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的一次升华和洗礼
. o1 V- x; J* `* S$ [2 G* p---杜甫草堂游记
9 o1 N- f: _5 t# _# J% i# H毛爱琴 8 c! [ P2 \# M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是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我们很多人从咿呀学语开始,就念颂着杜甫的诗歌长大,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感受千娇百媚的大自然美景。后来,又在“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豪迈气息中,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青春蓬勃朝气。杜甫的诗,风格豪逸,格律朗朗,韵味悠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的诗,胸襟开阔,将雄心壮志、济世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则又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 H3 K" s1 S- ~5 m+ [ d5 K
3 J8 w" g8 I/ n/ [& m6 E
4 A; o; c" }$ Q7 D; N. |/ u& C 到成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梦寐以求的杜甫草堂。草堂犹如成都的一片秘境,是喧嚣城市中的一隅宁静。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欣赏中式园林、回味川派盆景艺术,可以在鸟语花香中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静谧。对我而言,此次瞻仰的意义除了在园林里闲庭信步,追忆诗圣,体会现代城市生活里少见的居所和景观之外,便是给身心带来了一次升华和洗礼。3 J. U# @& s8 B- @- d" T" r. L
草堂占地300亩,完整保留了明代弘治十三年和清代嘉靖年代扩建的建筑风格。草堂古朴典雅,园林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步入草堂,仿佛能感知到少陵野老的灵气。当日的锦官城,恰逢绵绵细雨,真可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让人心情甚好。从南门进来就是大雅堂,最使我欣喜的是那幅漆壁画,与别院景色遥相绽放,别有一番风味。漫步花径,穿过红墙,走过竹林,回眸便是另一幅画,似乎漫步在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句里。接着来到了傍溪而建的茶屋,这里有流水、有竹林、有花木、有鸟鸣,虽简陋但很有意境。7 \5 P. T1 v! U5 m
再往里走便能看到杜甫住过的茅屋,陈设极为简单,一桌、一椅、一茶壶,俨然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虽然堂屋、卧室、厨房、书房一应俱全,但狭窄而拥挤。“茅屋何足惜,草堂不寒酸。”“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位命运多舛的诗人,似乎在此稍稍歇口气,安顿一下那颗操劳、疲惫的心。我不禁感叹:对文人来说,无论生活在何种境地,书房永远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港湾。3 L. c8 B% W! l) b, f+ p8 A2 {
走过千诗碑,深入园区的内部,抵达杜甫茅屋的原址。一股贫瘠朴实的氛围迎面扑来,这就是一代“诗圣”的晚年栖身之地,简陋之极。杜甫的草庐虽经历年的修缮,仍可看出他在“安史之乱”时居住环境之艰苦。诗圣的住所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历史的坚韧和一位伟人的悲壮,清新的空气中洋溢着诗人崇高的理想。茅屋旁陈列着一件件出土的器物,不少是土制的锅碗瓢盆,虽然简易,但承载着生活的贫困和坚韧。这些朴素而质朴的器物,是对杜甫后半生苦难的有力见证,也是历史和时光打磨的印记,共同勾勒出了杜甫坎坷而坚韧不拔的一生。
( C; k3 K; j# u- G; n) s9 x) n% S$ \4 X; ?. d
5 Q; @; o0 ^3 O. @- b
几竿修竹,一树梅花,从唐诗中流淌出的浣花溪,浸透了翰墨书香的大雅堂。园中有草堂遗址、工部祠、诗史堂等古迹,有杜甫诗文各种版本的陈列室。在诗人杜甫塑像前,5岁的小孙女拉着杜甫爷爷的手,用稚嫩的声音背诵了一首《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追念先贤,抒发诗情。穿越千年时空,白发学者与年幼小孩共咏,文化名人与市井小民共颂,和杜甫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用诗歌向诗圣致敬。草堂的主厅叫诗史堂,端放着一尊诗人的半身像;依然微蹙双眉,愁颜不展,目光中透露出淡淡的忧伤。* z2 X' o0 A+ Y, ?
塑像两侧楹柱上悬有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系川籍伟人朱德的手书,可谓中肯和贴切。堂内东西两侧分别是杜甫和李白的雕像。这两位诗歌史上惺惺相惜的大家,虽然性情和创作风格不同,但不妨碍他们成为感情真挚的好朋友。他们相互仰慕、推崇备至的唱和,一时传为佳话。
1 a+ H3 K' U) q
& K! D6 `2 @% I* m
+ d: B( A/ F( s7 v3 o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二百四十余首。经过屡屡修缮,现在的草堂更像是用杜甫的诗歌编织出来的美梦。在观赏中,我细细体会着杜甫那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体会着他的“悲”、他的“哀”。我仰其风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0 |" q/ q5 h$ j3 G! A杜甫草堂,古朴庄重,殿堂楼阁,典雅精致,满是历史的气息、文化的底蕴。杜甫草堂是一座文化圣地,它见证了杜甫伟大的一生,也见证了他的思想和精神永存的价值。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他的风采和他的诗歌给人们带来的力量,我为能够来到这里而感到骄傲,也深深地被杜甫的才情和爱国情怀所感染。5 z* W" N0 }# p; A
在离开草堂的那一刻,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敬仰和感慨。杜甫的诗歌永远都是我们心灵的寄托,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8 ^- L; \7 T; m! p4 a0 }(作者简介:毛爱琴,中学高级教师,喜欢文学。在《张掖日报》,《黑河水》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6 f! `+ Z3 i1 R7 }" |9 G( j: `
0 q! v7 l! C! j( f6 ~$ G; v# J8 B"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