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Y, V6 ^1 ]. z1 W* O$ Z
10月18日4 O/ d; ^8 v" C: C- n# t L# k
昨天把research proposal改完了,改之前看我之前6月份写的,感觉好多地方都不合适,有些地方文不对题,为什么会这样?除了之后几个月我坚持在看相关的文献,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我回忆了6月发生了什么,那个时候欧洲学校四处碰壁,不收人或者没钱,还有就是意大利申请的过程和结果也对我造成了比较大的打击,那个时候精力不足加有些崩溃。
! i( T- Z; f, X/ t这次rp是大改,结合老师强调的几个重点问题,差不多是重新写了一遍。7 u+ s0 \& W& K/ S8 p
前天收到了邮件,说了资金证明的问题,虽然申明年csc,但现在的资金证明的金额最好是四年的学费,板凳费和生活费的总额。学费相比于其他收学费的地方,比如英国,已经很少了。现在正在争取看板凳费能不能少一点。* u' k8 h0 y; y3 h" I/ G
这一年,我几乎把欧洲能问的问了一遍,后来发现我的专业偏向是真的找不到有奖学金的,除了北欧一个学校的岗位制,但那个学校全球就收两个人,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申请得到的。前天看到有我们专业的申请人(几年前了)说我们专业申欧洲博几乎要做好自费的准备,很难有奖学金。看来这不是我的错觉…
- ~9 {8 M4 _( K- p2 N- b继续加油吧。0 s$ E1 ~) O5 A. `" u
更新:
) T- ^1 F1 Y; x% I10月11日
% g# `$ C1 C2 `9 g4 T10月7日给教授发邮件问教授面试结果,因为9月8日面试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了,刚刚终于回信了,教授上个月弄一个课题,很忙(希望教授能好好休息一下,感觉教授一直都很忙)。教授和大导师愿意接受我为phd candidate,但是还要根据面试内容把完善的proposal发给老师,还要经济能力证明。
8 |, V: j1 B }; Z3 N- F这一个月等得要枯萎了,昨天还在想如果再没回信就只能再找机会了。继续努力吧。; t e# z% S1 Q" @" X- K4 y! [
7 p; c/ F O/ q! q$ D% L" i
更新:! n# c' a# H; w, ?3 b. s) y q. X- M
9月22日
D! f4 O4 u7 a* o9 k h' I- C距离二面已经差不多2周了,希望能快点收到回复。: u. v* J) N- y: a( z
8 `) v, K: M* ]3 L! C更新:( m& a B) d3 ` r/ g b
9月8日晚上9点30
% j; `; a, ^ [0 b刚刚完成了二面,面试时之前联系的教授没怎么说话,显得好像也有点紧张,都是未来可能的大导师(系主任)在问问题,问的问题很尖锐,毫不留情面,说的英语也有点听糊糊的。我一直在流汗,喝水。幸好我一直在看文献,还有提前了解了一些资料,还能回答的上来,要不然我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8 m$ w; E& d, u0 \& p
09.08.2021$ k# Z0 @5 R5 b/ Q; @# h0 u8 j
现在正在调整二面要用的ppt,今天晚上面试(那边是下午),在调整ppt的时候,感觉真不容易,有点想哭。好好加油,把今晚的面试完成。幸好这两个月在坚持背面试可能问到的问题,否则做完ppt没有多少时间熟练面试的内容。
' B: s0 O8 y% [( O/ I b* R$ b8 ^+ @+ r+ ^ G/ o
08.23.2021- T$ t7 U# P9 t# _
最近有一些焦虑,再说说最近的情况吧。; Z, H2 B( T8 [( ~
之前意大利学校失败后,本来是绝望的,因为之前整理了我能申的学校,能申的没多少,而之前我对意大利的还抱有希望。
) k; u( o6 P, g1 } }1 C+ m# D/ u就在我几近绝望的时候,我竟然收到了几个月前联系的一个教授的邮件,这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我的课题已经算很合拍了,当时教授说看了我的rp会回我邮件,我当时还以为有希望,可是后来就没有回邮件,我就以为没戏了。
; J: j4 }4 ]$ I/ u# N这这位教授说因为一些原因现在才联系我,问我申请还有效吗?之后就是申请学校,准备面试,但因为我申请时刚刚是暑假开始,所以每个步骤间的间隔时间长。8 k) {- G4 H) U7 k9 p
