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复制链接]
查看1564 | 回复20 | 2021-5-17 23: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
张释选 | 2021-5-17 23: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巧刚写了一篇文章是讲这个的,发出来吧:# R% X" ?' Q0 {4 B$ s
由一本儿童读物联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4 @' c! a! m/ S) {4 V% d
% r0 R2 m! J- _/ ]: X/ ~5 b+ K我一向是写儿科医学科普的,这篇文章,看似跨界了,其实不然。8 x; t+ `. s2 g. v7 ]1 T* o
% G1 A) M8 A, u6 C! y
/ J: y: V& X# K: F
前几天,读库打折,给孩子买了点书,收到包裹后,按照我的老习惯,自己先看看,就随手翻开了这本:
' v/ f; E# m7 F/ {; d) q* C$ {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1.jpg 书的内容是一名哲学家兼作家与一名八岁孩子托尼的交往,他们的一些谈话、书信,等等。: [0 s% }: o- t
书的作者是德国人,以理性著称的民族;读者定位是孩子,而且应该是八岁左右的孩子。
+ d) g( i" A& p# k! v6 D* ?% X2 t, u

5 i1 k7 r2 A) _  O' r' F' _& M2 z, e! u一个八岁的孩子,懂什么高深的哲学?
" y, z5 ^! Y3 S$ o8 w7 T0 ^: U2 s3 q不,不需要懂,需要的是思考!5 ~8 F) O* @0 T- |: E0 I

4 U1 E0 A! ?' s1 s/ _  ?' c# K3 c' Y7 U) L1 h. ?
在这本书中,作者和孩子一起,讨论了很多问题并引发了双方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看起来,都是些无用的“大问题“,所谓”哲学问题”。
" h* c4 n2 ~3 X+ {从这些问题中,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
# h! s/ \) O, ~' z, R但是,不同在于,作者绝对不是在灌输这些思想,他的目的只是:启发孩子思考。+ P) e9 H/ i) g2 X: ]9 y
并且,孩子也不是被动输入,而是主动质疑,提出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八岁的托尼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 D2 V$ g- J+ b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2.jpg 这还不是最让我吃惊的,真正震撼到我的,是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作者和孩子所探讨问题的思想深度和知识涉猎面。  u& l' B+ o5 t2 y
鄙人虽不才,自认为还是读了些杂书,对于西方哲学,并不陌生。依据我的经验,儿童读物,成年人读起来会很容易,随便翻翻,也就行了。- O. c9 t# J3 u, U' F% L) @
其实不然,这本书作者的遣词造句深入浅出、毫不晦涩;而其内容,虽看起来举重若轻,但是,它所需要的质疑精神、思辨能力,却远远超过了我对八岁左右小孩所具能力的认知。% ]& j7 {* \0 G0 ~; z/ X# K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别人家孩子一本普普通通的读物。; e  A, C3 K( |
不过,回头想想,我女儿今年九岁,上小学三年级,平时爱看书,也看了些书。但是,我知道,这本书,她啃不动。  X, Z4 \  ~. l  N3 X
为什么?1 a2 Q6 J6 k. N- P9 |6 D/ ^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 a9 g' l; C. F  Z9 |3 ^
作为儿科医生,我当然知道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知识,所以,我懂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和认知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不应该作简单的对比。4 M/ s4 Q8 }* j, Q% h) F. {
但是,这一次,我所要比较的,不是两个孩子,而是,两个群体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
! u  |- V  C- s6 M8 B/ R
7 X) R* Q3 T, ^! G1 Z6 `- ?/ x8 v( o; d  K
翻看女儿最近的语文试卷,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她刚刚学过的课文,试题要求写出,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 j; i2 _8 N: M
答案是: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t/ K% e7 ?" d& J- Z. h! t
狗屁!
) A4 ?$ T: m3 Q  |仔细读读吧,安徒生除了同情、悲悯、控诉之外,也有着复杂的心情。任何一颗敏感的心灵,特别是孩子的心灵,是能够感受到的。
5 V- p  |9 F: T4 \/ m这种感受不是一句标准答案能够概括的!& f4 F, Y. }; _8 }4 {/ V4 e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3.jpg 上纲上线地说,这种概括,是冷漠的成年人对孩子敏感内心的一种无情剥夺,是一种无耻的话语权控制!
5 d3 s: s8 i2 z/ ]+ J这道题只是一个例子,却并不是孤例。# j$ p8 H8 l) e$ u+ e* R+ a3 g) S
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这仅仅是一篇写给小学生看的文章。2 U4 l/ h3 _3 n2 ]* s( f1 b
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统一的理解?
3 y! v( y" Q* v) u' M; y有一个小故事,不知是真是假:  @2 v3 ^4 Z2 n/ m3 o
据说韩寒的一篇文章被选入了某语文考试的阅读试题,而韩寒本人答出的,却不是试题所预备的标准答案。% Z1 S& |& Y; n9 B4 l- p# a9 S
0 K5 L7 k" k# O
7 D+ |* e# y9 i- Y9 @1 ?0 k
说了语文,再来看看数学。9 e* n6 k& b8 o
小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计算题的练习,从一年级时的口算开始,到现在的复杂计算。
: V- r9 f' n9 l/ K当然,孩子总是要出错,减少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4 m5 {! k: P6 n" {5 b
通过不断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算,对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当然很有效。
1 F9 m" b; f, @4 C1 H# ~1 d: w但是,计算能力,很有用吗?( q! b8 C, @. e+ e
计算能力强,很牛吗?
1 X3 r$ l$ s# X; J9 z这玩意儿,计算器也会,手机也会。
: b' Y2 V. i* h) r/ `现在已经是9102年了!难道计算器很稀有吗?
7 a% L! I. F7 p0 p' h" k# s2 G这种刻板的练习,难道是在体现愚公移山的精神么?
7 `% j' s5 i5 |" a7 w- }6 @( \愚公就不能搬家吗?
$ l% x, j1 v, X2 Y# P! \0 N或者,开挖掘机来移山?
5 P% ?, s) O4 L6 G0 O小学生对于计算的学习,只是为了掌握一种方法,而且不断熟练它。
2 a/ Q3 F# b0 M  n% i3 ?1 K这真的有必要?还是在浪费时间?
+ @) B/ r; A' F8 v7 {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是在人一生中神经发育最为活跃的时期,用禁锢的方式来打下或许会持续终身的思想基础。
, d, }* T% F& T5 s. p5 O6 e$ W9 z美名其曰:在小学打好基础。
) G! o, P1 }) b" v那么,真正的数学是什么?0 w; i& E7 G6 O4 ~1 A2 X3 m' q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4.jpg 传说中,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门口,有这样一句话:不懂数学者请勿入内。
. e' X- `5 I% `7 {0 [) P$ X5 K这充分说明,先贤是非常重视数学的。
* f$ W, ]% E  y但是,柏拉图所指的数学,很大一部分,是古希腊的欧氏几何。这样的数学,训练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熟练掌握某种单一技能的本事。
+ c; j! A0 }, Z% E1 [再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小学生也要学习欧氏几何,我的意思是:数学的学习,其重点是一种逻辑和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对某种技能和方法的掌握。
9 ]9 g) Q* u1 a3 B3 u& l/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正迅猛发展,简单的工作正被电脑和机器所取代。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只能机械重复、只会单一技能的人,是否在将来会是被时代淘汰的对象?4 r. ?, [& ?# Q6 ^! P5 p
而且,本来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的应用题,还有奥数,为了考试,也成了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训练。& u' @5 i, ~& f5 H; e$ W
当然,即使这样,也还是具有选拔的作用,智力高的孩子,确实能够掌握得更好。: `0 W- H: I4 b, d" p
戴着镣铐跳舞,也是一种艺术。  {6 U- `1 i; q
但是,解开镣铐,让思想自由翱翔,不是更好吗?
) Z7 T) G5 X* k% ^' c# t% [. D/ T" |2 g" }8 m7 S5 W! R2 S9 \" F3 R

