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刚写了一篇文章是讲这个的,发出来吧:# R% X" ?' Q0 {4 B$ s
由一本儿童读物联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4 @' c! a! m/ S) {4 V% d
% r0 R2 m! J- _/ ]: X/ ~5 b+ K我一向是写儿科医学科普的,这篇文章,看似跨界了,其实不然。8 x; t+ `. s2 g. v7 ]1 T* o
% G1 A) M8 A, u6 C! y
/ J: y: V& X# K: F
前几天,读库打折,给孩子买了点书,收到包裹后,按照我的老习惯,自己先看看,就随手翻开了这本:
' v/ f; E# m7 F/ {; d) q* C$ {
书的内容是一名哲学家兼作家与一名八岁孩子托尼的交往,他们的一些谈话、书信,等等。: [0 s% }: o- t
书的作者是德国人,以理性著称的民族;读者定位是孩子,而且应该是八岁左右的孩子。
+ d) g( i" A& p# k! v6 D* ?% X2 t, u
5 i1 k7 r2 A) _ O' r' F' _& M2 z, e! u一个八岁的孩子,懂什么高深的哲学?
" y, z5 ^! Y3 S$ o8 w7 T0 ^: U2 s3 q不,不需要懂,需要的是思考!5 ~8 F) O* @0 T- |: E0 I
4 U1 E0 A! ?' s1 s/ _ ?' c# K3 c' Y7 U) L1 h. ?
在这本书中,作者和孩子一起,讨论了很多问题并引发了双方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看起来,都是些无用的“大问题“,所谓”哲学问题”。
" h* c4 n2 ~3 X+ {从这些问题中,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
# h! s/ \) O, ~' z, R但是,不同在于,作者绝对不是在灌输这些思想,他的目的只是:启发孩子思考。+ P) e9 H/ i) g2 X: ]9 y
并且,孩子也不是被动输入,而是主动质疑,提出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八岁的托尼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 D2 V$ g- J+ b
这还不是最让我吃惊的,真正震撼到我的,是本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说,作者和孩子所探讨问题的思想深度和知识涉猎面。 u& l' B+ o5 t2 y
鄙人虽不才,自认为还是读了些杂书,对于西方哲学,并不陌生。依据我的经验,儿童读物,成年人读起来会很容易,随便翻翻,也就行了。- O. c9 t# J3 u, U' F% L) @
其实不然,这本书作者的遣词造句深入浅出、毫不晦涩;而其内容,虽看起来举重若轻,但是,它所需要的质疑精神、思辨能力,却远远超过了我对八岁左右小孩所具能力的认知。% ]& j7 {* \0 G0 ~; z/ X# K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别人家孩子一本普普通通的读物。; e A, C3 K( |
不过,回头想想,我女儿今年九岁,上小学三年级,平时爱看书,也看了些书。但是,我知道,这本书,她啃不动。 X, Z4 \ ~. l N3 X
为什么?1 a2 Q6 J6 k. N- P9 |6 D/ ^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距?/ a9 g' l; C. F Z9 |3 ^
作为儿科医生,我当然知道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知识,所以,我懂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学习和认知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不应该作简单的对比。4 M/ s4 Q8 }* j, Q% h) F. {
但是,这一次,我所要比较的,不是两个孩子,而是,两个群体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
! u |- V C- s6 M8 B/ R
7 X) R* Q3 T, ^! G1 Z6 `- ?/ x8 v( o; d K
翻看女儿最近的语文试卷,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她刚刚学过的课文,试题要求写出,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 j; i2 _8 N: M
答案是: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t/ K% e7 ?" d& J- Z. h! t
狗屁!
) A4 ?$ T: m3 Q |仔细读读吧,安徒生除了同情、悲悯、控诉之外,也有着复杂的心情。任何一颗敏感的心灵,特别是孩子的心灵,是能够感受到的。
5 V- p |9 F: T4 \/ m这种感受不是一句标准答案能够概括的!& f4 F, Y. }; _8 }4 {/ V4 e
上纲上线地说,这种概括,是冷漠的成年人对孩子敏感内心的一种无情剥夺,是一种无耻的话语权控制!
5 d3 s: s8 i2 z/ ]+ J这道题只是一个例子,却并不是孤例。# j$ p8 H8 l) e$ u+ e* R+ a3 g) S
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这仅仅是一篇写给小学生看的文章。2 U4 l/ h3 _3 n2 ]* s( f1 b
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统一的理解?