先是给老师发rp,之后等了大概一周还是两周老师回复我,可以提交申请了,提交申请后,过了一周,系里回复说收到,审理时间是6还是8周,因为马上暑假可能时间更久,那也就是说最早也是8月下旬。之后过了几天,和教授确定第一次面试时间,一周后,面试。面试之后过了几天还是一周,老师发邮件说会和系里讨论,过了一个多月,也就是前几天,教授回邮件说下一次面试会是9月初,因为那个时候是他们上班的时候,现在是暑假。
. d5 ^; [$ p) J; R从开始联系到现在差不多接近3个月,我虽然每天尽力完成我制定的学习任务,但8月以来,就越来越焦虑,可能因为是offer还没有确定下来,害怕自己到时候一个机会都没了,可能是因为每封邮件的等待时间间隔对我来说有点长。但我也知道是暑假,对于他们而言,暑假休息不会谈工作,即使发了邮件,有些邮件和工作也会等假期快要结束才真正开始回复和开始。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焦虑让我很难受,就像是希望一直遥遥无期,总有种不确定和无法把握的不安感。就像在国外滞留想回国但买不到机票的朋友的那种感受。( _0 `5 Z2 j, |1 L/ p; v7 X6 N6 S
我也在想可能在我眼里,即使是休息日,我也没有休息的概念,我会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现在对于他们是暑假,但对于我依然是工作学习的时间,所以我的心理状态和他们可能不一样。, s k# U. B. q/ P- S v
希望自己能把剩下几天熬过去,尽力坚持下去。
8 g( b6 c7 m& V/ k+ f
: Y1 l; r9 b4 Q' H$ z0 u" k* e d: k3 I
更新:
: r6 b1 ]; b& L ?07.24.2021
1 o5 H; G( p1 [, X4 c9 E昨天查了之前申请的另一所意大利的学校,果然没过,在申请结果名单中看到了之前申请过的另一所意大利学校初试名单中的中国朋友。感觉可能我们申请的意大利学校一样,我在这所学校的名单中也看到了一些中国名字,但结果和之前说的情况差不多,不理想,今年大家都不容易。
1 ^, p2 ?& i: x: t L5 G最近晚上打滚睡不着觉,因为还在等另一个结果,回想这一年经历,研一一开始以为努力就基本可以申请到,但是经历了一番,才体会到无形和有形的障碍,在欧洲找了一圈,才发现有的国家可能基本没戏了,就像意大利。继续加油吧。
1 B; D' s# } _1 M- Y! L8 c9 i# d' c: X5 V, K
, ^. i; L5 l8 E$ A$ h更新:1 z/ b j1 h$ P' m2 x: e. s
$ j: e4 G" Y0 I. M- G( p23.06.2021
7 B+ |2 ?# q1 X' A( Q& l# A& ]我今天想我已经尽力了,尽力做到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了,但为什么这一年一次次打击,被现实打脸打得有点没缓过劲?再看看意大利学校的初试名单,能看到大部分申请人都是优秀的,可能之前学习都很努力。也就是说,很多走到申博这一步的人都尽力做到了最好,拼尽了全力,但依然还是有区别,比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平台。这个时候,对于竞争博士名额的申请者,努力和拼搏是基本的条件,这些申请者都做到了,而审核的结果就是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了。
, v0 z! t8 V, F, r% ~% ?1 Z回想英国申博的经历和之后了解的情况,一开始定的目标是学校不怎么收或不多收学费,剩下的自费。而申的意大利学校几乎都有奖学金,条件太好,位置也太少,和北欧一些学校对比太鲜明,感觉不真实。最近问的北欧学校的教授也说他们没钱,要自己解决funding,看了教授的论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感受,是我喜欢的那种比较纯粹的研究。如果之后找的学校学费收的少或不怎么收一定要争取,今年真正愿意给机会的教授也不多。
! `3 A: K: M0 L4 b9 E
4 T! f. T& _# F" u
1 }9 g9 K* H1 [" U更新:
$ f7 V+ Z) E# K! j e- g22.06.20216 ~! N8 R+ w" Y& S3 d! c
晚上给教授说了情况,说我尽力了,刚才教授回我说我已经做得很好了,虽然只是一句话,但眼泪还是掉下来了,继续加油吧。. E8 F7 b2 Z- W- Q' d- f# X% P
9 `# f6 ]3 k/ M) E* b5 p# r- V( t( l5 n5 p/ i
更新:2 h. P# o. c! O t& C* P
22.06.2021
( M0 @! W7 f2 t. J今天心里很难过,再更新一下这几个月的情况吧。这几个月一直在阅读相关文献,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保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状态。同时也在找可能的研究机会。