( P" |. ?7 V9 c+ C7 @8 e有一句话,是陈丹青说的,大概意思是,孩子聪明伶俐地进入学校,却呆若木鸡地出来。7 D7 a4 _0 k; R% v3 u% L3 x1 V
诚哉斯言!
) U/ c, `9 r. g/ O2 O  W/ A9 k# K, }
: f6 R* P1 p* k) w; d
有人说,教育是点亮一盏灯。9 E% C" L& z/ j, I+ Y
如何点亮?
5 h# Q4 e1 f8 \! l* H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5.jpg 是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勤于思考、勇于质疑;还是控制他们,把他们的思想,甚至思想能力,纳入某些成年人所认可的轨道?* A2 F7 V1 m& Z
是让孩子们朝气蓬勃、永葆青春,还是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暮气沉沉、不敢越雷池一步?; j( j, b$ A: H/ D7 G1 m

% Z9 m# ?' D7 [6 H
% t" F- ?: Z* r1 W转念一想,会思考,就好么?
1 @: v9 J5 R( ~$ V1 g: P& P苏东坡有诗云: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o, n* ^9 L, p. A3 O
不过,我认为苏东坡这老先生在说假话,他自己的一生虽然坎坷,却过得流光溢彩,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愚且鲁”吗?
, M6 `+ D0 F7 _) k% v& U7 d# O毕竟,生而为人,不愿枉过此生,更不愿成为一头浑浑噩噩过日子的猪。( U& q) c. ~4 [4 u
为人父母者,各有各的价值观,想要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得自己选择。
回中忆谭 | 2021-5-18 00: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教育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引导孩子心智成长,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5 b+ j( G: n7 J' s  J就我国教育现状而言,目前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知识灌注。  C( V5 D1 x/ A; m6 j) j; [. ^. a3 Z
新高考政策出台,改变以往3+3固定的文理分科制度。. t. F; I5 B; f5 q" F
从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希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选课更符合孩子个人状况。4 N/ `  {3 j$ t# U! j! q
但不知新政治的改变,是否会引导新教育形式出现,引导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材变动。+ K# M% C% Y; I$ w8 F
是否能够激发孩子学习创造力,亦或者是加重了孩子原本的学习压力。# Q2 J- `6 {( }9 B$ b
就好像隔壁小朋友,初三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很激动,
/ D1 @4 O2 A: _% x4 @4 E
不用纠结选文理科,可以选自己擅长的物理和历史。
$ B: X* F5 C( V# V% V, u$ w2 \2 a后来才发现,以前文理分科,判断依据是分数+日后选课+日后就业问题。: u+ B& g% |+ x
孩子听老师家长的!5 \& z, c# H% o# Q
现在3+1+2选科,补习班老师就已经总结出了新的最佳组合,还有什么最佳大学选课就组合。
4 s( B! U. E# j( F) c! F: k孩子还是听老师的家长的1
目前教育是以把灯电亮为目标,实际仍然填充篮子。  N$ {) c# I( S, e1 n1 H. l
一边装,一边努力的拉电线通电源。
星光闪耀312 | 2021-5-18 0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上大家说得都很好,我来说一点点实操吧。9 L) s$ j0 X. c5 \$ v# G9 r# K/ I

, P- V. O5 j8 ]1 h关注【把灯点亮】,关键的做法是什么?或者说,家长朋友们经常不经意犯的错误是什么?
& K' ]# P- X+ o- B, U% s! P  y- z, ]5 B

" t7 H! C' y' _6 [$ v一、允许试错/ C1 `9 m: n+ T* D/ d% C8 F0 ^3 ^$ {
“把灯点亮”意味着孩子具有在新的领域自行探索的可能。
# R. S# j8 U. I5 l+ R  W4 J而所有的新探索,都必然伴随“试错”
; P% j8 U* t) o4 P
8 h3 @' P& y: x. C所以,即使孩子目前学习的知识,是教育者已经掌握的,也要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去试错。) j6 ?: i) P" o& X$ ~
犯错是必经过程。
. T1 U- Z3 o% a  ?3 Z6 I# Q: V平常心告知他“不对”就行。鼓励“再来”。
4 y& x2 L& h/ M# ^$ ~, E
& |. u' j1 j/ o9 ?* D+ v. O9 X! B3 R! d3 I8 R$ U- @
甚至,越是你当年走过弯路才终于醒悟的事情,越是要故意让孩子们走一遍这个“弯路”。. h0 v; A9 G# R$ _: D
很多事情,不经历过,就不会明白。( P  T0 k7 q, \' Q2 `8 G
$ X4 |1 V4 K& ?( r0 b. d2 z