3 y! v( y" Q* v) u' M; y有一个小故事,不知是真是假: @2 v3 ^4 Z2 n/ m3 o
据说韩寒的一篇文章被选入了某语文考试的阅读试题,而韩寒本人答出的,却不是试题所预备的标准答案。% Z1 S& |& Y; n9 B4 l- p# a9 S
0 K5 L7 k" k# O
7 D+ |* e# y9 i- Y9 @1 ?0 k
说了语文,再来看看数学。9 e* n6 k& b8 o
小学生几乎每天都有计算题的练习,从一年级时的口算开始,到现在的复杂计算。
: V- r9 f' n9 l/ K当然,孩子总是要出错,减少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4 m5 {! k: P6 n" {5 b
通过不断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算,对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当然很有效。
1 F9 m" b; f, @4 C1 H# ~1 d: w但是,计算能力,很有用吗?( q! b8 C, @. e+ e
计算能力强,很牛吗?
1 X3 r$ l$ s# X; J9 z这玩意儿,计算器也会,手机也会。
: b' Y2 V. i* h) r/ `现在已经是9102年了!难道计算器很稀有吗?
7 a% L! I. F7 p0 p' h" k# s2 G这种刻板的练习,难道是在体现愚公移山的精神么?
7 `% j' s5 i5 |" a7 w- }6 @( \愚公就不能搬家吗?
$ l% x, j1 v, X2 Y# P! \0 N或者,开挖掘机来移山?
5 P% ?, s) O4 L6 G0 O小学生对于计算的学习,只是为了掌握一种方法,而且不断熟练它。
2 a/ Q3 F# b0 M n% i3 ?1 K这真的有必要?还是在浪费时间?
+ @) B/ r; A' F8 v7 {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是在人一生中神经发育最为活跃的时期,用禁锢的方式来打下或许会持续终身的思想基础。
, d, }* T% F& T5 s. p5 O6 e$ W9 z美名其曰:在小学打好基础。
) G! o, P1 }) b" v那么,真正的数学是什么?0 w; i& E7 G6 O4 ~1 A2 X3 m' q
传说中,古希腊柏拉图学园的门口,有这样一句话:不懂数学者请勿入内。
. e' X- `5 I% `7 {0 [) P$ X5 K这充分说明,先贤是非常重视数学的。
* f$ W, ]% E y但是,柏拉图所指的数学,很大一部分,是古希腊的欧氏几何。这样的数学,训练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熟练掌握某种单一技能的本事。
+ c; j! A0 }, Z% E1 [再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小学生也要学习欧氏几何,我的意思是:数学的学习,其重点是一种逻辑和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对某种技能和方法的掌握。
9 ]9 g) Q* u1 a3 B3 u& l/ ]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正迅猛发展,简单的工作正被电脑和机器所取代。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只能机械重复、只会单一技能的人,是否在将来会是被时代淘汰的对象?4 r. ?, [& ?# Q6 ^! P5 p
而且,本来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的应用题,还有奥数,为了考试,也成了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的训练。& u' @5 i, ~& f5 H; e$ W
当然,即使这样,也还是具有选拔的作用,智力高的孩子,确实能够掌握得更好。: `0 W- H: I4 b, d" p
戴着镣铐跳舞,也是一种艺术。 {6 U- `1 i; q
但是,解开镣铐,让思想自由翱翔,不是更好吗?
) Z7 T) G5 X* k% ^' c# t% [. D/ T" |2 g" }8 m7 S5 W! R2 S9 \" F3 R
( P" |. ?7 V9 c+ C7 @8 e有一句话,是陈丹青说的,大概意思是,孩子聪明伶俐地进入学校,却呆若木鸡地出来。7 D7 a4 _0 k; R% v3 u% L3 x1 V
诚哉斯言!
) U/ c, `9 r. g/ O2 O W/ A9 k# K, }
: f6 R* P1 p* k) w; d
有人说,教育是点亮一盏灯。9 E% C" L& z/ j, I+ Y
如何点亮?
5 h# Q4 e1 f8 \! l* H
是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勤于思考、勇于质疑;还是控制他们,把他们的思想,甚至思想能力,纳入某些成年人所认可的轨道?* A2 F7 V1 m& Z
是让孩子们朝气蓬勃、永葆青春,还是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暮气沉沉、不敢越雷池一步?; j( j, b$ A: H/ D7 G1 m
% Z9 m# ?' D7 [6 H
% t" F- ?: Z* r1 W转念一想,会思考,就好么?
1 @: v9 J5 R( ~$ V1 g: P& P苏东坡有诗云: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o, n* ^9 L, p. A3 O
不过,我认为苏东坡这老先生在说假话,他自己的一生虽然坎坷,却过得流光溢彩,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愚且鲁”吗?
, M6 `+ D0 F7 _) k% v& U7 d# O毕竟,生而为人,不愿枉过此生,更不愿成为一头浑浑噩噩过日子的猪。( U& q) c. ~4 [4 u
为人父母者,各有各的价值观,想要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得自己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