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安排这事,算得上大家都关心的小学话题。
+ j5 S8 ^$ U0 W8 g F要不要安排兴趣班?选择什么项目?安排多少频次?会带来什么收获?....... y' } k* C' t9 m! k- b4 N e, Q( n
这些问题被我反复思考了很多遍,我还特意去观察追踪了不少周边的兴趣成长案例。0 }. H5 `4 g- t
今天特意聊聊这个话题。# G+ W# x% u% c! X) H/ _; c
9 x" @, @! D5 s1 q0 c2 \, M1 O: E! P; M4 ~ ^/ p
01、兴趣启蒙的最好时期? / F8 I) D5 F( e# ~" M' h$ B9 I" E0 n
如果问我,孩子最好的兴趣启蒙期在啥时候?- O3 W9 U0 x2 ^
我会坚持一如既往的想法:幼儿园时期。
6 [) ]; ?: E ~9 G+ K/ y虽说小学也是很好的兴趣拓展期。但幼儿园实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m& d# v' a! m% [
(1)时间充裕。有大量的时间去体验、试错,找出孩子相对敏感的领域。
! R0 B" m3 C* t8 y; d/ K(2)可体验的项目已经足够多:
' P. Y& b$ M; v! }; ]. s绝大部分兴趣项目,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可以广泛参与。5 f0 I3 t E2 ~# U4 A
比如绘画、跳舞、语言艺术、乐高、钢琴、围棋、游泳、篮球、足球......数都数不过来。
# Y0 `1 n$ t2 C7 n8 G4 m% A6 Z我们家孩子,从3岁多便开始尝试不同项目。跳舞、画画、滑轮、钢琴、游泳等常规项目都学了好一阵(学科启蒙我意识落后了,兴趣启蒙我倒是一直很给力)。
9 W7 ~9 a" y2 x# N- I
8 v1 D- _* w& K6 H$ z
' }. G: P( V, Z" C* x5 \" }有些领域的成果惨不忍睹,有些倒能看出她的兴趣度和内驱力。 M1 a8 j! {4 f. y+ O
比如四岁时参加的一个音乐启蒙班,她很喜欢,发着烧都要求去上。后来的钢琴表现也的确不错。8 k; _/ h& @1 ]* O0 ?
可惜课余时间实在紧凑,游泳和钢琴都同样耗时。在只能保一个兴趣的前提下,相对没那么喜爱的钢琴,便被忍痛斩了。
) T6 b& j2 _2 T! A2 k不管如何,在孩子幼儿园小班时,便可以肆意探索。这样孩子大一些,能相对看出一些天赋苗头,再逐步收窄,在上小学后继续专攻。4 `# v. `4 s, ~; |$ ?4 V) S+ @
当然,有些兴趣特长学得很不错的孩子,是小学,乃至中学才发展起来的。
$ R9 S+ v$ _' c" o" i* z" \4 F- l这便非常考究:
7 W; G0 b' l( Q6 {' `a、能够获取多少便捷且高质量资源0 N4 y. v' k7 l# ^6 b ~- h O, ?# y
小学学习生活十分紧张。
2 E j$ m1 W3 o' u% c) Q如果小学后才开展兴趣,需要考虑到接送问题。太远、不方便的培训地点,一般很难坚持。
( x$ \# s" j7 H, e% S那些上小学后才开始接触,还发展得不错的孩子,可能因为学校就有比较好的培训资源,或者家里有氛围和资源。
& V% Q# h6 n7 J9 _" Db、孩子内驱力多大
- L3 h: [" d+ W) C7 K在繁忙学业中,能对新项目感兴趣并坚持下来,可能因为孩子是真的喜欢,内驱力促使他们见缝插针、排除万难。
% ^& P( h. Q% r j% Zc、学业压力多大
; q- v/ W& b4 S5 z S' F学业压力大,即使坚持很久的特长,也许都要被放弃。更别说踏入一个新领域了。/ i1 E9 ^* j! X
能够在小学期间逐步发展新兴趣的家庭,往往学校都给予了一个相对宽松、能让家长自主安排的学习环境。
! N' F( [% {( [: I" r* A: x0 Q' z, e' e: c
1 T4 a. Y. b. S( C0 K02、要不要培养兴趣? ' w6 f. O! Z! [/ Z* E2 V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还是鼓励大家尽力给孩子创造一些空间,多接触不同兴趣。
Q- O2 Q7 T. ~) e# I- ?( Y孩子眼中如果只有学科,不利于身心发展和压力排解。3 ]4 b6 N) U8 F# Q* F
当未来繁重学业时,他们曾经接触的兴趣,也许就是心中的快乐自留地。
$ x g, a0 }2 |. U& b' G' i- ?2 N而且,能上兴趣班的阶段,基本也只有幼儿园和小学了。大部分家庭,中学阶段基本很难抽出时间投入兴趣班。
9 o! c( Y$ w* W1 j7 [& Y1 `漫漫12年读书生涯,步伐慢一点,来换一些多元发展,还是值得。( v% F# [. i$ n: Y9 S Z
03、泛培养还是深挖掘?