8 ^' S" N' g6 F9 J% G举个例子,教简算“3+8+7”,3和7可以放在一起先算。* K. t# X9 Y$ A" `( Y
比起上来就告知孩子“3和7是好朋友”,前序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让孩子体会,3+8,11+7这样的计算有点讨厌。X+10的计算就很爽。3 ^5 Y. J  [; {: @. N. y0 e
这个环节不一定在今天本节课上,可能在前序的学习过程中。
" ~6 E( k, S; M- k本节课很可能只是启发和强化“怎么做更爽呢?”“哇,这样一秒就算出来了,开心吗?”
6 \" Y- X( Z4 Y/ }) j' u但是一定不能跳过。) V0 A" T' n5 A: m2 P8 h: t1 M
否则孩子们就只是“记住了”可以这样巧算而已。5 I" a$ j( ~( g3 y! J
所以3+8还不会算的孩子,不要着急教巧算。
/ ^& K3 C  ^# Z* G" w" [7 w  o感受弯路的弯,也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x, F- |# h0 K$ |3 u/ }

7 Y5 p3 J  @1 A- G
- V% f/ b: F2 b3 G$ T二、总结更多落在方法上,而不是结论上
2 T3 o/ A$ a% w" L  m' d(除非该结论带来的直觉判断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9 _7 n, \, X# l2 `5 C& `: F
“把灯点亮”强调孩子具有自我探索的能力。6 q+ n/ i* |" A4 A3 X3 R! A
因此学习的目的,是“学习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本身。
4 h5 T! N* m3 t  D5 {) S( N学习之后的阶段性总结,也要强调这一点。
$ }. l3 x$ N3 e& B' Z" Z
! I7 n) m# {$ C% z4 }6 B8 _
* f: _' q# G7 {4 u# p我们今天学到的,是“有什么不认识的植物,可以用这个软件拍照识别”,而不是“这个植物叫XXX名字”( v! V% E/ g. t) e' P( ^- f, g
0 W- n1 E5 v% L; v# R- H

3 C" M2 G! W6 C  a, ]7 P! F' T再举个例子,语文作文方面,这个问题尤为明显。
$ K( ^& z* B  u" w9 @很多孩子的作文,有老师指导就能写,没有老师就写不出来。归根结底,是没有去学老师写作的“方法”,而只是学到了本篇作文的“结论”* s) B3 \- l: N7 z, y
比如写“秋天”,很多孩子就只会写“天气凉了,叶子黄了,一只大雁向南飞”。+ L3 ~0 i- ?) U- O2 L
你去问他,你见过大雁吗?孩子茫然。
0 V# X* d" d9 [* Y他没见过,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课文里这样写过呀!
) N& \; g) y8 z, L* L8 G孩子只学到了“秋天,会有大雁向南飞”这个结论,而没有学到“可以从植物、动物等方面进行观察”这个方法。: G* M7 A1 A' d$ E& \. J8 k2 m! W
/ R* X  o& |2 N3 ?7 P; W) F
- b0 M# Z! s3 G0 A: ?& O% N

5 x1 u9 E8 O* q; p5 c5 e: }( _5 s" i
; }! A+ f( Z% `! `1 o3 X6 U9 |三、谢绝剧透。
1 g4 [! Y* g! }0 I6 H: F一旦明白了前面两点,就会知道,“剧透”是教育的大忌。( Z& P8 h% X. [3 Q$ s: q
孩子还没有思索,教育者就告知正确答案,约等于在柯南的第一页标出凶手。
' f' q4 Y1 C! U( e/ L) ?# [
8 x) K  P- }8 e3 a' W( h
) |* h6 U9 S) t2 S, R( l2 j: f' R我们出版的《高思学校竞赛数学导引》,初版只给了答案而没有给解题过程,除了工期赶做不完,也有这个原因。
) h+ Y4 D" J4 i很多题目,之所以可以作为思维锻炼的素材,是因为“怎么想到的”这个过程很曲折,很有趣,中间的各路试错,本身对孩子的启发很大。远大于直接查看最后正确的思路给孩子带来的帮助。
& X% ?  k0 J' p所以即使后来出了带过程的版本,也希望孩子们在遇到任何对他自己有困难的题目时,教育者能够更重视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探索的结果。
2 T# o; Y2 [1 B3 _( N
# ?* F4 {0 y8 C9 b+ L2 k4 d- [/ B6 k% u* Y- t* G3 a8 u6 G' t
实操来说,做题过程中的任何“这样行不通”,都应该是孩子自己尝试过,或者自己判断出来的“行不通”,而不是老师直接告知的。
0 R9 P2 U4 s& z8 s6 t& S“排除错误思路”也是思考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u! Y/ @& q: u/ ?# b/ O是必须向孩子们展示的。
" Y1 r3 u# |/ r3 r. ~' `6 y* N5 ?* c
1 f- Q0 ]7 h3 [# o3 o$ K! u6 K5 R: v! }; I; a
很多家长辅导作业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犯这样的错误。. x6 s! M( A0 T4 E
家长千辛万苦想了几个小时,终于想出来应该怎么做了,最后把正确的做法告诉孩子,孩子愉快地抄了一下结束。
' t% L) O: C2 [; [% T  R但是家长没有向孩子展示,自己之前走过多少弯路,爬过多少此路不通。所以孩子对于题目的感觉仍然是“我不够聪明,我想不出来”,而缺乏一轮观摩,缺乏“别人是怎么想出来的”的观摩。
, N0 R! \. ~+ Y0 z6 Q7 W4 w相比之下,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围观我爸爸修马桶……因为他会一边做一边说,“漏水,可能是这里松了,用手按住试试,果然不漏了,怎么能不用手也能按住呢?这个东西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哦原来是这样……”整个思考过程都会呈现在眼前。
- P6 r; c9 j  C' @: Y9 R- M5 i, E" m: F3 u( T, p- t* e
+ ]7 ^, C5 i; F; s. `7 A
==. G& D5 r/ S4 E" M/ A
简单分享三点,不成体系。! U. c8 b  d1 z- A$ l. a2 F
希望能帮到大家,不仅“道理全都懂”,实操上也能真正落实。* R* G8 |6 n9 ^
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一点点的指导。
我好人十六恿 | 2021-5-18 00: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William Arthur Ward说一句话,优秀的老师启发孩子" X+ f6 A; h- S/ F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1.jpg " t2 B# e& _& k1 o( a) K* U3 J
% s1 y4 X$ I; t& P
在一个学校教育决定成功的世界里,我们很多教育方式都侧重于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好、更快。即成人把孩子应该知道的东西教给他们,解释给他们听,并由此塑造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而且这个想法看起来好像理所当然。0 C% X) g% J. L, B" T# X
事实上,孩子是通过看、听、玩、模仿、练习来学习的,尤其是在童年,一个极具可变性、可能性且充满了探索、创新、学习和想象的时期,玩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完成任何事情而设计的。- e9 C6 n# R5 O$ {7 p. M
我们来看《园丁与木匠》中的一段话:
/ r5 S5 m; J7 T* h9 o' A( z( Z我们做父母,做教育者的工作并不是要告诉孩子多少知识,技能,创造一种我们心中更快乐更成功的孩子,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教育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也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1]2 s# h$ f+ N2 R* s
我们时刻保持谦卑和好奇心,不断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比“教”更重要的是示范和启发。
, c. S& B; ^2 @  |! x2 L+ H7 I9 ~1 H
# @( K) p( j. V, E. `. O( N
参考文献:
1 K4 o3 X) w1 [$ L【1】园丁与木匠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2 c0 h% Q4 i; \) ~8 h: I5 v
/ I8 W5 t$ H) u/ z

