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

[复制链接]
查看3254 | 回复0 | 2021-7-31 2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截至7月7日上午,报名参会总人数超过3000人,但因疫情防控需要,现场仅能提供700个席位……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最受关注的论坛之一,聚焦“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主题论坛8日启幕,论坛发布《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2021)》,率先提出“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理念。, f1 e* a0 L1 n
3 c8 h* A7 N# {
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1.jpg

1 N& o3 g$ d# R+ U; u9 a9 \& O) }/ Q" {& z! e' }5 c) Y1 t
智能教育(AIED)近十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在学、教、管、评等不同层次都有广泛运用,并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十年人工智能发展的风口。但到目前为止,智能教育发展水平有限,而且以技术为中心,被称为“冷智能”——缺少温度,缺少人文关怀。
- k; R' N. Z4 m! A# _. e, H# w1 Z" R0 {9 B3 o
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2.jpg

. m% _# M9 a( M: i0 a" g
# C5 E9 \( q+ _【4种“不分轻重”现象】
) ]2 x$ _! s) B2 `. X
7 @1 {: S5 A: M8 T  T8 V3 g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玉波透露,当前我国基本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79.37%上升到100%,98.3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数量突破1亿个。, @* b: r- K. x; k7 Q7 a/ R

3 Z; C( S% p! M9 J# e) U7 v2 @
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3.jpg

. N8 `3 D" j& l+ {+ m$ p* D
' p1 S7 e+ q; q  L/ e: {7 C2 C杜玉波* m$ T6 L; F# @1 i, |, D- j+ a
: F, T: c3 j( ]' h, p0 Z* m' `/ n* M0 w
特别去年疫情期间,我国高校开展世界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开出1719万门次在线课程,参与大学生达35亿人次。全国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推出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不停教。, \/ U% i( @+ G1 s

1 w% Z3 n' K- m4 a; h& z* B不过,与工业、金融、通讯、医疗等领域相比,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仍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它与其他各行各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有着本质不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直言,“其他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基本都是面向市场或者产品的,教育的核心和对象都是人。”7 R5 v1 O3 [; I9 ?9 i7 f
/ R) f6 {( J9 {- r7 h1 l
《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2021)》认为,当前智能教育存在几种“不分轻重”的现象。比如重技术应用、轻人的发展;重技术功能,轻教育规律;重已有条件,轻未来想象;重“大数据”,轻“小数据”。可见,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就是要以人为中心,让技术为育人服务,以解决问题和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为牵引,实现从“人工智能+教育”向“教育+人工智能”的转变,实现对教育的革命性重塑。
  r& [& `' U( I3 W" i- F# X8 Q0 k7 u+ k1 J! z" Y1 b
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4.jpg
. O4 u) {# Y4 R( K! g

8 w; f* ?, i5 J7 J: o【一个学生一张课表一条路径】
' ?6 h( p1 _1 C. Y" e9 z' ^. y: \; C
关于数据的“大”与“小”,与人工智能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类似,目前智能教育应用大都也是建立在大数据共同性的基础上,尚未深入到人的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缺乏对多维度、个体化的“小数据”收集、挖掘和使用。, T8 Y% @9 [' S

" a" U/ e* T, [3 v教育方面,只有运用“小数据”,才能发展独特性。专家认为,运用大数据、寻找共同性、建立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效率,确实是人工智能的优势;但教育是面临高度个性化需求的,如何通过“小数据”捕捉,实现个性化智能教育,值得期待。
  z! {5 W) ~% a5 K5 g) f' g% |% P8 w# e! b
譬如,“一个学生、一张课表”。不同学习基础,决定了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起点。“智适应”学习技术通过构建揭示学科知识内在关系的知识图谱,测量和诊断学习者的已有水平,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按照每位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基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让每位学生拥有自己专有的“课程表”,可以更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满足学习者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 g4 U* @4 ?5 w( d; |
: l7 G" m  j7 m) \- B1 Y& K1 m7 Z又如,如何做到“一个学生、一条路径”?学习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还需要多方位地就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批评性思维、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因此,为避免把学生训练成“按相同的进度掌握统一的知识和技能,被训练得像机器一样思维”的人,就需要根据学生学习风格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路径。多维学生评价管理系统,就可在让机器对学生发展的多种因素进行定义、量化和评估,为每位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学习路径,实现因需导学。" w( g! D/ K. y& O! G
4 O' m7 X. o* |4 e, Q( P; R
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5.jpg
7 i9 v9 a$ S: B! z; v
: C/ r1 A7 s  y
袁振国( y; g. n: K! o% a7 h6 R' P
1 ], M& @$ i) Z
【让教育机器人“认人”“认理”】& o. h' C5 Y, N1 W7 b0 O+ M3 C9 Q
3 i! ?7 K) l2 C+ U
当下,与智能教育同时产生的一个普遍担忧是,机器人会代替教师吗?根据《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机器不但不可能代替教师,而且会为教师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 \, |+ ^5 M7 D& N' e6 u6 y$ \5 ]0 v4 R( A2 f* ?3 z
袁振国为首的研究团队认为,要发展“认人”的教育机器人。目前教育机器人作为一种教学助手,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有所运用。但现有教育机器人还都是“把所有的人都看成相同的人,把所有的任务都看成同样的任务”。而“认人”机器人则是学习了学习者的数据,了解了学习者的历史和独特的需要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进而通过与群体发展大数据的融合,进行预测性服务。学习者在认人机器人的陪伴和服务下,可以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快乐。
1 W% T7 \6 G8 b- p; m$ ?( F
! C* j& P4 [  V; C7 ?# R0 I/ g另一方面,注重规范,才能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杜玉波表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既给教育带来巨大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得不置身于数字化情境,这就带来了‘算法偏见’等问题;”他说,“同时随着人机共教成为可能,如何适应新的师生身份、如何构建新的教育伦理等,这些是全球智能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4 a0 Q! n- u$ ?' ]* c9 v
- Q6 Y) V3 g4 ^0 R) P
教育领域讲AI伦理,可信安全十分重要。智能教育需要在人工智能及算法中融入伦理判断,在其设计阶段就将教育伦理中的原则嵌入算法程序。《全球智能教育发展报告》认为,要树立前瞻性的、预防性的伦理设计意识,明确技术设计主体的权责划分,保证算法程序制定的公平正义,避免出现机器算法侵犯个人权益、破坏教育伦理中的美德与善行等负面效应。 + p9 B% D5 X% \0 p

& P/ y/ W) [2 w( F
重“大数据”、轻“小数据”,人工智能+教育不能“冷智能”,也不能代替老师-6.jpg
6 o; c9 i/ d% Q* e
! x  ^1 K& o- w/ k! C6 H; \) M0 ?
AI变革,教育先行,在“智能教育论坛”外,小观众在优必选科技展区参加教育机器人比赛! o) G1 X0 J' ^

. K1 M# A+ \# U+ s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主题论坛采用“1+4+1”的论坛架构,除主论坛外,9日起4个平行论坛分别聚焦智能教学、课堂智能诊断、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仿真实训等专业话题,此外1个专题论坛聚焦长三角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共促全球智能教育协同发展,助推上海建成世界智能教育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 f4 C. z$ X+ g

4 |, G* Z0 {! f' N上海市副市长陈群等出席主论坛。
/ f4 I4 y  b9 J. _
( U& _. Z" d+ s3 O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 q6 E; q$ e5 [$ S# V, J
内文图片来源:除署名外,华东师大: y6 j* _# s& t0 n
来源:作者:徐瑞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