# I# P! w5 O: a# Q# [" c- r家长送孩子上兴趣班,往往有两种路线选择:2 e( ?+ f8 V/ r2 D' s
(1)泛培养:
$ G2 Z( U: E8 Y: l喜欢这条路线的家长,往往认为兴趣培养,不用太专业。稍微接触一下,打打底就好。
* W- d5 I x9 `5 F) x如果一周安排4次兴趣班,家长们可能会分配成4种不同项目。每周去一次,每次2小时这样。# T9 |% z& ]5 E! E+ U5 }" T8 m
好处:
7 m" i: \: j0 |! w孩子视野、接触面较广。8 l; i& a' e& {' V' f- E
这种兴趣强度,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不会有抵触情绪,还乐于上课。家长喊砍课,孩子也许还会哭天抢地地拒绝,显得特别爱学习。
/ e9 o. F: E; A P6 l" p1 l1 Q要对这类课程砍课,家长的心里犹豫度会低很多。
- S: v# _( @# ~! R, L" _1 M$ v坏处:
e& w8 C4 c! L. v3 z这种路线会有一些隐形问题,比如:# K7 @3 y4 D4 d
& a; U5 x& P7 D- K- 因为投入度不够多,孩子和老师的连接往往不够紧密。师长对孩子的在意程度有限,影响力也会削弱;
( a+ k: S1 X; F+ o7 A z$ x7 |0 ? - 因为没有很多练习,也就很难有突破。有可能学了很久,都一直在低水平里打转;
& e C% U& T; E$ t4 ~ - 约束力弱,去留较随意。家长孩子都容易放弃;
/ `" B4 X, c9 O - 较少能接触专业性高的业内一流老师。
2 R5 r6 e8 Q. T h; K+ o J (2)深挖掘:8 Y/ s# t; a! U( A8 o4 ^
喜欢这种路线的家庭,走的是相反的路线。
4 p: z+ J' t' x# Z! n8 y" d这类家庭会不断做减法,把兴趣项目收窄为一到两项。但是每个项目投入的时间不少。1 | z# X5 _" L2 M B
可能是一周4~5次,每次2小时左右的学习。也可能是周末一整天的课程,加平日必不可少的练习。5 x3 D1 E" z- ]. E5 P
好处:
8 w( ~6 \4 p9 x5 @& g' f+ W这种深度学习,孩子会拥有丰富的学习经历与感受,比如突破自我、排解挫折、坚韧不拔、高度成就感、付出的意义等等,会对他们的学科有反哺作用。# e& v1 A( [9 e' `/ b
在某个领域,有相对好的技能,也许会成为他们未来就业的撬动点。 U/ d: {, u" T. K- d
因为互动多,和师长较密切。小孩会感受到很多人的关爱。家长肩负的交流、激励任务也会轻一些。
/ t9 p( N7 `. U; T! F有可能获得一些权威奖项为升学铺路。
5 S. g9 X% K! t. r' E/ H8 m* W; R坏处:$ z' Z. K, [4 d# x' X" e1 U- c
坏处这事也挺明显:
5 y6 t* ^' P5 |$ F5 s( V# }投入时间多,容易和学业形成冲突。, }4 R5 _* L6 t% M7 V
也因为投入了不少,真与学业冲突时,家庭会非常挣扎。是该放弃还是继续呢?- l& m% N9 V8 B# j) ]: Z' {
课余时间一般都要积极投入学习,小孩很难再广泛参与其他兴趣。这便会牺牲一些广度。) x5 _5 u" @9 ^& }, \
04、怎么挑?