/ T3 `/ d; m7 q更多阅读:
+ W( U5 P- b9 a1 i9 ^, V* X​儿童编程,你需要了解的,从理念到实践——5岁娃的15年微软程序员爸爸的感悟/ h% {4 X# K8 _6 S
4张图说清积木,画画,桌游和儿童编程) u& D' y' v9 W6 Y7 R3 m
一张思维导图,74个系列细说孩子的科普书
刘备是影帝战 | 2021-5-18 00: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题目! @知乎亲子  
; h. J$ K% U" y! R- H1 Z3 [* }https://mp.weixin.qq.com/s/d8g4_mh3cDT9cmzvaeN9Sg
7 F5 S1 b) Y  f( Q5 ?0 Y建议大家先了解一下这句话的出处。/ U- j0 C: O" Y, y; s0 X1 t
一句西方谚语,在奈斯比特的教育演讲中被提到。非常值得全文阅读!9 x, V4 M' y& [
<hr/>这句话不仅仅是西方社会的教育思考,“装满”教育现象,在目前的国内教育中更是最大的问题。
& r5 m+ S0 u! l$ C孩子被动地被各种知识的学习所填满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W" ?( M, [: u5 w
负责任的学校老师考虑的是,学生还有成绩上升的空间,不断好心地为孩子布置新的作业任务,多练练没坏处,多复习有好处;8 l8 ?+ {2 ^) x
家长往往考虑的都是自己孩子的聪明度和时间空余,不停地添加着新的知识学习和课程安排;: M( \3 Z; n$ Y" E+ }
社会机构抓住家长的功利焦虑浮躁心态而有的放矢地推出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带着新技术,用着快乐的有趣学习方式,继续占有填充着孩子的成长空间;
3 C+ q: W9 w2 U% t更可怕的是太多听话的好孩子,被周围的大人权威的标准所影响,被功利的激励所引导,也在不停地关注着自己的学习成绩、自己掌握的知识量、自己又会了多少单词量,继续着不停往自己的小脑袋瓜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知识。$ Y, W  h. r' q
……: e$ o  D1 i2 P% d& C
太多的安排,太多的被动,太多的知识学习,让孩子没有自我的思考,没有快乐的学习感受,也没有了探索的童心。
9 E7 |' f1 R% g0 e0 x% q; N4 J错误的教育理念,落后的教育体系,错误的标准,还在影响着今天的孩子成长,影响着未来一代的竞争能力。' Y  Y  E3 I% p1 B
高兴的是,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在反思,在行动,在深化着整个社会的教育改革。从2018年,已经能够见到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文件和配套的实施举动。5 Q- v- M) e  X+ `) y. a

