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复制链接]
查看5388 | 回复0 | 2024-12-9 16: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视点】% ?2 X* d1 Q; W
* }4 C2 q  J+ J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七部门日前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下文简称《工作方案》),就是要搭建协同育人工作平台,建构协同育人工作方式,提高社会协同力,“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下文简称“教联体”)建设,育人是核心,协同是关键。笔者认为,具体应围绕以下五个“同”开展工作。
. O5 T2 n( a1 A8 [8 i  \: _# f6 R, b( p0 X7 ~  w
勠力同心培养建设者接班人
9 U7 D6 y# B& L6 q1 }& X0 R6 B7 H) W6 E! h% D; }
家庭、学校、社会在育人的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政府、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守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S$ H$ p; I& B. g

3 }# t5 `4 j' h% c为实现育人目标,“教联体”建设必须多方联动,共同指导儿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同时,要与儿童一起守护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使孩子们始终秉持家国情怀;要共同教育儿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白“相善其群”的道理;要共同帮助儿童科学合理地规划幸福生活和美好人生。
1 g6 ~; V! m1 P6 g: \4 M/ N3 [) a% M% Z1 _; y8 o& e2 k) h  b9 H
充分发挥家校社三重教育空间的同向优势
* A/ L9 t+ u! E+ E3 [. p- L' s
5 e/ |  m2 D* S: M: |儿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重教育空间中长大成人。“教联体”就是要发挥家庭生活、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各自的优势,实现育人方式及教育内容的互补。# a" U" r) D6 d5 U. N/ u# V

' l' o$ ?* u' t+ i三重教育空间中,家庭是私人领域,主要依托代际传承的个体经验养育子女,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自发与自觉相结合,言传身教与行为示范相补充,具有非正式教育的特质;学校是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机构,通过课堂教学系统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人才,具有正规教育的属性;社会教育通过生命仪礼、乡规民俗、社区文化浸润、环境熏陶等方式展开,具有非正规教育的特点。“教联体”建设要基于三重教育空间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同向互构,实现优势互补,为儿童成长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8 t- z3 S! l% N3 }* Y7 p5 q4 p8 s( k5 k' ]+ ~8 j1 x$ k
多方同行共促儿童健康成长
. x; Q& d- d) Z3 R1 Q1 `
8 a. H- P$ ^% A; L  G' `7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教联体”建设要发挥制度优势,要基于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齐抓共管,构建国家、省(市区)、地县和学校纵向的工作体系,依托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和实施机构,构成横向的工作体系,实现纵横交汇,建构全链条、全网络覆盖的“教联体”协同育人工作方式。
; z! O8 K! C" B$ W. T5 ]( Y1 ?0 N3 ?, r; r
我国历来有重视家教、涵育家风、尊师重教的美德,也素有家国同构、礼法相济的传统。“教联体”建设要将这些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利用起来,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教联体”建设的动力机制。+ X, U, {! f' }* y8 n: p% d$ e
- l# ~. z) B7 e
同时,“教联体”建设还要发挥资源保障优势。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以及非营利性组织、校外教育体系等正在逐步完善,这些都为“教联体”建设提供了保障条件。
0 {/ j9 |/ b" C. B
- G* r8 ]5 f  N( g与“顺势而养、乘势而育、纠偏而行”同步
9 y7 _' A0 g! v. Z  `4 h8 A5 B; H3 k& k/ g2 ~2 D% t& V0 U- W+ \
顺势而养是指在“教联体”建设的育人实践中,要依据儿童的天性进行养育、教育和教化。教育就是要顺应人的自然属性,包括成长的顺序、成长的方向,并提供适应其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尊重儿童成长的独特性,满足儿童成长的合理需要,理解儿童成长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2 S' l& v8 f  Q6 y* A

* I9 {& l6 w! ~8 J7 D9 f乘势而育是指基于儿童的本源兴趣,抓住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捕捉最有利的教育时机适时施教、择机相教,并以教育智慧之爱与理性的约束做保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 s" x+ Z0 `0 _9 F6 d, a) C3 V8 q

) E( H3 f3 V& {) E$ V纠偏而行是指当儿童的天性和成长出现问题时,必须采取救治和矫正的手段,让其成长尽可能重回正常轨道。比如,当身心疾病困扰儿童成长时,家长要有及时向专业医疗机构求助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早康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疏忽、环境不良影响、校园欺凌以及青春叛逆等原因引发的品德和行为问题,需要家校社及时协同干预。* G: A2 i) m3 C0 K$ @$ ^
' u* r0 p& U3 h( T/ k/ e
多主体同构和谐健康教育生态
' ]! l( i. m) b: N. W0 u! i! o8 q* _1 K0 z0 p8 @2 h# q
教育生态受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环境影响,教师、家长、社区、社会教育机构和所有社会成员应该围绕儿童成长建立教育命运共同体。“教联体”建设应通过开展教育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教育生态重构。0 S8 n! Y+ w8 P9 p2 y0 I3 t+ ^
4 m' h# h8 |2 [# z
与利益共同体不同的是,教育命运共同体须抛弃狭隘的功利主义偏见,以共同利益为先,家校社共建共享,广泛吸纳家长和社区、社会教育机构参与,最终形成家长参与、社会支持、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良好局面。“教联体”建设,正是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实施主体、完善教育功能,呵护儿童在健康幸福的跑道上一路奔跑。8 G! l/ F: D" h0 @) m- M1 B

; X: a! D2 n) w- S" ~- U(作者:康丽颖,系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文婧,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