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教授回应教育女儿难:你越发力,效果越差,最后人仰马翻。$ b( A# ]1 M+ O/ h" q( O0 A
全国多个省份已经官宣高考成绩发布的时间,不管查询到的分数是多少,也不管对应的一分一段全省排位是多少,这都意味着上千万家庭子女的基础教育问题,将正式告一段落。
1 v, Z7 w+ E$ J% A* o% b- h这一千万家庭的家长基本上是解脱了,可仍有几千万家庭奔忙在孩子的中小学教育,并且是一届接一届、永续接力,仍将走在或者即将走上为子女教育犯难的路上。% _& ~7 {( t5 b. d6 I/ [
或许你是目不识丁、胸无点墨的农村居民,或许你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在子女的教育上却可能是同样的束手无策、焦虑无比。/ B' k9 d/ L$ B
+ N2 ^' z3 C. Z- a! G8 ~: P7 R
7 \' p( f6 F0 ~& [, A2 N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有个叫丁延庆的副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就在视频中公开吐槽,自己夫妇都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可女儿的教育却让他揪心,直言“差太远了,这就是天道,没办法”。
) f* k; q+ W% J: P- {夫妇俩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是资格的大学霸,按照我们的理解,他们的孩子哪怕只是继承父母一半的天赋,也应该是学霸一枚。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学霸夫妇也会为孩子的教育而犯难、作憋。
7 V" A) X, C- o* d) c- \' Z2 r5 m北大丁延庆副教授的并非是个例。相隔千里之外的重庆大学,有一个叫张小强的教授,也是博士生导师,同样为女儿的教育叫苦不堪。2 n _ {9 Q \( F( _7 x
3 `# {# D$ [7 L+ b# @
& F! u E4 _1 Z* \) B9 `+ u/ K- e* C$ k
有意思的是,张小强教授非常有个性,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专队教师”栏目的简介末尾,专门强调“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 A7 L% }3 u* w6 R4 z$ D4 b张小强教授在初中生女儿教育问题上的一番感叹,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R' f, T4 H0 M, j
在父亲节这天,张小强教授还专门撰写长文予以回应。在他看来,与女儿间最大的问题是,青春期的女儿不接受他这个父亲的指导,“你越发力,效果越差,最后人仰马翻。”7 o4 x9 p1 j: Q. [
张教授的比喻说得很形象,我能理解到他所形容的那种无奈。8 J$ z8 ^: C9 N1 U& D" j, Y
s2 T7 u4 i- a1 ]3 [6 d
& X8 ~: r5 v# Y! {为什么家长在教育上越是发力,孩子的学习效果越差,最后会人仰马翻呢?作为陪伴孩子完成中小教育的家长,我以为有4个方面的因素至关重要。. f, k8 L r6 `) P
教育发力的时机
' N* p$ E0 P+ G" |0 f8 E0 [$ ]( K% P! \
孩子的教育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发力过早、过猛,有拔苗助长的倾向,发力过晚、发力不足,又往往见不到效果,就是所谓的束手无策。. @( j1 q& Y7 T% y
家长只有从一开始就持续发力,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在打基础的过程中适时调整教育策略,才可能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奋进之姿。
; A. l) i! l4 U丁延庆、张小强教授都是一等一的高层次人才,也是曾经的大学霸,又是教育工作者。他们完全有能力引导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 R! @7 K, M: X' x* _# B
( E3 v$ ]. Q- G& O y
! R* ~- X' c- B; R不过也正因为他们的优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课题要攻克,有科研要完成,难以抽出时间有效陪伴孩子,错过了影响、熏陶孩子的最佳时机。5 P0 B* P0 i7 {2 A$ q" Z; m
孩子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所有养成,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进,而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在孩子的教育上,“猛药去疴”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 G- p' O j, N2 U$ L% Z+ n3 s# R教育发力的目标( u# s. w1 ^+ J1 G! z
$ ^- M9 O+ W: {% X: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自家的孩子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龙、什么样的凤,每个家长内心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越是优秀的家长,对子女教育上的期待就越高。1 J' m! A7 U: s5 y2 Z: t+ P