. h# t9 i" F4 V9 U/ k0 m5 h, V7 a+ C
2015年留学回国之后,就一直在思考着一个教育命题:在今天的教育大环境下,自己女儿多多的教育成长如何进行,以应对未来的国际化竞争。$ X  p  `6 |$ b! l# ^  }
如何不被各种知识装满?! _3 j- P( Z. A# ]) a
如何有着自己的创造力?* t, j) c5 D) a2 a' v
如何能够快乐的学习成长?
$ f9 x, z7 ~9 M1 P6 B( C" w7 f- [# ^如何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和幸福?9 v$ N, U+ i& C* S) i* D0 g. K2 p
如何能够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5 |- _0 r' V( C6 p
如何能够不成为听话乖乖女而有着自我的思想?
, @! j4 D! D$ |1 {* T" B如何适应未来的飞速变革的社会需求找到自我价值?……8 X/ z( ?3 K6 g3 ^- g
这些问题每一个都是实际具体的,摆在我面前需要认真对待找到答案和对策的。 . f6 W% C/ n2 v9 V9 e) t- ~
不仅仅是想想而已,也无法等待着社会教育改革的慢慢到位,因为女儿多多已经开始长大,即将在2017年迈入校园。+ J/ J: _! \4 o% `- A: p
女儿的很现实很急迫的教育命题,需要我来承担起她的教育者角色和责任!( v+ A9 d- p* Y  k5 }
这就是我在2017年初给自己的任务:重塑女儿的教育未来。
) ]. ]8 j, n/ ^, o<hr/>教育大环境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但是孩子的成长小环境我们可以施加影响,甚至我们可以改变自我,为孩子搭建起一个健康的童心成长空间。# W9 ?! w6 d; G* x: f
社会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老师的问题,以及传统家长的问题,都需要面对。这些问题都需要系统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去协调,去付出,去影响,去改变,来重塑孩子成长的环境。" J6 @/ q& l) M/ e
如何让孩子在起步之前做好准备,在起步之初有良好的感受,在起步过程中热好身夯实基础,培养好女儿的各项素质能力习惯,让她能够自主高效快乐的学习。这些是我这三年来思考并践行的教育目标。& I  C0 r$ O4 @" W. E! i: h  b
第一步,先重塑自我,做好一个系统教育者。2 Q3 D; T" A9 y: E' p1 ~
第二步,再通过大量的亲子阅读和运动,在快乐感知中,加快孩子的心智成长;通过自立、自理、专注、认真、聆听、高效、坚持、坚强、超越、自控以及尊重、关爱、乐观等等素质能力培养,让她能够轻松面对各种学习任务;着重培养各种学习习惯和自我学习方法,加上良好的学习感受和观念建立,能够让女儿在三年级实现放手,自主地高效快乐的学习。
) G, ^' {. _& g2 b" l8 M! s$ v用自己的愿景去规划教育目标,去选择和安排各项课程,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女儿的成长状态,而不被功利浮躁焦虑的社会标准所左右。
8 Q7 D2 z3 Z& g3 l3 y不看重知识量的掌握,不看重所谓的奖项荣誉,不看重成绩,不看重结果,而关注女儿多多的学习感受、思维以及心智的成长。
' J0 x7 C4 b9 F' ~0 F8 K1 ]! r专注高效的学习生活,让多多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在重复性的学习作业中。例如Lily英语,老师要求听两遍随堂录音,多多只听一遍;学校的课文背诵,回家朗读两遍就能够拿下;字词的掌握,无需过多的听写训练,通过语感和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及自己的记忆方法,也很少去浪费时间在重复性地复习。
4 h2 L3 r) k7 X& G- x. b( ^" B知识的学习了解,不急于一时,而是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慢慢积累即可。绝对不会为了掌握知识而去阅读学习。
8 {. }7 {( n8 m# r" d! }尤其在感性最好的低龄阶段,着重培养多多对感性的认识,有意地忽略减少知识百科的阅读。(并不是不能读百科知识,而是因为阅读的时间精力有限。). ]- }# e2 t. s& K) {" Z
不管多紧张,我在这三年重塑中都着重女儿的自主阅读培养。2017年240万字阅读量,2018年超过500万字阅读量,2019年超过九百万字的阅读量。绘本、童话、文学、国学、历史、地理、博物学、哲学、传记、名著小说、新闻等等各种不同读物的启蒙,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养成。' H& O9 ~  P8 @8 I; Z! e+ ^
更多地关注多多的自主性思考,思辨性思维形成,三观的引导和是非标准的建立。尤其在去年的名著阅读和今年的新闻亲子阅读中,能够看到多多这些心智方面的成长很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知乎圈“系统教育驿站”中每天的亲子读新闻。)$ L8 V) E# r, d6 I7 h4 i
# ]3 a7 ]9 t! A' h6 j, {
* j/ z9 _% }/ w+ Z7 y. f$ D0 s8 {
尤其在北京的海淀教育,更是要面对着题海训练和繁重的知识学习任务,以及无形的应试压力。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只有强化孩子的能力和习惯方法,重视自主阅读,加快孩子的心智成长,才能不被同化,不被装满。
; [6 o' P) b5 |0 C" a# W2 P! F学习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心智成熟的孩子才能有着足够的兴趣转为自主成长的动力,才能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用童心的“率真关爱求索”照亮自己的人生成长之路。
( [1 X  }; T. n# e5 o: _0 ], a三年的陪伴,激发起兴趣,热好身心状态,夯实了基础,设定好目标,点亮了前进的道路,三年级的多多已经能够自主高效快乐地成长。, V4 P" A- L" c# `8 b
这时的我已经可以放手,注视欣赏她的成长,只需要在目标的设定上,在过程的聆听分享中,在问题的求助讨论里,当好镜子,做好倾听者,做好言简意赅的导师即可。
  a, s2 m1 V& k, m) k0 S最重要的是呵护多多的童心,继续关注三观标准的自我塑造,着重培养情商逆商等核心领导力,继续加大阅读陪伴和引导,致力于成长为有自我思想思辨思维的社会人。: `2 ?% M% T& U; h- }

! v4 Q* F; e$ n+ ?3 T( U; k
+ k9 x# M5 Z  ^% h在今天的社会里,家长就是点亮孩子这盏明灯的那个教育者。7 k' e$ w; d: ~7 e8 w
  h0 m- p" X- D

