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习俗”或“恶俗”,习俗难以避免,也就恶俗显得难于生存,要想不恶俗,首先要能够控制自己的私欲,面对世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随波逐流。9 s2 [! W" X# C8 E
愿年轻人,能虚怀若谷,以远大眼光,包容态度,带领我们的时代。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为了个人利益,埋没良知。能认识时代,引领潮流,不流俗、不盲从,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 |: A9 i3 T2 {/ k
在全国若干省份调研发现: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价值感的“四无”青少年越来越多。——唐雷恒
; i; y. o! ]0 i9 t% M5 w5 F笔者认为,造就“四无”青少年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网络,而在于现实世界。不是青少年沉迷网络导致他们逃避现实,而是逃避现实才导致沉迷网络。
@1 Z/ _, t9 H5 o A
庸俗这个词,是我们大家都不喜欢听到的词,更不喜欢被贴上庸俗这个标签,但事实是大部分人都在朝着庸俗进展,此刻如果没有学习新知识,没有保持进步的状态,那么就是在朝着庸俗发展,这点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么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我们到底如何才能不变成一个庸俗的人呢?4 ^$ C# S4 Q( z
见识的越多,就越是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困于俗尘 不扰于凡事
0 O# |- P S u绝大多数人在刚踏入社会没多久的时候,可能都会逐渐的产生一种和这位求助者一样的感觉:“原来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啊!”
/ \$ h5 x* }9 Q3 P3 W 这种感觉本身其实是一种成长的标志。6 g; S* `9 T" ^) d4 Y) I. y
在低层级的原生家庭,大多数时候,这些外出谋生的父母亲,都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懂事”。6 e D" u6 A$ _
但这只能是一个天真的愿望。要求孩子“懂事”的父母,往往是“不懂事”的,甚至在某种语境下是残忍的。
9 ~& s! `' m+ S5 Y6 |! u( H
在我看来,中文语境里的“懂事”,完全对应的就是一个“圣人”的概念:9 D( n: d% p y( W5 U) m0 B! M9 |' K X
它要求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有超越年龄的成熟,超越经历的圆滑,超越学识的智慧和超越其环境的旷达。% v/ X) |/ _% y
人真的很容易自甘沉沦,下坡路总是最容易的走的那条路。远见和坚韧之所以是人们看重的品质,正是因为它们都是“逆人性”的。3 K) E. c6 M8 Y' `1 f- [" F
没有人不想过更好的生活,没有人不想拥有更多的选择,但回到逼仄的现实,如果面对一条危险但却能带来即时快乐的道路——+ M1 [+ ~) z6 F( M, [6 }1 L
大多数人连犹豫都没有,会直接踏上去。
4 @# q: E; F: c7 N! o年轻人总觉得“一切都来得及”,总以为自己的未来尚未展开,一切皆有可能。 @8 I, Y! M& ]5 L
但实际上,每一次选择的背后,我们都在冥冥中拨动着自己命运的罗盘。( h" ]6 p4 [( {. Y( ?
世界本身是复杂的、多元的,但年轻人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却是僵化的、单一的、片面的。$ ]- u; e6 L, F7 M* E) D
最后有三个建议可以给到你
0 C# ^" N' q6 J+ x5 T. l (1)放弃你的那些理所当然、先入为主的看法
9 K4 u: M! i% Q( I6 w 以一个更加开放式、多元化的心态来看待世界。2 e: t# s( p3 T9 i1 c- [. Q5 n0 G
一个人有多少理所当然的看法存在,就意味着这个人有多少的偏执。
1 @: X$ s! X1 B% K. a9 S& E 不用“应该”“就要是这样”去束缚别人,同样也不用这些信念与看法束缚你自己。
+ R% g* B1 q# B& o* ^
人的价值,在于他所有的智力资本、富有程度以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实际上,这一些東西虽说的确能提升一人的价值,但沒有这一些東西,也无法证明一个人沒有价值。一个人,从他出现到这一世上那一刻起,他就具有着自身的价值,便有其活着的意义,不论是有文化的還是没文化的,不论是贫穷還是富有,不论是成功還是失败,都有其价值之所在,只要相信自个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你也就能活出你的尊严,也就沒有任何一个人敢小看你。+ P( D \5 x+ I `
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在其作品《摆渡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提问:“假如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灵魂摆渡人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有真正的摆渡者,那也只会是我们自己。以下分享一个故事,看完这个故事,我才明白:人生一世,皆在自渡;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