* ~7 I' T w4 M1 j y4 c, S就像我之前说的,今年欧洲可能因为疫情原因,北欧问的大部分学校不收博士,教授相对南欧的有一点点冷冰冰。有的教授愿意,但是不是马上退休,就是已经退休,或者因为身体原因暂时不收。- o2 t' u# j: i/ ?7 W
而能收博士的学校名额太少了,名额以个位计算。而南欧能收博士的学校相对多些。之前找的一位意大利学校的教授,教授回应很积极,让我以为可以了,但是初审没过,而我观察了复试名单,我们那个大的专业没有一个中国人,总的复试人数大约10个,我那个方向估计就3到4个人。所有专业的复试名单中国人是个位数。
8 [1 D3 b7 F. d5 {% ]' t0 [之后我报了另外一个意大利学校,也是提前找的教授,教授也愿意,还把一些具体的情况交流了一下。可是看了初试名单,发现报我们专业有接近160个人(当时教授说通常有100个人报名),而最终只收10个人,我的初始分数不高。我观察了评分系统,我家人也跟着研究了一下,发现中国学生的课程成绩这一栏的平均分通常是7分(满分10分),而有些外国人是10分,我这一栏也是7分,我的硕士平均分86以上,我估计其他的中国学生差不多是这样,而一些得满分外国人如果按国内分数计算相当于90以上,可国内90不好拿。这一点就能反映出国内外分数的计算和评价系统不同了。我妈分析了一下,评价这种初试评价系统对国内读研的中国学生不利,光第一项平均分就差了3分,而之后的面试对语言的考察等,欧洲学生更占优势。最终进入面试的都是高分,我没能进入面试。
: v+ `+ z( X. ~7 W- \% n# X! O今天看到这个评分突然觉得意大利报的所有学校基本没戏了,因为报的人太多,收的人个位数。而我读研拼尽全力,之后从去年毕业,拼命找教授,准备雅思,尽力深入课题。但是一个一个打击,之前意大利学校教授让我联系另外一个教授,另外一个教授肯定了我的课题,鼓励我不要放弃。我不会放弃的,感觉这一年自己像一只小强,不断被击打但不断在坚强。' l# |' h. s# C3 \' g: }
就这次意大利申博的经历,个人感觉中国读研的学生申意大利博士最好走csc,至少是专门为中国学生开设的,而且找的教授可能起的作用大一些。如果是我参加的这种正常招生,竞争可能太激烈。今年我找教授的时候已经过了csc,但这个也有利有弊吧。意大利学校的正常博士招生,我虽然找了教授,教授愿意,之前那个教授说他尽力了,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审委会。
' X. G4 \8 o6 S" R0 [# Z+ b, G+ C }- L# C0 E8 m( `3 b* I
如果以审委会为主导的学校太激烈,还可以去找找以导师为主导的学校。
* a( B# l l& @) V7 t9 K6 m' w& q
原回答:
6 D4 K" d8 t2 X* y. {" o; V2 L经历有一点类似,去年9月拿了英国博士offer,今年csc没过,自己思考了很久,也结合了自己对现在研究课题的感悟,承认如果自费读博,我不能确定要多少钱,预计的和实际的是两码事,就像一个无底洞,而且心理上也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跟学校沟通问能不能减点学费,学校最后的态度让人有点心凉,不能减学费,导师也是同样的态度,今年给导师发邮件也不回,可能因为csc没过。侧面也知道了学校今年也广撒网,给了很多博士offer。这时候才明白学校可能不是那么关心你的研究方面,而是学费能不能交得齐,一开始就是学费60多万,或至少先交一半。
6 C& _4 H7 N7 Z4 M+ @在今年2月末把offer退了,那个时候刚得知csc学校没过,导师的态度,学校的态度等让我看清了一些东西。导师的主要方向和我不匹配,这是最后让我决定退offer的关键因素。# h( g+ G0 K; Z; X* c* N
于是转战欧洲,去年我找学校的时候欧洲很多学校都关了,联系不上,今年开了,但是有些学校今年不收人,有的教授告诉我他们没钱了(心酸)。
9 _$ V H7 T) _5 }; ~虽然情况不好,但是可以找到能接收博士的欧洲学校。我建议先按专业排名找。如果你真想研究,建议找教授选和课题匹配度较高的,这样,即使你和教授有很多不同,但有一个相同点能把你们联系在一起——研究方向。! B- M. R5 u! s' r9 S
题主,赶快行动哇,现在有的学校刚开始博士申请,现在啥都不要做了,就是找老师,6月之前都有希望。
% }) O) y6 E# g同时,好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研究课题尽量多了解。欧洲的学校更注重你的专业能力和对课题的了解(申请时感受到的)。教授愿意回复你的邮件主要是因为你的课题报告和你自己的观点。 |