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Nature官方劝退[1]:4 K2 [: |0 J# x" K w8 m
Many junior scientists need to take a hard look at their job prospectsNature曾调查过5700位科研萌新(低年级博士研究生),数据如下:
% D' F- \. ^% J. ^! ANature Graduate Survey 2017在读博早期,高达52%的人希望未来在学术界发展(信心满满),90%以上的人希望做跟科研有关的工作:
5 J7 U5 ^" d# @1 S' o0 Z& R' |+ D& F
& n, l* Y% q5 _0 o1 @) g, v
但是现实是,学术界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职位。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学术界职位的数量是比较恒定的,但是博士研究生的数量是井喷的[2]:
' B0 X% A$ }# E& b: u
+ E& X( d; ~4 w* G
3 N) B+ T% d. ~
4 B4 B" N( P2 n# Z博士研究生数量稳步增加,而学术界职位数量基本稳定
$ K5 S* p& B9 k+ y8 y$ H0 ?" P1 |, I
最终能留在学术界的人比例大约在3.5% [3],而这其中又仅有约1/8能成为教授 (现实残酷):
, r% j @% S0 q5 q1 ]0 b I' U# _
' D0 Y; m- [7 x3 ~4 f! \- T5 K
- U* `% w3 z3 \6 Q
" }5 e8 r& K( R- c$ Z- r博士研究生的去向,80%的人最终会做跟研发无关的工作;53%的人在毕业或毕业之前就放弃科研了/ N0 |+ v& a, f; j( O6 X, G E
; L4 T; _4 l- ~
虽然中国的科研投入处在快速增加的周期中,但是学术职位的数量的快速增加已经结束了。随着经济下行,科研投入的快速增加也预期会结束。所以,相比来看,中国不会是例外。; x0 v1 j2 A- M' X/ [7 j% p
从信心满满到直面惨淡的现实,这中间经历了什么?无非是各种各样的压力:
% I4 C* d$ S- M" E$ U6 L7 t
' y3 `. U. e) j7 Z- 39%以上的博士研究有抑郁或者焦虑症状,这一数据是正常人群的6倍以上。62%以上的人会持续的焦虑科研,尤其是休息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的时候,这让人的神经一直紧张而得不到舒缓。如果导师能在学术上不能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的话,这个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超过50%[4, 5],其中女性抑郁的比例比男性更高, 高年级的比低年级更高。而且更有趣的是,认为自己没有抑郁和焦虑群体中,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更高[5]。在组会或汇报中,80%的人会感觉不知所措。
" o( v' s$ v. F8 v& H8 L + t5 ^3 L6 k! X6 Y3 k3 U4 e% n" C
- y" T! ?6 v+ G基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中国国内科研机构和大学中不称职导师的比例大大高于欧美,不仅如此,还有大量导师会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国内大部分博士研究生是指望不到导师给予学术上的指导或者帮助的。所以,可以预期的是,国内博士研究生所面对的精神压力要更严重。( u, K, i2 [% Z/ K" ^
2. 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也就是,科研和相关活动本身会几乎完全挤占自己的精力:
! N6 W3 t2 g' C
% [3 k; w0 E! L+ g
; ?! C9 D1 Q5 P3 y, S1 x/ Z
3 h4 \. C5 z8 v- J工作生活的平衡多半只存在于梦中
0 ?5 Y. G# t/ z% x3 W
" O- E7 k. D: N$ a+ @一旦成为博士研究生,对大部分人来说科研就几乎是唯一活动了。科研面对的竞争是世界性的,想到要跟全世界的人比,争取能第一个出成果,就不得不把自己逼到极限——不停的加班。这种工作方式会大大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身体素质也会明显下降[6]., M* y2 f/ x" Q- z3 z8 j; R) S
3. 工作的无意义感。如果这么拼命的工作能带来可预期的经济收入或者其他社会意义的话,无疑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实是,只有约1/4的博士研究生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有用的,不到1/5的人认为自己的研究对社会可能是有裨益的。相比之下,社会上做其他工作的人,63%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是有用的。3 E8 G# `/ I* T' J
读博无疑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但是,即便成功涅磐,还要面对大量的经济问题:当初你的同侪的收入会比你高的多,而且考虑到国内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经济情况,读研越久失去的机会就越多,这无疑降低了产出投入比。如果不幸选择的是不受产业界欢迎的专业和方向,那就几乎只有学术界一条路。$ l# R! V% P, \. u
读完博士,身体多半是毁了,同时要面对对自身工作意义的怀疑,面对导师的批判甚至人格侮辱,面对同侪的竞争优势以及失去的机会。做这个选择之前务必三思。
( ~5 H5 Y& r; v: F! G' V7 B& @) d<hr/>[1] Nature 550,429(26 October 2017) doi:10.1038/550429a) k) U }. i. X
[2] Levecque, Katia, et al. &#34;Work organ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PhD students.&#34;Research Policy 46.4 (2017): 868-879.
3 U2 t9 R5 k3 M' u0 d1 W[3] Taylor, Martin, Ben Martin, and James Wilsdon.The scientific century: securing our future prosperity. The Royal Society, 2010./ T. `: K! e. ]% c3 J, j
[4] Evans, Teresa M., et al. &#34;Evidence for a mental health crisis in graduate education.&#34;Nature biotechnology 36.3 (2018): 282.6 ?1 ^. ~. [) m7 i3 f4 H- M5 Y2 e1 u: }
[5] Barreira P, Basilico M, Bolotnyy V.Graduate Student Mental Health: Lessons from American Economics Departments. Working Paper. d; |" v! {& e" J, Z/ L6 Q
[6] Shanafelt, Tait D., et al. &#34;Burnout and satisfaction with work-life balance among US physicians relative to the general US population.&#34;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2.18 (2012): 1377-1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