. ?" h" I/ t2 f) O6 m! E/ p# ?说实话,走深挖掘还是泛培养的路,是家长和孩子共同角力下的抉择。. d9 G; k6 P" F* u- E
站在家长看,家长最重要是做些什么呢?——想清楚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期待;
* i% `5 `2 N* l0 k0 I我提供一些思考维度给大家:3 j [) b$ P+ X" Y [) k! s6 V
(1)学业与兴趣的冲突5 n% s4 ]# [) J3 A
不同地方的升学模式和压力,差异很大。
1 h7 G8 J3 W5 \7 U& o) I像9年制一体化学校,或者升学流向比较明确的地方,小升初压力小很多, 家长会有更大心理空间去考虑兴趣班安排。
' G' e" M4 x1 z) p# I. @但如果所在区域竞争激烈,家长对学业也有很高的期待,那肯定不太腾得出时间发展兴趣。# I" u% @8 g4 O% P5 o
所以,考虑兴趣班这事时,我会建议大家多审视一下需求:
! v& }7 A3 E9 e6 x●自己心中多看重兴趣培养这事;8 s# _5 }8 r8 H4 A( z$ S
● 自家升学体制和压力大小。
& E& Z$ a" q, Y( h$ c' u如果小升初需要激烈厮杀,那留给兴趣的时间并不多。泛接触路线可能更适合;
0 D4 x4 L' V9 s* c但如果竞争强度不高,对拓展深度需求也不大,孩子适当拓展便足够。那完全可以腾出空间发展兴趣。
0 {+ v: A+ Z; b' I9 |2 E(2)不同兴趣间的冲突: }6 @. c( c9 D/ L+ l
无论是泛接触还是深挖掘的兴趣路线,大家都经常苦恼一个问题:我该给孩子安排多少个兴趣班?感觉他们时间不够用,但又不想放弃。- ~, I# u+ K8 `$ p( r
目前我孩子三年级,我看到了很多例子,直接给大家甩出一些事实。
% ~+ F! j- ~4 U* T1 b; H最仙女散花的阶段,在幼儿园;1 u( _: X' U' d
一二年级的时候,面临的兴趣挣扎最多,大量砍班也往往发生在这个时候;; w( ~8 o7 R9 n
三年级的时候,大部分家庭手上只有1到2个兴趣班了;# H! {0 L, }* K
对于大部分普娃来说,深挖掘的兴趣班,往往只有一个。只有少部分牛娃能兼任两个。再多的话,会对学业有很大影响。) F) u" I6 Q7 C* S: P4 ~
一二年级,大家还可以学科与兴趣班,时间占比,各分一半。
0 C) x7 {* X9 f6 H9 T, \- `2 |三四年级,便应该进行时间倾斜,放更多精力在学科上。五六年级知识点加深,就更不用说了。
' Z0 f6 T v ~在繁重学业中,能坚持初心,做好学业和兴趣班平衡,很不容易。
) G' l# C% h' b5 i% [4 T: g如果大家希望孩子在兴趣这条路走得更远,尝试的项目更多,我能够给大家的唯一建议是:
" Z3 z1 ?$ x" T( K1 E7 n$ \4 v及早规划和安排 % u: l; P$ L2 s# C3 t% e
用时间换成长空间。比如,可以早一些解决语言学科,让学业压力和需要做减法的那天,来得晚一些,再尽量晚一些。$ z! p) b7 ]% K
把学科任务,摊分在六年,甚至九年期落实。给自己心理腾出更多的选择空间,化被动为主动,不至于被学习压力逼着,做无奈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