2 P* B, A' y7 r; C3 e呵护孩子的童心,给孩子一个未来!
, g  \9 _7 K7 R( a6 b2 M* v这是我们这代父母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双夜识 | 2021-5-18 00: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我很尊敬的教育界前辈曾经有一句话,这句话整个扭转了我的教育理念。. b5 W1 t! K! d7 j
他说“你最好的灌输,无非也就是把孩子教成另一个你,而他需要的是成为自己”。
% v' w  _0 l& }0 ~7 i7 M- _2 v我想,这句话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再适合不过了。- S% ~% o( K0 u3 N
我曾经也很激进的认为,教育就是把自己全部知识快速让孩子们掌握,这样才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我很庆幸,我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听到这句话。诚如前辈所言,如果只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孩子,那他最大的成功无非是成为另一个我。
0 B5 v0 S) u; l5 q/ c2 j4 s社会需要另一个我吗?或者说,社会就算是需要另一个我,需要几十个孩子批量复制我吗?/ j% q! ?. @2 m6 _3 r* F
这就是“把篮子装满”的结果,如果你把孩子当成篮子,那么教育职能成为克隆,成为流水线,让孩子成为我们有什么用,他们长大后要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把一个我穿越到30年后,我能有什么用?我的知识体系能应对30年后的世界吗?显然不能,那这样的教育,无非是辛辛苦苦培养出了一批落伍的人。: X( e+ G3 n/ Q$ ^7 O. L
真正好的教育是什么?是雅斯贝尔斯说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把灯“点亮”。
' Z/ E, A' E; I5 P9 Q/ c7 D# p最好的教育,是把孩子点亮,让他自己寻找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
: P( I" b2 o( T) y, x+ N知乎亲子
北港昕少 | 2021-5-18 00: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亲子 感谢知乎! ~# G3 J' H. K; X( s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往里面盛满
! p: L/ A% Y1 @: m; C. C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苏格拉底- q- `; @) F1 r, o: z, m+ C( Y0 A8 k7 F
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卡尔·雅斯贝尔斯
苏菲身为一线教师,深知在革新万变的科技时代,要想孩子书写精彩人生,那教育一定不是限制,而是守望;不是灌输,而是唤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亦是如此。  y1 h/ C$ n0 W% b1 L
实践出真知,我将用名人的家庭教育来阐述教育的本质。# m& t5 r. D% D7 Y2 m/ [
    一.教育是以爱滋养生命。二.教育是用赏识唤醒心灵。三.教育是用耐心呵护好奇心。四.教育是用心激发兴趣。五.教育是用积极期望点燃人生理想。2 \% q( `1 F- \. D, |; @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1.jpg 一 .教育是以爱滋养生命。
& J' O8 i* H8 A3 o( J. R
! E, ~7 s3 F% M, _. |
爱是母亲的本能,爱是最持久最有效的方法。在爱的滋养下,孩子也会用爱感悟生命,顽强地迎接困难,阳光地成长。
1.名人故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 Q! E  S1 n0 R! E) A+ G5 y. f音乐家贝多芬天生长一副红色的麻脸,加上父亲的严苛粗暴教育,贝多芬的童年过得凄惨而压抑,温柔的母亲则是那一道光。她告诉贝多芬“孩子,母亲的爱让你永不自卑“。
. `$ E0 T1 O. `5 @; k母亲去世后不久,音乐家贝多芬又患上耳聋,如同世界末日。绝望之际想起母亲的殷切期望,贝多芬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绝不能使我屈服”。创造了轰动世界的交响曲《命运》《英雄》《悲怆》《月光》等。这些作品注入的是生命和爱,顽强与死亡,更多的是歌颂母爱。
: w* G; i: \, q2.远离错误的爱1 }! A, \* j2 X! v9 j
(1) 溺爱。把孩子当婴儿,包办孩子的一切:吃饭、穿衣,甚至要说什么做什么都要铺好路。即使长大了也是个巨婴,以自我为中心,依赖父母,一方面畏畏缩缩,另一方面娇妻蛮横。" u1 m  o% T9 x( g1 U( @  B
(2)自私的爱。以自己的期望为目标,以自己的需求代替孩子的需要,并带着极强的虚荣心。, C8 f& G/ w) {& X
3.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爱。
7 a+ R# G/ l4 v- N1 W; `" L(1)身体接触。
: X% z4 ]. C$ I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第一需求是生理需求。身体上的接触能刺激神经细胞,让爱在心里流淌。所以,要多摸摸孩子的头、脸,多拥抱他亲亲他。" ^9 F/ G7 `1 o* K  |
(2)心灵沟通。
, D5 X, x/ C. [6 l) q
    不要羞于告诉孩子你很爱他。从孩子角度理解他,告诉他,“妈妈知道你很开心/苦恼/难过/伤心/委屈/气愤“等,再帮助孩子梳理情绪,“你是希望马上能买这个玩具/这道题做不出来“,”你需要我做什么?“”我们可以商量下,比起买,更重要的是它想找一个能一直爱它和珍惜它的小主人,我们来评价下你是否能成为它心仪的小主人吧”。再引导孩子如何挑选玩具/如何爱护自己的东西,告诉他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了价值认知后,孩子会更加理性做选择。
    & `2 N! h% J! N% _$ @! T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2.jpg 二.教育是用赏识唤醒心灵。& g8 B5 ~: M4 v6 p) B2 D3 o
4 M0 r/ w4 x; M+ S
真正的教育不是粗暴指责,伤人自尊。而是蹲下来,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唤醒心灵。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能激励孩子。
1.名人故事——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8 h* K5 d2 R3 `  r' N1 N' h  U教育家陶行知做校长时,看到一男孩拿砖头砸另一个同学,及时制止,让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在了解情况后回到办公室,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
% s5 v8 v" c' |+ k) W( t: N9 e! m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6 O$ H9 H* Q3 L2 {# v这时那名男生已经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4 \* F  e6 j% A" c2.如何赏识孩子
: K2 C: G3 M/ r) b(1)赏识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5 C4 O% o5 {- l" _1 s$ ?
赏识包括激励孩子,不要只夸“你真聪明,你真棒”,那他只会做简单的事情显得聪明。听多了棒他会害怕失败。更可贵的是达到这个过程中他是不是更努力、更有耐心、更坚持。夸的越具体,孩子越自信。6 n8 @  K0 R3 W+ T2 o* i
(2)赏识要循循善诱。9 Q) ?7 Z0 _6 k6 D0 Q$ I; y
