约为 4.5 亿美元. 同时, 山东大学学生人数约 7 万.
$ p. a! O4 c3 u2 N<hr/>什么时候, 我们的学校也能有这么高的预算, 我们的教育问题就解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