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我甚至都无法一次性编辑完。4 E) p0 K( U* A6 w3 _) |; I6 i
以我自己的成长经验来看,如何识别一个作者的答案是否经过思考,有且只有一条路,就是自己经历过和作者答案一样的思考路径,而到了这个阶段,作者文章对你的作用并不是所谓的干货吸收,而是自己思维体系与数据模型的查漏补全。
# g: N, _) G3 L! r2 P' ^2 ]! m很残酷的事实是,你没有经历过一样的思考,确实是无法分辨一个答案的作者有没有思考。$ P, l2 z% |: `- d+ f1 `# ~
(我看楼下有人提到错别字,对于我们这种常年看卖方研报的人来说,券商的研报几乎找不出一个错别字,但是却充斥着大量的灌水和勾兑类容,也就是一大半的券商文章,压根就没有思考。看到楼下还有人说,看知识的实用性,这就更扯了,世界是系统性问题,而人类给出的都是非系统性问题的解,所有的知识都是有限下的有用。)
) e( f6 {3 i1 n: U/ [
* {" D. L$ L- W. Y* ?0 g回到正题,如果我们无法从认知层面就看出作者是否经过思考,那我们就尽量保证自己少走弯路。这就是身份与权威的价值。
7 F* [4 J% V2 H% e以下,我给几点建议:
0 j* X2 {6 `: u. ^; U* }, h. I1.少看知乎,多看书,无论书写的有多烂,它至少是作者由始自终的一整套闭环而自洽的逻辑或感官思维建构,这就已经打败了90%的知乎作者,然后在书中,我们再去寻找那些经得起时间验证的好东西。
0 n d3 I/ R- a) }. c0 ]( Y8 c4 y {6 L2.知识是无法偷懒的,一个公式答案,一个干货,一段振奋人心往往是读者心之所向,但是对于知识而言,这个世界没有干货,有干货代表你弱,真正要看的是怎么捕捞,怎么储存,怎么晾晒,怎么一步一步变成所谓干货的过程。
% {( t; E6 Y j3.其实很多问答,你觉得很对你胃,仅仅是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了你。你觉得它的三观很正,仅仅只是因为你的三观和思维和他一样而已。而怎么样容忍自己的心中存在多套不相似甚至相悖思维共同运行,怎么样包容各种各样的三观,最后这些会揉碎形成一条在内心中运行的趋势方向,这就是我们获得知识并找到知识的边界要走的路,也是独一无二只属于你自己的认知。9 J* F' v/ r! [/ O
0 k- l. g# y( x
最后写个佛教小故事# e/ p! s$ A* U1 Q; {/ a3 |
故事我忘了....找到了在补
) S, z7 N- x6 J$ `' {
2 x- G7 b* M+ c小6 k& [5 s; v7 s7 k+ T
故
7 N Z8 K" r* @& f* b事
1 e' f( [4 J' k2 K: d! G' r. u0 O, m' D$ j4 X) g+ x( w3 j" z
结论就是,从微观的个体来说,能引发你思考的文章,对你来说都是好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