“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当孩子遭遇挫折甚至做错事情时,父母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次耐心地循循善诱。而不是把孩子丢到一边,打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毫无价值感。* X+ Q' `& d7 X8 I% L
(3)赏识要保持一致性。# z, j1 }, C  k# j& a& m1 w2 Q8 Q, J0 U
赏识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很多父母的心情成了赏识的晴雨表,心情好时是天使,把孩子捧上天。心情糟糕时像魔鬼,把孩子踩到地狱。* ?; r+ H( \$ S) |0 J
有个现象:父母生气时 ,越是推开孩子,孩子越要抱紧父母的大腿。因父母的忽冷忽热,孩子也患得患失,总是试图获得父母的爱,长大后,这种不安全感也会让他成为迎合型人格,形成看人下菜碟的不良性格。
7 j9 J7 R, K$ X' c5 i4 u1 z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3.jpg 三 .教育是用耐心呵护好奇心。
, K0 Z$ C8 `: H. o( s7 g$ g( n9 W7 f& _5 B
1.名人故事——达尔文的好奇心。6 f# y6 m! X+ }
达尔文从小对奇妙的世界很好奇,母亲十分爱护他的好奇心,不厌其烦地回答他的提问,甚至傻问题。有一次达尔文问妈妈“最早的母亲是谁?“" ]& Q; o1 }3 h3 G9 V
”可能是教堂里那个圣母玛丽亚,可能夏娃和圣母玛丽都是上帝创造的。“
7 [, W! F! K0 d( j  u" N; e8 i“上帝是谁创造的呢?“3 P* `5 s9 ]& \4 r( j8 ?& l
“亲爱的,世界上很多事,对于我对于爸爸杜宇所有人来说,都还是个迷。我希望你长大后自己去寻找答案,做一个有出息的有学问的人“。
) _5 D4 T. t; [; [/ q5 e7 [后来达尔文完成了“划时代的著作”《生物起源》,正是母亲守望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达尔文心灵埋下的科学的种子,才激发了孩子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求欲望。/ d: f: i& G7 N& E$ H! n* }( v
一个人没有好奇心,也就失去了兴趣爱好,更别谈理想。
, |8 s4 W. Z( X# d2.如何呵护孩子好奇心?% \- k% O$ P" W- A! v, W
(1)鼓励孩子观察、发现。多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当孩子专注观察时 千万不要打断,哪怕是在看马桶。
' s/ _7 I/ t; L& {4 E(2)赞赏孩子发问。告诉孩子,“妈妈没想到的问题,你想到了,太厉害了”。敢于问问题的孩子才懂得思考,孩子在问题时,是带着强烈好奇心想要得到答案,这时,需要父母引导孩子进一步提问。
. f* x% e3 d8 g(3)引导孩子勤思考。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与回答的形式,使问题的讨论从具体事例出发,逐步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走向某种确定的知识。比如父母说“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同的做法呢?”
% F" \9 ~& q: a3 }- N9 l2 l9 f' r(4)鼓励学习系统知识获得全面认知。告诉孩子“对它很好奇,想了解它,那就去阅读”,比尔盖茨说阅读是他最感兴趣的事情,书本能答疑解惑,书本也有很多问题等着孩子去钻研。8 Z% U8 j8 e$ k$ N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4.jpg 四.教育是用心激发兴趣。  ^$ V: w' k+ J) U& Q
; Y) e5 Z8 k1 {, N- g% c( X2 p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凭着对生物的兴趣,创作了《生物起源》,牛顿凭着对物理的兴趣,得出牛顿定律。海伦/凯特凭着对语言的兴趣,在黑暗和无声中学会了多种语言。一切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源于发现者的兴趣。
1 {8 \/ e$ I8 W& Y' I) }$ }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发挥着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兴趣能冲破一切障碍,带着思考的显微镜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从而获得科学认知。
2.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
) l. m$ H) h( u/ z& [% N(1)尊重个性,挖掘潜能。
5 I! }/ W4 w" S% e由于人的智能发展不均衡,所以孩子的个性也因人而异,要善于利用个性挖掘潜能。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类智能划分为九类,包括自然主义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个体内部智能等。
$ I+ ?$ p3 c& Z) ~8 b$ H1 [2 i比如有的孩子逻辑数学智力不错,可在电脑编程方面发挥特长。有的喜欢唱歌 ,可以学习音乐乐器类特长。有的孩子爱动手喜欢空间创造,可以去学乐高等。
/ o: e' D3 j0 I* L1 e! u( t(2)兴趣是唤醒,并非强迫。
5 \% q2 t) ^5 J  ^! [智慧父母提供“自助餐”式的环境,让孩子自己选择,尊重他的喜好。在深度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方式鼓励孩子发展兴趣。那种逼迫鸭子飞,小猪爬树的兴趣爱好,最后一定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可能就此毁掉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成就。
4 ?% T8 L, a8 f! s0 }(3)高质量陪伴,诱导孩子的兴趣
; i; W, K5 O, J# C8 X' Q
    时间。抽出一定时间,放下工作和手机,全心陪伴。亲子时光总是被打扰,你会发现,孩子渐渐不愿和你多说话了。空间。给孩子留出一米阳光的空间。不要把孩子的学业安排的满满的,不要强迫孩子为了读书而放弃兴趣。相反,要帮助他挤出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广阔的学习空间,才能提高兴趣和创造力。倾听兴趣。耐心倾听孩子分享自己正在做的事,不要打断。解说兴趣。孩子表述的语言可能天花乱醉、毫无条理甚至是比较难以理解。这时父母的解说成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孩子整理思路,由浅入深,挖出孩子真正感兴趣的点。诱发兴趣。父母在陪伴中,可以带孩子到野外探索,诱导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一起玩益智游戏,诱导孩子的思维能力;一起唱歌舞蹈,诱导他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去参加天文学展览,诱导他对天文的兴趣;去户外体育锻炼,诱导他对运动的兴趣。守望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缺乏稳定性。所以,仅仅唤醒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他去探索去思考,去问“为什么”。引导他“怎么做”,去获得科学的系统的知识。引导他去钻研,并立志为之不懈努力。7 G+ v/ E" ~/ W  ?, `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5.jpg 五、 教育是点燃人生理想。
6 c7 e' A1 V1 Q+ U3 M- o# f: ^, U0 L7 e8 E- A1 y" M" `
理想是指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生活——托尔斯泰
1.定义:理想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活、事业中,所追求的最高、最长远的目标。理想对一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父母要呵护孩子纯真的理想,并推动孩子为理想奋斗。
4 W$ p7 U8 n! I, r2.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呢?