尤其是像丁延庆教授这样的家长,夫妇都是著名顶尖高校的大学霸。他们从自己学习成长的道路上多少有些优越感,这会让他们在自己孩子的教育目标上无形抬高期望值,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就该比爸爸妈妈要强,至少也应该像爸爸妈妈一样,这条教育培养的底线不容突破。. O! w( b% `& V
8 h" o, t$ J9 {& g. r' |% ^+ ^
0 {$ U |) L1 \% T4 o3 [有些人说智商不是影响学习的决定因素,但是不得不说人与人的智商有些时候真的有差距,有的差距还比较大。
* Z; H# x' v+ L" n4 u$ d根据孩子的特点、资质和潜力,确定可望而可及的教育目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是最佳的教育之道,并非是家长的“单相思”——“我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什么样的人。”( f& ~/ ^# {: c' D
家长脱离实际或者说定位过高的教育目标,不但不容易兑现,反而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g! v# O) w: ~, i) H! ^
教育发力的方式; e9 `7 U2 x( P0 J5 w" l
* s4 M. R( _& c: w7 E2 W9 d教育孩子这门学问太过于深奥,而且书本上又没有固定的讲解。别人成功的教育经验,自己拿过来也多是“水土不服”。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自家的孩子最管用、最有效,这是很多家长都急于想在破解的重点问题。4 ?7 q" @) P6 x' t! L: v6 K A6 I
# r3 g( M$ e$ c0 H% @+ _& _- l) c* a( W# U
作为过来人,我的看法是只要孩子认可你的、听你的教育,那么你在教育上发力的方式,那就是管用的、有效的,要是家长自己穷尽一切办法,孩子都不认可、不听从,那就你的方式就有问题。
% Z' E% P, i* L8 ^8 Y' X/ A学习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自己。家长始终要明白,内因永远比外因起作用。“我要学”和“要我学”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 ~; C+ C8 M& Z4 @2 [; j7 J7 g; b7 Y' B
很多家长的教育发力方式,都是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在时间的选择上,在方法的运用上,从来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孩子是什么样的想法,凡是辅导听不进去就是孩子的问题。/ _1 }" ?' I- G! g- ~4 w
F& ? B" n* N" K2 t% l0 [* ~/ ~
试想,当孩子内心抵触你的教育方式时,他们还会用心去聆听和领会吗?正确的钥匙才能打开对应的门锁。教育方式不对路时,家长就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 A, e0 K! l) g- D: u教育发力的交互. q) P$ A6 j& u/ e7 K9 X( d2 c
/ ?2 `/ t- P( T" Y9 w, L, ~
有人说,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这样的缘分,无论是家长还是子女,都要相互珍惜、彼此尊重。在父母的教育下,未成年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尊重父母的,很少有逆父母的意志而行事。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尊重并信任自己的孩子呢?5 D6 `. N9 A% } x
很多家长都曾向我诉苦,说孩子根本不与家里人交流,无论怎么问话,孩子就是默不作声,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这实际上还是家长的问题,没有与孩子建立起彼此信任的亲子关系来。
" o7 F9 h' f; F# m9 k6 z c3 t( S9 r9 n+ [# C( y# \
' j5 S& ~. k! Q3 O) s+ d. x; E
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的想法、观点和言论,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认可、尊重和信任,并且一直坚持下来,孩子又什么理由不给父母说心里话呢?- U0 L+ u7 x6 f, s: {# y- q: h9 \
孩子小的时候要是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的年龄渐大,内心的想法也会越来越丰富,当他们得不到来自家里的尊重、信任和支持的时候,他们就会装在心里,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到这个程度,家长想要再次打开孩子的心扉,恐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0 Y+ Y4 o. Q$ r7 U( a6 i) ?
还是那句话,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有适合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模。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高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务必要抓早抓小、期望适度、方式恰当、尊重信任。做到这些,家长的教育经才不至于那么难念。' M M( m2 S1 q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