+ n& f5 {  E" B(1)帮助确立孩子的理想方向。
4 M9 _; p$ R5 i' D! g
    确定理想三个必要条件:好奇心、潜能开发、兴趣。将兴趣发展成爱好。父母可以由浅入深,引导孩子确立理想目标。可以是多种理想。比如,很多孩子可以同时想要当科学家、舞蹈家、美食家等,这些理想并不冲突。幼小阶段潜能是多个方向的,不要厚此薄彼。随着孩子深度思维的成熟,孩子自己会取一瓢饮,最终确定适合自己的理想。一园子的果树,哪种果子会开花结果,结果未可知,需要工匠用心栽培。
    6 T$ [0 ^+ V8 J* M& |
(2)根据理想的阶段性,帮助孩子把理想细化成可以实现的小目标。3 e3 o, V# z  ^3 b% e" {
    准备阶段。幼小的孩子一般以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当做自己的理想。父母要重视挖掘潜能,多方面开发可能性。紧紧抓住童年这个丰富多彩、天马行空的教育时机,带孩子多体验不同的环境和兴趣特长,帮助孩子确立健康的理想目标,比如孩子喜欢大自然喜欢玩泥巴,可以多讲讲泥塑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确立几个不同的理想,为后期的生活理想做准备。生活理想阶段,这是独立思考的理想,是他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兴趣而憧憬的理想。该阶段父母要培养孩子思考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建立短期目标,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感受到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并充满希望。在遇挫折时,引导孩子不断学习、思考,鼓励他克服困难,继续为之努力并且持之以恒。开始发展阶段,随着兴趣爱好的建立,逐步产生的职业理想。父母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兴趣下的职业分类,可以搜索资料和采访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寒暑假去体验该职业,从而确定想要读哪所大学和修哪个专业,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的高层次的理想。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并有了社会经验的必然结果,就是社会理想。鼓励孩子能为社会解决问题,为社会创造贡献,这样的理想是最有生命力的理想。/ O, m0 A% i" z! s  @
结束语:风雨如诗,岁月如歌,在家庭和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孩子的每个童年都带着七彩的梦,希望孩子的梦都插上翅膀。7 S9 V, D. Q8 z5 ]' q* I
你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6.jpg
我在找一姥 | 2021-5-18 0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日常抖机灵式金句,中国特色语境下才能流行的判断。把篮子装满和把灯点亮,这两者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路灯,深夜负重行走难免摔倒;没有行囊,亮如白昼亦缺乏倚仗。- a' K+ ?% E" j( Z
人们总是下意识的指望教师能如何如何的引路,却很少注意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篮子里的果实大多是自己装进去的,手中若有灯光,自己持掌照向黑暗的时间更长。
9 |6 U  i* q4 s% W" H! k7 g无论任何阶段,自我教育都是促成认知层级升华的关键。从这个角度审视,“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这类流俗金句,才能具备不俗的洞见。
123459246 | 2021-5-18 00: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教育不仅仅要把篮子装满,也要把灯点亮”。
( e3 \; L  n5 [# a
1 s9 L; N3 ]8 F  L8 a" h从字面上来看,“把篮子装满”比喻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灯点亮”比喻的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这句话是在鼓励我们用启发式的教育去替代填鸭式的教育,对此我很认同。! u. J2 g! c/ O, h- [8 P0 W) {& E
另外,我觉得这两个比喻选的非常形象,我们可以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再多问两个问题。“把篮子装满”,用什么来把篮子装满?为什么要把篮子装满?“把灯点亮”,如何把灯点亮?点亮的灯又要去照耀什么?# R3 L3 u: B: R  _7 v5 C% Q4 J" ~
篮子里面可以装什么呢?可以装水、装食物、也可以装各种工具。点亮的灯可以照耀什么呢?照耀前方的黑暗,照亮脚下的道路。) b! D7 U: R8 e1 i' a
这两个比喻也可以用来形容我们的人生。
+ I% k# b( E7 R
/ I* x% u% L. ^- Z, k% t我们的人生就像在走一段夜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你不知道路在哪里。你不知道前方是一片坦途还是荆棘密布,是坑坑洼洼的石头路,还是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教育就是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完人生这段路。
+ o( G" S9 w  ]+ G" b教育给了我们一个篮子,也给了我们一盏灯。我们可以在篮子里面装上各种吃的喝的,帮助我们走的更远,也可以装上各种工具,帮助我们斩断路上的荆棘阻隔。我们也可以点亮这盏明灯,帮助我们看清楚脚下的路,避免掉进路上大大小小的坑里。1 e3 @% _& k, n' Z+ u  [7 t; A
这样一想,我们不仅仅需要把我们的篮子装满,也需要把灯点亮。这段旅程的终点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篮子里装的是知识和技能,而这盏灯就是我们的品德和智慧。我们需要学习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树立品德、增长智慧。* J6 y! J5 ^+ W2 N' w. ?# \
现在我们接受的教育,知识技能的灌输几乎已经做到极致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为我们点亮那盏灯。
( ~% z2 a" z& g+ A# `( v  J, W2 l& Z点亮那盏灯的电影——《死亡诗社》  ^$ E- H. z9 v2 q8 r  `7 R. ]+ }7 k  {

. |4 H5 a9 C, C/ u1 _( `1 E" i; F其实第一眼看到这句话就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 v" V) j  l; n" f/ Q4 T! q9 X故事发生在威尔顿预备学校,这里有着严格沉稳的教学风格和非常高的升学率,75%的学生都能够进入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学生们背负着家长的期待,只能在学校的压抑着天性,一切都是为了升学和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
+ C7 C# j6 ]6 \2 G直到英语老师基丁的到来,才开始引导学生们通过诗歌去体会美丽、浪漫和爱情,思考人生的意义。3 v- T% j9 _$ |# v; Z$ H
这部电影里的学校就像是我们应试教育下的高考工厂,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成绩就是高考,其他什么都不要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行囊里面虽然装着满满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一出了学校就会迷失方向,因为从来没有人带着他们思考这些最重要的问题,没有人来给他们点亮那盏灯。$ _( ?) V: ], f, t/ w% ~2 r
当我大学时看到这部电影,我是多么希望也能有这样的老师啊。希望我们以后的教育能够弥补当前的短板,为更多的学生点亮一盏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